2021年4月30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美能打壓大陸製造王國地位?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4243/web/ 

◆  聯合報社論/台積電要追求企業利益,而非美國利益
◆  聯合報黑白集/孫中山就是外省人
◆  經濟日報社論/美能打壓大陸製造王國地位?






經濟日報社論/美能打壓大陸製造王國地位?


2021-04-30 01:27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認為中國大陸晶圓落後台積電五年,所以不是對手,韓國三星才是勁敵;但張忠謀也指出,台灣要再造一座護國神山,一個字:「難!」說來也巧,張忠謀21日話音甫落,22日大陸清華大學就宣布成立集成電路學院」,瞄準晶片「卡脖子」難題,盼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培養人才,支撐中國積體電路事業的自主創新發展

與此同時,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22日通過戰略競爭法案」,企圖從科技、經濟、軍事等領域來壓制中國的發展;其實,比國會更早一步,美國總統拜登在4月12日就召開應對半導體行業供應鏈短缺的線上峰會,稱「中國正積極計畫重新定位並主導半導體供應鏈」,為此美國必須加緊腳步全面應對,拜登已承諾將尋求370億美元投資,提振美國晶片製造業。這一場也將台灣捲入的美中兩強殊死博弈,形勢將如何發展,結局如何,充滿了懸念;不僅如此,這場博弈的勝負,很大程度上也將決定自民國 99 年(2010年)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全球製造業王國後,中國還能在這個位子上繼續稱霸多久。

說來也是奇特,僅僅在70年前,即新中國建立之前,中國還是一個純粹的農業國家。短短70年,中國從一個農業國家搖身一變為工業國家,甚至還成為全球最大製造業王國,可以說與兩個特殊的機緣有關。頭一個,發生於民國 39 年(1950年)代,當時中國起步維艱,打算學習蘇聯的經驗,從民國 42 年(1953年)開始搞第一個五年計畫,並獲得了來自蘇聯的共156個援建項目,大批蘇聯科學家、工程師、技術人員參與,在蘇聯專家悉心指導下,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工程師和技術工人。

中國的第一個五年計畫非常成功工業總產值年平均成長率達到19%,在一些關鍵領域比如鋼鐵、水泥、發電和機械製造,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使中國在極短時間內打下了作為製造業大國紮實基礎,這在世界歷史上也可說是空前絕後。然而100%純度的計畫經濟加公有體制畢竟禁不起時間的考驗,蘇聯與中國的工業先後步入了缺乏效率低利潤的死胡同,但相較於蘇聯撐到民國 80 年(1991年)解體,中國十分幸運地在鄧小平主導下,從民國 68 年(1979年)開始進行了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為中國工業引入具有豐沛活力高效率、並熟諳全球市場經濟的民營企業,包括台資、港資在內的所有外資企業,為原本死氣沉沉缺乏效率的中國工業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活力,並在民國 90 年(2001年)中國加入WTO之後,融入全球化,把中國在勞動力及市場的核心競爭力發揮到了極致,終於使中國的製造業總產值在民國 99 年(2010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並繼續壯大,在民國 109 年(2020年),超過了美、日、德、韓四國的總和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全球已百年霸權的美國,感受到來自中國的挑戰與威脅,從歐巴馬、川普到拜登,想方設法,要把中國的勢頭打壓下去,尤其是在製造業特別是在科技業這個領域,從中興到孟晚舟到華為,從晶片飛機發動機到科技人才,美國使出了渾身解數,對中國進行全面封鎖與脫鉤,欲置中國於死地。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看得透徹,曾經提醒及勸阻美國當局,千萬別這麼做,這麼做的結果只會逼使中國下定決心,不惜一切代價補齊所有短板,成就中國成為全球最完整最完善工業體系

從原子彈到高鐵,從預警機到 GPS,從航母阻攔索到國際太空站,哪一個不是美國及西方對中國的制裁與封鎖,最終反而逼出了中國「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能力。短短70年,中國從無到有,從有到齊備到完善到領先,俄羅斯的幫助是鳳凰涅槃一,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是鳳凰涅槃二,當下美國對中國的全力打壓,會成為中國製造業的鳳凰涅槃三嗎?













聯合報社論/台積電要追求企業利益,而非美國利益


2021-04-30 01:31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台積電的美國廠將面臨數倍的興建成本,加上要以加倍的工資從台灣調派大量人力前往,美國廠的競爭優勢恐怕難以樂觀。 (路透)


一年半前,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預言,台積電將成為地緣政治必爭之地;經過美中貿易戰和新冠疫情的洗禮,這已成為事實。台積電去年宣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投資卅五億美元,興建五奈米的先進晶圓廠;因建廠及人力成本皆遠高於台灣,被業界認為深藏隱憂。近日,台積電宣布將投資廿九億美元,在其大陸南京廠擴建廿八奈米晶圓產能;此舉,應是台積電在地緣政治中求取平衡的一項策略。

美國總統拜登四月中邀請十九家半導體業者舉行供應鏈高峰會,稱將提撥五百億美元,建立美國的半導體供應鏈。這場峰會是美國政府和半導體業者共同安排的大秀,一則要圍堵大陸半導體業,一則要加強美國半導體供應鏈建置,三則在安撫因缺晶片而影響產能的美國產業,也對社會宣示拜登政府振興美國半導體產業的決心。與會的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會上說,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投資案將是美國史上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也將是成功的投資。

出席峰會的半導體業者,短期關注的是:自己能在五百億美元大餅中分到什麼?投資條件是否比過去更優渥?市場的中長期追蹤焦點則有兩點:美國官方未來會如何跟這些半導體業者互動?圍堵大陸半導體業,將造成市場哪些結構性改變

隨著川普發動的美中貿易戰與科技戰開打,台積電已成為地緣政治必爭之地。面對美中兩強相爭,劉德音在白宮峰會的發言小心翼翼,他一方面強調台積電赴美投資的美好前景,一方面稱這波全球晶片缺貨是因為疫情、美中貿易緊張與數位轉型等因素,與半導體業的設廠地點無關。劉德音的談話,謹慎顧及了美中平衡。台積電在大陸有兩座工廠,大陸更是它的重要市場;若一味附和拜登的防堵策略,必將招致大陸的反彈。台積電近日宣布其南京廠大規模擴產計畫,除市場考量,更是意在向大陸展現平衡的善意。

相對於劉德音的謹慎,總部位於荷蘭的全球最大晶片先進製程設備製造商艾司摩爾ASML),執行長韋尼克的發言便直率得多。他批評美國的半導體圍堵政策行不通,最終還會損害美國經濟。韋尼克引用美國商務部估算,若美商不跟大陸的半導體業者做生意,流失的商機約八百億到一千億美元,損失十二點五萬個工作機會

由於美國的施壓,艾司摩爾暫停出口最先進的極紫外光設備給大陸廠商,美國國會議員還進一步要求連深紫外光設備都不能出售給陸商。韋尼克說,在圍堵策略下,大陸廠商雖要花更多時間才能趕上,但最終會促使大陸開發出自己的晶片製造設備,非大陸的公司就會被排拒在中國這個全球數一數二的晶片市場外。韋尼克批評美國的半導體出口管制錯誤也為艾司摩爾可能損失的商機表達不滿

美國為自身利益,企圖創造反陸半導體大聯盟,卻不被半導體業界看好,更可能影響半導體業者的商機與獲利。白宮峰會結束後,費城半導體指數不漲反跌,反映市場投資人對峰會的失望。同樣的憂慮,也發生在台積電身上。多家外媒指出,台積電的美國廠將面臨數倍的興建成本,加上要以加倍的工資從台灣調派大量人力前往,美國廠的競爭優勢恐怕難以樂觀。

對台積電而言,最好的策略是在美、中之間保持冷靜的距離,審慎評估市場需求,朝極大化股東報酬的前進路徑。對百萬名台積電股東而言,他們在乎的是自身利益與台積電前景,而不是美國利益














聯合報黑白集/孫中山就是外省人


2021-04-30 01:31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趙少康應邀到國民黨中常會演講,提到黨內有人批評他重回國民黨,罵道「外省人又回來了」,讓他耿耿於懷。記者黃義書/攝影


國民黨內部的荒唐行止,有時真扯。趙少康應邀到中常會演講,提到黨內有人批評他重回國民黨,罵道「外省人又回來了」,讓他耿耿於懷。國民黨重返執政之路極為艱難,若不懂團結,還在那裡搞內部分化,真令人三嘆。

國民黨正是省籍仇恨的受害者。民進黨藉著「本土」之名一路崛起,把國民黨打成「外來政權」,讓選民認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選票就投給民進黨。如果藍營自己搞省籍分化,等於是自殘,徒令親痛仇快。

國民黨內自戕的始作俑者是李登輝。他在國民黨平步青雲而登峰,卻用外來政權將黨打入萬劫不復之境,還掀起主流與非主流的鬥爭。那場驚濤駭浪的黨爭,表面是路線傾軋,實則是省籍矛盾,最後導致黨的裂解,終而失去政權。

趙少康、王建煊等人,就是當時被迫出走另建新黨的代表人物。如今趙少康重入國民黨,這句「外省人又回來了」重新迴盪;歷經馬英九八年執政,黨爭的幽靈原來仍未消散。

省籍分化伎倆最為純熟的,仍是民進黨,連一場大雨都可以歸咎「外省人來太多了」。外省人在台灣,就像納粹德國的猶太人,不過是替罪羔羊。但除了原住民,誰不是外省人的後裔?國民黨更別忘了,中山廳裡仰頭一望,直視著你的總理孫中山,就是外省人


【專家之眼】勿謂言之不預 全球最危之地

◆  【專家之眼】趙少康左右開弓 國民黨重返執政?
◆  【專家之眼】勿謂言之不預 全球最危之地

◆  【專家之眼】漠視碳中和 迎來碳孤立
◆  【專家之眼】比扯鈴還會扯的政府,還有救嗎?
◆  【專家之眼】勿忘兩兆雙星前例 談企業擴產下的隱憂
◆  【專家之眼】美軍照片入選圖集─關係盡在不言中
◆  【專家之眼】美中互派新大使 陸調整戰狼外交?






【專家之眼】勿謂言之不預 全球最危之地


2021-04-30 17:48  聯合報 /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最新一期「經濟學人」雜誌封面,以雷達掃描台灣全島圖像,再加上「全球最危之地」。圖/取自經濟學人網站


最新一期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封面,以雷達掃描台灣全島圖像,搭配美國與中國大陸派遣艦隊在周邊水域相互抗衡態勢示意圖,再加上「全球最危之地」(The most dangerous place on Earth)說明,將台海危機蓄勢待發情勢端上檯面,必然會再度引起國際社會關注。

對照4月28日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例行記者會中,針對台獨團體主辦「海內外台灣國是會議」,以「台灣國家正常化、亞太和平永續化」為主題,再度提出制憲主張,而蔡英文總統以書面致辭表態,副總統賴清德更親自與會,顯然是透露極不尋常之政治訊號;因此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在回應此事時,特別拿出「勿謂言之不預」作為結語。

「勿謂言之不預」是被多方政治評論家所共同認定為中國大陸極度重要外交術語,此用語被定位成決心動用武力之最終宣示;若是當此用語透過官方媒體,在特定語境條件下公布時,其實就是已經決定進行軍事動員準備開戰之政治信號。

此項用語確實是在中印邊境戰爭、中俄珍寶島衝突以及中越戰爭,三度顯現出其具備政治指標地位。但是在理則上,若是認定中國大陸官僚體制或是政府媒體,對外發言或是評論援引此語,就必然會採取戰爭手段解決矛盾與爭議,其實會存在相當程度上之因果推論訛誤。

因此在過去數年,針對不同對外關係議題,此語不斷浮上檯面,但卻未真正爆發嚴重軍事衝突,就可理解到此語確實曾被多方濫用,不是當作發洩情緒強調決心之狠話修辭,就是存心藉此語恫嚇對手,但卻不代表實際政策意圖與開戰決策。

檢視各方說出此用語情境以及課題,其中包括釣魚台爭議、中美貿易爭端、加拿大逮捕孟晚舟,當然還針對台灣政治情勢發展,或者是搭配破獲台灣諜報活動之媒體報導,亦曾經在發表各個不同級別評論,以及多種媒體管道援引「勿謂言之不預」表達決心意志與強硬立場。

正因為前述引述此語所處語境與三度實際開戰之發言狀況與管道差異甚大,所以能夠獲得之回應程度,自然亦不會同樣強烈。因此數日前當馬曉光在結語中提到「勿謂言之不預」,台灣媒體並未積極報導此事,亦不令人意外。

不過台灣社會知識界向來都是極度輕易臣服於洋大人所表達觀點,所以當經濟學人以此為封面,並提出評論報導稿件作為當其主軸論述後,不論其內容品質如何,勢必會讓相關學界關注其所提觀點,國內藍綠必然就此進行攻防,但最後必然還是各自解讀沒有交集。

只是在看完經濟學人聳動標題文稿後,回頭審視思考「勿謂言之不預」此項政治訊號時,不得不提醒,中共對外用兵未見得會先提出此項警告,西沙海戰、赤瓜礁海戰以及最近與印度在邊境所發生之衝突,其實都未見得能夠先發送此等政治信號。特別是當此辭語遭致各方濫用後,不但是會減損其嚴肅性,更會影響其在特定語境,認真發送此項政治訊號可信度,最後或許更會增加誤解誤判機率。

對照「勿謂言之不預」以及「全球最危之地」居然相互押韻,經濟學人畢竟不是鐵口直斷算命仙,只希望其所提警語能夠受到重視,世事變化永遠是千金難買早知道,人類永遠只會事後追悔,但就是無法從歷史中學得教訓。











【專家之眼】趙少康左右開弓 國民黨重返執政?


