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蔡英文正走向不當擴權之路
.聯合報黑白集.法國菜是無辜的
.經濟日報社論.拚經濟 經貿政策不能再荒廢
經濟/拚經濟 經貿政策不能再荒廢
2016-08-17 05:4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新政府上任三個月,一方面忙著救火處理爭議,一方面也在黨產、年金及能源等議題上積極落實選前政見。然而,在經貿政策上,目前除了重複強調「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與新南向外,既看不清楚目標及其他主軸,連主事者都持續變動。貿易及投資對台灣的重要性毋需再強調;這麼重要的領域空轉三個月,加上國際情勢瞬息萬變,令人冷汗直流,難怪蔡總統和林全院長的民調都不好看。
台灣對貿易依賴程度亞洲第一,因此貿易表現不佳時受傷程度也第一。出口金額經過連17黑之後終於在上個月轉正,雖然幅度不大但也算給產業帶來一些正能量。這個反轉基本是景氣改變、產業努力及比較基期實在太低三者帶動的春風,政府的角色似乎只有提供數據及加油打氣而已。
再看更嚴峻的投資問題。外人及陸資投資連續好幾年低迷,但不管是選前選後,政府卻都好像診斷不出病因,也拿不出有效的改善方式。這幾周經濟部投審會還在Uber爭議中打先鋒,高喊要撤銷其投資許可。Uber是典型的新科技與管制架構間的衝突,關鍵在於如何將監管法規延伸適用到新科技的調和。這是監管機關要處理也正在處理的問題,無論如何不應用撤資當工具,因為如此只會讓企業產生「不知如何處理就先拒絕投資」印象,除了抑制未來新科技的投資外,毫無解決問題的意義。
最後隨著美國大選白熱化,看衰TPP的意見逐漸蔓延,基本是說若連美國都不支持TPP,台灣的準備豈不是打空氣?新政府幾乎將TPP當成是唯一的經貿主軸,卻未見任何有力的說明,告訴社會為何即便TPP有陰影還是要努力準備的意義,也不見對TPP可能衝擊的因應規劃。至於新南向政策,更是處於只有標題尚無內容的階段。
以上種種的發生不足為奇,因為至今新政府經貿政策的決策機制都尚未成形。經濟部長專心推動能源改革,凡事往行政院推,連負責經貿議題的常務次長,都延宕二個多月才任命。而行政院的經貿政委一換再換,前幾天找回前朝的經濟部長回鍋領軍。至於國安會這個總統貼身的幕僚機構,竟沒有任何經貿專才,而外貿協會這個推廣重鎮的董事長是否更換也停留在耳語階段。簡單說,經貿政策至今仍處在「家裡沒大人,小孩來顧家」的階段,導致貿易推廣在觀望、投資政策毫無章法,只剩下TPP、新南向二個價值尚待評估的法寶,凸顯出新政府對經貿政策的荒廢及不重視。
我們比較好奇的是,新政府不會不知道經濟是民心向背的基礎。面對中國供應鏈茁壯及「瘦台」打壓政策的發酵,以及台灣正處在調體質的時間點上,未來貿易與投資的挑戰只會更嚴峻。但是政府各部門在經貿議題上如此鬆懈,打的是什麼算盤?
我們寧可相信小英總統早有主意只是時間未到。果真如此,我們建議接下來有幾個重要的工作要先推動。第一,該任命的人事要盡快到位,彰顯出政府對經貿政策的重視,並且要提出具體的經貿政策藍圖及推動策略。第二,要盡快務實、精確地找出投資的病因是門太窄、管太多還是政府的不可預測,並提出對症下藥的處方;重要的是,這個診斷要請客觀第三方來把脈,不可再由本身即可能是病因的單位進行。第三是推動TPP的架構及團隊要盡快建立,而且要改變傳統推動架構的障礙及限制,不要再重蹈覆轍,且重視內部溝通能力而非官職大小。最後則是儘速提出能彰顯「新穎性」所在的新南向政策,以改變只有口號的質疑。
總之,起步雖已晚,但非不可為,期待看到新政府盡快端出經貿大菜。
聯合/法國菜是無辜的
2016-08-17 05:4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總統蔡英文到苗栗視察,被媒體指大啖千元法國菜,且由全民買單惹議。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與苗栗人士吃了一客千元法國大餐,引發各式議論,總統府就此連續提出說明,都難以澆熄民眾的情緒。問題其實不在法國菜,而在官員對於「吃公帑」的態度。
這已是民進黨政府最近第二次因為吃飯遭到抨擊。月初廿三名立委赴日考察,僑宴上卻攜家帶眷來了五、六十人,全由僑胞埋單,被批公私不分。苗栗的法式大餐,說是由客委會主委特支費支付,但特支費難道不是公帑,不是慷人民之慨?
