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5日 星期二

經濟/拚經濟 新閣揆該如何接棒?

.聯合報社論..台中BRT 一個代價五億元的奧步
.聯合報黑白集.賴清德接閣揆,意味蔡英文路線失守
.經濟日報社論.拚經濟 新閣揆該如何接棒?








經濟/拚經濟 新閣揆該如何接棒?


2017-09-05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行政院長林全昨天請辭獲准,台南市長賴清德本周五將接任閣揆,這是蔡英文總統上任以來首見閣揆更替,期待換人接棒再衝刺,救民調;尤其明年要舉行縣市長大選,這不僅是蔡總統2020年連任之路前最重要的一役,更是國人對蔡總統前兩年施政成果的信任投票。林全昨天說,他希望新閣揆可以早一點接手,讓接棒者在2018年底前有政績,清楚點出了新閣揆的任重道遠。
賴清德接手行政院後,如何將「賴神」的台南經驗,擴大成為全國的經驗,打破過去一年多來國內政經情勢的沉悶之氣,這是他最大的挑戰。林全擔任閣揆期間推動五加二產業創新方案、前瞻計畫與年金改革等重大政策,請辭前財政部也已完成稅改初步方案,如同林全昨日所言,他已初步達成蔡總統「創新、就業與分配」的施政目標。然而近月以來,林全內閣的民意支持度持續低迷不振,顯示國人對內閣有諸多不滿,其中多數的民怨來自於經濟議題。
今年以來,包括一例一休、能源政策與前瞻計畫,從企業到民間都有許多質疑的聲音。一例一休上路後缺乏彈性配套,企業與勞工都有怨言,但行政院卻被動應對,期盼由立院提案修法解套。林全執行蔡總統的能源轉型政策,815大停電卻重創國人與企業的信心。前瞻計畫預算雖然在立院闖關通過,但國人卻憂心其規劃草率,未來可能變成地方政府的錢坑。
這些對林全的不滿,在內閣總辭後,將轉為對新揆的期望。目前傳出的副閣揆人選以財經背景人士為主,國發會等財經閣員也可能異動,代表賴清德已經明白拚經濟對施政滿意度的重要性,也清楚這是過去一年多以來民怨之所在。今年7月媒體訪問賴清德是否有聽到企業界對一例一休不滿的聲音時,他說:「當然,台南有很多反映,這是我們的責任。」
相較於林全沒有地方從政資歷,賴清德的台南施政經驗,讓他更能聽到基層的聲音,據此找到施政的方向,為他贏得了「賴神」的美名。賴清德從地方轉戰中央後,如何在施政上達成國人與企業對台灣經濟奮起向上的期望,賴清德必須從「用對人」、「敢做事」與「做大餅」三處著手。
林全在閣揆任內的財經施政常見掣肘,這是因為他的財經閣員被貼上「老藍男」的標籤,不但在內閣中難獲支持,民進黨內也未給予太多溫暖。林全上任時提出的大國發會目標不但沒能實現,反而讓內閣的財經施政失去了橫向溝通的功能。賴清德重組內閣財經團隊時,一定要避免重蹈林全的覆轍,讓國發會、經濟部等財經部會各司其職,莫讓國發會只剩下智庫的諮詢功能,更不可讓經濟部變成只管供電或供水的能源部。
「敢做事」是賴清德接任閣揆後的另一挑戰。近年國內少見重大投資,包括台積電、台塑等大企業的在台投資案往往受到環評等因素牽絆。台灣經濟發展難見突破,是因歷任閣揆在施政時瞻前顧後,為求面面俱到,但最終卻落得一場空。賴清德過去在台南推動南鐵東移等案時,曾遭遇民間不小的抗爭,要如何在產業發展、環境保護、民眾權益等各方面取得平衡,賴清德必須展現更多的施政魄力。
賴清德若能「用對人」、「敢做事」,在財經施政必然會比過去的閣揆更有機會做大台灣經濟的餅。這幾年國內企業界感嘆政府施政過度側重「分配」,卻忽略了「做餅」的重要。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曾說,蔡總統產業政策的「創新」與「分配」主張,其實有矛盾,因為唯有成長,才能解決台灣的就業與分配問題。
我們期待「賴神」的「台南經驗」能變成「台灣經驗」,賴清德接任閣揆究竟是走上另一座政治神壇,還是走下神壇的開始,就看他能拿出怎樣的經濟成績單。拚經濟是賴清德不能掉棒、不能出錯的重要任務。

聯合/台中BRT 一個代價五億元的奧步


2017-09-05 03:0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台中BRT機電標仲裁結果今出爐,台中市捷運工程處應給付1.8億餘元,給機電標得標廠商華電聯網。圖/報系資料照



