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6日 星期二

經濟/政府治理機制失靈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面面討好之路線難以為繼
.聯合報黑白集.蔡英文的兩路人馬
.經濟日報社論.政府治理機制失靈







經濟/政府治理機制失靈


2016-08-16 01:1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上任後,信任度及滿意度首度跌至5成以下。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表示,政府團隊會全力以赴,加速推動各項改革,以回應人民的高度期待。圖/聯合報資料照片(林河名攝影) 林河名

新政府上台近三個月,總統與行政院長民意滿意度大幅下滑,政府各部門施政步調失序、零亂,總體來說,政府治理機制出現問題。
台灣指標民調昨日公布「新政府首季總評」的結果,蔡英文總統的信任度為49.2%、滿意度為45.5%,不僅比7月的調查差,也是蔡總統信任度及滿意度首次低於50%。對於行政院長林全的施政表現,有37.3%滿意、40.4%不滿意,也是首次出現不滿意度高於滿意度。再者,最新一期經濟學人也以「一連串衰事」形容蔡總統內外夾攻的處境。另外,蔡總統提名的司法院長、副院長人選,首度雙雙獲准辭去提名,亦顯現蔡總統在用人、抗壓與黨內溝通都出現問題。
民進黨此次執政是完全執政,然而首季執政成績遠低於總統的得票率、立法院席位比率,因而人民有失望之感。
目前政府施政有具體結果的,反而是執政黨宣稱的轉型正義相關法案,對民眾最關心的拚經濟,迄今毫無實際作為。
面對今年經濟低迷的環境,執政黨雖然知道拚經濟是民眾最渴望的施政重點,卻未端出說服民眾的政策。執政黨在選舉時就提出五大創新產業計畫,而且宣稱已經準備好;但是即使有520上台前四個月準備時間,以及經歷三個月的執政,新政府所提出的一些規劃卻被批評得滿頭包,例如:以桃園為示範點的亞洲矽谷計畫,引起創新圈、不分黨派的批評。
而生技醫療產業雖然是未來產業,但因某些公司上市櫃資訊揭露、股票炒作的紛擾,以及對台灣經濟成長貢獻微小,因而令人懷疑政府對此產業大幅減稅的必要性,至於智慧機產業是本來就形成的,新政府所增加的貢獻有限。
其實,執政黨仍然未能完全了解廣泛提高台灣實質投資的重要性,否則就不會只專注五個產業而已。事實上,現在那一產業要生存、求發展不需要創新呢?例如:原先被視為夕陽產業的紡織業,現在有幾家因不斷創新、配合潮流,經營得風生水起,但並不在政府的五項創新產業之中。日前蔡總統要求行政院檢討股利的稅制,我們呼籲如果要給股利與五項創新產業減稅,不如增加對所有產業的在台灣投資的租稅減免;如此一來,才能增加就業機會,進一步提升勞動所得。
執政黨也提出新南向政策,帶領民間轉往東南亞發展,企圖降低對中國大陸的依賴程度。我們建議政府應透過官方、駐外單位,聯合當地台商的影響力,與東協國家簽訂投資協定,促進投資效益與保障台商權益。但蔡總統在總統府設立新南向辦公室,此單位非法定單位,如何指揮或協調行政體系?我們不理解為何不納入行政院體系,由行政院副院長或相關政務委員來督導?
國民黨執政時,全力推動兩岸經濟、服務貿易、貨品貿易合作協議,雖然有檢討之必要,但是,新政府上台後因政治因素似乎全面停擺,這對台灣並非最有利。執政黨應該要找出有利於台灣經濟發展的兩岸關係新模式,而非任其中斷;除非執政黨認為台灣的經濟發展可以繞過大陸,直接走向世界。
新政府除了拚經濟失效外,很多施政也增加社會的紛亂。行政院在華航罷工事件短視的作法,引發勞資爭議的火種;繼之,勞工強制七休一的制度臨時喊卡,徒然造成勞資對立。再者,新政府誓言要在一年內提出軍公教、勞工退休金制度的改革,我們希望周全規劃再實行,避免造成不同退休族群的對立,更不希望看到政府當耶誕老公公人人有獎。
新政府執政三個月,在拚經濟、提振全民信心方面,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倘若下一季未能改善,則施政滿意度恐會江河日下。

聯合/蔡英文的兩路人馬

2016-08-16 01:1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司法院副院長被提名人林錦芳已向總統蔡英文表達退出被提名的意願,林錦芳昨開記者說明原因。記者楊萬雲/攝影

