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0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投資非傳統型ETF的美麗與哀愁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1230/web/

◆  聯合報社論/醫院群聚演成社區感染,全台要繃緊神經
◆  聯合報黑白集/忠言不如搞笑馬克杯
◆  經濟日報社論/投資非傳統型ETF的美麗與哀愁





經濟日報社論/投資非傳統型ETF的美麗與哀愁


2021-01-20 00:33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記者蘇健忠╱攝影


指數股票型基金Exchange Trade Fund, 簡稱 ETF是目前最受投資人青睞的被動型投資金融商品,具有追蹤特定指數而在各交易所掛牌上市的特質;一方面具備傳統共同資金分散投資組合風險的優點,另一方面也擁有股票能即時買賣且流動性高的特性,同時交易相關成本也比股票和共同基金便宜,因此自民國 82 年(1993年)問世以來,迅速發展成為全球機構及散戶投資人重要的理財工具之一,也是美國有史以來發展最快速的金融商品

台灣於民國 92 年(2003年)也開發出第一檔 ETF(即元大台灣卓越 50 證券投資信託基金,簡稱「台灣50」) ,近年來除了傳統的股票 ETF,也發展出債券、匯率、商品、能源、槓桿型、反向型、期貨型甚至於 VIX(波動度指數)等 ETF。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資料,民國 109 年(2020年)共有 131 檔 ETF 在市場交易,成交金額約 2.8 兆元 ,就金融創新的角度觀之,ETF 百花齊放、商品多元,是美事一件,也代表台灣金融市場創新活力十足,跟得上世界金融市場發展趨勢及潮流,可喜可賀。

誠如上述,現在台灣 EFT 市場產品琳瑯滿目,基本上可以大致區分為傳統型 ETF例如台灣50、債券 ETF 等) ,以及非傳統型例如槓桿型、反向型、期貨型及 VIX 等)。傳統型 ETF 投資人除要面對追蹤標的的漲跌風險外,餘下就只有發行券商些許的追蹤誤差風險,投資責任清楚易辨,因此這類型商品幾乎沒有發生過投資糾紛。

然而,近期因為非傳統型 ETF 日益盛行,其樣態多元隱藏投資風險高,但其可能報酬也高,有些投資人趨之若鶩,惟投資人對該類商品的認識不足,因此投資糾紛紛沓而至。以槓桿型及反向型 ETF 為例,目前交易所掛牌交易的就高達33檔,基本上不管是槓桿型或反向型,都必須以相關的期貨契約來複製報酬,以每日追蹤標的指數報酬正向倍數或反向倍數,方能達到產品本身設計之槓桿倍數。因此,除了一般投資風險外,尚有因期貨正、逆價差可能影響追蹤誤差的風險,亦存在每日必須因動態調整複製投資組合(尤其是轉倉)所產生的額外交易成本,更須強調的是其追求的正、反向倍數報酬僅限於單日,長期報酬則常會偏離原型指數正、反倍數的表現,並不適合長期投資

簡言之,投資槓桿型(例如元大台灣50正2)及反向型(例如元大台灣50反1)等非傳型 ETF,如同間接投資如期貨等衍生性商品一樣,須承擔比投資於傳統型 ETF 相對更高的風險,這是投資非傳統型 ETF 必須面對的哀愁;當然,投資於這類非傳統型ETF的投資人也可能在方向正確時,獲得比傳統型 ETF 更高(倍數) 的報酬,這是投資非傳統型 ETFs 迷人(美麗)的地方。

日前才下市的元大原油正2,因投資人不了解商品屬性及風險,在極大溢價情況下仍勇於買進,後因負期貨油價的特殊事件產生,再加上主管機關基於保護投資人,而更改下市門檻,有些投資人因而損失不貲,進而引發投資糾紛。暫且不論主管機關當時作為是否恰當、發行商元大投信在整個過程之處置方式是否合宜,要強調的是:投資人必須評估自身的風險屬性,並且了解此種商品特質,才可以做出正確投資決策

最後,除了投資人要了解投資非傳統型 ETF 的美麗與哀愁外,也要呼籲主管機關,再次全面檢視基金下市條件,以及在特殊狀況下的延遲下市條件設定是否妥適,因為除了已下市的元大原油正2,尚有目前已近觸及下市條件的富邦 VIX ETF,在在都需要主管機構就制度面全面檢視,以免重蹈元大原油正2之覆轍。另外,投信公司在發行非傳統型 ETF 時,除了做好充分的資訊揭露及風險告知之外,亦必須多辦理投資講座,教育投資人了解非傳統型 ETF 的商品屬性及風險,如此,台灣金融市場才能在推動金融商品多元化的同時,也能落實保護投資人。









聯合報黑白集/忠言不如搞笑馬克杯


2021-01-20 00:54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Etsy、亞馬遜等網購平台,出現一批印有「我不要治療,只需去台灣」(i don't need THERAPY i just need to go to TAIWAN)字樣的馬克杯。 圖/截自Etsy網路平台


桃園醫院爆發群聚感染,府院黨忙著打烏鴉,召喚全民團結抗疫。適巧國際網購出現一只馬克杯,印著「i don't need THERAPY, i just need to go to TAIWAN」(我不需要治療,我只需要去台灣)。綠媒有如挖到神杯,立馬解讀為全球肯定台灣防疫有成,外國業者看中哈台商機賣到缺貨。不料真相揭曉,大家才知這是個搞笑商品,要買「北韓版」也是有的。

