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30日 星期三

經濟/全球化新階段 掌握新脈動

.聯合報社論..做了棄卒,還要當饑餓哨兵?
.聯合報黑白集.如果想討好每個人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化新階段 掌握新脈動






經濟/全球化新階段 掌握新脈動


2016-11-30 03:3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爆料,他與蘋果執行長庫克通過電話,向他表示若蘋果能夠回美國設廠,會考慮對蘋果大幅減稅。對於川普的呼籲,庫克僅簡單回應:「我明白。」川普並非第一個批評蘋果將生產移往海外的人。2011年2月,歐巴馬曾詢問蘋果已故執行長賈伯斯:「要怎樣才能讓iPhone回美國生產?」賈伯斯回答:「這些工作機會是不會回到美國的,因為只有中國勞工可以在三天內輪班趕出200萬支iPhone。」這兩段故事,加上川普誓言要終結TPP在國內外引發的巨大震撼與爭議,都顯示了長久以來的全球化終於走到了困境──進退維谷。
近代全球化從18、19世紀的英國主導,到20世紀以來的美國主導,算一算也有兩、三百年了。這個過程,是全球化的第一個階段:「正」。所謂「正」,是指全球化基本上是全面快速地向前推進,儘管在這個漫長階段中,經常有不少反對全球化的現象出現,但總體上,還是難以對抗全球化大浪潮,兩股力量的對撞,最多就是出現一些泡沬,最終還是被吞噬於大潮流之中。
這個「正」的階段大致又分為兩個進程。前一個由英國主導,主要是重商主義加帝國主義加殖民主義,所以普遍出現了剝削與被剝削的現象,也自然對全球化產生對抗,具體表現在二戰之後全球風起雲湧的獨立運動及反殖民現象之上。
英國之後,接下來的主導者換成了二戰結束之後的美國。時代不同,美國不能再搞殖民主義,換成了霸權主義。其綜合內容包括了美元霸權、美軍霸權、美國價值霸權,各種手段相互為用,目的都是讓所有落後國家打開大門,讓美國長驅直入,憑著優勢的核心競爭力,無止境地吸走這些國家的資金、人才、資源,除了一開始在這些國家也創造了一些就業與繁榮外,接下去,給他們帶來的往往更多的是生態破壞、環境汙染及對傳統價值、風俗與信仰的衝擊,這當然會產生許多反思與反抗,但這些地區本身實力不夠,為他們站出來打抱不平的是國際間一群正義之士組織的NGO(非政府組織),於是很長一段期間,只要是帶有全球化色彩的組織如WTO、APEC、G7開會,就會引來一大批NGO人士進行抗議。但基本上這些行動還是阻止不了全球化的大趨勢。一直到公元2000年,全球化無論是英國主導還是美國主導,始終都處於「正」的階段。
拐點出現在2001年。進入到新世紀之後,一連串因全球化而產生的副作用蜂起群擁地在美、歐等發達國家出現:(一)全球化必然導致的文明衝突,通過911事件及恐怖活動頻繁爆發;(二)原本是將汙染輸出到落後地區,卻發展成全球暖化,反撲到了發達國家本身;(三)發展中國家得到了資本與技術,加上當地的其他廉價生產要素之後紛紛成了生產基地,搶走了發達國家的就業機會;(四)全球化在各地導致的貧富惡化引發了政治動盪並產生了難民問題;(五)難民問題又加劇了發達國家原本因為移民問題就存在的社會矛盾。所有這些,就匯聚成了近來出現的英國脫歐、美國川普現象以及後續將出現的許多西方國家右翼政黨的興起。這些紛至沓來的反全球化力量與早前的NGO不同,它們是會真正動搖或改變既有的全球化大趨勢的,故可謂之「反」。
按照辨證法,正之後為反,是必然;反之後,則為合,也是當然。那麼接下去的趨勢又怎麼看呢?全球化如果出現了「合」,主導者又將是誰?
就現在形勢看來,全球化走勢的下一個階段很有可能是中國主導的新版本,核心內容是一帶一路、RCEP,甚至是一個更大範圍的FTAAP,其主要特色是:在商言商(少碰政治)與基建(高鐵、港口、亞投行)並行;進而以「天下主義」體現出平等、包容與相互增長。
從19世紀英國的殖民主義,到20世紀美國的帝國主義,再到21世紀中國的天下主義,這即是全球化的「正.反.合」。

聯合/如果想討好每個人


2016-11-30 03:3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總統蔡英文。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出現執政危機,政策爭議烽火遍地,民意支持度更是雪崩式下滑,有人已擔心她將成「朴槿惠第二」。關鍵問題可能出在:總統是不是太急著討好每個人了?
兩岸關係險峻,本來也是蔡英文個人的姿態該負責。卻見她一面派宋楚瑜出席APEC,想運用宋習會的話題;另方面又邀獨派大老擔任資政,卻連彭明敏都不領情。想像有人一手拉著宋楚瑜,一手拉著彭明敏,是什麼樣的畫面?既非藍綠和解,也不可能左右逢源,徒勞無功可想而知。
面對勞工問題,蔡政府一開始就製造出今年放假大亂的局面,勞工放假公務員沒放假,安親班放假學校沒放假,結果當然誰都不高興。如今一例一休政策還在野火燒不盡,蔡英文卻說「勞工是心裡最軟的那塊」。此情此景,這樣的言語會不會太肉麻?
總統掌握權力制高點,理應盱衡全局,作出符合社會最高利益的決策;如今卻急著在華航罷工、同性婚姻立法這些個別議題上表態,只想樹立個人開明形象,討好民意的心情急切到令人訝然。於是,一方面高聲主張反核家園,一方面對日本核輻射食品進口政策開始立場鬆動。一方面強調「司法改革責無旁貸」,另方面對包括黨產會在內一樁又一樁「行政力超越法律」的個案視若無睹。這樣的矛盾例子俯拾皆是,誰能說得出民進黨政府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想討好每個人,結果必定是誰都討好不了。勞工團體、青年團體、反核團體……,如今一批一批移向民進黨的對立面。這才是蔡英文的執政危機。

聯合/做了棄卒,還要當饑餓哨兵?


