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8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Fed寬鬆貨幣 市場永不滿足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7209/web/

◆  經濟日報社論/Fed寬鬆貨幣 市場永不滿足
◆  聯合報黑白集/滿城盡是豬哥亮?
◆  聯合報社論/以全民為公敵的科技偵查法





經濟日報社論/Fed寬鬆貨幣 市場永不滿足


2020-09-18 02:31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聯準會(Fed)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16日決策會議表面上並沒有新動作,聯邦基金利率仍維持在目前 0%-0.25%區間,並繼續現行的資產購買計畫。這次會議的重要政策指引,是在為「容忍較高通膨」及「承諾更低失業的新決策架構正式背書,顯示長期政策立場更傾向鴿派」;真正傳達的訊息,則是寬鬆政策將持續「更久」,令金融市場失望的則是 Fed 並未暗示政策還會「更鬆」。


Fed早在8月底舉行的年會上,就已宣布將採取新的決策架構,以一段時間內的平均通膨率,來代替單一時點的通膨率,來判定是否達到2%通膨目標,作為決定是否升息的依據;亦即 Fed 將容忍通膨率在一段時間內略高於2%,來彌補之前通膨率低於 2% 目標所留下的缺口。為了使新政策架構更加明確,Fed 在這次會後聲明中強調,貨幣政策將達成「通膨溫和超過2%一段時間,期間內的平均通膨率為2%,並使長期通膨預期仍穩居2%之目標」。


以目前的經濟與通膨情勢來看,新政策架構並無實質意義,因為新冠肺炎導致景氣低迷,通膨很難達到2%,如何奢談彌補之前的缺口?因此真正的作用,只有在景氣復甦之後才能顯現,屆時通膨可能回升到2%以上,但Fed並不會立即升息。目的是鼓勵企業大膽投資,民眾放心花錢,不必擔心利率會在短期內回升,以確保景氣復甦力道不墜


Fed在政策指引中,並未明確指出在失業率與通膨率具體達到何種水準時,才會調整利率。不過依據最新的利率預測「點陣圖」顯示,決策委員們預測目前接近於0的利率「至少」會持續到民國112年(2023年)。


Fed 最新公布的經濟預測比6月時好得多,經濟負成長率及失業率都向下修正;但另一方面,決策官員又預測現行超低利率將至少維持到民國112年(2023年),其中隱含 Fed 對長期經濟展望的高度憂慮,原因包括今年秋天肺炎疫情可能會跟流感一樣出現季節性的升高,美國府會迄未同意新的財政支持計畫,加上大選的變數,都為經濟復甦帶來重大的不確定性。而且 Fed 也了解本身的政策工具不足,因為 Fed 只能「借錢」,但不能「發錢」給企業界及家庭;貨幣政策雖足以保全金融市場順利運作,但不能對低收入家庭及失業者提供福利,因而無法確保景氣穩健復甦


觀察金融市場的反應,不免耐人尋味。Fed 最新決策在時間層面上,不僅保證貨幣政策「現在鬆」,還更明確地承諾「未來鬆」。照理說股市應該上漲,美元則應走貶,結果卻恰恰相反。究其原因,不難發現投資人早已認為寬鬆政策是理所當然,央行承諾「現在鬆」加「未來鬆」依然不夠;在決策空間上,投資人要求央行不僅在國內必須「絕對鬆」,與其他國家相比更須「相對鬆」;在未來展望上,不僅要求「繼續鬆」,還必須「更加鬆」。


具體而言,Fed 這次並未提出新的寬鬆措施,令金融市場失望;在購債計畫方面,Fed只承諾「至少」維持目前每月800億美元的速度,以確保金融市場的順利運作,但自從 Fed 擴大購債後,美國財政部也改變了公債發行模式,從多發短期公債改為加發長期公債,使短債殖利率下降,長債殖利率上升,因此許多投資人要求 Fed 調整購債組合以確保長期資金寬鬆,但 Fed 對此並未著墨。


再者,Fed 從3月實施緊急寬鬆措施後,雖激勵金融市場表現強勁,但 Fed 為協助中小企業而推出的庶民貸款計畫卻乏人問津,顯示金融傳輸管道嚴重堵塞,寬鬆政策的金融效應與實體經濟表現脫節。對此 Fed 的確無能為力,但金融市場卻仍奢望 Fed 能夠不斷拿出新的因應辦法;一旦 Fed 未能滿足市場的期望,市場立即便做出失望性的反應。


金融市場執意要求央行「更鬆」,何時才是個頭?基於央行的政策工具愈來愈少,市場失望的機率也只會愈來愈大。投資人把寶全押在寬鬆政策上,風險自然是愈來愈高












聯合報黑白集/滿城盡是豬哥亮?