綠媒不知是「菜英文」,或是假大空,把購物網兩年全站銷量、商家正評,吹噓成「哈台杯」的商機口碑。國家通訊社接棒出擊,不少媒體跟進轉載神杯傳奇,假消息在網路廣傳。愛蹭聲量的綠委趕製山寨品,說神杯是國際看到台灣防疫成就的證明。

但大內宣再怎麼威,也不如新冠病毒攻破醫院驚人。六名醫護相繼染疫,這只神杯,成了台灣人笑不出來的諷世寓言

除了有「北韓姐妹版」,荒唐處更在於綠媒民代寧可造神追捧,卻不肯客觀看待楊志良吹哨示警。這些人還奉承主政者旨意,批鬥楊沒人性,意圖威嚇監督者噤聲

陳時中被喻為神壇上的指揮官,現又多個哈台神杯,雙標黨打造防疫神話,鞏固威權無所不用其極逆時中者先有彰化葉彥伯後有楊志良,皆因妄議國政遭萬箭穿心。吹哨者忠言,不如一只搞笑馬克杯,台灣政治疫情還真病得不輕。










聯合報社論/醫院群聚演成社區感染,全台要繃緊神經


2021-01-20 00:50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有6名醫護染疫,甚至已擴散到其家人,累計9人確診,為防院內感染持續擴大,陸軍六軍團33化學兵群派出約20名化學兵,到醫院現場進行消毒。記者陳夢茹/攝影


「北部某醫院」經衛福部長陳時中證實就是部立桃園醫院後,昨天又傳出護理師家屬等四人確診,迄今該院已有二醫四護、二家屬、一看護染疫作為衛福部的直屬醫院,桃醫竟發生院內群聚感染,暴露內部防疫隔離作業不夠嚴謹,亟待改善。更令人擔憂的,則是疫情已從「院內群聚」惡化為「社區傳染」,指揮中心必須加速行動,以免情勢失控。

目前桃醫的疫情,共有三條感染線索。第一條,是案八三八的染疫醫師將病毒傳給案八三九的護理師女友,及案八五二的護理師,和案八五六的醫師;第二條,是案八五六的醫師感染了同病房工作的案八六三、八六八兩名護理師;第三條,是案八六三的護理師將病毒傳播給其丈夫和女兒。此外,有一名外籍看護仍感染源不明。人們的最佳期待,是三條線的擴散到此為止,可以迅速控制截斷,但實際發展未必如此樂觀。

第一條線擴散得最長,是因為首位醫師在不知染疫的情況下,和院內其他醫護頻繁互動,彼此都疏於戒備。這樣的疏忽,與其責備醫護人員,不如先問院方的隔離動線和分艙分流規劃是否合理,執行是否嚴謹,是否遵照標準作業程序辦理。檢視這些醫護的互動狀況,院方的管理和分流似顯輕率,不同樓層的醫護互有接觸。例如,診治新冠患者的醫師,卻在一般科別的護理站駐留;他因不適接受採檢後即自行返家,院方也未要求他自主管理。此外,染疫護理師出現症狀後,是自行到藥房及附近診所拿藥看診,而不是回院應診,顯示專業敏感度不足。

桃醫是收治新冠患者的專門醫院,在內部管理上卻如此疏鬆,令人難以理解。更令人不解的,陳時中作為部立桃園醫院的上級主管,他處理這起院內感染不僅態度輕忽,更顯得意氣用事。其原因,或許是去年以來處理磐石艦、寶瓶星號郵輪等事件台灣均安然過關,民間甚至流傳「病毒怕台灣」的說法,政府因而有恃無恐。包括綠營群起圍剿前署長楊志良的「開除說」,蔡總統致函醫院指責外界的批評「不理性」,充滿政治運作色彩目的在轉移社會焦點,而不是就事論事解決問題的做法

最明顯的現象之一,指揮中心習慣於在每天的記者會上宣布:接觸者「採檢均為陰性」。剛開始或許確乎如此,但漸漸地,似乎變成一種緩兵之計。這次桃醫的院內感染便是如此,一開始,指揮中心輕鬆宣布接觸者採檢「均為陰性」;事實上,後來陸續染疫的醫護都是一採為陰,事隔數日出現症狀再追採,才發現染疫

仔細檢視,首位醫師從接觸患者到出現症狀,約為一周的時間,至確診則為九日。其他醫護人員的染疫紀錄,大抵也是這樣的步調。因此,首度採檢為陰,極可能還在潛伏期,因而呈偽陰性。對於這種偽陰現象,指揮中心當然必須加倍謹慎,輔以二採才能做出結論。否則,若率爾讓潛伏期的染疫者回家,只會讓他們不知不覺中將病毒散播給家人或接觸者,就像案八六三護理師傳染給家人那樣。

針對桃醫的院內感染,陳時中已宣布在院內設置「前進指揮所」,進行院內空間的淨空及隔離。如此嚴陣以對的部署,是正確的決定,至少可以避免走向封院。

比較棘手的是,有醫護人員家屬受到感染,表示病毒已經進入社區,這一環的控制可能不像桃醫內部那麼容易。在這種時刻,政府除了謙卑面對真相,誠實追蹤,民眾也要全力配合,此外別無他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