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9日 星期四

經濟/新政府的管制風險

.聯合報社論..兩種辜負:陳水扁到馬英九
.聯合報黑白集.她如何說 你如何聽
.經濟日報社論.新政府的管制風險





經濟/新政府的管制風險


2016-05-19 02:1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520新政府即將上任,團隊成員的壓力雖然頗大,但新官上任的企圖心也相當明顯,從近來準總統和準閣揆耳提面命地要求閣員們謹言慎行,即可知道團隊成員力求表現,甚至在尚未就任就想有所作為。這種企圖心,若運用得當,將成為新政府大刀闊斧的動力來源;但若只是急著施展既定「成見」,也可能變成脫韁野馬,不斷為新政府製造麻煩,讓新團隊的施政滿意度急速下墜。
許多新政府的閣員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忙不迭地向外「放話」,未來將要如何如何。如果這些「新政」是經過審慎研究後的心得,可視為輿論風向的試探,自然是無可厚非,甚至可視為新政府已經「準備好了」;但如果只是順應部分民意的走向,想要盡速提出一些討好部分民眾喜好的作為,卻沒有良好的評估和規劃,那麼新政府可能很快就會陷入天天滅火的窘境,因為民眾可不會耐心地陪伴新政府、享受一段長時間的蜜月期。
挾著執政權和國會絕對多數的優勢,新政府成員磨刀霍霍地要提出改革方案,如年金改革,或建立「新制度」,如長照制度。在產業發展上,也要強化政府的角色,要組「國家隊」到海外爭田掠地、和紅色供應鏈相互抗衡,要發展綠能、智慧機械、生物技術、物聯網、自造戰機潛艇、以主權基金投資關鍵產業。近來,甚至傳出將合併工研院和資策會,將工研院機械所搬到台中、將綠能所移到台南,來協助在地產業發展,引發智庫人心惶惶的狀況。若再加上地方首長頻頻放話,企圖將立法院遷到台中、某些部會移到南部,顯然新政府的企圖心和魄力,絕非藍政府可以比擬。
但這種徒有構想,卻沒深入研究和完整規劃的狀況,其實和台北市長柯文哲的行事風格極類似。他想要讓台北松山機場消失,改為公園或社會住宅-如果沒有遇到強烈反彈的話,很快就會成為新的政策,不必進行深入研究;如果遇到強烈反彈,那就等有利時機再行提出。原來應該是嚴謹的公共政策或政府管制議題,在目前台灣卻每每成為政治性的決策。而要求大巨蛋停建,甚至要求「拆蛋」的案例,似乎也都不必經過嚴謹的「成本-效益分析」-先研究台北市民須付出的成本和可獲得的效益,再做出如何面對的決定;僅憑難以精確量化評估的「公共安全」標準,匆匆做出影響重大的決定,並非科學的決策模式。
也就是因為在民意的影響下,政府的「管制」經常過度,讓「成本」超過「效益」,所以美國從60年代的福特總統開始,就要求所有新的管制必須進行物價影響評估。卡特總統進一步組成「管制分析審核團」,由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領導,每年審核10到20項新提出的重大管制;只有「效益」明顯超過「成本」的新管制是被允許的。雷根總統特別要求「管理與預算辦公室」(OMB)強力監督新的政府管制,管制機構必須在成本-效益分析或成本-有效性分析的標準下,作出其管制決策。只要經濟影響超過1億美元就被認定是「重大影響」,管制方案必須送「管理與預算辦公室」審核通過才能執行;技術性的評估更要求「同業專家評估」來避免刻意扭曲。其後,雖然兩黨在審核管制的嚴格程度有別,但今天兩黨都贊同必須對任何重大的新管制措施進行審核,其效果是讓許多明顯無法通過成本效益評估的管制行為,受到抑制。
新政府在社會強烈期待、掌握執政權和立法院多數的狀況下,可能正走向「過度管制干預」的情境。新政府在追求政績下,絕不能忘記錯誤的政策比貪汙更可怕這句老話;重大決策前客觀的成本-效益分析絕不可或缺。

聯合/她如何說 你如何聽


2016-05-19 02:1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明天是蔡英文總統就職日。北京擺出的態度是:有九二共識就沒有「新要求」;若失去了九二共識,在國際間就有了公開標示《二七五八決議文》的新要求,在兩岸間就有了直接指向《台獨黨綱》及「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的新要求。
因此,蔡總統就職演說有無九二共識或靠九二共識有多近,各方皆拭目以待。等到明天答案揭曉後,各方的回應亦有推波助瀾或火上加油之效。
如果演說接納了九二共識或靠得很近,北京雖可能仍「聽其言/觀其行」,但亦當不吝表示支持或理解,把必要的空間作給蔡英文;藍營則雖不免有「髮夾彎」之譏諷,但亦應有樂觀其成、與人為善的胸襟,以收推波助瀾之效;綠營(尤其是深綠)則應有打脫牙和血吞的相忍為國情操,對蔡的處境存有諒解,勿太過為難她,甚或落井下石。
倘若演說未接納九二共識或離得太遠,綠營應維持低調,勿忘其所以、升高氣焰,為情勢火上加油。藍營則宜仍持「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之立場,俾待鐘擺回盪之時,仍可回到「沒有新要求」的原點。北京亦最好仍回到「沒有新要求」的九二共識,俾使兩岸關係的修復仍有歸宿可尋,哪裡跌倒,哪裡站起來即可。
語云:一言喪邦,一言興邦。「九二共識」四字的出入,或許尚不及此,但必將重大衝擊兩岸情勢。明天蔡英文如何說,與各界如何聽、如何解讀,皆應持戒慎恐懼的心情。