2021-04-30 19:50  聯合報 /   陳一新/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
中廣董事長趙少康(中)28日應國民黨中常會以「團結、奮鬥、救台灣」進行專題講演。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廣董事長趙少康4月28日應邀赴國民黨中常會演講,對國民黨與民進黨左右開弓,但 仍對國民黨寄予厚望,期許該黨能贏回人民信任,重返執政。

在題為「團結、奮鬥、救台灣」的演講中,他抨擊民進黨是「新威權、新貪腐、新黨國一體」的「三新集團」,緊抱著「仇中」、「反中」、「反核」的神主牌,內政不修、外交無能。

問題是,面對一個做得這麽爛的民進黨,國民黨卻接連兩次大選被打趴在地。其中原因值得認真檢討。綜合他與其他人的看法,可以歸納如下。首先,趙少康在演說中指出:「團結未必勝選,分裂必定失敗」,是大家知道的道理,卻是國民黨的最大罩門。

2019年11月,筆者在天津開會,曾擔任國台辦副主任的王在希問及「國民黨掌握16個縣市,為什麼沒看到動員?」他的提問讓在場的藍營學者汗顏不已。

其次,國民黨一個陋習就是情勢一片大好,參選人奮勇爭先; 運情一片低迷,個個高掛免戰牌。

第三,國民黨勇於私鬥,怯於公戰。民進黨常可為小事走上街夠,國民黨遇到可上街頭示威遊行的大事,卻也瞻前顧後、猶豫不決。

第四,國民黨領導人不是過於政治算計的精算師 ,就是坐等黃袍加身的政治人物。最缺的就是願意「一步一腳印」深耕地方的政治人物。

第五,除了街頭造勢鼓動風潮不如民進黨之外,國民黨在創造或利用議題、議場抗爭也遠不如民進黨。

這就是趙少康所說的,國民黨無論在朝或在野,都聽民進黨,而反映在「九二共識」上特別明顯,自己的論點說不清楚講不明白,卻隨著民進黨的音樂起舞。

最後,國民黨長於執政卻短於選舉。國民黨總是墨守成規,食古不化,不知道與時俱進的道理。在選舉方面,國民黨常常少根筋。

選舉是政黨政治最重要的戰場。國民黨若不能提前成立有效的網軍、抗議民進黨把持中選會、儘快甄選各級候選人,國民黨要連贏未來兩場選舉恐怕不太容易。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碳捕存」是「碳中和」的有效法門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4243/web/ 

◆  增加產檢 不等於安心生育
◆  拜登就職百日 效率野心齊見
◆  能源轉型成功?問問台電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碳捕存」是「碳中和」的有效法門
◆  分進合擊 拜登的中國政策是…圍困
◆  「內線」領養 別模糊焦點
◆  各國助印度抗疫 推進治療標準化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碳捕存」是「碳中和」的有效法門


2021-04-30 04:29  聯合報 /   魏國彥(作者為台灣社會責任公益減害研究發展協會執行長)
台灣面臨國際碳中和、2050淨零排碳的壓力。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人們燒煤,燒天然氣,取得熱力,產生二氧化碳與水。十八世紀,火車飄著煙與塵迤邐大地,火輪船飄洋過海,工廠喘著氣帶來工業革命,英國倫敦、伯明罕等工業城市霧霾遮天蔽地,人們肺病氣喘,大家開始環保,管末管制,把塵灰和硫化物等有害物質濾清處置,剩餘的二氧化碳氮化物混合著水氣繼續排向天空。到了二十世紀五○年代,科學家提出警告,大氣中的這些人為排放氣體會截留地球向外輻射的熱能,造成「溫室效應」,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廿世紀末,科學家與政治家辯論:「有這麼嚴重嗎?」

來到廿一世紀二○年代,大家相信了,警醒了,嚇到了,今年最熱門的字眼是「碳中和」,各國領導人琅琅上口,紛紛開出遠期支票:「民國 139 年(二○五○年)達到碳中和。」有的真心誠意,有的假大空。

搞不清楚狀況的政客拍胸脯:「我們會零排放」,當然不可能。牛羊反芻,胃裡嗝出一口接一口的甲烷氣,你要把牛羊殺光嗎?稻田也排出甲烷氣,六千年前中國長江中下游的「稻米部落」崛起,大氣中的甲烷氣濃度突飛猛進,記錄在格陵蘭的冰芯中,有跡可循,證據確鑿。人類就此不種稻子,不養牛羊了嗎?誰來餵飽七十幾億人口?

既然不可能零排放,就要做「負排放」,才可能「碳中和」!如何負排放呢?方法很多,例如多種樹,讓樹木經由「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變成樹葉及樹幹,儲存在有機體中。難怪,一說到減排多少二氧化碳,大公司會說我們的努力相當於多少個「大安森林公園」。問題是,這幾年由植樹造林減碳也不太靈光了,首先因氣候暖化,夏秋高溫,森林大火,就前功盡棄。何況,還有人砍森林種綠電呢!

真正有效的「負排碳」是把二氧化碳從發電廠的排煙管中捕捉下來,找一個適合的地點把二氧化碳加壓灌注到地層裡去,在地下深處,二氧化碳會變成液態,留在地層中,和周圍的岩石作用,生成新礦物,碳就被「扣留」在地層中了,整套過程稱作「碳捕存」(CCS)。

台灣西部沿海的地層與結構其實非常有利於「碳捕存」,台電公司十年前已經做過鑽探,可惜因環團激烈反對,聲稱二氧化碳會爆炸,也就無疾而終,現在又到了重新評估的時候了。

碳捕存,氣體存地層,「土歸土,塵歸塵」,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











增加產檢 不等於安心生育


2021-04-30 04:14  聯合報 /   諶淑婷/台灣生育改革行動聯盟理事長(宜蘭市)
蘇貞昌承諾政府將研擬提高產檢次數、擴大不孕症補助對象,以及放寬育嬰留職停薪等項目。 圖/取自蘇貞昌臉書


為了搶救生育率,行政院長蘇貞昌宣布,將公費產檢補助次數從十次增加到十四次。產檢多幾次,就能讓女人放心生、安心養嗎?

檢視這次政府產檢補助增加的糖尿病、貧血檢查項目,仍以疾病檢查導向為主,很可能只是讓孕婦花更多時間等待產檢,對生產的疑慮,不一定能在時間短暫的門診釋疑。許多研究已指出,台灣孕婦在產檢期間經歷了焦慮不安的狀態,特別是面對琳琅滿目的產檢項目和等待檢查結果的過程中,常飽受煎熬。

許多先進國家除了產檢之外,都提供完備的產前教育,以強化支持準父母在生理、心理、社會面向的多重需求,包括完備的生產教育、減痛措施、新生兒生理照護、哺乳及親職準備。

就產後而言,台灣所提供的產後照護資源幾乎是零。產家大多選擇價格昂貴的月子中心、居家月嫂,或是由家人照顧、訂購月子餐,欠缺針對實際產後處境與問題而進行的居家訪視支持措施

許多先進國家針對產後部分提供多元服務,也挹注相當多的資源支持新手家庭。以日本為例,部分地區產家可申請廿至四十小時不等的「產後家庭照顧服務員」,到家協助育兒、打掃煮飯;具備護理師執照地區保健師免費到家訪視,從小孩出生後的生活指導、怎麼選擇小兒科醫院、保育園、幼兒園等給予建議,轉介育兒支援的機構。此外,日本在民國 106 年(二○一七年)建立「婦幼保健綜合中心」,成為從懷孕到育兒的各種需求可全面諮詢支持的一站式單位

日本政府還提供兩次產後健康檢查,包括產後憂鬱評估、新生兒虐待防制等,第一次健檢重點是母乳餵養狀況,第二次是嬰兒成長狀況,同時檢查媽媽牙齒健康。如果產婦和四個月以下嬰兒,無法獲得足夠的家務和育兒幫助,或是患有身體或精神疾病、育兒焦慮的媽媽,可選擇住進產後護理中心

丹麥女性在產後七十二小時內會有公衛護士通知第一次家訪時間,家訪將持續四至五天,有需要可延長拜訪時間。公衛護士會提供產婦與家人心理支持、諮詢、新生兒照顧技巧、新生兒評估,亦可預防新生兒虐待。也會轉介在地支持團體和資源。如果產婦同意參加媽媽支持團體,產後會收到邀請函,在第一次參與聚會時,公衛護士會陪同,這些媽媽支持團體活動包括寶寶戲院、產後咖啡廳、娃娃車散步等,非常多元,還有爸爸支持團體。

荷蘭的產後照護服務,從孕婦卅二至卅四周開始預約家訪,提供多元的生產方式資訊;每位產婦基本健康保險在產後八至十天內,至少廿四小時、最多八十小時的居家訪視時數,上網預約後,照護護士每天服務二至四小時,內容包括教導產婦哺育母乳、照顧嬰兒、替產婦換床單、打掃居家環境、準備餐點並採買生活必需品,並指導所有家庭成員如何營造適合的育嬰環境。

請政府不要忘了,台灣不只是最低的出生率,還有全世界最低的助產師接生比率、名列前茅的剖腹產率超高產後憂鬱症。新政策根本無法回應當前孕產婦所需,完備的產前教育公共化產後照顧,才有機會提高生育率

建議增加六至八小時有品質、產婦與伴侶(或陪產家人)實作的生產教育課程,雙方一同參與的產程學習、包含助產師接生與醫師助產共照制度友善多元生產方式的選擇、產後居家訪視等,並規畫助產資源搭配配偶陪產檢假制度建立,讓懷孕不只是女人的事。












拜登就職百日 效率野心齊見


2021-04-30 04:10  聯合報 /   曾逸凡/美國加州大學學生(新加坡)
美國總統拜登於台北時間29日上午首度向國會聯席會議發表演說。 路透


廿九日是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就職百日,其至今種種作為不可否認地展現了超高效率,更顯示出他全面改革的野心。

回顧這一百天,引起最大關注的幾項政策莫過於一兆九千億美元的新冠紓困案、屢屢超越目標的疫苗施打率,和拜登團隊仍在努力推動的二兆美元基建計畫,與同時被提出並引起可觀反彈的稅改政策

此外,拜登廿八日發表演說,公布了「美國家庭計畫」。此計畫總值一兆八千億美元,包含育兒保障、帶薪家庭假、全數減免社區大學學費等家庭相關改革,而支付這龐大帳單的將會是美國最有錢的百分之一的人。

根據拜登的稅改,年薪超過四十萬美元的個人所得稅率將提升至百分之卅九點六,此稅率也將適用於年收益超過百萬美元的資本利得稅。拜登表示,「我的提案是公平,並且從財政角度上負責的」。

這些稅收也將支付拜登先前提出的「美國就業計畫」,此要價約二兆二千億美元的基建計畫被他形容為「重建美國的藍領藍圖」。拜登說,華爾街人士並非美國的建構者;「中產階級建立了美國,而工會建立了中產階級」,這些加稅政策將改善美國愈加嚴重的貧富不均問題,並且「獎勵工作的人,而非有錢的人」。如果拜登的政策成功通過,這會是美國幾十年來最大規模的稅制改革

除了稅改,眾人最關注的還是拜登的疫情處理。過去百日內,總共有逾一億四千萬人接種新冠疫苗;截至廿八日,全美總共使用了逾三億一千五百萬劑疫苗,與一開始的百日目標一億劑相比多出逾兩倍。到現在,美國有超過一半成人已施打至少一劑疫苗,而總共有約三分之一的成人全數接種完畢。

除了疫苗施打率,拜登百日內的股市表現也是關注焦點:數據顯示,拜登任期至此的股市表現是自民國 39 年(一九五○年)來所有總統百日內最佳。S&P指數在拜登上任至上周五上漲了百分之廿四點一,與其相比,川普的任期首百日的百分之十一點四漲幅還略遜一籌。話雖如此,面對稅改等對華爾街不友善的政策壓力,這樣的榮景能夠持續多久還是未知數,並且,S&P指數自去年此時至今已上漲約百分之四十八,卻尚未見到大幅調整期。

整體來說,拜登上任時可說是接手了一顆燙手山芋,而他在危機處理上表現優於許多人預期。根據 NPR 最新數據,民眾對於拜登整體表現有高達百分之五十三的支持率;此數字比川普任內任何一天都還要高,但是與其他近期前總統的就職百日滿意度相比卻稍稍遜色,許多專家認為主要原因是美國愈加嚴重的兩黨分化現象

在上任百日後,拜登面對的最大挑戰應為在兩黨分歧激烈的情況下推動他的政策。新冠紓困案能夠快速通過的一大原因,是攸關人命並且緊繫美國存亡,但是其他政策,從基礎建設、基本工資、人民健保、降低教育費用到使許多人聞風喪膽的稅制改革,恐怕會面對艱鉅的重重難關。














能源轉型成功?問問台電


2021-04-30 04:07  聯合報 /   葉宗洸/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新竹市)
我國供電情況主要看兩個數字,一個是備用容量率,一個是備轉容量率,依照台電設計的備轉容量率燈號,備轉容量率高於10%代表供電充裕,6%到10%代表供電吃緊,小於6%代表供電警戒,圖/翻攝台電網站


蔡英文總統日前針對核四重啟與能源轉型於臉書發文,一方面老調重彈核四東拼西湊有安全疑慮;另一方面則強調自己透過能源轉型的成功推動,讓近年備轉容量率能維持十%以上。核四一號機先前歷經十六個月試運轉測試,完成一百廿六個系統的再檢視與再測試,早確認安全無虞,不知總統早晚不離口的安全疑慮,到底立基於何項證據?至於能源轉型推動是否成功,眼下恐怕言之過早。

同一天,報載台電憂心今夏供電恐吃緊,主因是酷熱天氣尚未開始,四月用電量已較去年同期增十億度,供電尖峰較去年同期增加二七八萬瓩,預計今年夏季用電尖峰恐再創新高。加上去年慣常水力發電已因水情不佳短少廿五億度發電量(較前一年減四十五%),在今年水情更加嚴峻情況下,不僅慣常水力發電量可能進一步下探,也可能連帶影響具機動調度功能的抽蓄水力發電。迫使台電不得不緊盯各發電機組的大修或檢修,特別是四月上旬開始大修的核三一號機及卅日才開始大修的大林電廠六號機,務求在夏季尖峰來臨前上線。

對照蔡總統沾沾自喜上任後經過一番努力,終將備轉容量率由五年前的一.六四%,提升至近兩年天天超過十%,台電此時出面表達對今夏供電穩定的憂慮,箇中原因耐人尋味。媒體報導的這兩部機組,裝置容量合計一百五十萬瓩,若以去年最大尖峰負載三,八○二萬瓩計算,其貢獻度不過四%,備轉容量率若真有代表供電充裕的十%以上,定期歲修又早在電力調度考量之內,台電為何憂心?況且機組歲修時程往往僅一個月,核三一號機大修五月上旬即可完成,根本不是問題,莫非裝置容量五十五萬瓩的大林六號機能否準時完成大修,會是影響六月起穩定供電的關鍵?