2016-11-30 03:3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宣告施政將依循「美國優先」原則,並將在就任當天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 美聯社


川普要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已無懸念,台灣頓失所依。形勢嚴峻,蔡英文的政府若僅故作鎮靜,仍毫無作為,她的聲望恐將一路探底,而當她失去民心,再作任何變革,亦都將藥石罔效。
川普當選是世界浪潮反轉的戲劇性一幕,美國從二戰末期開始主導世局的全球主義,在這一刻突然劃上休止符;而中國大陸卻欲迎向其「中國夢」黎明前的微光,用不同的倡議,嘗試塑造這個世界。川普的新孤立主義,與習近平的「中國夢」,鮮明地呈現了彼消此長的情狀。
美國從歐巴馬中東撤軍就預示了這個戰略收縮的趨勢。希拉蕊.柯林頓雖替歐巴馬制定了「亞洲再平衡」戰略,以遏制中國崛起,但從南海較量中可看出,美國已是色厲內荏,TPP就是其遏制手段的主角,如今卻難以為繼。
況且,同一期間,中國大陸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成功推動亞投行,連英法德義等美國盟友都集體加入,南海造島穩步形成戰略固守;今年更首次舉辦全球治理最重要的平台G20峰會。
世界正走上一個重大的分水嶺,當「中國夢」與「新孤立主義」並存,一個新的兩極體系的世界將逐步成形;但蔡英文的政策卻還僵固地留守在舊世界裡,只注目於柯林頓身上儼然還在閃爍的世界霸權餘暉,卻看不見美利堅帝國已經嚴重褪色。
當蔡英文誤讀了趨勢又單邊押寶美國,當然就造成了川普反TPP主張一夕成真對台灣的衝擊效應。這個曾被柯林頓經濟顧問霍爾邁茨形容為「亞洲版北大西洋公約」的經濟協定,其實是一個包圍與遏制中國的聯盟,當它未成形即告瓦解,台灣頃刻成了經濟與戰略上的國際孤兒。
TPP瓦解後,全球目光轉向「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以及倡議中的「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兩者都由中國大陸主導,台灣恐皆不得其門而入;至若洽簽雙邊協定之路,也恐更加坎坷。蔡英文竟猶一派輕鬆狀,宣稱要推動雙邊與多邊經貿協定,甚至早在十月交給英國《經濟學人》有關明年趨勢的專文裡,夸言要把台灣再變為猛虎。
這等情境可有兩解:其一,蔡政府已如盲瞽,看不見台灣面臨危殆之境;其二,蔡英文雖知台灣已體弱病虛,卻被意識形態挾制,觀望瞻顧,但求拖延,走在暗夜裡,只好吹哨壯膽。若是前者,從觀光慘業到興航解散所揭露的經濟真相,能否搖醒昏睡的蔡政府?若是後者,則試問,難道台灣成了TPP的棄卒後,還要勒緊褲帶,無怨無悔地繼續在亞洲充當美國的饑餓哨兵?
作為執政者,蔡英文的職責是面對冷酷的現實作出正確的決策。全球的新格局已經揭示,台灣不能放棄雙邊協定,但更須全力尋求加入RCEP與FTAAP的區域整合。這個轉身對蔡英文而言,其實並不真的那麼困難,只要在她就職演說基礎上往前一步,表明依據憲法,兩岸並非兩國關係即可。
北京近期幾個動作值得注意。習近平月初在北京接見了洪秀柱,月中卻讓馬英九在馬來西亞碰了一鼻子灰,儼然是要從「九二共識」中剔除「各表」,只留「一中」;但同時間,則未對蔡英文派往秘魯APEC的宋楚瑜橫加干預,而宋楚瑜行前複誦「兩岸一中、反對台獨」卻留下一些線索。捧洪、卡馬、會宋,北京應是在看蔡英文何時填上那份「未完成的答卷」。
《經濟學人》專刊封面以塔羅牌為背景,占卜二○一七全球趨勢,其中「川普星球」隱喻著一個全球治理的黯淡開端。區域整合進程撲朔迷離,無序博弈更形激烈,台灣卻不自知手上只剩什麼牌。蔡英文必須清醒地認知,若不想步陳水扁後塵,就必須拋棄虛幻主張,大膽更張路線,否則因循泄沓以致失機僨事,她將淪為深綠裹脅的政治傀儡。機會之窗稍縱即逝,莫待答卷收走,猛虎餓成病貓。

去梯言/中共軍機繞台不可輕忽

.降門檻、可宣傳、易通過 當罷免成習慣…
.選罷法修正/25%否決50% 落選反制當選?
.證照、加薪、認同 三管齊下留住長照人才
.去梯言/中共軍機繞台不可輕忽
.美食、零嘴… 舊思維對抗變種毒品 難!
.流沙中年 哪裡有身心歇腳處?
.大學考招 應回歸12年國教願景
.大考新制 高三還是左支右絀









去梯言/中共軍機繞台不可輕忽


2016-11-30 00:35 聯合報  公孫策

轟6戰機是中國大陸現役唯一大型轟炸機。圖/日本防衛省資料照


中共軍機繞台一周,國防部淡定處之,但表示有全程監控。
這是媒體報導,中共軍機第一次「繞台灣後穿越第一島鏈」,它當然是針對日本,但之前都只是從東海直接穿越,這次的動作乃有政治意味:之前「一中各表」,解放軍的巡航不包括巴士海峽到宮古海峽,如今台灣既然不表,中共找每一個機會「自表」,戰機繞行台灣巡航,當然有宣示「一中包括台灣」的意思。
蔡總統對民進黨人說,要力抗中國的壓力,請問,軍機繞台是不是一種壓力?如果是,豈可沒有反應?如果不視其為一種壓力,那可危險了。
南北朝最後一幕:隋軍南征大將賀若弼命令沿江部隊,每次換防時,都齊集廣陵(今揚州),大張旗幟,營帳被野。南方的陳國以為隋軍將大舉入侵,緊急動員防備,後來發現只是換防,乃不復戒備。終於有一次,隋軍集結後突然渡江,陳軍全無防備,建康(今南京)城迅即失陷,陳亡。
國防部說全程監控中共軍機,但若中共軍機侵入台灣領空,那該怎辦?
前述戰役是結束南北朝三百年分裂局面的重要一役,後世對之分析頗多。一般認為,隋強陳弱,大勢不可扭轉,統一是遲早問題。但也有人提出:陳軍如果暗中集結兵力,趁隋軍換防,警戒心放鬆時,找到對方空隙,擊其惰歸,縱不能勝,至少可破其計謀。這個想法其實不錯,但前提是陳國有心抵抗,才會採以攻為守作為。
那一段南北分裂時期,北強南弱的形勢基本沒變,可是東晉能在淝水之戰大捷,那是因為東晉還有「規復中原」之心。對應到今日台灣,早年還有「反攻大陸」之心,才可能有古寧頭大捷,才能挺住八二三砲戰。
於是要問一個嚴肅的問題:台灣今天有沒有對中共抗戰的意志?要曉得,當年美國第七艦隊協防台灣,除了因為韓戰,也是因為國軍打贏了古寧頭戰役。易言之,中華民國有抗戰意志,且有實力守得住,美軍才會來。中共軍機繞台巡航,國軍連戰機升空「伴飛」的動作都沒有,你要美國怎麼看台灣?
「全程監控」不是抗戰意志的表現,中共軍機萬一有什麼「動作」,全程監控只能「目迎目送」而已!