此外,還有人、地不宜的因素。蔡英文自稱「客家女兒」,來到客家庄,又是客委會安排,主委李永得卻安排總統在法式餐廳與鄉親聚餐,這對得起在地客家菜嗎?何況,在座還有多名綠營樁腳,酬謝意味濃厚;因此再祭出「支持青年創業」、「法國菜客家元素」等說詞,便讓人愈覺乏味。
法國菜是無辜的,要說千元大餐有多奢華,則未免矯情。此事鬧到對岸網友都說話了,認為這價碼連大陸「村官」的消費水平都比不上,足證台灣是「窮島」。但大陸網友有所不知,台灣人民在意的不是錢的多寡,而是「誰付錢?」。如果主人自掏腰包,或賓主各付各的,吃大餐活絡經濟兼獎勵青創,大家沒話說。但如果事涉公帑,民眾不免側目而視。
當年有連戰五百元便當的豪奢,今天有蔡英文千元法國菜的引起非議,其實也只是恰好而已。丟出去的回力棒,終不免飛回來打到自己。
聯合/蔡英文正走向不當擴權之路
2016-08-17 05:4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將擔任全國司改會議召集人,引發各界爭議。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在撤回謝文定的司法院長提名後,蔡英文總統宣布自己將出任「司改國是會議」召集人,親自領導司法改革。此舉旋即招致法官批評,認為總統把手伸入司法,無異已形同「帝制」。檢改會檢察官陳瑞仁更呼籲,總統應停止召開司改國是會議,讓司改議題回到立法院進行民主討論。
蔡英文如此操切,想必是見到近來民意支持度大幅滑落,想親自領導司法改革以收復民心。但越是如此操切,越顯示蔡政府已方寸大亂,也越可能鑄下大亂。蔡英文三個月前方挾五成六的高得票聲勢登上總統寶座,如今突然一頂「帝制」的大帽套在自己頭上,她恐怕難以接受。但蔡總統如果還記得自己「謙卑、謙卑、再謙卑」的叮嚀,她會發現新政府的作為,距離謙卑其實已越來越遠。
回顧新政府執政這三個月,除了幾場「道歉、再道歉」的儀式外,其實未帶給人民太多耳目一新的感受。另一方面,一些以「轉型正義」和「改革」為名的行動則磨刀霍霍,但只見倉促而草率的立法,更在總統府和行政院底下任意增設違建機構,全然不顧程序正義和社會觀瞻。這些,也許出自蔡英文對總統一職的強烈使命感,但無論如何,總統不是皇帝,她仍有權力分立及權力制衡的界線必須遵守。
以特偵組為例,僅因一名綠委提案要求廢除,法務部長邱太三立即跟進附和,且不待立法討論修正,即逕自宣布廢除日期。這種踰越的作法,不是行政濫權是什麼?仔細分析,廢特偵組未必是邱太三個人的意志專擅,而是奉承總統的命令行事;倘果真如此,將此舉解讀為蔡英文變相「特赦」陳水扁,其實並不為過。因為,所有因陳水扁「保外就醫」而未能辦完的案件,即可隨特偵組之廢而一筆勾銷。試想,在司法改革的美名下,可以隱藏多少政治操作?
以國民黨不當黨產的處理為例,該條例中分明有數個條文頗待商榷,機構設在行政院也極不恰當;民進黨卻不顧一切動用席次優勢強行通過,這比起國民黨執政時的表現有更文明嗎?不僅如此,蔡總統更任意欽點政治色彩濃厚的顧立雄出任「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之主委,表明了此事只問目的、不擇手段。試問,人間的轉型正義,能以如此廉價而粗暴的手段實現嗎?
廢特偵組與追討黨產,都反映了不同程度的行政擴權;而總統自命為司法改革會議召集人,則更是赤裸裸的行政侵權。依憲法五權分立原則,中華民國總統雖可提名司法、考試等院長,卻不表示總統可以干預司法。蔡英文有意主導司法改革,引發司法界的「帝制」之譏,原因即在於此,因為她企圖以行政權踰越司法權。蔡總統改革司法的使命感也許十分強烈,但她應有的改革方式,是提名她所信賴、也為司法界所信賴的人出任司法院長,來幫她推動改革,而不是自己跳下海去擔任改革舵手。一個不知道自己權力界線何在的國家元首,就算滿腔改革理想,也是危險的。
事實上,即使只論行政權,總統和行政院長之間也有傳統的分工領域。然而,由於新政府在府、院、黨間的磨合並不十分順利,外界也頻頻看到蔡總統急切撈過界插手閣揆乃至部會職權的情事。例如,投審會剛剛對Uber下達限期撤資令,府院馬上跳出來踩煞車;勞動部作出「七休一」的決策,蔡總統隨即發表「周休二日」的嚴正聲明。凡此種種,不僅讓民眾無所適從,更導致官員在決策上顯得瞻顧失據。新政府政績欠佳,失誤連連,其實與此息息相關。
蔡總統確有改革之心,這點外界看得出來;問題是她在短短時間內開闢了太多戰線,在人力和心力上似乎左支右絀,難以應付。更嚴重的是,她為了急於達成目標,卻放任粗糙的手段跨越正當程序;不當擴權,正是憲政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