2020-09-18 01:25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立委王定宇(中)日前說,國軍官兵每人一具國造「紅隼」火箭筒,便不畏共軍戰車登陸。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電影「大尾鱸鰻」著名橋段:黑幫老大們在咖啡廳談判,氣氛緊繃。豬哥亮在旁回答服務生,咖啡要「冰的」;眾人誤聽成閩南話同音的「翻桌」,一陣槍林彈雨,最後死傷殆盡。


台海局勢緊張,各方政軍動作頻頻。此時,最大風險正是加油添醋,挑起情緒失控。但近日各種人物搶當豬哥亮的例子,卻還不少。有人是為一己政治利益,刻意誇大捏造。綠委王定宇日前爆料,中共持續包圍東沙三天,遭海巡署駁斥只是「六艘商船」通過,即屬此類。


另有一類,除宣揚仇中,還要強調對方不堪一擊。王定宇說,官兵每人一具國造「紅隼」火箭筒,便不畏共軍戰車登陸。綠委趙天麟則加碼,說美國批准售台的單兵肩射式刺針防空飛彈,即可將敵方彈道飛彈打下來這皆屬夜郎派


另一類,則是缺乏分辨局勢的知識,輕易被牽著鼻子走。例如,中共在黃海發射衛星,火箭飛經台灣上空,被指中共嚴重挑釁。實情是:火箭軌跡雖通過台灣在內的多國,但已在大氣層上;許多人造衛星每天從台灣上空通過兩次,難道也算侵犯挑釁?誇稱「火箭通過中國台灣」的是對岸一名微博格主,他隨意說嘴,台灣媒體就跟進起舞。


自大與無知,都是國家安全的大敵國民黨大陸部主任左正東日前說,台灣社會民心脆弱」,頓時引發綠營群起砲轟。他該道歉的是,自己成了拆穿國王新衣的男孩,講了眾人難以承受的大實話













聯合報社論/以全民為公敵的科技偵查法


2020-09-18 01:21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左)日前提醒,官員從事國安工作別忘了法治基礎,也要遵守保障人權的承諾。右為法務部長蔡清祥。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總統參加「全國安全防護工作會報時提醒國安單位,別忘了台灣是民主法治及重視人權的國家,官員從事國安工作別忘了法治基礎,也要遵守保障人權的承諾。此話乍聽似在提點國安部門謹慎,其實卻是浮詞矯飾。蔡英文就任後,不斷以國家安全、守護民主為名強化資安偵防,甚至成立調查局資安第四軍專隊,並透過國安五法、反滲透法擴張檢警侵權範圍。最近法務部提出《科技偵查法》草案,更把政府扮演「老大哥」監視全民當成理所當然,已到了掌控無饜的地步。


蔡政府四年多來,「東廠」的行徑從未間斷,除了大力打擊異己,連市井小民的網路行為乃至就業選擇都動輒觸法。即便如此,檢調單位仍嫌「武器不足」。高檢署檢察長邢泰釗抱怨,五年來國安案件起訴定罪率高達九成,但近六成刑期不到六個月,不足以嚇阻國安犯罪。事實上,被起訴的對象泰半只是違反國安的小蝦米,犯行輕微使法院無法重判;反而是真正威脅國安的滲透事件,檢調卻辦不出真相來。以總統府的「電腦失竊案」為例,流出不少高層決策機密,卻辦不出端倪。這種「抓蝦米,放鯨魚」的現象,暴露的正是蔡政府將國安一味政治化而輕忽法治化的心理,恐難抓到真正的共諜


在打假訊息案件中,這類「專抓蝦米」的情況更屢見不鮮。當打假被列為績效指標,警調便整天在網路上尋找犯人但截至七月,警方送辦的打假案件,有七成八檢方不起訴,有超過八成法院裁定不罰。由此可見,檢警辦案之濫權與擾民。且看台南市議員示警「假三倍券」案,警方移送已是天大笑話,經法院裁定不罰後,中央還指示警方必須抗告這種連民代記者會發言都要追殺的政府,還有一點尊重言論自由的氣度嗎


防疫期間,政府逕自截取民眾的個人通訊資料實施電子監控,其實是踰法行為,民眾基於共體時艱而被迫接受。政府食髓知味,竟制訂《科技偵查法》,要讓偵查機關可以大剌剌進行科技偵查。依法務部的草案,未來所有科技監聽、GPS跟監、手機與個人通訊 App 監視、無人機監視等皆可依法進行。換言之,執法單位想要找誰麻煩,可以上天下地全方面搜羅、監聽、錄音掌握個人行蹤,變成合法駭客」盯著當事人的網路和手機,甚至置入「木馬程式」跟盯。而且,即使不是調查對象,只要在涵蓋範圍內,也都可以一起監查。如此一來,人民的隱私無異都籠罩在政府的天網之下,無所遁形。


更恐怖的是,法務部草案還規定,情治機關首長可以核發設備端通訊監察書實施通訊監察。亦即,只要以國安為名,可以合法入侵手機、電腦設備,取得個人資訊所有內容。如此一來,別說台灣沒有異議分子存在的空間,即連一般民眾也都處於執法機器的掌控之下,人民還能自由生活嗎?說穿了,這是一部現代版的「老大哥專法」,對人權威脅之大,對民主破壞之深,遠超乎想像。


科技偵查法》一旦通過立法,蔡政府跟它口口聲聲譴責「專制」的中共政權,恐怕也就沒有太多差別了。法務部也心知肚明,因此在公布草案時,呼籲各界「不要從負面解讀」。然而,法務部卻心虛地將兩個月公告期縮短為五天,連攤在陽光下接受社會檢視的勇氣都沒有,這當然是心虛


民進黨在完全執政下,一再利用國安轉型正義為幌子把民主、法治和人權踩在腳下。表面上,它要打擊的對象是在野黨以及所謂「中共同路人」;但這種「控制欲」一再膨脹發酵的結果,是把所有不特定民眾都當成它的可疑敵人,必欲加以掌控甚至消滅。這種唯我獨尊心態集國家權力於一身的欲望,才是最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