延伸閱讀
陸6解放軍機 繞台灣一周

劉維公/不能只談創業精神而不談創業倫理

.劉維公/不能只談創業精神而不談創業倫理
.朱宗慶/板塊擠壓處,有活躍能量表現
.嚴震生/沉默多數、道德多數、憤怒多數
.李清志/閱讀空間的美學新革命
.馬凱/APEC一次成功之出擊
.蘇蘅/令人不安的臉書言論監管
.黃介正/感恩節時分的華府







劉維公/不能只談創業精神而不談創業倫理


2016-11-30 00:14 聯合報  劉維公

日前我受邀出席「二○一六年安麗全球創業報告」記者會。這份源起於二○○八年的全球性調查報告,今年研究範圍涵蓋四十五個國家,蒐集五萬名以上受訪者的意見。台灣則是第一次被納入研究範圍之內,在當今全球創業風潮中,我國的表現已經逐漸受到國外的重視。
為了探究每一個國家創業者行動力的能量高低,「安麗全球創業報告」特別設計出一組「創業精神指標」,是由創業渴望度、執行可行度與抗壓堅定度等三個面向的題目所構成。在滿分一百分情形下,台灣的總分剛剛好是五十分,也正好是排名中間的第廿二名。排名前五名國家依序是越南、印度、泰國、大陸,以及南非,這些國家的分數都是超過七十分,越南與印度甚至超過八十分。
為何台灣會與這些國家有超過廿分以上的差距?從指標來看,原因出在我們的創業者毅力不夠堅定。一旦受到外界壓力時,會想要繼續堅持創業的台灣受訪者僅有百分之卅二,遠低於全球平均的百分之四十九,更是在四十五個國家中排名倒數第四。相對於排名前五名國家創業者「只許成功,不准失敗」的刺客精神,台灣的創業者彷彿像是信奉「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翩翩君子。
這份研究報告的結果大概又將會引發過去曾熱烈討論的話題,亦即「中國狼」與「台灣羊」的差異。不少人憂心,台灣職場工作者缺乏敢於拚命勇於冒險的性格,往往像是溫馴待宰的羊群,不少產業終將成為外國狼群獵殺的對象。
在今日,我們不能再只從創業精神的觀點,去教導有意創業的人如何成就其事業。現今全球有太多嚴峻的發展困境(從貧富不均到生態危機),就是由那些具備完美創業精神的人所造成的。
我們必須積極倡導創業倫理,促使創業者養成尊重土地、生命、公平、人文等倫理價值的品德,將其視為企業營運的必要元素,甚至是比創業精神更為重要。從這幾年所發生的眾多重大經濟危機(尤其是金融資本主義所引發的問題),我們已經可以清楚看到,缺乏創業倫理的人正在嚴重侵蝕全球經濟發展的根基。
創業倫理是唱高調難以實現的事情嗎?其實一點都不。最近我在一些場合就遇到不少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例如用友善生產方式製作水果冰棒的春一枝、搭建美好生活體驗平台的簡單生活節、入選天下CRS企業公民獎的薰衣草森林等。
創業倫理正在帶動台灣經濟的寧靜革命,在三級產業各個領域,都出現越來越多以創業倫理為經營理念的企業。現今政府從中央到地方,都在全力推動青年創業。我們不能老是只在乎年輕人的創業精神,更應該在意他們是否具備創業倫理的責任感!
(作者為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2016年11月29日 星期二

經濟/推展新南向 雙印是敲門磚

.聯合報社論..蔡政權瘋都更,慎勿飲鴆止渴
.聯合報黑白集.忘了心靈契合四個字嗎
.經濟日報社論.推展新南向 雙印是敲門磚





經濟/推展新南向 雙印是敲門磚


2016-11-29 03:0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先是英國通過脫歐公投,接著川普選上美國總統,全球反自由化浪潮突然如同瘋狗浪一般而來,對於高度依賴國際貿易的小國台灣,造成了莫大的壓力。尤其是新政府上台以後,兩岸關係急凍,台灣的政治和產品需要另尋出口,於是新政府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在TPP之上,沒想到川普選上總統,TPP突然就不見了。為了因應新局,新政府必然會努力嘗試開放日本核災產品,以換取與日本交好,甚至與日本洽簽FTA。同樣的,也可以合理預期,政府將會討論開放美豬進口,以交換美國的支持。不過,由於這些開放攸關國人食安與健康,未來能否得到國人的支持,還需要努力溝通。
新政府也努力推動新南向政策,尋求機會。新南向國家的人口將近20億人,是一個很大的市場,而且開發程度比台灣低,理論上是可以拓展。可惜的是,到目前為止,新南向政策的內容並不完整,相關說帖主要提到的是與人有關的政策,比方說,吸引更多南向國家的學生來台讀書,或是開放來台觀光,實際已經落實的政策包括給予泰國和汶萊免簽等。但是,到目前為止,南向國家來台就讀最多的是馬來西亞及港澳僑生,如何吸引非僑生來台就讀,是一項困難的挑戰。另外,泰國和汶萊每年來台觀光人數只有數萬人,就算給予免簽,效果也極為有限,對於目前陸客不來造成的損失是完全無法比擬的。
其實,新南向政策真正要努力的方向,應該是研究如何擴大對南向國家的經貿合作,包括投資、貿易與洽簽FTA,因為經貿關係對於台灣的產業與經濟才會有真正的助益。在投資方面,如果廠商過去投資,而因此就與台灣斷了關係,那麼這種投資固然可能讓台商獲利,對台灣的經濟不會有實質幫助。也就是說,投資最好能同時帶動台灣對南向國家的出口,那麼就可以透過出口的增加,來擴大國內的產出與就業,對台灣才真正有利。
另外,由於南向國家彼此間很多已有FTA,包括東協十國之間的FTA、東協十國與中國大陸、印度、紐澳等國之間的FTA,及正在洽簽之中的「區域性綜合經濟夥伴協議(RCEP)等。因此,未來台灣想要擴大與南向國家的貿易關係,最重要的是要努力與這些國家洽簽FTA,以及加入RCEP。然而,由於中國大陸是RCEP的成員之一,台灣當然也應該要與中國大陸保持良好的關係,才有可能加入。
所以,新南向政策真正要做的事,就是提出明確的政策,擴大與南向國家的經貿關係,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說明如何與南向國家洽簽FTA,並且應詳細說明如何加入RCEP的路徑圖。
新南向國家很多,每一個國家國內發展的情況又非常不同,所以如果要同時與這麼多國家打交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我們建議政府針對其中幾個最重要的國家,先處理與他們的投資和貿易的關係。如果這幾個國家的經貿關係可以先打開,未來更有機會擴大到其他國家。
最值得我們努力的,一個是印尼,一個是印度印尼人口超過2.5億,國內市場潛力很大,而且長期以來與台灣的貿易關係就很密切,比方說,過去他們曾經有意請台灣協助整體開發摩洛泰島;尤其是印尼擁有許多自然資源,值得台灣去投資。至於印度有超過12.5億的人口,國內市場更為可觀,而且他們的科技人力質量都不錯,台灣可以對印度進行科技廠的整廠輸出,最終產品可以直接在印度銷售,而大部分的零組件可以由台商協助在印度生產,關鍵零組件則由台灣生產再出口過去。如此就可以一方面擴大投資,一方面又達到擴大出口的目的,這才會對台灣經濟有實質的助益。