事實上,五月梅雨季若不幸落空,不僅慣常水力發電機組無法出力,擔負電力調度重任的日月潭抽蓄水力發電,也將因明潭水位標高未達七百卅二公尺,於五月下旬停擺。抽蓄水力十部機組總裝置容量高達二百六十萬瓩,平時以四至六部機組支援電力調度,緊急時則全數上線,例如去年九月十九日花蓮和平電廠兩部機組無預警跳機,當時就曾緊急啟動所有抽蓄機組。大林六號機為燃氣機組,同樣具有可機動調度特性,六月若真無抽蓄電力可用,即便是裝置容量不高的燃氣機組也必須到位備援。

除抽蓄電力問題,六月供電還將受到核二一號機停止運轉影響。核電屬於基載電力,該部機組裝置容量達九十八.五萬瓩,因為同屬基載燃煤機組不再擴充,台電必須不斷以調度性高的燃氣機組充當基載,可即時支援電力調度的燃氣機組數因此下降,將使今夏電力供給穩定性受到極大挑戰。除十%備轉容量率難以維持,電力調度彈性也同時喪失,恐怕才是台電心中無法言明的痛。此時藉由媒體報導,間接打臉蔡總統躁進能源轉型政策導致供電吃緊,也只是剛好而已。















分進合擊 拜登的中國政策是…圍困


2021-04-30 04:17  聯合報 /   王靖華/公退(屏縣內埔)
美國總統拜登。(歐新社)


美國總統拜登就職百日,目前看來,他與川普的外交政策,本質是相同的,只是兩人以不同方式表達。川普是好勇鬥狠,表現出強人的一面;拜登則是拉幫結派,採分進合擊方式,圍困中國,讓中國永不翻身。

拜登的中國政策是:「Keep China in war」。拜登唆使日本在東海、釣魚台等地與中國糾纏、又揚言日本周邊有事可動用自衛隊,這隱指台灣海峽;在南海方面、唆使菲律賓、越南、印尼等國向中國嗆聲;在西南方面、支持印度在藏南與中國叫陣;此外又糾集澳洲、英國、法國等國軍艦到南海「自由航行」。這個動作很奇怪,比如說我家門口是大馬路,車輛行人過往沒有問題吧,但是你卻駐足我家門口,對我家窺視,這應超越「自由航行」範疇了吧!這次美國糾結盟邦,看似聲勢浩大,但是各國各有盤算,後效有待觀察。

另一方面,拜登以「人權、民主」為由,對新疆、西藏、香港、台灣問題指指點點,打算困擾中國。看看年初美國國會山莊遭川粉攻入淪陷這是世上唯一沒有 CIA 指揮的人民自主行動,令人驚嘆

這次拜登派特使陶德訪台,特別強調「拜登政府是可靠且值得信賴的朋友」。全國欣喜之餘,我想起前南越總統阮文紹曾說過:「美國是最好的敵人,最壞的朋友。」翻翻過往紀錄,民國 64 年(一九七五年)西貢陷落時,拜登仍是初出茅廬參議員,他堅決反對美國冒險去拯救那些曾在越南為美國賣命的越南人。而拜登的國安顧問蘇利文在希拉蕊任國務卿時曾經主張,將台灣賣給中國以抵銷美國國債。當台灣不能符合美國利益時,台灣會像丟掉「破襯衫」一般被拋棄,這是無庸置疑的。

面對中國崛起,有些美國智庫認為,現在動手還來得及,否則會被中國超過,將會是美國的災難。希望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能如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所說:「中國不想超越美國,只想超越自己。」
















「內線」領養 別模糊焦點


2021-04-30 04:15  聯合報 /   朱言貴/教(台北市)
蔡英文總統新收養的退役搜救犬樂樂引發話題。圖/取自蔡英文臉書


蔡英文總統因收養搜救退役犬「樂樂」,引發話題;她在臉書指出,她最忌諱濫用權力。請大家明白,領養過程一切依法申請,無須為了政治而扭曲,更不應該讓狗狗受到無謂的攻擊。

其實沒有人無聊到去攻擊她的狗狗。本案的癥點,在於「樂樂」去年底退役,而消防署卻在去年底未經公告改認養規定;所謂「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蔡英文以總統地位動見觀瞻,對於消防署的「好意」,應予婉拒。

不管消防署的「動機」為何,今日的表現猶如證券交易法上的「內線交易行為」,徒然陷蔡總統於不義;民主法治國家,一切按照遊戲規則走,人人心服口服;人在公門,一舉一動皆處於楚門世界,全民莫不睜大眼睛,檢視蔡總統及其團隊的行為。

猶記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八月蔡總統南下勘災,到了淹水三天的布袋永安里;災民看總統站在裝甲車上勘災超火,或許不是蔡總統的本意所在,但是人民觀感卻大不同,如徒步慰問災民,結果迥然不同!

蔡總統領養「樂樂」,大家沒意見,國人懷疑的是為何她可以捷足先登。













各國助印度抗疫 推進治療標準化


2021-04-30 04:08  聯合報 /   莊凱全/醫師、前衛生署防疫處科長(嘉義市)
印度疫情嚴重惡化,火葬場不敷使用,旁遮普邦的阿姆利則市工人28人趕工蓋新的火化爐。(法新社)


報載印度新冠疫情失控,連有錢人都出走,因為該國醫療崩潰,連氧氣等醫療設施都不夠;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塞覺得心痛,但不知道有沒有什麼策略?

民國 79 年(一九九○年)前後發明百日咳成分疫苗,不同藥廠配方和製程不同,要比較各種不同藥物生技公司產品的效果,因為沒有同時在一個地方和同樣標準化方法;還有其他因素,如在沒有流行地方或社經地位不同群體或防疫措施的差異,都可能影響結果。因此全世界有產品的生技公司,就集合在某國進行研究,用標準化方式,才有現在的百日咳成分疫苗參考資料。

目前新冠疫苗有八十九種進入第一期或二期試驗,廿七種已進入第三期,另外八種獲准臨床使用。由於免疫力試驗都不是標準化方式,因此抗體效價或細胞免疫能力,都無法比較這些疫苗的真正效果;一些不常見的不當作用,就更難弄清楚。印度此時發生新冠危機,各國要一起使用標準化方式進行援助和收集資料,正好可控制印度的疫情流行。

疫苗最大好處是在疫病流行時使用,這是最簡單的遏止流行的策略;但前提是有安全和有效的疫苗。在控制和治療疾病時,愈多種類疫苗和治療方式,就意味著沒有最好方法。因此,新冠肺炎病毒肆虐至今,不是用單一成品做雙盲試驗即可,而必須要互相做比較,才能夠知道哪些疫苗和治療藥物,是優於其他的,甚至口服或吸入型藥物,都要跟上研究。藥物和疫苗使用原則是,「不要第一個使用新的東西,也不要最後一個放棄舊的東西」。

傳染病控制,不是要把病毒完全根除,主要是要能在醫療可負擔情形下,即使病毒低度流行,也是不得已的,這才是比較務實的做法。台灣的生技藥廠也在進行疫苗研發,應積極點到印度做第三期測試,才能打入全球市場。台灣對新冠病毒仍是驚弓之鳥的心態,如果還是強調檢疫隔離和疫調方式,處理新冠疫情措施似乎走到父子騎驢的窘境。什麼時候台灣甚至其他地區能回歸平常生活,不再侵犯人權,就是政治人物什麼時候覺得新冠病毒感染是類流感,更簡單説,就是致死率嚴重性是多少?

世衛組織就是必須要整合這些問題,去幫助需要幫助的地方,也同時獲得一些寶貴經驗,就是人道無國界,施比受更有福,這樣才是一個真正能「統整」的機構,促進全球人類的福祉。


馬凱/還我居住人權:打炒房要猛狠準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馬凱/還我居住人權:打炒房要猛狠準
◆  范疇/台海戰情的大哉問及誤區
◆  黃介正/美中關係正常化五十年
◆  葉銀華/如何提早發現地雷股?
◆  嚴震生/形塑當代副總統的孟岱爾







馬凱/還我居住人權:打炒房要猛狠準


2021-04-30 04:02  聯合報 /   馬凱(作者為經濟評論者)
立法院財委會排審房屋稅條例,朝野立委共提七大版本的囤房稅草案。本報資料照片


擾攘一時的「囤房稅」終於進入立法院財委會辯論。朝野各黨踴躍提出的七個版本,雖然寬嚴程度不一,其目的均在於抑制住屋的囤積投機行為。而其共同動機,卻都在反映沛然莫之能禦的沸騰民怨,爭取全國選民的認同。

只是這一場轟轟烈烈的大行動,能不能真正達成目的,則頗可疑慮。因為這些版本不夠猛、不夠狠;更不夠準。

儘管主其事的花次長反駁囤房者少,並不嚴重,同時高囤房稅可能轉嫁租屋者,更雪上加霜。但面對急漲的房價,早已不堪承受的高房價所得比,讓年輕人買不起房而不敢婚、不敢生釀成嚴重的國安問題與社會不均;囤房稅固不能立竿見影,一味駁斥而袖手旁觀,更令人心寒。

房價的步步揚升,早非一朝一夕;積漸而成全球名列前茅的高房價所得比,也絕非區區投機客所能為。根本原因在於,多年來諂媚討好選民的中央與地方主政者,極力姑息縱容全民一同糟踏浪費台灣最珍貴而稀有的可居土地。具體的作法是

首先,將房價升降當做景氣榮枯的重要指標;而將房地產的欣欣向榮,帶動市場景氣,視為重要政績。進而將建築業當做經濟增長的火車頭,百般呵護助長,唯恐其停滯不前。

其二,國家政策如此,房價乃跌少漲多,長期走升,正符合傳統「有土斯有財」的思維;於是全民有志一同,儲蓄乃至舉債投入購置房產、擁有土地;即使力有不逮,也要咬緊牙關勉力苦撐;即使居屋早足容身,還要多多益善。

其三,為了討好民眾,力挺火車頭,各級政府乃極力減輕持有不動產的負擔,尤其是相關稅賦;最好低到無關痛癢,配合迭迭上漲的房價與地價,人人都不以為意,盡情地買屋置地。

三者環環相扣,方才釀成如今的民怨與國安問題。要徹底解決,也要由此下手。囤房稅無論何種版本,都無法奏功;因台灣不動產持有稅,相較於先進國家,簡直低得離譜;依各種估計,可能在十倍到四十倍以下。故爾即使稅率提高十倍,也起不了什麼作用。

所以,關鍵在稅基。各地方政府若不依市價調高公告地價房屋評定現值囤房稅也只會是虛晃一招。過去或有困難,但有實價登錄乃至七月將實施的實價登錄2.0,即可迎刃而解。先進國家通例,將房價與地價合一改課不動產稅;再要地方政府配合評定稅基,愈接近實價獎助愈多,偏低者則嚴予懲罰,立可見效。為免低所得者無力負擔,可依房屋面積,如每人十坪,或房價,如每人一百萬訂定最高免稅額,其餘則一律依實際房價課稅,不再分戶數或所在區域;出租房屋則全予豁免

另一個關鍵,就是政府對房地產業的政策取向。從此不再視為火車頭產業,而為民生必需產業,唯以穩定價格、平衡供需為務,一如德國政府。與前者並行,所有國人的囤積投機需求方可完全熄滅。


2021年4月29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透視美系銀行獲利模式與隱憂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4210/web/ 

◆  聯合報社論/陳時中的太極拳,擋不住機師染疫
◆  聯合報黑白集/「韓家軍」內訌演義
◆  經濟日報社論/透視美系銀行獲利模式與隱憂







經濟日報社論/透視美系銀行獲利模式與隱憂


2021-04-29 00:55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高盛。(路透)


在低利時代下,以美國24家大型金融機構為成分股的KBW銀行指數竟從今年年初的96.96走升至4月26日的124.34,漲幅達28%,高於標準普爾500(S&P 500)指數漲幅13%,著實令人驚豔。其中,高盛(Goldman Sachs)、小摩(JP Morgan)與富國銀(Wells Fargo)的股價漲幅更分別達到30%、21%與49%。

翻開這些銀行第1季財報資料,在長期低利率與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銀行傳統的放款業務迄今未見起色。高盛、小摩與富國銀的放款年增率持續縮減,且信用卡放款、個人信貸與房屋貸款等業務動輒衰退10~20%以上。既然如此,為何銀行股指數仍看漲?主因有三

首先,隨著疫苗開打,各界樂觀預期疫情受控並提振經濟,各銀行大幅度減少放款備抵呆帳提存,推升該行獲利。今年第1季,高盛、小摩與富國銀備抵呆帳提存年增率就分別縮減,各為-107%、-162%及-126%之多;其次,隨著市場波動,各銀行操作債、匯與大眾商品的市場交易部門,獲利貢獻提升,高盛第1季操作獲利成長31%、小摩獲利成長18%,富國銀則提升25%,表現均優於前季。

第三,去年在疫情肆虐下,市場資金幾乎轉向股市,加以新科技型態的轉變,包括電動車、基因工程、遠端醫療、金融科技及既有產業的升級等變化,讓許多新創公司急欲藉股市籌措資金來加速投入新產品研發。於是,去年起美國興起一股特殊目的收購公司衍生的購併與上市風潮,也讓美系銀行負責承銷財務諮詢部門手續費收入大增

