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400329/web/◆ 聯合報社論/賴政府強推四接,卻拉基隆情感和安全陪葬
◆ 聯合報黑白集/宣揚反共或鼓勵舔共?
◆ 經濟日報社論/從台灣看中國大陸經濟變化
經濟日報社論/從台灣看中國大陸經濟變化
2025-01-17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據中國大陸官方公布的數據,去年經濟成長率可以達到5%的預期目標。路透
根據中國大陸官方公布的數據,去年經濟成長率可以達到5%的預期目標,不過外界普遍認為實際成長率可能低於官方數據;無論是否有「灌水」,未來中國大陸經濟會面對更大挑戰。
由美國主導對中國的經貿制裁,對大陸經濟影響深遠。美國最近三次總統選舉均政黨輪替,但新任幾乎仍會維持前任對中國的制裁並再加碼。特別是在去年大選後,拜登政府在卸任前仍擴大對中國管制措施,例如新增140家大陸企業列入出口管制的「實體清單」,以及對中國半導體展開301調查,預估川普也絕對不會鬆手,會對中國展開更全面性制裁,大陸必然會報復,美中經貿對抗將會達到最高峰。
川普總統的第二任將對中國可能實施措施包括加徵60%關稅,加強出口管制、投資審查;甚至制裁範圍擴及在海外投資的中資企業,例如準備禁止進口中資在墨西哥生產的電動車,對中國衝擊將更大。
雖然中國大陸在過去已將「雙循環」的成長主軸,轉換成以刺激內需的「內循環」為主,減輕對以出口為主「外循環」依賴,以因應美國的制裁。但由於大陸房地產泡沫化使得內需市場消費不振,投資低迷;與世界高通膨環境相比,中國陷入內需不振通貨緊縮的困境。即使去年開始中央出手提振房地產市場,並展開降息,但成效不彰,大陸經濟已經陷入「內循環」無法彌補「外循環」缺口的結構性問題。在未來中國將面對美國更嚴峻制裁,出口受到壓抑,並會引發另一波境內企業出走,進一步削弱國內消費及投資,對中國將是一大考驗。
今年是中國大陸「十四五規劃」的收尾年,目前正在進行「十五五規劃」(2026-2030)的設計。在十四五規劃中,曾提及中國正面臨百年以來前所未有的挑戰,而在「十五五規劃」下,中國的挑戰會更高於以往。
未來「十五五規劃」將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主軸,包括新能源汽車、量子技術、前沿新興氫能、新材料、低空經濟、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大多屬於美國重點發展的尖端科技領域,也是美國加強對中國大陸防堵,避免被超車的項目。中國大陸也承認大多項目與美國存在差距,如何在技術封鎖下實現自主創新,將是決定中國大陸經濟能否突破困境的關鍵。
在中國大陸的「十四五規劃」中,注重實體經濟,全力發展製造業。雖然在美國的壓制下,中國大陸已經絕口不談目標將中國大陸製造業登頂的「中國製造2025」,但中國政府對於製造業的扶植力道未減。預計在「十五五規劃」,會更加強對製造業的全方位補助,對於以製造業為經濟成長主要動力的台灣,構成不小威脅。
台灣未來應針對大陸二個五年規劃的重點及成效,並根據本身發展的現狀,鞏固具有優勢的項目,嚴防被超車;對於不具優勢的項目,也制定因應的策略。另外,近年來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比重下滑,對大陸投資快速降溫,但兩岸長期已建立密切的經貿聯結而很難脫鉤。不過在美國擴大力度,特別是對中國大陸加徵關稅下,先前並未被列入美國301的項目,例如筆電及智慧型手機,台灣目前在大陸仍有布局,主要是替國際品牌代工,目前仍與台灣維持密切的貿易關係,未來可能面臨另一波供應鏈轉移,預期會有較顯著的影響,值得關注。
最後,在川普執政後,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升溫,特別是在美國對中國大陸課徵高關稅下,中國大陸出口必須由美國分散到其他市場,如何面對「紅色」產品充斥全球因而波及到台灣出口,也必須有所因應。
聯合報黑白集/宣揚反共或鼓勵舔共?
2025-01-17 00:11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國安局長蔡明彥。記者胡經周/攝影
反共網紅八炯稱,有廿萬台灣人取得大陸身分證;內政部一查,其實不到十例。國安局立馬出面「救場」,發文談近年共諜「指標案況」:諸如要求幫派分子在共軍登台時掛五星旗呼應;吸收退伍軍人成立狙擊隊,助攻軍事設施與外國駐台機構;要求現役軍人寫誓約書或拍影片,表達效忠中共。總之,親綠媒體曾放出的各式共諜案情,國安局這次全部背書。
中共滲透台灣,我方自應全力保防,不可掉以輕心。但國安局的指標案例中,卻充滿邏輯不通的行為。中共誘迫台灣人變節主要是為獲取情報,被吸收對象一旦配合交付情資,就是無法回頭的投名狀。但是,要求「立誓效忠」或承諾未來「迎王師」,沒人知道支票能否兌現,對犯台作戰毫無幫助,其實純屬外行異想。
更糟的是,這類故事不僅無法堅定抗敵信念,反會導致社會意志動搖。因為其描繪狀況,變節原來如此簡單又好康:只要宣稱服膺共產黨,或隨便弄些毫無機敏性的資訊,吹噓一下自己在台灣社會的影響力,就能讓對方滿意,榮華富貴便輕易到手。八炯與「閩南狼」的成名作,就是打電話向對岸統戰單位聲稱缺錢,立刻找到贊助門路。這不覺得太輕鬆嗎?