台中BRT快捷公車是二○一四市長選戰的重要話題,甚至左右了選戰的勝負;林佳龍當選市長後,迅即廢了BRT。BRT廢約案的仲裁結果最近出爐,市府大敗,必須支付一.八億元給機電廠商。儘管市府仍辯稱自己有功無過,但明眼人都看出,搞出這場大戲的人已成功入主市政府,選民則成了付錢的傻子。
BRT議題一路熱炒,林佳龍一上任,便煞有介事地帶大批人馬前往視察,痛斥這是騙局,還羅列了「五大缺失」。隔年市府啟動「調查」,直指其中有弊案,還送廉政署和台中地檢署調查,並宣稱六成民眾認為其中有弊,完全做足了姿態。
然而,去年二月,台中地檢署以「查無不法」簽結。今年三月,監院糾正台中市府,認為市府貿然將系統廢止有缺失。如此,先後給林市府兩記耳光。這次仲裁結果,已經是林佳龍在此案裡挨的第三記巴掌了。
根據台灣營建協會的仲裁,林市府有「故意不驗收」、「故意關閉系統設備」和「故意放任設備損壞」的「三故意」。市府則稱,將在「原契約金額範圍內與廠商繼續協商」。意即,除了已付的三.二億,這一.八億市府也將照付。若其中有弊,市府豈能認賠殺出?市府還說,廢止BRT促成捷運藍線系統核定。這說法,就像小偷誇耀自己改善了保全系統一樣,大言不慚,卻遮不了羞。
這結果,只證明當初痛打BRT只是選戰奧步,而這個奧步的五億代價,結果還是百姓埋單。



聯合/賴清德接閣揆,意味蔡英文路線失守


2017-09-05 03:0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決定由台南市長賴清德接任行政院長,加強他的中央歷練與視野,提攜賴清德之情,不言而喻。 本報資料照片



賴清德接閣揆的傳聞傳了數月,昨天終於確認成為事實。蔡英文和林全雖然情誼深厚,但改組問題一拖再拖,終於逃不過政績欠佳、支持度墜谷,難以面對明年選舉的冷酷事實,林全必須下台。這麼長的猶豫期,可見蔡英文阮囊羞澀,左尋右覓卻掏不出更佳人選,只能在派系裹脅下作出妥協,選擇賴清德。兩人能否合作愉快,猶待時間考驗。
儘管總統府幾天前才嚴正否認林全下台的傳聞,但事實顯示,蔡林體制已經走到了盡頭。如果內閣再不改組,蔡政府和民進黨的聲望都將一敗塗地,台灣前進的腳步也將受到嚴重拘礙。事實上,如此落子緩慢的內閣改組,除顯示蔡英文猶豫難決,也說明她調整自己執政路線的速度相當緩慢,甚至不能接受自己設定的目標一再落在低標,而曾奮力反轉。無論如何,林全下台,賴清德接手,對蔡英文而言,並不是一個優美而理想的布局,但她已別無選擇。
對林全而言,雖力圖在惡劣的政治局勢中維持優雅,但現實形勢險惡逼人,已無他從容揮灑的空間。主要問題,在於他缺乏靈通圓融的政治性格,他所組建的內閣班底又實力不均,一端接不上基層庶民的底氣,另一端抵禦不了傳統綠營的民粹攻擊,只能東閃西躲不斷接招。在這種情況下,林全再硬撐下去,恐怕要聲名掃地。這次,林全趁著「稅改」方案的提出,在自己熟悉的領域留下一點痕跡後閃電請辭,至少可免去「重傷而退」之災,或者仍堪稱幸運。
賴清德稍早拒絕以行政院「副院長」的名義入閣,如今,卻一舉直接攻上閣揆的大位。表面上看,他的機運絕佳;然而政治的成敗,往往無法以大位論英雄。事實上,賴清德在年初適逢台南市長任期過半時,如果先以「副院長」身分入閣,歷練一些時日,再視時機接任閣揆,應是更理想的途徑。然而,當時他擔心淪為「朱立倫模式」,拒絕北上,錯過副閣揆的歷練機會。現在,賴清德立即要獨挑大樑,卻仍缺少中央政府相關的決策及協調經驗;對他而言,這個閣揆的重擔和挑戰當然無比艱鉅。
林全應該下台,讓內閣有機會建立更新的面貌和氛圍;但賴清德是不是蔡英文的最佳答案,恐將暫時存疑。在稍早「賴上林下」傳聞甚囂塵上時,本報七月廿七日社論《賴清德組閣會比林全更好嗎?》,曾對兩人的風格和長短有過分析。賴清德的長處,在於勤政和親民,努力為人民解決問題。他的弱點,則是在國際、外交、財經、人文層面的經驗相對短缺;也因此,他的決策及用人未必比林全更準確而有效。
比較嚴重的是,賴清德作為眾人矚目的政治明星,又被網友冠以「賴神」之名,他行事有一股特別的傲氣,有時甚至流於剛愎。這從他兩年前因台南議長涉賄而宣布「不進議場」,如此杯葛了兩百多天,以犧牲民主體制為手段來羞辱李全教一人。可見,他民粹有餘,而民主素養不足。這樣的態度,未來以閣揆身分面對在野黨時,恐怕將更激烈。
另外,在兩岸關係上,賴清德從政以來一直以鐵桿「獨派」自居;六月間他突然拋出「親中愛台」論,連獨派都感意外。其後,他不斷地發言修正,才又回到台獨旗手原位。這樣的論調,除顯示他發言缺乏精準,更根本的原因,可能是他在這類高層次敏感事務上的認知掌握有問題。若果真如此的話,他出任閣揆,難保不因發言失誤而引起種種爭議;尤其,他的台獨傾向也可能把蔡英文的兩岸路線帶到更僵硬的位置,對台灣也是不利的。
不難想像,這次內閣改組,民進黨內的派系逼宮是激烈的,這也迫使蔡英文必須在其路線退守。問題是,蔡林體制無法展現的決策力和執行力,在蔡賴體制下能夠實現嗎?對此,恐怕要讓時間來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