聯合/忘了心靈契合四個字嗎


2016-11-29 03:0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大陸老牌智囊余克禮在接受陸媒訪問時稱,馬英九執政八年,兩岸政治關係不進反退。隔一天,這篇強烈批馬打馬的訪問報導下了架。
四月間,陸媒「環球網」發布民調稱,八十五%大陸網民支持武統,五十八%認為五年內是最佳時機。事隔數日,中共網信辦宣布,環球網嚴重違反報導紀律,限一個月整改,「進一步健全稿件編發審核流程,對全體採編人員進行教育,以提高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和看齊意識」。
這兩件事顯示,大陸媒體言論的自由化及多元化已有進步,因此也就不免時而出現與「大局意識/看齊意識」脫鉤的現象。環球網發布武統民調及余克禮打馬,恐怕皆認為是在為「大局」製造鋪墊,但在中央的眼裡,卻是沒有「看齊」,表錯了情。
余克禮的言論頗為惹眼,他是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前所長,在他眼下,馬英九在兩岸政治關係上的態度還不如李登輝和陳水扁時代,甚且是向李登輝和陳水扁的路線靠攏。一位老牌首席兩岸智囊竟有這般見識,真是駭人聽聞。
大陸中央把武統民調和余克禮打馬下架,應是一種表態。因為,武統的恐嚇只會徒增台灣人民的反感,而北京若打馬,只會令人感到過河拆橋的無情絕義。
說到底,兩岸關係的化解方案,可能仍在習近平所說的「心靈契合」四個字。武統對「心靈」如何,打馬對「契合」如何,用膝蓋想也知。

聯合/蔡政權瘋都更,慎勿飲鴆止渴


2016-11-29 03:0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在執政決策協調會議拍板:全力拚都更! 聯合報資料照片


蔡英文在執政決策協調會議拍板:全力拚都更!這項都更急行軍的宣示,無論是為拚政績、照顧社經弱勢、萌發經濟動能…,都說得通,她沒講的是代價何其高!台灣都更失序,已有「都市計畫體系的違章建築」評價;在這個意義上,衝都更,等同鼓勵違章建築,造成撐爆都市運轉、降低居住品質、毀損公共服務系統、加深社會矛盾等難以估計的代價,形同飲鴆止渴。
照顧老舊建築居民、促進內需經濟動能的出發點,是善意的;雖然更大的執政考慮必然是選票的誘因,這應含蓄掩飾;但避談可預見的衝擊,甚至對遠逾可能創造經濟數字的負面影響全不碰觸,未免令人擔心。蔡英文指示增加容積獎勵等工具、降低稅賦、鼓勵金融機構參與等衝都更「三箭」,責成行政部門月底前提出執行方案,如此躁急,意謂都會運轉雖衝量,但恐難逃當機、失控危機。
首見的關鍵缺失是政府「心術不正」都更出發點應是增進公共利益,讓原居住戶、符合條件的社經弱勢都能有較佳的居住環境。但蔡政府視都更為營造政績工具,渾不在乎後遺症;尤其,欠缺都計素養的即興裁決,將讓都市陷入撐爆的運轉困局,缺水、缺菜場、學校等公共服務落差幾乎已擺在眼前。
蔡英文指示修都更條例營造利基,罔顧都更條例違憲的事實。以執政意志挑戰歷史軌跡,代價是勢須面對歷史審判。秋風掃落葉式的衝都更,可能的影響還不只是圖利財團,更將導致都市機能撐爆而無法運作、閭里關係破毀、歷史建築利之所趨一併更掉…,台灣近世紀拚命捍衛自尊的史跡,恐將自此無存。
蔡政府不能忽略都更被認為是「都市計畫體系的違章建築」的評斷。簡單說,都市的圓潤運作,容許承載人口是關鍵,承載量是依可供應的公共設施為準據;必須要有綠地、道路、學校等,才能考慮可否引進新人口。
在「文林苑」事件之前,各界瘋都更,其實已亂了套。政府為營造市況活絡假象,竟然釋出屬公共財的容積率為誘因;而這必然讓靠土地賺錢的建商感到興趣,於是,利之所趨,管他什麼文化古蹟、歷史建物,全遭荼毒,遑論個別居民意願。糟糕的是,各級政府依據有違憲疑慮的都更條例,爭相拿公共財容積率做好人給獎勵。政府為拚業績擅給形同現金的容積獎勵,不僅匪夷所思,更降低都市品質。前車之鑑,蔡政府還要重蹈覆轍?
恣意強推都更,不僅法律上逾矩,更應譴責的是心態問題。任意在已飽和的生活圈再大量投注新居民,完全不考慮既有公共設施能否應對,不管日常運作,更遑論防災,如此都更,其實是無視人民生命安危;尤其該質疑的是,公益性何在?
缺乏全方位思考,打亂都市計畫對都市循序漸進發展的規劃,更是不可原諒的錯誤。都市容納人口與常態運作,是依據地理環境、公共設施提供,尤其是水資源而定。以台北盆地的五百萬人規劃,運作無虞,倘若都更又胡亂引進更多人口,這都市怎可能不因過載而當機?
必須提醒,濫施容積獎勵必成都市發展的毒害。一則容積是公共財,政府沒有肆行分配的權利;再則容積率是都市承載不致爆量的關鍵,政府不可輕率施予建商,衝擊都市承載的底限。鼓勵都更不是壞事,但像台北市都更「一坪換一坪」,對照日本至多九成拿回自用土地,出入頗大,不能不檢討其中意涵。
蔡英文裁示修正都更相關法令,為都更開條高速公路,如此決策實難謂恰當。檢視都更條例,因地方勢力及民代聯手,不斷修改,結果並沒有加速都更,反而向現況上主導都更的建商及利益團體傾斜。蔡英文的指示意圖加速都更,但不能無視既有法令的根本問題。
必須要反覆地說,都更應是基於公益,需能增進都市機能及居住品質,不該有任何選票考量。