不過,雖然今年第1季各銀行獲利表現頗佳,但仍有幾起對沖基金違約事件讓銀行膽戰心驚。例如,今年1月美國電子產品銷售商遊戲站GameStop股票發生持續軋空的現象,部分對沖基金因受到線上交易論壇大量投資散戶對做的衝擊,蒙受重大財務損失,凸顯出在當今社群網站串聯下,銀行與對沖基金往來的市場風險比往昔更複雜;又或是3月底 Archegos Capital 爆倉事件,也是高槓桿交易風險的實例。該家族基金與華爾街各大投資銀行進行高達數倍或十數倍的總報酬交換Total Return Swap)衍生性商品契約交易,推升其連結的媒體類股中概股股價。但在其高槓桿操作失利後,各家投資銀行逃命似地狂拋這些股票,致使股價暴跌,Archegos Capital 在這些股票的倉位一夕爆損,更讓往來銀行嚇出一身冷汗。在牽涉銀行中,高盛率先抽身拋售契約連結持股,受傷較不嚴重,但其他如瑞士信貸、野村等則沒那麼幸運。

由此可知,在當前低利率環境下,利差受到嚴重擠壓,銀行傳統放款業務利潤貢獻相對微薄,大型金融機構以債、匯與大眾商品交易及承銷與財務諮詢部門為重點業務,也成為主要獲利來源。而該等部門之所以能產生亮眼獲利,主要是受惠於聯準會超低利率與無限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致資產價格大漲、新股上市熱絡,以及數位化加速購併活動的進行。只是,當前極寬鬆貨幣政策終有盡頭,待經濟成長回到正軌,聯準會貨幣政策肯定會朝正常化推進,屆時,金融市場、購併與新股上市活動也將恢復正常狀態,且備抵呆帳準備也不可能無止境地釋出,外在環境將難以再完全支撐銀行目前的獲利結構。因此,銀行業還是應該在晴天時,厚植企金與消金核心業務的根基,重新扮演好金融中介的天職,以促進實質投資及經濟成長為己任,而不是一味地追逐非常情境下的獲利型態。當然,數位時代仍有許多新金融業務亟待開發,但類如 Archegos 事件所突顯的高槓桿風險,亦提醒著銀行業者必須謹記兼顧獲利與風險才是經營管理重點,特別是在面對類似的重大事件時,尤須當機立斷、敏捷地因應變局。












聯合報社論/陳時中的太極拳,擋不住機師染疫


2021-04-29 02:17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衛福部長陳時中。記者潘俊宏/攝影


短短一周,華航傳出九機師、兩家屬確診;另有三機師被驗出血清抗體陽性,也已傳染給兩名家人。指揮中心原咬定,感染源頭來自境外,並直指多名染疫機師曾出入的美國「安克拉治」機場嫌疑最大。但當不曾確診的機師血清都驗出陽性,且傳播給家人,專家認為華航內部已出現小型感染,且「本土感染」的機率極高,應該比照「部桃專案」將包商和清潔工納入篩檢範圍。

這波華航機師染疫來得突然,卻不意外。為因應航空貨運暢旺的需求,政府對機師檢疫採「三加十一」的寬鬆原則,將居家檢疫時間縮至最短,因而容易造成空窗效應。九名確診機師分屬四個不同機隊,卻陸續染疫;而事後對一千多名機師擴大篩檢,發現了更多漏網之魚,已造成社區感染的破口。如台大醫師黃立民所言,這顯示病毒從未在台灣消失,機師在本土感染的機率比境外高,且至少有兩波以上的感染。

四月廿日發現最初兩名華航機師染疫時,指揮中心輕描淡寫,推稱兩人可能在「境外」或「航空器」內感染,並無社區感染疑慮。次日,印尼籍機師在澳洲被驗出確診,指揮中心也當即宣稱兩案「並無關連」。問題是,印尼機師一落地就被澳洲驗出確診,他是在哪裡感染的呢?兩天後,印尼籍機師之子及另一名印尼同事確診,且三人皆曾共同參加清真寺活動。至此,指揮中心才感到緊張,對華航機組人員展開全面篩檢,因而陸續又查出五名機師確診及三人抗體陽性。

過去,指揮中心一直被批評為「惜篩如金」,不願意對入境者進行大規模篩檢。但從這次的機師確診事件,人們可發現,政府篩檢的「準確率太差」是更大的問題。近日,一名自菲返台者在防疫旅館死亡,就是政府惜篩如金的證明。再以兩名印尼機師的確診為例,第一名機師已將病毒傳播給其同住的妻、子,但他卻是在駕機前往澳洲落地後被驗出確診,也因此他在台灣沒有確診編號。至於另一名印尼機師,是四月十五日居家檢疫期滿時檢驗為陰性,但他隨後為返印尼探親而自費採檢,在廿一日驗出為陽性。簡單地說,政府的採檢既不如澳洲,也不如民間機構。

在部桃事件後,我們看到指揮中心又陷入了新一波倦怠。除了疫苗採購因陳時中托大而失算,近期的疫苗施打也是有一拍沒一拍地懶散進行,既不鼓勵民眾積極施打,對於焦點族群也不曾積極推促。對於新增的確診,則是能推給境外的就推,不能推的就含糊其詞;對疫苗護照的規劃更是數度改口,漫無目標。陳時中的太極拳越打越離譜,越打破綻越多,他自己卻毫無所覺。也難怪,台北市長柯文哲砲轟他:「蒙著頭作戰,能贏嗎?」

柯文哲火大,不是沒來由。以疫苗施打為例,陳時中隻手掌控全局,地方政府完全不清楚自己何時能分到幾劑。再以華航機師事件外溢的清真寺群聚追蹤為例,中央忙著辦自己的事,卻不把資訊和地方政府分享。事實上,近年因伊斯蘭外籍生大增,許多學生都參加了清真寺的禮拜活動,指揮中心竟未通知地方疫調人員;還是台科大率先發現該校有六十五名學生參加,而宣布停課。後來,台大、師大也發現校內有學生參加;北市府一查,竟發現共有四百人必須追蹤。

當各國開始施打疫苗,即宣告防疫工作已經進入下半場。陳時中若以為能靠著政治太極拳撐過下半場,他將大錯特錯;原因很清楚:懶散的行政和無效的篩檢產生不了抗體。











聯合報黑白集/「韓家軍」內訌演義


2021-04-29 02:20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左起:謝振誠、吳育全、林佳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高雄橋頭地檢署近日起訴一起鬥毆案,涉嫌糾眾打人的「石頭里長」謝振誠,參與助陣的「杏仁哥」吳育全,和被毆的「最強菜農」林佳新,竟都是赫赫有名的「韓家軍」。這個事件因此被冠上「韓粉內訌」的標題,備受矚目。

正當韓國瑜為是否投入黨主席選舉四處試水溫之際,地檢署選在此刻起訴「韓粉」大咖,勢必為韓國瑜的選情投下變數。鬥毆案發生時間是在去年十一月底,檢方直到此刻才起訴,說巧不巧,引人注目。

有趣的是,打人和被打的都是「韓家軍」,彼此嗆聲「理念不合」,毫不遮掩敵意。那天,一方率眾跨縣興師問罪,另一方糾眾持棍棒伺候,拳腳交加,有人叫陣「把他們打死」、「打死我負責」,十分激烈。真不知,這樣的「韓家軍」,雙方的「理念」各是什麼?

一般韓粉,多半只是單純的政治追隨者。但「杏仁哥」和「最強菜農」等人,都是先前韓國瑜造勢場上的熱門人物,被視為「韓流」的基層草根主流。誰料,在韓國瑜選完又被罷完之後,這些人竟彼此怒目相向,各自糾眾呼嘯市鎮街頭。不知誰是為了理念,誰又是為了利益

「韓家軍」的個別行為,韓國瑜當然不必概括承受;但情勢已演成集體鬥毆,他恐怕不能不作說明。否則,其他韓粉會怎麼想?


【專家之眼】比扯鈴還會扯的政府,還有救嗎?

◆  【專家之眼】漠視碳中和 迎來碳孤立
◆  【專家之眼】比扯鈴還會扯的政府,還有救嗎?

◆  【專家之眼】勿忘兩兆雙星前例 談企業擴產下的隱憂
◆  【專家之眼】美軍照片入選圖集─關係盡在不言中
◆  【專家之眼】美中互派新大使 陸調整戰狼外交?







【專家之眼】比扯鈴還會扯的政府,還有救嗎?


2021-04-29 08:29  聯合報 /   楊穎超/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政大地政學系教授徐世榮指蔡總統是解嚴後土地徵收最多的總統,內政部次長花敬群(如圖)稱徐提出滿誇張且不實的說法,引來徐強烈反駁。圖/本報資料照片


不知是否受到少數網紅與川普的啟發?最近政府官員連日鬼扯、信口開河已到了難以想像的地步。這會傷及政府威信與民主政治,蔡總統應該要好好整飭官箴,遏止這股歪風才對。

陸委會主委邱太三4月20日表示,對岸在只承認「九二共識」的情況下,會讓台灣在國際被排擠。實情是民進黨政府在沒承認「九二共識」的情況下,在國際上被排擠、被斷交的情況創新高。

4月21日民進黨立委陳瑩指出,勞動部竄改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初審通過的「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部分條文說明文字,且內容與結論剛好相反,痛批勞動部藐視國會,踐踏法治勞動部職安署長鄒子廉承認作業疏失,坦言同仁在立法說明文字調整、敘述確有不恰當的地方,但絕非刻意竄改也非藐視國會,對疏失願承擔責任。勞動部長許銘春也說相信勞動部同仁不是惡意竄改,僅是作業疏忽,她允諾兩周內提出檢討報告。實情是立法院開會都有錄音錄影,法律說明文字又不是小學生作文可以天馬行空,說不是刻意,騙誰呢?

4月22日蔡總統接見環團代表,其中政大地政學系教授徐世榮,蔡英文總統是解嚴後土地徵收最多的總統,內政部次長花敬群事後表示,徐世榮針對土地徵收提出了一個滿誇張且不實的說法。他引內政部資料指出,從民國 89 年(2000年)《土地增收條例》施行至今,每年一般徵收的面積狀況,在蔡英文上任後,民國 105、106 年(2016年、2017年)是首度一年平均降到200公頃以下,到民國 107 年(2018年)首度降到100公頃以下,民國 108 年(2019年)更是降到史上最低的31.22公頃。他還說,內政部下周將召開會議審議地上物的拆遷補償,目的是要保障弱勢戶、拆遷戶或反對戶在徵收過程中的財產權和居住權,並非有審議就代表在迫遷或危害人民。

徐教授說花次長故意只講一般土地徵收,而他們當時談的是區段徵收,也是土地徵收的一種,並直接批評花次長「在說謊」。而土地被徵收的居民又怎能說得上由政府保障居住權?這也非常荒謬。

在日本宣布將排核廢水入海的決定,引發周邊可能受害鄰國的抨擊後,4月初駐日代表謝長廷稱台灣核電廠也把含氚的核廢水排入海內,遭在野黨指控為假消息。謝代表為了圓謊,偷偷修改臉書文:原文是「……其實我們的核一核二廠過去也曾有發生『儲存燃料棒水池的廢水未處理就排放入海』,引發秘雕魚的爭議。」4月23日修改為「其實我們的核一核二廠過去也曾有發生「疑似含輻射物質之核廢水排放入海」,引發魚類大量死亡及秘雕魚之爭議。」

很少看到在其他總統任期內,會有官員這麼頻繁的鬼扯又不怕被打臉的紀錄。這不是一個一流國家該有的現象。之前某國總統如此,沒連任就被趕下台了。在我國,書上都有教:除了法家商鞅「徙木立信」的典故外,在儒家的德治說法裡,《論語》顏淵篇提到季康子問政於孔子:如果殺惡人,延攬好人,政治會不會變好?孔子回答:何必用殺的呢?「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君子放在現代指的是做官的人,小人則是群眾。

即便蔡政府搞去中化,不想聽論語的說法好了,就以西方流行的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來說,這概念是指社會上人群間的互信,可以讓人們共同在社會裡生活。世界銀行更將之定義為:「讓集體行動順利運作的規範與網絡。」官員這麼亂扯,人民有樣學樣,會有信任關係嗎?沒有信任關係,我們社會還可以集體行動嗎?

退一萬步來說,蔡總統的文青語法很喜歡叫人相信她。例如她針對疫情爆發時曾說:請大家抱持信心、相信專業!台鐵失事後她又宣示:我們責無旁貸,不必懷疑政府改革的決心。請大家信任政府,跟她一起努力。如果她容忍所領導的政府官員繼續鬼扯,人民不會相信她說話是認真的。一個沒人信任的政府會有什麼下場?盼望蔡政府深思。











【專家之眼】漠視碳中和 迎來碳孤立


2021-04-29 16:50  聯合報 /   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蔡英文總統於世界地球日宣示臺灣正積極部署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的可能路徑。記者曾學仁/攝影


4月22日為一年一度的世界地球日Earth Day),每年各國都會在這一天舉辦相關活動,今年也不例外,各國紛紛提出碳中和的目標,然我國卻付之闕如。

民國 110 年(2021年)的世界地球日主題則是「修復地球Restore Our Earth)」,呼籲人們付出實際行動表達對地球的關懷,思考如何減少對地球的影響、改善恢復我們的地球環境,共同防止環境破壞所引發的災害。

今年最大賣點在於美國的回歸,並主辦全球領袖視訊氣候峰會,還邀請包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俄羅斯總統普亭以及教宗方濟各在內的40位領導人參加為期兩天的會議。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也是全球第二大的排碳國的美國主動宣布,至民國 119 年(2030年)時,溫室氣體排放量將比民國 94 年(2005年)減少五成,至民國 139 年(2050年)碳中和。

同時也在會前與日本協商提高減碳目標,日本菅義偉首相隨即在會議中,提出新目標,民國 119 年(2030年)的溫室氣體減量目標,將比民國 102 年(2013年)度排放量減少46%(原本的目標只有26%);加拿大總理杜魯道也將其國家的減排目標從民國 94 年(2005年)的30%提高到40%-45%。

最大排碳國中國,其國家主席習近平重申,中國將力爭民國 119 年(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民國 149 年(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然相對於美國提出積極減碳目標,為過去減碳的目標的二倍,多數專家多表示肯定,BBC就指出: 新的承諾也意味著,美國人的生活方式將發生重大改變。煤炭將會從電力組合中消失,耗油量大的汽車和卡車將必須使用電力。