散布這種「當共諜,人人有機會」論調,到底是宣揚反共,還是鼓勵舔共?用大腦想想吧!
聯合報社論/賴政府強推四接,卻拉基隆情感和安全陪葬
2025-01-17 00:0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電推動基隆協和發電廠改建為天然氣發電廠,環境部將召開第6次四接環評初審會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停擺一年半的四接環評初審,今天將再次叩關。環評前夕,一群基隆在地工商業者和里長突然集體現身,表態支持四接。這種「以商逼政」的背後,皆可見台電穿梭動員的身影,也暴露中央強渡關山的企圖。剛歷經罷免波潮的基隆人,又要再次面臨撕裂。不論罷樑或四接,皆肇因於民進黨一黨之私及錯誤政策,卻要賠上基隆市民情感與公共安全為代價。
四接環評自民國一○六年(二○一七年)提出後,逾七年未能拍板,關鍵就在爭議太大。起初,台電預計在外木山填海造陸興建四接,面積達十八.六公頃,因底下蘊藏豐富的珊瑚生態,遭當地民團強烈反對。台電遂以偷渡方式抽換環評內容,將基地東移四百公尺,面積縮小為十四.五公頃。然後宣稱,因仍在原瑞芳水產保育區範圍,毋需重新申請開發同意函,便在當時的基隆市長林右昌開綠燈掩護下,一路闖進環評會議。
但東移後的開發版本卻緊鄰基隆港,具高度危險性的 LNG 船頻繁進出港區,對基隆港亟思發展成郵輪母港及往來商船皆投下不定時炸彈,帶來「滅港」危機。尤其,四接距離港邊人口稠密區僅四百公尺,更有高度公安疑慮。
民進黨為推四接,可謂奧步用盡。其一,中央和地方聯手沒收基隆的「護海公投」;其二,台電更恐嚇人民,一旦四接無法興建,北東電網將產生缺口。但就算真的如此,這也是民進黨擋下核四,並執意將機組仍然安全堪用的核二、核三廠關閉所致;如今,苦果及責難卻要由基隆承受。
AI 產業興起,更成為台電裹脅地方的武器。台電董座曾文生稱,為減緩輸電瓶頸,不再核供桃園以北地區五 MW 以上資料中心,呼籲高科技業到「支持電廠開發」的縣市設廠。曾文生對 AI 產業落腳地指手畫腳,已經僭權;何況當初重啟核四公投,北台灣除新北市不同意票以微幅差距勝出外,其餘皆是同意票大於不同意票。亦即,北部民眾並未拒絕核電,也願承擔發電責任,問題在民進黨政府硬推悖離科學與民意的非核家園,才導致用電屢生缺口。曾文生竟以此來情勒北部民眾,根本是倒果為因。
協和燃油電廠今年六月底將除役,在地方要求不得延役下,台電的動作愈來愈粗魯。環團透露,曾文生之所以急著在今天通過環評,是算準環評會議後緊接著就是過年,一旦抗爭拉長戰線,後續就難再凝聚動能。與此同時,基隆工商界及在地里長近日突然接連集體公開力挺四接,是企圖營造「地方不反對」的氛圍。
這些「在地民意」,反映的其實是既得利益者的聲音,背後也都有台電操盤痕跡。台電以「敦親睦鄰」回饋金補助周邊鄰里辦公室,里長挺四接的記者會有台電專車接送,檯面下充滿想像空間。賴政府不思檢討紛亂源頭的能源政策,反而硬推四接過關,可謂「棍棒與胡蘿蔔齊下」:以缺電危機恐嚇工商界,藉「以商逼政」要地方首長俯首稱臣,再賞以回饋金為甜頭。如此撕裂基隆,既不負責,更不道德。
從台電擺出的陣仗與暗地動員的力道,今天的四接環評,看起來賴政府有非過不可的打算。民進黨政府為滿足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燃氣占比達五十%,中油三接、台電四接、中油二期,以及七接等計畫近年不斷排上環評期程。一個月前,位於高雄的「七接」僅歷經一次環評初審,立即在環評大會火速過關。今天的四接如果也闖關成功,再加上煤電,預示台灣進入大火力發電時代,全民都要為錯誤的能源政策付出高昂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