聯合筆記/金馬獎是台灣的驕傲

.「沒有妳,我不會站在這裡」
.聯合筆記/金馬獎是台灣的驕傲
.保存慰安婦故事 世代平權無暴力
.登革蚊也傳茲卡 北市要備戰
.全民司改 回歸全民
.台灣變猛虎? 總覺「藍瘦香菇」…
.2017 台灣燈會 點亮虎尾歷史之光
.禁煤 燃油天然氣要安全考量
.貼近需求 放寬ATM、超商繳費管制








聯合筆記/金馬獎是台灣的驕傲


2016-11-29 03:07 聯合報  游其昌

第五十三屆金馬獎,舒淇(左)擔任頒獎人與主持人陶晶瑩互動。圖/本報資料照


當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影帝、影后四大獎全部頒給了大陸電影,有媒體以「血洗」字眼來形容台灣的潰敗,有人譏諷「金馬變金雞」,「愛國主義」成為最簡單的答案,頓時人人「比川普還川普」,卻沒有看到,其實金馬獎才真是台灣的驕傲。
誰拿獎不是問題,問題是人家如何看待金馬獎。最佳影片「八月」導演張大磊從沒來過台灣,上台時還嚼著口香糖,緊張得說不出話來。張大磊在台上直唸著金馬獎在他心中是個神壇,台灣電影前輩更是他的啟蒙老師。「八月」是部簡單而富創意的電影,成本不高,卻能打敗一堆商業大製作,證明金馬獎真是個公平而讓電影人自尊自傲的獎項。
也只有金馬獎,能讓兩岸三地的大導演、大明星緊張而在乎發抖,以得到同行的肯定為榮。馮小剛導了一輩子戲,卻是先拿影帝才拿最佳導演,他說自己應該拿「最佳演員新人獎」,這話也證明了,金馬獎不論資深資淺,許冠文、曾志偉這樣的老戲精一樣遭到滑鐵盧,卻也不會忘記推崇范偉這種老演員「很淡卻很深」的功力,不管他來自那裡。
得到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的趙德胤,是個來自緬甸的孩子,一個「出生在鄉下不敢有過生存之外夢想的小孩」,他說,拿到這個獎「是一個勵志故事,台灣是世界上讓我這個勵志故事發生的地方」。也因為台灣的自由、多元、民主,讓他一個學設計的人能推向電影,跟著台灣一群堅持、不放棄的電影人走下去,他要感謝台灣電影,感謝台灣。
豈只是趙德胤而已,蔡明亮原也是來自馬來西亞的導演,這一屆的最佳電影原創歌曲獎頒給了季小薇,這是首馬來西亞歌曲,描述著種族分歧、融合及希望的「球場之光」故事,藉著歌聲激發人心的正面力量,不因語言差異,減損了弦律優美動人的共鳴。
別忘了,就在金馬獎五十周年的大日子,最佳影片頒給了新加坡的「爸媽不在家」,這個新加坡小男孩的故事能打敗「一代宗師」,導演陳哲藝當場向台灣新浪潮的楊德昌等導演致敬,就和「八月」的張大磊一樣,他們都以台灣電影為師,以金馬獎為夢想,金馬獎也從不吝於給這些年輕人掌聲。
就像小野說的,他很以金馬獎的獨立、包容、開放感到光榮。台灣還有多少事情,能像金馬獎讓普世華人一致的推崇嚮往?金馬獎所以能得到這樣的肯定與地位,正因為它一再堅持以電影為本位,不輕易妥協,不追求政治正確,願意超越地理、政治的侷限,評斷電影人如何創造記述人生與藝術,讓兩岸三地,甚至東南亞的觀眾與電影人為之折服。這難道不是我們共有的驕傲嗎?難道不是「新南向」、「新台灣」所期待追求的發展價值與目標嗎?以開放的心,擁抱多元、自由、民主的環境,讓不同地域的人,都可以在這塊土地上堅持理念,創造藝術,實現夢想,就和趙德胤一樣,每個人都能有個「台灣夢」,這才是我們的真驕傲。

「沒有妳,我不會站在這裡」


2016-11-29 03:07 聯合報  彭懷真/東海社工系副教授(台中市)

本屆金馬獎雙影后周冬雨(左)和馬思純開心慶功,兩人親密合影共享喜悅。 記者王騰毅/攝影

我喜歡看金馬獎、金鐘獎、金曲獎,因為每位得獎人都充滿感恩,謝謝別人是重點。今年的金馬獎首度出現雙影后馬思純先謝謝搭檔周冬雨,說:「沒有妳,我不會站在這裡。」
我也注意到得獎者對自己理念的宣示,既然脫穎而出,證明自己也少不了,馬思純接著說:「沒有我,妳也不會站在這裡。」獲得最佳導演的馮小剛為了他的影片要用「圓形」多次辯護,從頭到尾,一再說他對圓形的堅持。
在職場打拚,為自己辯護固然重要,對人感恩也不可少。獲得博士碩士的,還記得寫卡片給指導教授嗎?參加面試脫穎而出獲得工作的,知道要寫卡片表達謝意嗎?被主管拔擢的,有多少人還買張耶誕卡寫幾句感恩的話?走投無路陷入困境時大力相助的貴人,會記得寫耶誕謝卡嗎?
不僅感恩少了,與感恩相反的敵意則顯然增多了。「揚善於公堂,歸過於私室」原本是老祖宗提醒人際互動的禮貌,在公開場合感謝對方,若規勸叮嚀,則以私下為宜。但這樣的道理已經被淡忘,無數人鮮少感恩,倒是花大力氣公開批評、攻擊、傷害、詛咒,媒體與網路充斥這樣的訊息。
因此,好人少了,壞人則無所不在。編寫一百二十部劇本,今年獲得金馬獎終身成就獎的張永祥先生如此致詞:「一百多部劇本的主角,沒有壞人,都是好人,也許那個時代沒甚麼壞人吧!」聽到老人家緩緩陳述,走過台灣黃金年代的我幾乎落淚。
我最近反省自己三十多年來對社會問題的倡議及教導是否過了頭。當講述一個問題時,總是要強調其嚴重性,難免會誇大該問題。既然有問題,就要改變,如何改變呢?人們總是認為要訴求社會行動,文字的行動以批判為主,社會運動則以抗爭居多
每次在電視或網路上看到昔日的學生綁白布條大聲疾呼,有些已經是立委了,不分青紅皂白痛罵政府官員,我都有些感慨。她/他們凸顯問題是在關心社會還是在凸顯自己呢?是在為某個弱勢群體謀福還是為自己牟利呢?是讓台灣向上提升還是向下沉淪呢?
有些輿論認為世局只會向下沉淪,因為川普的當選顯示凸顯自己、證明自己、標榜自己有助於成功,各種吹牛的言詞使他獲得了總統寶座。溫良恭儉讓等美德退位,大剌剌罵人者掌權。道德、教育、做人道理彷彿都不重要了,因為無助於成功。
我雖然悲觀但不絕望,因為人總是要靠其他人才可生存,「沒有妳,我不會站在這裡」是大道理。他人幫了自己,總該說聲謝謝。自己再大,聲音大、行動大、脾氣大,終究還是要靠大夥幫忙。在群體中,使自己變小,才可以做些大事。電影、電視、歌壇如此,任何職場與家庭,也如此。