反觀,北京當局僅重述去年9月份的承諾,氣候專家多對煤炭最大消費國表失望,認為經濟大國不應再新增相關投資。

根據行政院環保署網站提供的數據顯示,依據國際能源總署 IEA/OECD 於民國 109 年(2020年)出版之能源使用二氧化碳(CO2)排放量統計資料顯示,僅有2,300萬人口的台灣,民國 107 年(2018年)能源使用 CO2 排放總量為257.0百萬公噸,占全球排放總量的0.77%,全球排名第21位;每人平均排放量為10.83公噸,全球排名第20位,為全球平均值4.42公噸的二倍有餘,顯示我國不但是總排碳量或是人均排碳量,都已高居排碳大國。

全球已有128個國家,宣示民國 139 年(2050年)達成碳中和的目標,我國卻遲遲不敢提出碳中和的目標。蔡英文總統於世界地球日出席由美國在台協會(AIT)舉辦的「永續地球解方—民國 110 年(2021)設計行動高峰會」開幕典禮時只表示: 「臺灣也正積極部署在民國 139 年(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的可能路徑。」

這種模稜兩可的說法,顯示政府毫無減碳決心。過去高喊環境正義,並與環保團體走在一起的民進黨,執政後卻連減碳目標都不敢講,頗讓人感到失望。

蔡政府之所以不敢提出具體目標,背後最大原因在於其僵固的能源政策。民進黨堅守「2025非核家園」,2025年全面廢除核電。根據台電網站公布的資料顯示,2020年台電系統發電量為2,389.3億度,其中火力發電量占比達80.2%,包括燃煤36.4%、燃油1.3%、燃氣40.8%、汽電共生1.7%(不含垃圾及沼氣)等,再生能源占比為5.8%(含水力及汽電共生中之垃圾及沼氣),抽蓄水力1.3%,核能為12.7%。

高佔能源配比超過一成的核能發電,在五年內要全面廢除,電力結構為天燃氣占5成、燃煤3成、再生能源2成,目前三接威脅生態,導致天然氣變數極高;再生能源發展已經陷入瓶頸,動輒影響農漁業發展,甚至破壞原有的生態,未來大幅擴張的機會有限,目前只有5.8%,五年內欲達到三倍可說是勢必會跳票。

屆時,只能增加燃煤比重,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的問題將愈加嚴重。而且,台灣近期大量新增半導體新廠等高耗能產業,耗電量還將暴增,都會讓我國更加依賴火力發電,難怪蔡政府至今不敢提出具體的碳中和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許多國家除了推動透過碳定價方式 (例如碳稅或碳交易制度),提高排碳成本外,歐洲議會三月也通過決議,支持推動「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拜登亦正在評估實施邊境調整稅(Border Adjustment Tax),課稅對象瞄準來自氣候政策較弱國的進口貨品,以解決「碳洩漏」(Carbon leakage)問題。台灣再不加速減碳,恐陷入「碳孤立」的風險。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草木皆兵的零信任安全模式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4210/web/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草木皆兵的零信任安全模式
◆  拜登祭高科技戰 台灣成關鍵核心
◆  抗旱狂抽水 減陷毀一旦
◆  民怨耳邊風 謝長廷吃定民進黨?
◆  核給農民地下水權應審慎
◆  支持藻礁公投 不該被貼政黨標籤
◆  欠缺職人精神的公部門
◆  囤房稅修法 讓人民相信打炒房玩真的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草木皆兵的零信任安全模式


2021-04-29 04:56  聯合報 /   趙坤茂(作者為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資訊安全是國安範疇極為重要的一環。路透


在護城河及多道城牆的防禦工事下,君士坦丁堡曾經是堅不可摧的神話。然而,正如一條鐵鍊的強度,取決於它最脆弱部分,當鄂圖曼帝國攻打君士坦丁堡時,其城牆仍有必須修建補強的區段及防範圍堵的城門,再加上攻城火炮助威,神話終究還是破滅了。

如今,護城河及城牆不再能保家衛國,而在條條大路通自家數位世界裡,網路駭客花招百出,任何網路流量都是潛在威脅,防火牆的防禦工事已不足以阻隔本機網路與外界網路。

這也難怪近年來國內大廠因資安漏洞資料外流事件,時有所聞,不僅要應付駭客天價的贖金勒索,還得彌補客戶機密外洩所影響的商譽及業績。尤其在新品發表會前夕前讓亮點提前曝光,其造成的衝擊傷害更不容小覷。面對無法無天的網路劫匪,科技重鎮的寶島難道就任人宰割嗎?資訊安全已然是國安範疇極為重要的一環。

四月中旬,美國總統拜登針對俄羅斯的惡意網路活動,實施經濟制裁,包括六家支援俄羅斯情報單位網攻技術的科技公司。拜登政府也推出新穎的資安課程協助政策制定者深入理解資安事件的政策面及技術面

有鑑於防火牆不足以抵禦外侮,近年來包括美國國防部等機構逐步採用零信任的網路安全模式,更嚴謹管控蕭牆內外的網路活動。零信任安全模式的原則是,「永不信任,一律驗證」,認定沒有網路、裝置、應用程式、使用者和管理者是絕對安全的,必須透過層層關卡驗證與加密,以保全網路內的系統和資料。

無論是從遠端,或在地請求連結的裝置,必須在雙向充分認證後才接通。考量系統癱瘓及資料外流的風險,各個系統及資料使用權限必須明確規範。在通過系統驗證後,使用者取得任務需要的最低權限,僅可在設定時段裡執行,並留下所有操作及存取紀錄。同時,還要有自動偵測異常狀況的監控機制,可適時揪出外來駭客及內部害馬,以免事態擴大,覆水難收。

試想,擁有公司機密或民眾個資的資訊系統,倘若有人濫用職權惡意竊取資料,或刻意刺探他人隱私,這類的不肖行徑難道不必管控嗎?另一方面,零信任安全模式固然強化了安全機制,但難免因層層關卡帶來不便,而且全面監控組織內外的網路交流,也要留意不能違反基本人權。

可惜的是,網路空間本該是開放、自由及可信賴的,但天下何曾太平過!當我們行走數位江湖時,還是先練就金鐘罩或鐵布衫吧。













囤房稅修法 讓人民相信打炒房玩真的


2021-04-29 04:38  聯合報 /   張金鶚/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榮譽講座教授(台北市)
立法院財委會今排審房屋稅條例,朝野立委共提七大版本的囤房稅草案,朝野意見分歧。本報資料照片


今天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將審查在野黨所提七個囤房稅修法版本,面對當前社會關注的囤房稅制能否改革實施,這次修法政策辯論即為重要的關鍵時刻。

很遺憾內政部花次長日前接受聯合報訪問認為囤房人數很少,問題不嚴重;若實施囤房稅恐反讓租金上漲,會轉嫁給弱勢租屋族,社會要付出很大代價;更進一步說,如何證明多屋者就是炒高房價的人?不動產稅制問題在稅基,不在稅率云云。行政部門看到囤房稅倡議者不理性、方向不對,甚至產生副作用。因此,政府不會提出囤房稅修法版本,似預告政府不會接受在野黨修法建議。

在政府公布各項打炒房措施之後,最新各種房市資料顯示,交易量雖略減,但房價反持續上升,房市景氣似乎沒有減緩跡象。此結果除反映政策尚待發酵外,同時也反映人民並不相信政府打炒房是玩真的,以致業者及消費者持續熱絡房市。

政府強調政策實施應有實證研究成果為依據,且政策論述要能說服民眾。台北市在民國 103 年(二○一四年)實施囤房稅後,不但看到北市房市價量立即明顯下降,且經過學術界嚴謹實證研究發現,囤房稅較房地合一稅成效更為顯著有效。尤其囤房稅只針對極少數卻擁有多屋族群,對絕大多數族群都不受影響下,卻能發揮房市明顯緩著陸的效果,就政治經濟學上來看,其可行性及成效性意義非凡!

台北市的經驗應為中央立法全國一致實施的重要依據。雖然稅基掌控在地方政府,但起碼先透過中央統一稅率的規定,逐漸减緩囤房炒作現象,也可彌補房地合一稅2.0實施後,轉為囤房的漏洞。如此雙管齊下,絕對有助於打炒房的成效。

至於政府擔心囤房稅可能造成租金上漲,進而轉嫁給弱勢租屋族群問題,至今政府及學術界沒有任何實證研究顯示囤房稅有租金轉嫁現象。何況當前「租屋黑市」現象普遍,問題嚴重,政府至今完全缺乏民間租屋及租金相關資訊,在缺乏資訊及證據下,政府租金轉嫁的說法,完全沒有說服力

雖然理論上任何增加稅賦都可能發生轉嫁效果,但這還要看市場景氣供需狀況,市場資訊是否透明可以發揮市場機制,同時也要看政府是否有良好的配套措施。不論如何,理論仍需實證研究驗證

更遑論,民間團體及朝野立委均提出,多屋出租者給予租稅減輕的配套,促進囤房空屋有效利用,也能避免租金轉嫁疑慮。換言之,稅制改革都需要配套措施,以避免轉嫁消費者及傷及無辜,但不能因配套未檢討,就不進行根本的改革,造成房市不公平、無效率、不合理,因小失大,將得不償失。

檢視各黨提出囤房稅修法版本,輕重程度不同,期盼捐棄成見。面對當前社會輿論對囤房稅的壓力與期盼,且政府公布囤房人數不多,但囤房數量不少情況下,建議應採取較嚴格標準,並減化稽徵方式及成本。如此大多數人並不會受到影響,才能獲得社會各界認同,達到遏止囤房炒作的目標。

提醒執政黨,囤房稅修法只影響少數多屋族群,修法若能朝野積極協商,達成共識迅速通過,除展現執政黨積極回應民眾期盼外;更能消除人民不信任政府打炒房會玩真的,才能破解房價預期上漲心理,未來房市正常合理化,才能逐漸落實。此乃全民之福!











拜登祭高科技戰 台灣成關鍵核心


2021-04-29 04:54  聯合報 /   邱師儀/東海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美國總統拜登。路透社


就在拜登就職滿百日將於參眾院聯席會演說之際,民主黨強調希望看到拜登就「如何與中國對抗和競爭」說明。過去民主黨人習性是內政優於外交,但承接川普抗中格局的拜登,再也沒有迴避的空間。

拜登執政百日充滿亞洲事務,在國內是亞裔被歧視甚至槍擊事件,外交首要議題當然是中國。這也許不是原本較在乎歐盟的國務卿布林肯的初衷,但阿拉斯加會談美中翻臉後,不只共和黨,就連民主黨人也都砲口對準中國。

今年紐約出版新書《2034年》,描述十三年後的三月十二日,中國發展網路匿蹤與衛星干擾技術,突襲並擊沉太平洋美國艦隊,接著就拿下台灣。這本書充分展現原本較左與較同情共產主義的民主黨人對中國戰狼的憂慮,於此背景下,台灣已成美國繼續獨霸這局裡的要角。過去台灣國際能見度從來沒那麼高過,且台灣在拜登眼裡的戰略重要性,已不再是台灣藍綠競相形塑的特定樣子,台灣在美中火線上,美台聯盟態勢只會益加確定。

自由派是矛盾的,他們過去認為一個太過強勢的美國會讓自己耗弱,例如擴張北約激怒普亭。也認為美國不夠理想化無法感化落後世界,例如無法協助阿富汗與伊拉克成為多元民主國家。另一方面,種族衝突、九一一恐攻與次貸風暴讓美國喪失元氣。這些症狀密集發生在廿一世紀前廿年,剛好也是中國崛起這段時間。二戰後到民國 78 年(一九八九年),美國主要對手是蘇聯,民國 78-104 年(一九八九年到二○一五年)獨霸秩序幾乎不受任何國家挑戰。

直到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川普上任,中國看似要強起來了,開始警告「中國人不是好惹的」,到拜登時代甚至公然對美國國務卿叫囂。美國領導的民主聯盟,不只讓中國感到威脅,也讓俄羅斯與伊朗感到威脅。這三個新邪惡軸心」,但榮景不常,川普之後威權國家連經濟發展都開始遲緩,中、俄、伊開始訴諸高張的民族主義。同時中國愈大愈沒有不再對美逞凶鬥狠的本錢,因為習近平需要高張的民族主義,作為延續政權的養分

值得細究的是,儘管美國要花費成本在經濟、軍事與科技對抗中國,但美國在許多地方仍享絕對優勢,尤其是微處理器記憶體,這些是人工智慧、自動駕駛與電信科技基礎。台灣高科技產業可說是台美同盟核心。美國需要台灣的技術,同時台灣也要嚴防美國因避免過度依賴台灣建構自己產業鏈,如果發生,台灣的高科技產業,勢必需要快速找到新的台美分工定位。

在晶圓半導體製造上,台積電是世界第一,包括 IBM、高通、輝達、超微均依賴台積電與三星製造微處理器。事實上,日前美方才禁止台積電供給七間中資超級電腦企業生意,顯見美國只會將台積電愈抓愈緊。美對台積電下的「禁中令」,絕對是踩在中國軟肋上,因為目前中國超級電腦處理器,皆由 IBM 與超微設計,委由台積電製造。專家估計中國至少需要十年光景,才能達到執筆當下的美台晶圓生產鏈水準;但十年後美國半導體技術不知道飛躍到哪了?人工智慧時代下的拜登政府,已將抗中拉到高科技戰規格,與川普的貿易戰有不同風景。














抗旱狂抽水 減陷毀一旦


2021-04-29 04:53  聯合報 /   張炎銘/水利退休人員(台中市)
水情吃緊,地下水抽取量大增,西南沿海近年地層下陷情況恐加劇,特別是高鐵沿線下陷嚴重的雲林、彰化,是否影響高鐵行車安全受關注。記者葉信菉/攝影


聯合報頭版報導,高鐵曾爆下陷危機,經多方努力才轉危為安。確實,政府從民國一百年執行雲彰地區地層下陷具體解決方案暨行動計畫,至一○九年第一期結束。依最新監測資料,彰化顯著下陷面積,由五一點四減至零點九平方公里、雲林由三九七點六減至一○三點八平方公里,達成該計畫顯著下陷面積減半目標,高鐵沒變成「慢鐵」,是經十年努力,應予肯定。

但雲林年最大下陷速率,一○九年時還有五點五公分,仍然嚴重。觀察十年內數值,最高是一○四年七點一公分,最低是一○二年四點五公分,並沒有隨著各種防治措施,顯現更多、有意義、有規律改善效果。為何雲林不如彰化有效,原因還不很清楚,但即使以最低下陷速率計算,再十年就將下陷四十五公分,而高鐵還要營運數十年,即便有工程方法可調整墩柱,還是不能掉以輕心。

高鐵沿線兩側計三公里廊道封井、旱作獎勵,及台七十八線快速道路減重,對高鐵路基沉陷有直接效果;高耗水量水井控管、湖山水庫完成增加地面水,都對地下水減抽有助益,但老天爺幫忙也不能忘記。過去十年,彰雲地區只有兩年有旱情,去年旱象嚴峻,今年地層下陷檢測結果尚未出爐,尤其今年為了抗旱,大抽地下水讓人不得不擔心今明二年地層檢測結果,是否會將過去十年努力毀於一旦?