聯合/兩種辜負:陳水扁到馬英九


2016-05-19 02:1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八年前,馬英九在扁家貪瀆醜聞中意氣風發地崛起,整個民進黨幾乎被打趴在地。誰料,八年之後,他竟是在「九趴總統」的譏諷下黯然告別總統府。更悲慘的是,經過他執政的八年,國民黨從中央到地方皆敗得潰不成軍,江山殘破,不知如何收拾。
今天是馬英九在總統府的最後一天,在下班熄燈離開時,他可能仍在企圖說服自己:這八年兢兢業業,從未愧對國家。無論如何,人民逐漸遠離了他是冰冷的現實,馬政府許多施政無法順利推動也是殘酷的事實;而國民黨內離心離德,他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要負。更重要的是,台灣近年經濟一路下坡,前景黯淡,他卻開不出解方來止住頹勢;「六三三」一路跳票,是他失去民心的癥結所在。
以陳水扁的八年為對比看馬英九的八年功過,儘管兩人都辜負了民眾的期待,不過在本質上仍大有不同。陳水扁號稱「台灣之子」,其執政的八年是玩法弄權、見縫即鑽,利用權力來增益自己家族和親信的風光,利用衝突來擴大操弄人民感情的空間。最後,他深陷貪瀆風暴,違法踰矩無法自拔,終於鎯鐺入獄。馬英九的特色,則是謙抑保守到畫地自限的地步,以為溫和可以感動對手,以為退讓能爭取好感。這種「唾面自乾」的風格,卻導致自己的元首權威掃地,政府行動的魄力減損,人民也失去了對他的敬意。
陳水扁和馬英九同樣出身台大法律系,前者是視法律為無物的政客,後者是奉法律如天條的法匠;兩人分別當了八年總統,卻使台灣陷於原地打轉的漩渦。陳水扁的作為,除驗證「絕對的權力、絕對的腐化」的鐵律,更說明貪瀆政治如何藉由「本土」的包裝,騙得人民團團轉。這種手法,八年之後,似乎仍有捲土重來之勢。馬英九的困局,則說明一個徒有理想而缺乏鬥志的總統,如何在消極自持的守則中,失去了因應環境變動的能力。他的溫良恭儉讓,終歸止於個人教養的層次,無法化為推動社會進步的能量。這點,馬總統在為自己的無能辯解之餘,是他必須認清的事實。
如果再站高一點看,陳水扁八年的濫權貪瀆,和馬英九八年的欲進不前,難道只是兩名元首失職所致,別無其他因素?試想,如果台灣的民主真如台灣自豪地那般美好,如果政黨政治真如我們想像的那麼健全,為什麼在陳水扁貪婪腐敗之際,沒有任何監督機制提出示警,黨內反對者立即被打成「寇」;在馬英九疏離人民卻自我感覺良好之際,為什麼黨內外的諍友不全力向他提出諫言,政壇唯聞一片詛咒之聲?
這裡顯示的問題有三:一,全民直選的總統擁有莫大的權力,但在他們做錯事或不求作為時,我們在政治上有何鞭策機制來提醒他們及時導正?二,當台灣政黨政治發展成藍綠惡鬥,朝野以奪權、互相毀滅為目標,「忠誠的反對黨」即不可能存在,國家和社會的利益也必然遭到犧牲。三,政黨輪替的意義,在於人民可以透過選舉汰換不適任的政黨;但如果缺乏深刻的檢討,政黨輪替將淪為一個彼此拉扯、互相清算的垃圾處理機,卻無法提煉出品質更好的政治。
從陳水扁的八年,到馬英九的八年,表面上看,台灣似乎在常態的政黨輪替中保持穩定的前進;但實質上,這整部民主機器,除了供人民自由、公平的投票之外,政府解決政經、社會、民生各項問題的能力卻毫無增長。更令人擔憂的是,在藍綠互相指責及仇中恐中意識交雜作祟下,我們有時甚至變得盲目,而看不清楚自己的問題所在。例如台灣經濟的不振,究竟是過度傾中所致,或是產業轉型太慢,還是我們錯過了面向世界的運轉節奏,仍未見客觀有效的分析。
馬英九告別後,總統府仍將由台大法律系出身的蔡英文進駐。希望她能汲取馬扁十六年的教訓,勿再辜負人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