保存慰安婦故事 世代平權無暴力


2016-11-29 03:07 聯合報  康淑華/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新北市)

婦女救援基金會自一九九二年起,展開前台籍「慰安婦」調查工作及進行對日求償人權運動。二○○四年我們開始醞釀夢想,希望能找到一個場地,保存「慰安婦」阿嬤的生命故事,記錄她們為女權發聲、不凡且堅毅的生命力量。
籌備期間歷經許多波折,如果不是因為堅定的信念,阿嬤的故事也許就會隨著時間被社會遺忘。雖然公部門曾允諾協助尋找場地,可惜最後無疾而終。歷經多次挫折,我們決定抹乾眼淚,要靠民間力量來為阿嬤找到一個家。終於在二○一五年十一月,我們在台北大稻埕找到一棟典雅的古老建築,並決定長期承租。它剛好也位於小桃阿嬤幼年曾就讀的國小附近,並與小桃同年出生。當時阿嬤正在病床上,我想我們為阿嬤找到了一個永遠的家!
「阿嬤家」於二○一六年三月八日揭牌,其後展開募款與籌建工作。感謝來自各界的支持及一路陪伴協力建館的許多夥伴們,「阿嬤家」終於得以在十二月十日世界人權日正式開館。這是台灣第一個由民間募資興建的女性人權館,將以「慰安婦」人權運動為基礎,作為當代女性人權議題展示及女性培力的多功能社會教育基地。她的成立,奠定了台灣廿五年來「慰安婦」人權運動追求社會正義與人權價值的里程碑。我們期許在「阿嬤家」記憶歷史,持續關注當代女性人權;我們邀請所有的性別共同攜手,超越生命創傷、激發前行力量,為台灣的世世代代,實現尊重、平權、無暴力的未來。
籌備過程非常辛苦。最大的壓力,莫過於資金募集困難。這個館,幾乎是靠支持民眾一筆筆的小額捐款累積的。我永遠記得Flying V募資得標那剎那的感動,及日本友人柴洋子在日本到處募款,交給我一百萬日幣時卻不好意思地告訴我「只有小錢,對不起」,我痛哭流淚。記不清有多少日子我為了資金的不足而失眠,碰壁無數次,也不乏許多冷淡反應。如果你為阿嬤的生命故事所感動,誠摯邀請您一起支持「阿嬤家」!

全民司改 回歸全民


2016-11-29 03:07 聯合報  廖緯民/中興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台中市)

司改國是會議籌委會名單已經公布,從名單看來,實質上依舊是法律背景人士占多數。此已不甚符合蔡總統當初宣示「全民司改」的宏旨。究其實,蔡總統提舉的全民司改,象徵著「庶民正義」與「在地化、人文化」的勢頭,挑戰西方理性文明舊典範,原有其時代縱深與歷史意義。以下發抒一點淺見,以供再思考。
司法品質如何判定,歷來難有定論。但從法律的本質與人民的實務困擾而言,則英美法的可預見性德國法的法安定性,應屬核心質素。反面而言,如果人民面對法院,卻對將到來的裁判結果毫無把握,甚至充滿焦慮(現代版的訟則終兇),則難言文明。台灣現時之司法確實難免此一指摘。從法律規定真意為何?律師如何尋找與節制?檢察官如何蒐證與求罪?法官如何檢驗其心證?程序上有何規則?程序外有何潛規則?…等等,多深深困擾當事人。造成此結果之原因經緯萬端。從人民關注的角度以言,概分為二項。
其一,實質正義,亦即法院的價值觀。從解嚴民主化、黑箱定義、轉型正義、廢死、平權、同運…等等,過去卅餘年法律人在一波波社會進化中,以「追求正義」的拚勁建構了社會認同。在應接不暇的「人權標準」中,人民難以感受其精隨。法典所示,法官所據,真是現時社會的集體共識與個體信念?以恐龍法官與奶嘴法官之評而觀,尚應存疑。此造成當事人質疑法院理岐心異,難以悅服。
其二,形式正義,亦即法院的作業方法台灣法學深陷方法論的爭議,無法掙脫德國法典釋義,也未能掌握英美法的實證與開放。其結果,法律適用之資訊管理無法工具化、實用化。如海的法務發展實況與訴訟引用文件,連專業人士都望之卻步;而卷宗浩瀚下又造成多少的便宜、怠惰,甚至錯漏與脫逸?允宜深思。
由以上二項簡單分析,可知法院判決尚難以細化、精化、穩化。台灣司法卡在形式論法的生澀匠氣中,難以深入個案同理之心。作者在此權且提出初步建議:就開放人民自治吧!在歷經參審制、陪審制、觀審制皆付諸無成果下,有準司法之稱的「替代性紛爭解決機制」,既合現時法制、又是國際潮流,為何不助其大步開展?仲裁象徵社會次領域(公會、社區、社團)的自我管理;調解回應多源且多元的法意識表達;此正合人民之參與要求。只要願意正面回應,積極予以現代化管理,承認其專業服務的市場運作空間,則今日在歐美已展現的活潑且有效的紛爭解決產業風貌,在台灣亦能產生。這才是廿一世紀台灣法治應有的風景。

朱宗慶/板塊擠壓處,有活躍能量表現

.朱宗慶/板塊擠壓處,有活躍能量表現
.嚴震生/沉默多數、道德多數、憤怒多數
.李清志/閱讀空間的美學新革命
.馬凱/APEC一次成功之出擊
.蘇蘅/令人不安的臉書言論監管
.黃介正/感恩節時分的華府
.葉銀華/當公司倒閉或解散時