彰雲地區非法水井複查、納管超過廿五萬口,政府迫於現實,這些水井將來合乎條件者要輔導合法,如何發給適當水權,如何有效管理,是更艱鉅挑戰,而其後續採取措施將會影響地層下陷防治及高鐵安全。














民怨耳邊風 謝長廷吃定民進黨?


2021-04-29 04:50  聯合報 /   李坤隆/實踐大學教師(高雄市)
駐日代表謝長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謝長廷與陳水扁的瑜亮情結,是政壇皆知的;但陳水扁陷國務機要費案,企求自司法全身而退,謝長廷卻可在國人反對聲浪中依然故我,背後當然有民進黨政治考量。不過,謝還是技高一籌,因為它可以說「吃定」了民進黨,陳水扁卻還要看民進黨臉色。

其實,駐日代表的職責與立場,大多數人都很清楚,謝長廷更是心知肚明;只是他這段時間的表現,讓國人失望,沒想到還可獲得政府支持,就令人匪夷所思了。

基本上,駐日代表要執行的是總統意志,尤其在事關兩國權益時,駐日代表官方態度就是總統態度。我們不知事前兩人是否曾溝通過,但就時序看,事情似乎是跟著謝的節奏走,這真的相當詭譎。但,謝長廷代表一職是官派的,所有言行政府都要「概括承受」?

常言道,囂張沒落魄的久,看到謝長廷的表現,確實是令人失望的,但政府似乎無力節制。對民眾而言,除了無奈,唯一能做的,就是選舉用選票來教訓他們了!

吳一忠/榮民(嘉縣水上)

立院財委會審查綠委所提國務機要費除罪化修正案,引爆朝野衝撞。只是,阿扁一貫不承認自己有錯,強調國務機要費與特別費都是歷史共業,只有他被指控,還被說成貪汙,有理嗎。這番說詞,莫怪引人非議。

台灣從民國 85 年(一九九六年)總統直選後,被列為「完全自由國家」,是邁向民主自由的榮耀。曾幾何時,扁家和親信貪汙,導致台灣「政治權利」評比被降,真是國之不幸。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民主國家形象,輕易毀在了扁家手中。

阿扁罪證確鑿,他不知反躬自省,自稱是政治迫害,加上獨派動員,先是想方設法保外就醫,接著呼籲政府特赦阿扁,現在又提案國務機要費除罪化,對照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美國司法部對扁家兩處房產沒收拍賣一百五十萬美元,認為屬於貪汙不法所得,基於國際合作打擊貪汙及跨境洗錢默契,全數匯返台灣。美方司法部的作為,套句阿扁常說的,難道美方錯了嗎?














核給農民地下水權應審慎


2021-04-29 04:50  聯合報 /   王瑞德/土木技師、水利署前署長(台中市)
台灣遇旱、水情吃緊,抽取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議題再成焦點。記者黃仲裕/攝影


廿五日聯合報有關雲林、彰化地區地層下陷的報導,基本上務實又具參考價值。

民國一○五年五二○政黨輪替前,行政院要求報告有關水利重要工作成果,希望對於施政績效做一個負責任的追蹤、評估與總結,關於雲林、彰化地區的地層下陷及高鐵行車安全即是其中之一。

當時的張院長善政聽取報告,總結評估經過多年的努力,台灣當時較為嚴重的雲林、彰化地區地層下陷有明顯改善,高鐵的行車安全也獲得保障,在可預見的相當年數內,是安全的。

自七十九年開始,進行地層下陷監測站及地下水位觀測井網建置,花十餘年時間,使地層下陷相關資訊更能掌握,下陷防治措施也能更有效推動。

這當中,比較難處理的是,農民的抽水井;選票考量及社會普遍對於有關農民事物,採取較為寬鬆的處理方式,加上一般人守法觀念較為薄弱等因素,對於農民水井傾向採取納入管理,掌握資訊,而不嚴格取締、封井的做法,以符合客觀環境、條件及民情。

但如要核給水井地下水水權,地方政府仍然非常慎重,這是好的;畢竟抽水會影響地下水位,導致地層下陷及高鐵安全的虞慮,不像核發其他比較沒有水土環境衝擊問題的證照般,可以量情核發。

有人說,農民的水井多是淺井,不會導致地層下陷,影響高鐵安全;其實,是會的高鐵經雲彰地區採用是短於八十米深摩擦樁,並不是打到岩盤的點承樁;任何地下水位升降導致地層的變化,都會影響其承載能力。

高鐵當然相當注重安全,記得當時高鐵報告,軌道所在如為連續梁,容許角變量為一千五百分之一如為簡支梁,容許角變量為一千分之一;如果有超出這樣角變量之情形,高鐵公司就會使用支撐墊來改善。

高鐵可以放心坐到左營,但是,地下水不是可以放心抽取。農民用水納入管理,避免處罰、封井,是對農田難以落實耕作制度,及農民為了生計抽水的權宜措施,有現實面客觀環境的考量;但不代表依現行規範及條件,可放心核給地下水水權,水權主管機關的審慎做法應該給予支持。













支持藻礁公投 不該被貼政黨標籤


2021-04-29 04:49  聯合報 /   許芷嫣/大學生(新北市)
珍愛藻礁公投今年8月28日登場。本報資料照片


個人選擇支持藻礁公投提案。於政府而言,若想實踐「二○二五非核家園」能源轉型目標,彼時天然氣發電占比勢必要達到五成,才能讓現存核電廠如期退役;然而若如環團所言,藻礁的固碳作用亦有助於減緩地球暖化,而燃氣接收站作為能源轉型過渡,無法永久使用,卻會永久破壞,其存在自然難被我待見。

綜上,我支持三接遷離大潭的理由,並不複雜。多方瀏覽政府的宣導和解釋後,雖可見其嘗試調整用心,但未來可能興建一系列配套建設上,對藻礁的破壞仍無可避免。此次公投並非反對天然氣,而是其選址帶來爭議,眾所周知,台北港等提議很快便被中油駁回,但是此時找不到,不該成為就地解決的藉口。

至於支持公投將淪為「國民黨同路人」和「重啟核四的幫兇」論調,我認為是「去個體化」的假議題,純屬「稻草人論證」。然而公投的立意,在於守護千年的自然地景,不該被混淆和曲解,甚至成為政治操作的工具。














欠缺職人精神的公部門


2021-04-29 04:40  聯合報 /   張國偉/社會工作(台中市)
堤防施工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國七十五年八月韋恩颱風挾帶豪大雨,災後到鄉村勘災,其中一條從清泉崗機場筏子溪排洪幹排,在兩個村里交界處斷裂,兩岸農田都布滿土石。

筆者拜訪崩堤邊農家,農家告知這裡每年遇豪雨就破堤,一年修個二、三次是常事。他指著未損壞的前段感嘆說,前段是美軍為排除機場過剩雨水施設的;結果美國人做的從沒破損過,而地方的三天兩頭修。

筆者將農家意見向工務部門主管反映,在工程單位按部就班要求下,至今卅餘年,不再聽聞這條幹排有過破堤情事,由此可知政府不是做不到,只是不做而已。職人精神是種文化傳承,為何別人能持續,台灣卻消失了,該檢討的是為何讓台灣職人精神不見了。


范疇/台海戰情的大哉問及誤區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范疇/台海戰情的大哉問及誤區
◆  黃介正/美中關係正常化五十年
◆  葉銀華/如何提早發現地雷股?
◆  嚴震生/形塑當代副總統的孟岱爾







范疇/台海戰情的大哉問及誤區


2021-04-29 04:27  聯合報 /   范疇(作者為跨界思考者)
戰爭是政治決定,不是軍事決定;單單對比武器的數量及噸位,乃外行人思維。圖為國軍F16戰機操演。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嚴肅的台海、南海、東海軍事作戰分析,全世界已有許多,可惜多半是英文,絕大多數台灣讀者只能依賴二手傳播。在台灣,一旦「二手」,幾乎就代表「斷章取義」甚至扭曲。由於「語言國力」低落,台灣至少在可預見的將來,對台海戰情難以形成具有國際格局的共識,也勢必難以擺脫中共通過方塊文字 (中國稱為漢字)、華語語系的統戰擺弄。

短文無法詳盡介紹台海戰情的認知框架(請見作者六月底新書被迫一戰台灣準備好了嗎?》,本文僅限於列出多數讀者所想、但不見得願意真實面對的疑問,還有思索台海戰情時的種種誤區。

雖不敢說全面,但以下羅列出讀者最關心的問題,以及一句話的回答:

中共最怕什麼?短期最怕麻六甲海峽被管制,因為中國八十%資源依賴此海峽;長期最怕西方通過和平演變削弱其一黨專政的合理性(而台灣正是此西方戰略的核心角色);

日本最怕什麼?台灣東岸被中共建立核子潛艇基地。台東岸是斷崖,水深一千米,可直通地球最深海溝馬利安納(深八千米),該海溝北端就貼著日本本島;

美國最怕什麼?短期最怕中共及其盟國切斷其海權咽喉如巴拿馬、波斯灣、蘇伊士、麻六甲、南海、台海、東海;長期最怕中共輸出其數位極權統治系統,形成新型的地球獨裁國家聯盟;

歐洲最怕什麼?中共獨裁聯盟形成氣候,致使歐盟變成無關緊要的一方;

●Quad (美、日、澳、印度)力量能否圍堵中國?即使在南海成功圍堵住中共,不等於台海就無戰事;

●單單控制台海,失去南海,對共軍有意義嗎?沒有意義,因為對中共,南海是咽喉,台海只是支氣管;

●台海戰爭是否一定帶來世界大戰?若戰爭僅限於台海,那將是有限戰爭;若占領台灣,則世界大戰是大概率事件,因為得台灣者得亞洲,得亞洲者得天下;

●還有沒有任何可能避免台海戰爭?政治空間還是有的,但台灣向中共屈從絕不在其列;

●武力攻台分階段?大局下,蠶食絕非兵家之道;但若中共採取首戰即決戰路數,習近平將成慈禧,大共朝落入大清朝命運。

以下羅列當下對台海戰情的心理誤區:

戰爭是政治決定,不是軍事決定;單單對比武器的數量及噸位,乃外行人思維;

●把「中共」當成一個整體,不知其派系鬥爭對作戰決定之影響何在;

●戰爭靠財力,台灣中了中共大外宣之毒,忽視了中國經濟之脆弱性;

●最便宜的戰勝是挑起台灣內亂;內亂靠分裂,當前中共統戰的精髓在傳播「美國不可靠、台灣不堪一擊」;

●習慣以台灣本位看台海戰情,忘了以世界大局看台海戰情;

二分法辯論:美國(日本)會參戰、不會參戰;

●混淆有限戰爭、登陸戰爭─二者在軍事上是兩回事;

●台海寬一百公里,是英吉利海峽的四倍,台灣可被擊敗,但難占領(因此台灣內部第五縱隊、帶路黨是關鍵),台灣長期低估中共製造台灣內亂的能力;

●以飽和式飛彈拿下台灣─即使如美國,對伊拉克、南斯拉夫的飽和式轟炸也僅收微效;

●以「台灣本位」看事態,低估西方人對中共本質無知

●低估了極權的任性,台灣人看過最極權的不過是蔣介石;蔣介石比起毛澤東柔和一百倍,習近平的極權任性可能超過毛。

如此結束,有些突兀,限於文長也只能就此先打住了。


2021年4月28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花旗放棄亞洲消金市場的啟示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4161/web/ 

◆  聯合報社論/王國材向台鐵釋放了錯誤訊息
◆  聯合報黑白集/蔡英文與藻礁二選一
◆  經濟日報社論/花旗放棄亞洲消金市場的啟示






經濟日報社論/花旗放棄亞洲消金市場的啟示


2021-04-28 00:24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花旗銀行。花旗銀行提供


美國花旗集團新上任執行長最近突然對外宣布要賣掉早已布局13國的消費金融市場,其中除了俄國與波蘭外全數在亞洲,而且還包括台灣。花旗此舉動引發國內關注,媒體揣測誰會接手,政府注意消費者與員工權益,以及業務移轉問題,而立法委員則認為離譜,要求「慢慢審查」。

花旗放棄消費金融領域其實並非突發事件。早在民國 103 年(2014年)10月花旗就曾宣布退出全球11國的消費市場,當時包括中南美洲及東歐國家,更有關島、韓國與日本。花旗改弦易轍的目的至為明顯聚焦附加價值高的客戶,積極推展高端財富管理、企業金融與投資銀行業務,藉由提高獲利推升股價追上摩根大通。花旗大動作退出欣欣向榮的亞洲零售市場令人咋舌,而拋棄超過半世紀緊密關係的台灣,更打破金融業者視其為翹楚及標竿的認知。

有人將花旗退出消費金融領域歸諸於信用卡產品老舊、法遵成本過高以及缺乏與本地金融機構競爭的能力。這樣的觀察固然部分反映花旗經營的困境,但同樣的因素也可用於其他金融機構。因此花旗退出零售市場的真正考量,應該是與美國投資人要求消費金融業務獲利能力須高於資本投報率有關。