司法院正副院長的免與任,皆生爭議,造成司法體制的嚴重創傷。
蔡英文批准賴浩敏與蘇永欽的辭職,開創了司法院正副院長附隨「政黨輪替」的惡例,足證當局的政治意識凌越了憲政警覺。而謝文定與林錦芳的提名,竟又在「威權打手」的政治標籤下流產,足證司法人事已被政治流派所劫持。
謝文定在司法界有正向評價,如今卻在總統「不捨」,甚至司改會亦認其「操守備受肯定」下,受盡凌辱而「被請辭提名」,連立法院的同意權亦被剝奪。這是多麼令人驚悚的司法與憲政災劫。
若以司改會整肅謝文定的標準,蔡政府任命的這個「又老又藍不夠綠」的內閣如何能夠維持?包括林全在內,李大維、張小月、馮世寬、陳添枝、鄧振中,不是不夠綠,就是曾為淺藍或深藍,甚至連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也不夠綠。這一路「又老又藍不夠綠」的人馬,究竟是標舉著蔡英文的國政前景指向何方?
但是,另一方面,在謝文定被指為「威權打手」之際,卻以潘文忠為教育部長,又以顧立雄為不當黨產委員會主委,則分明是另一路「深綠打手」的人馬。如今,司改會已警告司法院人事不可突襲提名,顯然是要分享總統的提名權,且看司法院會不會又出現另一個「顧立雄」?
蔡英文的兩路人馬,一路「又老又藍不夠綠」,另一路則是「深綠打手」。這暴露出蔡政府的矛盾處境,並預告了凶險的未來。

聯合/蔡英文面面討好之路線難以為繼

2016-08-16 01:1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由於司法院長提名面對強烈反彈,蔡英文總統宣布撤回謝文定和林錦芳的人事咨文,寫下她就任以來最大挫敗。在勞工「一例一休」及南海仲裁案導致她聲望下跌後,司法院長提名事件更將火勢引回綠營內部,說明蔡英文意圖面面討好的施政路線已面臨碰壁。
倉卒撤回提名,不僅是對謝文定和林錦芳的羞辱,也說明蔡英文承認自己的提名考慮欠周,且怯於為自己的選擇辯護。更嚴重的是,蔡政府這項人事任命原標舉「司法改革」大旗,結果未出師即損兵折將,讓提名者備受攻訐;這也攪動司法體系的一池渾水,使各方均感焦躁。
蔡英文這次受挫,和馬英九二○○八年的遭遇大可一比。當年,馬英九挾締造二次政黨輪替的大勝之姿,提名非國民黨籍的沈富雄出任監察院副院長,卻在國會慘遭藍委杯葛中箭落馬。次日,被提名出任考試院長的交大校長張俊彥,也因藍委反對及遭渲染與白文正自殺案有關,主動宣布退出提名。沈富雄和張俊彥的提名失敗,使馬英九的勝選氣勢受到頓挫,藍軍在國會的反馬勢力也就此集結,種下國民黨分崩離析之禍因。
蔡英文主動撤回人事咨文,比起馬英九坐視藍軍依自由意志否決提名人選,前後八年覆轍重蹈,很難說何者更為明智。因為,兩種作法都不啻將國家名器當成兒戲,提名挫敗不止關係個人榮辱,名器也遭到踐踏,公權力更失去尊嚴。司法院長的異動美其名是為了推動「司法改革」,如今改革一步未邁,卻因手腕太差先蹧蹋兩名大將。當政治氣氛惡劣至此,誰還願投身陷阱四布的改革大業?
蔡總統此次宣布撤回咨文,一方面是為了安撫法界和學界親綠團體的反對者,另一方面她也聲稱對謝、林二人遭攻擊深感「不捨」,並稱責任應由自己承擔。值得注意的是,這種「面面俱到」的行事風格,三個月來在蔡英文的施政中不斷出現;也因此,形成決策上的取巧與曖昧,卻也留下缺乏果斷、出爾反爾的後果,造成許多政策瞻顧難決。
這類的事例,不勝枚舉。例如,蔡英文在華航空服員罷工的第一時間跳出來表示支持,就親手埋下了各行各業──尤其是運輸產業工會群起效尤的導火線;她公開表態要求落實「周休二日」時,就使得行政院「一例一休」和「七休一」的決策陷入有理說不清的地步。她為了討好美國,就在南海仲裁案掉入太平島主權遭矮化的泥淖;為了討好日本,不僅造成「沖之鳥是島、太平島變礁」的錯亂,也因打壓爭主權的漁民而引發社會的不滿。
對於蔡英文上任後的諸多政策「髮夾彎」及閣員的言行失當,許多民眾其實抱著寬容的態度,認為應該多給新政府一些時間,以利黨政磨合。然而,蔡總統就任至今即將滿三個月,民眾其實並未看到多少實質建樹,卻只見到民進黨政府不斷在歷史餘燼中撈取剩餘價值;各種改革大話連連,然只聞口頭許諾,行動卻完全無法跟上。最令人失望的是,許多國營事業乃至基金會的人事異動,不僅充滿討好黨內各派系的酬庸氣味,甚至到了良莠不分及劣幣驅逐良幣的地步。
總統的角色其實不在四面示好,而在整合國家的視野與資源,並作出最符合多數人利益及社會集體前景的配置。就這點看,蔡英文過度急於討好特殊團體的傾向,可能妨礙了她的整體瞻矚。例如,過度偏袒計程車司機,就得犧牲Uber的便捷;推廣太陽能不擇手段,就會給農地帶來災難;為修改課綱而討好學生,就會產生四不像的教育怪獸;不斷向某些族群示好並鬥爭其他族群,就會為社會製造新的戾氣與仇恨。
蔡英文撤回司法院長提名咨文,其實不只是一次人事任命的失敗,也是她領導哲學的一記警鐘。至此,確實需要「再想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