朱宗慶/板塊擠壓處,有活躍能量表現


2016-11-29 03:07 聯合報  朱宗慶

前些日子,因為接連的國際活動而頻頻「繞著地球跑」,從巡迴演出、參加國際藝術節記者會,到接受獎項殊榮,心情的起伏就猶如機艙內的飛行紀錄,在航班目的地與故鄉台灣之間相互牽引。多年來,頻繁造訪世界各地、深入參與國際交流活動的旅程,使我的眼界更加開拓,但與此同時,我卻也更常帶著自信回望,愈發肯定台灣潛藏著非常豐富的機會和可能性,足以讓世界驚艷。
從地圖看上去,台灣地處板塊交界處,板塊運動造就了島嶼的生成,位置特性導致了多變的自然環境,孕育出獨特之美。不僅自然條件如此,在這塊面積不大的土地上,人文環境亦是多元而精彩。對台灣的藝文工作者而言,多元傳統多源文明透過歷史的進程不斷涵化,滲透到待人、接物、處事、生活的基本價值觀裡頭,點點滴滴,都可以化作孕育和栽培。
不久前,因為獲選國際打擊樂藝術協會(PAS)名人堂的殊榮,使我有機會再次回顧自己的逐夢之路。沉澱心情、釐清思緒後,我體認到,板塊擠壓處,往往會有活躍的能量表現!所謂「板塊擠壓處,有活躍能量表現」,這股巨大的力道,有時會引發造拱凸出,有時則導致凹陷失落—也許這就是讓人心情起伏的根源。
在板塊擠壓處,發展的機遇常會受到來自內、外部的紛擾,使榮耀、歡欣、希望必須伴隨著心酸、無奈、憂慮等情緒糾結在一起,有壓抑、也有共鳴,百感交集。在板塊擠壓處,因為持續的碰撞、融合及存在感的追求,特別容易迸發出巨大的創新能量。在板塊擠壓處,的確必須承受不小的壓力,然而,往往也正是因為將這些壓力轉化為動力,才造就出壯麗的風景。
再以我個人的親身體會來分享。作為新興樂種,打擊樂的發展一開始並不被看好,在歐美尚且難想像,何況是卅年前的台灣,因此,要在台灣推展打擊樂,可說是一條「非典型」之路。不過許多時候,「難之又難」的目標,是在複雜變異的環境中受壓而成的,而能量積累與釋放的過程,則證成了明確的存在。
舉例來說,打擊樂作品的不足,是樂團剛起步時所面臨的一大困境,為尋求突破的壓力,促使樂團選擇不斷透過委託創作來進行探索與累積。因為委託創作開啟了創新的可能,我也才深刻意識到,台灣所積澱的文化養分,是多元、深厚、複雜的,是不同板塊相互碰撞所造就出的獨特樣貌,從作品的取材、音樂的詮釋處理,到展演的呈現方式、藝術風格的形塑,皆受惠於此;若能善用、轉化,就有機會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獲得來自世界的好奇、關注、欣賞與尊敬。
其實,「板塊擠壓處,有活躍能量表現」這句話的象徵意涵,並不限於藝文工作者的個人感受,反倒像是一種共同面對的心境。在持續變動的世界裡,板塊活動必定更為劇烈,就讓我們持續斷累積活力,迎接下一個能量爆發的時刻吧!
(作者為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2016年11月28日 星期一

經濟/美國重返製造 台灣準備好了嗎

.聯合報社論..神聖的改革,卻用極權手段達成
.聯合報黑白集.藍養老院變綠養老院
.經濟日報社論.美國重返製造 台灣準備好了嗎







經濟/美國重返製造 台灣準備好了嗎


2016-11-28 02:22 經濟日報  社論

美國準總統川普要推動製造業回流美國,創造工作機會,他甚至在蘋果公司執行長庫克電話致賀時,向庫克要求蘋果回到美國生產。川普的美國重返製造政策,首當其衝的就是中國大陸和台灣,而兩岸台商又是蘋果產品的最大代工廠商,一旦川普政策付諸實施,台商在兩岸分工、「以大陸為工廠」的代工出口經營模式,可能成為重災區,因而台灣經濟戰略必須盡快轉向,才能穩住陣腳,化危機為轉機。
事實上,在歐巴馬總統八年任內,已大力推動美國重返製造政策,從2009年開始,美國政府陸續實施「重振美國製造業框架」、「國家出口倍增計畫」、「美國製造業促進法案」、「先進製造業夥伴關係計畫」等政策措施,從工人培訓、稅制、補貼、法規修訂、反傾銷稅等貿易措施著手,鼓勵製造業回流美國,創造新的工作機會。此等政策實施對製造業就業的貢獻相當顯著,自2010~2015年美國製造業新增就業人口達84.2萬人,可說是歐巴馬政府的重大政績。
不過,美國經濟結構早已轉變,生產條件並不適合製造業持續擴大,歐巴馬任內在美元大幅貶值及頁岩油開採加持下,製造業出現難得一見的榮景,但就業人口迄今仍未回到2008年金融海嘯前的水準,製造業占GDP(國內生產毛額)及總就業的份額仍在持續下降,顯示近年美國經濟復甦的主要動力來源仍是非製造業部門,即使重返製造政策奏效,也難改這樣的長期趨勢。
在競選總統期間,希拉蕊認為製造業外移是趨勢,未來美國經濟振興仍應以服務業為重心,但川普認為製造業具有高度乘數效果,每增加一個製造業工作,可以創造四個其他行業的工作機會。他還指出,20年前美國製造業占總就業人口比重超過兩成,如今降至不到一成,反觀德國一直都維持兩成左右,兩國經濟榮枯高下立判。
是以,未來川普政府推動製造業回流,勢所必然,問題關鍵在側重何種製造業及採取何種手段。川普在競選時,公開向蘋果與福特汽車等製造業者喊話,並疾呼政府須有所作為,讓這些美國廠商在國內生產製造其產品,而不是在其他國家。一般預料,大量委外生產的美國品牌廠商如蘋果的手機、電腦,福特的汽車及零組件等,都可能面臨返美設置生產線的壓力。另外,川普鼓勵開發頁岩油、氣,全面取消美國能源出口管制等,將有利於煉油及石化相關產業發展。
至於川普將採取何種手段促使製造業回流,一般認為,不外乎鬆綁政府管制,降低企業高稅率,以及採取貿易保護措施。不過,川普在競選期間聲言要對大陸商品徵收45%懲罰性關稅等激進手段,牴觸世界貿易組織(WTO)規範,美國不可能為所欲為。所以,川普最可能、也最有效的手段,是對企業大幅減稅,尤其是將規模可能高達2.5~5兆美元企業海外獲利稅率從最高35%降至10%
儘管美國重返製造政策很難成為長期經濟主流,但川普主義來勢洶洶,台灣經濟戰略必須快速轉向,台商也須作好因應準備工作。台灣要盡快走出目前「以大陸為工廠」的代工出口模式,邁向多元合作的貿易及投資模式,例如:在創新及知識密集產業方面,台灣可以和美國建立夥伴關係,共同開發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全球市場;在新南向和大陸市場開發上,兩岸合作空間仍然很大,建立新的兩岸產業合作模式,是當務之急。至於以美國內需為主的產業如石化業,應結合政府和民間力量,前往美國投資就近掌握市場。
政府除了要有明確、精準的政策方向外,也要有完整的配套措施,鼓勵及協助兩岸台商盡速進行結構性調整,將川普海嘯轉化為升級的契機,這才是面對新挑戰應有的正確做法。