花旗信用卡業務與行動或線上支付的競爭,在於能否有效降低經營成本及虛實整合能力,而這主要是VISA及萬事達卡所要解決的商業模式創新問題。至於銀行本身則是要透過信用卡交易與客戶建立更為緊密的互動關係。有效卡數、循環信用、簽帳金額及收帳特約商店數等不僅是管理風險指標,更是拓展客戶關係的重要依據。在資料即是黃金的時代,善用資料是銀行取得商機的關鍵途徑。花旗放棄286萬信用卡客戶及近2.9萬家簽約商店並不代表這些資源已無價值;培養並發掘客戶潛力是銀行成功開展客戶關係的重要憑藉。信用卡業務正具備此特質,可以依據客戶風險合理定價,使得各類客戶都能為銀行帶來商機。

花旗雖然放棄亞洲消費金融市場,卻加倍聚焦於高端財富管理業務規劃四大財富中心的三個便在亞洲,包括香港與新加坡。去年香港反送中後,政府曾鼓勵公股行庫招募香港財富管理高階人才,結果卻鎩羽而歸。如今花旗放棄台灣反而強化香港金融中心角色。據聞花旗還要招募大量人才,可能倒過來吸引台灣人才奔赴港、星。因為畢竟科技再精進,金融業本質仍是服務,而人才更是經營成功與否的關鍵。花旗舉措可能弱化台灣在亞洲的金融角色,對政府金融產業的長期發展目標不啻揮了一拳。

花旗離台是我們金融業發展的機會嗎?目前浮出可能接手花旗業務的多以活躍亞洲區域型銀行為主,而本國銀行興趣則似僅限於花旗在台灣本地業務。不過若檢視金控公司背景或創辦宗旨就會發現,台灣金融業不應只限於目前局面。

舉例來說,兆豐金的「」代表巨大,其背景更是台灣過去最重要的國際業務銀行。華南金的「華南」則展示企圖布局區域的寬廣。永豐金的英文名字就已說明長期發展的範圍,而中信金創辦人布局全球更被老中信人奉為圭臬。我們因此期盼金控業者能有更恢宏的視野與行動力,而不應僅關注爭取本土市場。

國際金融機構業務去留決定往往迅雷不及掩耳。觀諸亞洲重要區域銀行的成長很多是靠併購來成就的。台灣金融業者如果想尋求發展機會,就應訂出策略並隨時準備就緒,當機會來臨就能快速且周詳地完成所有事前作業。

花旗退出亞洲消費金融市場,是歐美功利商業文化下的決策理念,但這反而給台灣金融業成長的機會。「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期盼台灣金融業巨擘擁有創辦之初的企圖心,隨時為發展與成長做好準備。










聯合報黑白集/蔡英文與藻礁二選一


2021-04-28 02:02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蔡英文總統22日與環保團體代表會晤三接與藻礁問題,公投發起人潘忠政對未達共識表示失望,府方隨即反嗆「只和潘忠政沒共識」。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總統接見環團代表,聲言不同意三接停工,並稱還在尋找三接與藻礁的「平衡點」。公投發起人潘忠政對未達共識表示失望,府方隨即反嗆「只和潘忠政沒共識」。第二天,「共識」呼之即來,地球公民基金會聲明不排斥外推三接等替代方案,並說「我們沒有七十萬連署壓力」,會結合其他環團與政府對話。

地球公民基金會說,當初政府處理藻礁資訊不公開,所以民間連署公投;現在政府開放公共討論,連署目的已達到。資深社運人士何宗勳也高度肯定蔡總統創前人未有之舉,「打造政府與環團溝通平台」,期許能找到雙贏方案。

看來,護藻礁的環團已經分裂。藻礁公投原是為環保,但是,部分環團似更在乎與政府保持關係。七十萬人連署,難道只是幫環團入府被摸頭鋪路?

何宗勳先前牽陳吉仲代表府方遊說潘忠政,一試不成,便退出公投運動。他斷言,淺綠支持者會含淚挺政府,一旦公投沒過,環團即失去抗爭正當性。他把護藻礁意識視為藍綠對抗,扭曲公投本質可見,熱中政治的環保人士,竟比綠營黨工更擅分化

蔡總統說,三接與藻礁,是環保與環保間的選擇。然而,政院所提替代方案,卻只外推一公里。寸土之遙,避談三接之害,卻關係蔡總統與藻礁的存亡拉鋸。













聯合報社論/王國材向台鐵釋放了錯誤訊息


2021-04-28 02:02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交通部長王國材表示,台鐵票價問題漲價日後再談。記者陳正興/攝影


因太魯閣號事故升任交通部長的王國材,稍早在林佳龍的歡送會上笑得春風滿面,遭外界批評「忘了四十九條人命」的慘痛,並質疑他是否有改革台鐵的能力。他上任後,立刻否決台鐵新局長杜微的「調高票價」計畫,認為現在談提高票價並不合理,應以「活化台鐵資產」為優先。王國材的談話,恐怕對台鐵員工釋放了錯誤的訊息。

台鐵多年來虧損累累,加上事故不斷,社會形象跌到谷底。主要癥結,是台鐵制度僵固管理鬆散,在高鐵的優勢競爭下,又逐漸失去利潤豐厚的都會區旅客市場。另一方面,又因背負國家政策包袱,必須照顧偏遠地區旅客之輸運而難以獲利;因此,員工士氣低迷亟待重振。換言之,台鐵的沉痾有其自身制度因素,有國家政策因素,也有市場競爭因素,必須多管齊下治療才行。但王國材開出的第一帖藥方,卻是「活化台鐵資產」,聽在台鐵員工耳裡,應該是霧煞煞吧。

台鐵目前一年虧損五十九億元,整體負債為四千多億元,卻有多達八千多億元的資產。這八千億資產,若能善加活化運用,對於解決財務問題當然能有助益。問題是,就算能夠活化資產,但制度和管理上不進行改革,員工的士氣紀律不設法振作整飭,台鐵的運輸服務和安全能改善嗎?天下當然沒有那麼容易的事。那麼,王國材喊「資產活化優先」,是說給誰聽的?

台鐵「公司化」當然是必須走的路,但為何喊了廿年都做不到;如今火燒眉毛,王國材卻還說得再等三年才能完成?袐密就在,其間牽涉到員工公務員身分的轉換、台鐵財務和股權的計算,政府要處理的問題極為繁重且棘手。而以近年的政治生態和文化,歷任交通部長都只是政壇的短暫過客,誰也不想真正扛起如此艱鉅的重擔。正因為如此,所有台鐵改革的計畫最後都淪為紙上作業,看不到實際行動。

蔡政府五年,共用過四任交通部長,卻沒有一位把推動台鐵公司化當成重要政策目標。更諷刺的是,在前瞻基礎建設中編列的鐵路立體化工程預算,高達兩千五百億元,從南到北有十幾處要做。政府撒錢之大方與隨便,連日本專家都吃驚,嘆說「台灣真有錢」。這些經費,原可用來改善台鐵的設施和安全,甚至遷建;結果,卻是被地方政府用來包裝都市開發炒作土地,台鐵本身則依然背負著積弱不振的罪名。高度政治化預算分配建設盤算,何時曾以台鐵的核心運輸價值為考量?

王國材所提的「台鐵資產活化優先」,說穿了,其實就是要變賣或處置台鐵的土地及機具資產;所謂「活化」,不過是政治人物的美飾之詞。「活化」不是不能做,但變賣資產終究是一次性效益,這次賣完,下次就沒了。用這種「賣祖產」的手段來改善財務,並不是太令人鼓舞的作法;若在民間,會被當成「不肖子」的行徑受到議論。

相形之下,已廿五年未曾調整的台鐵票價,若能考慮各地不同運具的競爭略作合理調整;甚至如台鐵工會先前的提議,可利用台鐵票價低廉的優勢開出更多都會間的直達車,或有助於吸引長短程旅客回籠。這些,恐怕還是改善台鐵財務的根本之計。然而,王國材第一時間就駁回杜微調高票價的建議;這看在台鐵員工眼裡,會覺得部長跟他們站在一起嗎?

台鐵目前最迫切的是重振內部士氣,唯有如此,才可能提升鐵道安全。王國材可以在資產活化上提供協助,但他若只會頤指氣使,恐怕推不動這場改革。


去梯言/不換閣揆,內閣又能撐多久?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4161/web/ 

◆  公司化 台鐵改革的痛點
◆  淨零排放…能源效率 是能源困境解方
◆  美俄和緩 美中改善契機
◆  去梯言/不換閣揆,內閣又能撐多久?
◆  美中角力 歐盟採平衡策略
◆  台鐵應自辦監工 改善工安
◆  台灣欠缺的職人精神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去梯言/不換閣揆,內閣又能撐多久?


2021-04-28 04:02  聯合報 /   公孫策
行政院長蘇貞昌。本報資料照片


對於各種民間呼聲,總統府最常的回應是「總統聽到了」。可是,要求換閣揆的呼聲既高且久,蔡英文肯定聽到了,卻毫無反應。她應該不是無動於衷,而是大家不能體會她的苦衷。
蔡英文苦在哪裡?我們先看一則《郁離子》的寓言:

楚成王擔憂他的令尹(等同宰相)蔿呂臣不勝任,想要換令尹。徵詢司馬(等同國防部長)鬪宜申的意見,鬪宜申說:「換不得。」楚王問為什麼?鬪宜申說:「宰相不是一般官職,你得先找到接替他的人。」楚王說:「現在這個令尹不適任,不但大夫和國人知道,連鬼神都知道,只有你認為不能撤換,可讓我糊塗了。」鬪宜申說:「我的鄰居房子屋梁蛀了,房屋快垮了,他找來工匠要抽換大梁。工匠說:『必須找到梁材才能換,否則撐不住屋子。』鄰人等不及,就請了其他工匠,將一些次等木材捆一捆替換了大梁。那年冬天大雪,屋梁撐不住,梁斷屋塌。現在這個令尹雖然無法勝任,可是他有父祖的餘威,國人對他很熟悉,所以還能服氣。楚國的新臣都不足以擔當重任,這是我說不宜撤換的原因啊!」

蔡英文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當選總統,第一位閣揆林全是阿扁政府時代的財政部長,與文官體系還有老交情,還能夠帶領政府裡的「老藍男」推動行政,但是很快就被民進黨的派系杯葛而下台。接替林全的是當時聲望最高的直轄市長賴清德,可是連番施政失誤(如拔管)和個人失言(如乾淨煤),一年內道歉八次,終於為地方選舉失利而負責下台

換上來的蘇貞昌,閣員很多是落選的縣市長,內閣組成事實上是民進黨內派系的平衡結果,也以之支持蔡英文贏得民國 109 年(二○二○年)總統黨內提名,並且藉抗中與香港局勢變化使得蔡英文當選連任。

然而,拼湊材料撐起來的內閣,終究難以應付各種衝擊。以最近發生的事件來說,太魯閣號慘劇勉強以交通部長下台而交代,中南部旱象根本就是束手無策,而松山分局被砸事件居然「私了」解決,讓民眾對政府的信心跌到谷底。

可是,蘇內閣有沒有做什麼調整?有的,丁怡銘回鍋了。也就是說,蘇貞昌認為,撐持內閣不倒不是靠棟梁之材,而是粉刷油漆。卻忘了孔子說的,「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

可是蔡英文沒辦法,她實在找不到棟梁之材。問題是,不換閣揆能撐多久?












台鐵應自辦監工 改善工安


2021-04-28 04:19  聯合報 /   蘇明通/法律事務所顧問(台北市)
台鐵最近接連發生多起與工程有關的重大傷亡事故。圖為太魯閣號撞車事故造成慘重傷亡。圖/報系資料照片


台鐵最近接連發生多起與工程有關的重大傷亡事故,分析其原因,恐怕與台鐵未在工地現場派駐自己的管理人員有關。

早年各機關辦理工程,多採自辦監造,即自行指派公務員在工地執行監督管理施工廠商的工作,直到民國九十年代初期才在「民間可做的事,政府不與民爭利」的政策下,逐漸轉變為委外監造,由工程主辦機關編列預算,付費委請技術顧問業派人至工地代替公務員執行監造工作,將權責下放給受委託的技術顧問業

這樣的轉變,造成公務員忙於將自己的工作招標評審委外,平常只看施工廠商及監造業者的施工日誌、品管紀錄、估驗請款等文件,看不出問題就存檔備查,偶而遇到上級機關抽查或發生事故,才見到公務員出現在工地。大家就這樣每天行禮如儀,辦公室放幾包乖乖,保佑不出事

如果施工廠商監造業者有意偷工減料、降低品質、作假蒙混欺騙,這樣的制度下很容易得逞;而只看文件未到工地現場的公務員難以發現,還可藉著未在工地而免負直接督導的責任。這也是太魯閣號因軌道旁工程車滑落造成重大事故後,花蓮地檢署第一波起訴對象只有施工及監造業者,而沒有台鐵員工的主要原因

台鐵工程有特殊性,需考量行車安全、電車線斷電、列車減速或停駛、深夜施工等情形,台鐵人員最了解,放著自己人不用,委託對軌道工程不專業不認真的技術顧問業派二軍到工地監造,不出事也難。

台鐵一定會說人手不夠,必須委外,但光省去招標評審委外、看廠商文件、處理廠商爭議等時間,就可讓公務員有時間派駐工地,直接管理施工廠商。萬一出事,公務員也會被檢討責任,權責分明,因此在工地負責監造的公務員一定會更用心,避免發生工安事故。












美中角力 歐盟採平衡策略


2021-04-28 04:32  聯合報 /   張淑中/宏國德霖科技大學講座教授(新北市)
長期以來,台海問題、南海主權爭議,並非歐盟關注焦點。圖為中國航母「遼寧號」。 (路透)


廿七國外長參與的歐盟外交事務委員會四月十九日通過「歐盟印太合作戰略」,在法國、荷蘭和德國大力推動下,促進印太地區的多邊主義、和平穩定及海事安全。據媒體報導,此文件的重點在合作而不是對抗,因此特別以「歐盟印太『合作』戰略」為標題。強調廿七個成員國的團結合作和包容,完全不同於美國或澳大利亞所採取的強硬態度