聯合/藍養老院變綠養老院


2016-11-28 02:22 聯合報  黑白集

民進黨立委日前修理考試院,質疑目前十九位考試委員人數過多,應縮減員額。時代力量也痛斥「機關冗員,浪費公帑」,已成國民黨「養老院」,應逐步汰除才叫改革。
台灣的政府單位及包括國家捐助的財團法人等周邊機構,確實有不少功能不彰,冗員充斥,成為酬庸人事的工具。此問題存在非一日之寒,顯著的例子像是監察院曾經歷過「凍存」風波,一度讓人忘了它的存在,足見其「雞肋」角色。蔡英文以民進黨主席及總統候選人身分,都曾多次力主廢除監察院,令人對改革有所期待。
但民進黨一旦大權在握,對這些「養老院」到底如何處理?蔡英文改革之言猶在民眾耳邊,忽聞總統宣布將對監察委員十一名懸缺進行補提名,啟動審薦小組作業。輿論譁然,總統府卻宣稱廢除監院的立場並無改變,這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無法自圓其說的邏輯是怎麼回事?無人能懂!
又如兩周前剛公布的資政名單,從綠營前朝大老、卸任官員到深綠學者,具資歷和聲望可為國政諮詢者寥寥無幾,其中多人高齡接近、甚至超過九十。若被譏為「養老院」,恐怕非過甚之詞。
民進黨向來對於「國民黨養老院」的叫罵,真是為節省國家資源,針對「養老院」欲有所改革?或其實是貪求國家資源,針對國民黨欲取而代之?目前老百姓所見,難道竟只是一場「藍養老院變綠養老院」的權力爭奪大戲而已!

聯合/神聖的改革,卻用極權手段達成


2016-11-28 02:22 聯合報  社論

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主委顧立雄,說明中央投資公司及欣裕台公司均屬國民黨不當黨產,將收歸國有。 記者陳柏亨/攝影


黨產會決議沒收國民黨的中投公司欣裕台公司,連國民黨中央黨部也「收歸國有」。黨產會主委顧立雄侈言不當黨產條例的落實,是走向民主的最後一哩路;我們則擔心,顧立雄和黨產會的橫行,正在砌起民主法治的第一塊墓碑,而鐫刻其上的黨產條例,也將是民主法治的第一篇墓誌銘。
識者早就勸告國民黨拿出改革勇氣,清理歷史遺緒,讓黨產歸零,不僅丟掉包袱,重新出發,也建立更公平的政黨競爭環境。但國民黨難捨近利,無視長害,既然戒不掉黨產奶嘴,切不斷利益糾葛,當然就掙不脫綠營選舉時的一路夾纏,更躲不過民進黨掌權後的政治追殺。敗選後的國民黨,已若喪家之犬,而今更被逼向抄家滅產的絕境,當捨不捨,招禍取咎,無不自己也。
然而,黨產會以行政院下屬機關,跨越行政、立法、司法分際,毋需詳實調查,不理程序正義,不但有罪推定,還要法溯既往,逕自「判決」國民黨黨產來源「不當」,更假中華民國之名,奪產抄家,沒收充公。國民黨黨產敗散不足惜,民主坍塌才教人心灰,法治裂崩也教人心憂,憲政破毀更教人心痛。
顧立雄高舉轉型正義大纛,許多人看到的卻是民進黨為永保執政,必欲殲滅國民黨的意圖,切其金脈,斷其命脈。但以當前現實政治而言,藍綠兩大黨去其一,政黨政治即告失衡,民主體制隨時可能傾覆。果真國民黨橫遭滅門,民進黨一黨獨大,民主政治的運作,缺乏實質制衡力量,洵非好事;而民進黨即使能夠總攬權力於一時,缺乏政黨的自主競爭,也難永保政權,卻先葬送了民主。
問題的關鍵,在於手段的正當性。改革是必要的,但不能以極權手段來達成;轉型正義目標崇高,更不能以濫權踰法違憲手段為之。然而,從訂頒黨產條例到黨產會成立,政治針對性極強,清算鬥爭味極濃;尤其顧立雄,恃其剛悍,顧盼自雄,既視程序正義如敝屣,復視法院判決如無物,更視民主法治如草芥;卻一副大義凜然之貌,對可預期的法律戰,一方面教訓國民黨要「體認轉型正義的真諦」,一方面指導法院要「體會轉型正義的價值」。顧立雄掄著黨產條例大刀,耍得虎虎生風,於是現代台灣,吹起半世紀前的大陸文革歪風,橫掃一切民主法治。
但最可怕的,還是面對權力的心態。蔡英文叮囑「謙卑、謙卑、再謙卑」,已如馬耳東風;「溝通、溝通、再溝通」,更成明日黃花。民進黨在野時捍衛的民主價值、法治原則與程序正義,當政後統統成為施政的絆腳石。完全執政,豈容權力被關進制度的牢籠裡?既曰正義,何須等待正當的行政與司法程序?改革神聖,手段極權、踰越法治又何妨?有這種心態,就會有黨產會和顧立雄這種權力怪獸。
狠遭掐喉的國民黨,要背水一戰都很難施展。不過,國民黨撂了一句話,「山水有相逢」。這既是勸人行事應留餘地,不要做得太絕,因為人生總有相遇的機會;也是揚言忍一時屈辱,未來十倍奉還。然而,不論國民黨能否置之死地而後生,或者終究淪為阿Q式的精神勝利戰法,令人悚然而驚的是,在民主政治體制下,我國的政黨競爭難道最後會走向相互報復的循環?
事實上,民主的原則、法治的精神、憲政的分際,都有一條不容踰越的紅線。一旦紅線遭到破壞,就很容易走向擴權濫權、專制獨裁的道路,或者陷入民粹當道、政治失序的亂象;更且演變成社會對立撕裂,仇恨因陳相襲,終致循環報復,永無寧日。
我們要改革,但不要濫權或民粹,更不要極權手段,而致民主崩解,法治蕩然,憲政破毀。我們相信蔡英文的改革動機,但要提醒的是,如果操之過切,鴨霸蠻幹,越法踰憲,即使是善意,也可能鋪成一條通往地獄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