長期以來,歐盟的亞太政策較重視經貿利益,對亞太安全議題是以「多極化國家軟性角度來處理。因此區域內的台海問題、南海主權爭議,並非歐盟關注焦點。根據歐盟統計局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最新資料顯示,中國大陸去年已超越美國成為歐盟最大的貿易夥伴;歐盟與中國大陸雙邊貿易總額在民國 109 年(二○二○年)達到五,八六○億歐元,亦即當前中國大陸不只是歐盟在亞洲的最大貿易夥伴,也是歐盟在全球貿易的第一大貿易夥伴。

至於美國的亞太政策,不論是由共和黨或民主黨政府執政,皆係偏重於軍事戰略,主要在實現其單邊主義」。例如美國向來即反對歐盟完全解除對中國武器禁運政策,除不希望中共解放軍未來有獲得更多的高科技武器機會,使其整體軍力提升進而威脅到美國在亞太的戰略利益外,也不願見到台海兩岸軍力有嚴重失衡現象,因此近年來藉「美日同盟」或建構「亞洲北約」對中國大陸進行戰略圍堵與制約,就是美國最重要的亞太安全政策。

換言之,即使當前美國拜登政府希望未來在氣候變遷、全球健康、核武管控及不擴散等共同利益議題上,尋求與北京政府合作。但對於近年來,中共在台海區域破壞和平、在南海海域大幅擴張軍力,以及持續研發新式戰略武器如核子動力潛艦、網路駭客攻擊、反衛星導彈系統,並且增建航空母艦等全球態勢,華府十分警覺,仍視中共為美國未來的主要潛在威脅。

美國與歐盟對於亞太政策觀點的最大差異,在於美國有直接戰略及安全利益,因此中共在印太區域持續擴張軍力,將使駐亞太地區的美軍陷入險境,畢竟是美國軍隊在協防亞太地區安全。

至於歐盟與中共則分處於歐、亞大陸,雙方距離遙遠,不會有直接軍事衝突的可能性,故歐盟較重視與中共的經貿利益與商業往來,不會只因台灣問題或新疆人權問題就和中國扞格。例如德國外交部長馬斯四月廿一日即公開喊話,與中國脫鉤是錯誤做法,儘管雙方存在諸多分歧,但歐盟仍有必要與中國接觸,而非選擇更加偏向孤立主義的方式。

總之,長期以來美國因實行單極主義,在處理重大國際事務方面皆從「美國利益」,甚至是從「美國優先」角度考量,此種霸權心態早使歐盟存有戒心。因此當前美國與中國在南海海域的軍事角力作為雖愈來愈大,但歐盟不會完全配合美國合力對抗中國。

簡言之,歐盟現階段是採「平衡策略」,除與美國重新恢復良好關係之外,也希望與中國維持建設性關係,即在處理印太重大事務方面,仍希望從「經濟」或「外交」角度切入,藉軟性力量與中共交往合作並將其逐漸融入國際社會。













台灣欠缺的職人精神


2021-04-28 04:16  聯合報 /   呂清夫/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教授(台北市)
壽司之神小野二郎。圖/本報系資料照


外國人說,台灣人情好、東西好吃,但是台灣的基礎建設卻令人不敢領教。由於工作人員的便宜行事,因之,南方澳大橋會垮下來,太魯閣號會出問題。這讓我想起郭沫若年輕時到日本的感想,當時他看到路邊的工人在鋪地磚,其認真謹慎的態度是他見所未見。近日趙少康也批評,各行各業都缺乏職人精神」,此精神就是再微不足道的事情,都把它做好亦即用十年磨一劍的執著去做人做事

根據媒體報導,這次太魯閣事故的肇禍者李義祥原先已是累犯,罪狀可謂罄竹難書,這樣的人居然可以繼續承包官方工程草菅人命!

這兩天又有另一工人便宜行事。台鐵宜蘭工務段發包施工武塔站月台加高工程,卻發生工人違規侵入軌道,到軌道上撿東西,被太魯閣號撞上受傷倒地,接著又有一列區間車開過來,好在有另一工人站出來阻止列車前進,否則受傷工人將被輾斃,要列車好像計程車一樣隨叫隨停,顯示工人與施工管理嚴重脫線。

日本的職人精神」,其實也跟其社會環境息息相關。二次大戰之後,日本企業,尤其是大企業已經建立了終身僱傭的體制,在這種企業制度下,企業能否生存與發展,直接影響到員工的工資與福利,並決定能否喚起工人的積極性,使其全身心投入到技術的鑽研之中,追求完美和極致,並對企業從一而終

在日本,任何一個職業、任何一種工人,只要能夠將工作做到極致,成為本行業的翹楚,就可以得到社會的敬重,各行各業莫不如此比如壽司之神小野二郎屬之。除此以外,政府也非常注意技術的保護與傳承,《文化財保護法還將技術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並由文部大臣指定該技工為人間國寶」,會獲得各級政府的表彰,甚至被授勳。在日本,技術一流的藍領工人之收入一般都比較高,甚至超過白領階級。

我曾拜訪過幾位人間國寶,譬如竹編花器師飯塚小玕齋便住在茂林修竹的別墅之中,他有政府的俸祿,可以專心於創作,問他原來學什麼的,他說是東京藝大油畫系畢業,卻來搞這種雕蟲小技,他說這種壯夫不為的工作才更有發展,油畫已經有太多人在畫了。他還指給我看,他作品中竹編花紋是從正倉院中收藏的宋代竹器得到靈感。如換成台灣,那麼「國寶」也者只是形容詞而已,在日本則可名利雙收,大家自然會一生懸命奉獻到底












美俄和緩 美中改善契機


2021-04-28 04:02  聯合報 /   陳一新/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新北市)
美、俄改善關係正是中、美改善關係的新契機?美聯社


美國總統拜登最近有意調整對俄羅斯的政策,計畫在今夏與俄國總統普亭會晤。雙方若能改善關係,不無可能緩解目前由美國為首聯盟與中、俄帶頭聯盟日益緊張的對峙關係。

普亭十三日與拜登通話,拜登提議未來數月兩人可安排在第三國舉行兩個元首峰會。

拜登將在六月十一日至十三日前往英國倫敦參加「七大工業國」(G7)峰會,接著十四日到比利時布魯塞爾,參加北約與歐盟的峰會。不過,白宮並未透露美俄峰會是否會在拜登六月出訪歐洲前後舉行。奧地利與芬蘭已表達成為舉辦美俄峰會承辦國的意願

為何拜登願意向普亭伸出橄欖枝?第一,中、俄兩國三月成立十六國聯盟以來,與美國為首聯盟對壘的態勢日益嚴峻,有如兩列對向而開火車,華府認為有必要藉美俄峰會緩和雙方關係。

第二,俄羅斯三月在烏克蘭東部邊境部署重兵,力挺烏東親俄勢力,讓美國與北約高度緊張。

第三,俄異議領袖納瓦尼抗議普亭政府選舉舞弊與反民主,憤而絕食,拜登呼籲普亭放人。

第四,拜登政府指控俄羅斯利用網軍影響美國大選,驅逐俄十名外交官,俄羅斯也驅逐十名美外交官作為報復。拜登從政多年,經歷多少大風大浪,認為俄羅斯影響美國大選這種克里姆林宮永遠不會承認的小事,不必成為美俄改善關係的障礙。

第五,最重要的是,在中、俄帶頭的聯盟成立之後,拜登發現美國要同時應付中、俄兩國恐怕力有不逮,甚至可能會愈來愈力不從心。

就普亭來說,俄羅斯也不希望和中國並列成為美國的敵人。拜登願意改善美俄關係,克里姆林宮正好求之不得。這也是為什麼俄外長拉夫羅夫在電視上公開表示,俄羅斯非常重視拜登的提議

普亭並不希望納瓦尼絕食死在獄中,事情鬧大對俄國絕對不利。納瓦尼廿三日在親友勸說下,已停止絕食。在與拜登通話後,普亭決定廿三日從烏克蘭大舉撤軍, 向西方展現善意。

從普亭對俄美峰會的重視程度來看,俄羅斯顯然寧願與美、中都維持友好的關係,也不願被中國綁架與美國為敵。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也不必不開心,也許美、俄改善關係正是中、美改善關係的新契機。












淨零排放…能源效率 是能源困境解方


2021-04-28 04:20  聯合報 /   華健/海洋大學輪機系教授(基隆市)
世界各國近期紛紛喊出2050淨零碳排目標。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今年的世界地球日,拜登總統邀請四十國領袖舉行視訊氣候峰會,共商減碳對抗氣候變遷。同一天,蔡總統接見環團,重申加速推動「展綠、增氣、減煤、非核」的能源轉型政策,並響應開始評估及規畫台灣在民國 139 年(二○五○年)達淨零排放目標路徑。

只不過,從蔡政府上任至今的歷程看來,四項能源轉型重點,似乎除了非核有成外,其餘都很難樂觀肯定。不久前的「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台灣排名數第三,溫室氣體排放和再生能源發展均被評比為非常糟。錯的能源轉型,不僅無以達標,甚可錯失機會,陷入泥淖,台灣就正面對「以煤養綠」的困境。面對如此困境的主因之一,在於能源效率在能源轉型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被忽略了。

追究原因,不外規畫脫離現實,加上落實美化虛假。例如在能源政策當中,便特別強調更新設備。以致包括許多學校、機關在內的用電戶採行的第一步,便在花大錢更新設備,卻不從最符合成本有效的能源盤查,以及接下來的分階段改進著手。以致節能經費花完了,在節電設備更新數量上交出的亮麗成績單,卻看不到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實際效益,而無以為繼。

如今能源效率已普遍被稱為「頭號燃料」,因為它實為能源轉型的核心,及所有國家所擁有最豐富的能源。依照國際能源總署的永續發展情境預估,接下來卅年,在整體減排需求當中,四成要靠能源效率。

迄今能源效率所能帶來的許多機會,仍尚未開發。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理由在於,目前在所有部門有超過六成產生的能源,都被浪費掉,而有很大的改進空間。例如以再生能源發電取代其他燃料,照說便會在能源供應上,有從熱源轉到作功來源的根本轉移。而這也必然會使像是熱泵和電動車等技術,在能源效率上取得大幅改進。

另方面,台灣每年有近萬人死於堪稱國病的肺癌。此問題的根本肇因與解答,皆在能源部門。使用能源屬最主要的空氣汙染物排放來源,在台灣這些汙染物不外源自於煤與石油在發電廠、工業設施、車輛與非路上引擎的燃燒。為能實現整個社會的永續發展,當務之急在於針對工業、交通、住宅這三個主要耗能部門,進行能源效率評估。

例如目前的綠建築法規並不足以收提升建築能源效率之效。迫切需要的是,建立並落實較高的成效標準,以實際檢驗包括空調、照明、馬達等影響能源密集度的建築設計,政府可首先以公共及社會住宅為目標。這些對建築的能源效率投資,可望同時帶來創造就業機會等附帶好處。

改變消費者行為,也是達成雄心減碳目標的關鍵。其中首要包括減少短程開車、增加走路與單車、增加使用共乘與微移動系統、降低路上車速等。加速將小客車轉為電動車,對於達成淨零目標會有顯著助益,不僅在於其減少石油需求,更在於其效率比傳統車高出五倍。

推動這類改變需要一系列新政策。其中包括提供能讓消費者更輕鬆、更負擔得起的高效率選項提供經濟誘因,以及能逐步限縮高能源密集度選項的規範。













公司化 台鐵改革的痛點


2021-04-28 04:10  聯合報 /   楊崇正/澎湖科技大學行銷與物流管理系退休糸主任(新北市)
台鐵負債已逾四千億元,行政院每年補助五十九億元。記者曾原信/攝影


台鐵在三年內連續發生普悠瑪號出軌、太魯閣號撞車兩件重大傷亡交通事故,各界要求台鐵公司化體制改革之民意再度沸騰。

日前行政院召開「台鐵重大改革措施會議」,規格宛如臨時行政院院會。但會議結論似未觸及台鐵體制改革之痛點。只談企業化(設定三年後),迴避公司化,只敢給補助(每年政府補助五十九億元虧損),不敢漲票價。完全不碰敏感議題,遇到民粹反對,就自動轉向(例如台鐵工會反對公司化)。政府要作真正改革還是形式改革,令人懷疑?

台鐵作為百年老店,政策包袱和經營沉痾甚多。自民國 67 年(一九七八年)中山高速公路通車以來,台鐵四十多年來均無獲利。自民國 96 年(二○○七年)台灣高鐵公司通車以來,台鐵營運更是雪上加霜。其實有關台鐵體制改革如何走向公司化的方案,早在民國 92 年(二○○三年)即已出爐。其內容甚至被編入大學運輸學課程教科書當中,所有運輸物流糸所學生都知道台鐵體制改革應該如何作為。公務員交通行政類高普特考,也出現多次命題。台鐵公司化,問題不在於如何做?而在有無下定決心,要不要做?

台鐵體制改革可分成外部組織改革及內部組織改革兩大方面。外部組織改革,要由現行的「政企合一」走向「政企分立」,亦即公司化,成立完全國營的「台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負責運輸營業。鐵道監理之行政業務,則交回交通部鐵道局。類似成功案例有交通航港局台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的政企分立模式。

在內部組織改革方面,要由現行的運務工務機務電務四大體糸之「分處制」走向「分區制」。分區制可使各營運區內之運工機電四大體糸取得橫向協調機制。

短期目標應是推動政企分立的公司化。至於下一步的民營化,宜列入中長期目標。民營化的架構,乃在國營台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體制下,由現行車路合一制,走向車路分離制車乃經營權,路乃所有權。在所有權國有之架構下,部分路線可開放民營(或公民合營)的鐵路公司負責經營。

車路合一制的民營化,成功案例如日本國鐵。車路分離制的民營化,失敗案例如英國國鐵。總之,台鐵體制改革之要務,在首推政企分立之公司化。國營鐵路公司仍可面對市場機制作出快速反應,政策性負擔(如偏鄉/支線/小站等交通正義)則由政府補助。至於是否進一步推動民營化?日本和英國案例各有千秋,則可從長計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