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普回歸 自由派噩夢
◆ 川普主義若起 擺布全球數十年
◆ 川普對中示惠□非對台海讓步
◆ 美再次偉大 台灣新挑戰
◆ 川普2.0的52赫茲鯨魚 別忘聆聽
◆ 川普回歸 帶來美政壇全新革命
◆ 用腳投票!是誰綁住外送員的雙腳?
◆ 保障勞工權益與併購競爭審查:雙軌權責,一個共同目標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川普回歸 自由派噩夢
2025-01-23 01:18 聯合報/ 吳崇涵/政大外交系教授
川普的就職典禮演說,除了展現川普主義外,更像一場王子復仇記,對前朝的價值與政策進行無情的反撲與羞辱。川普表示,「我們將是與眾不同的國家,充滿同情、勇氣與例外主義,我們的力量將結束所有戰爭,並對一個充滿憤怒、暴力且完全不可預測的世界引入新的團結精神。美國將再度備受尊敬及讚譽」。他更用北卡的洪水、加州洛杉磯的大火,與城市治理的不當作為開場,除了嘲諷台下的拜登與賀錦麗執政時期的衰敗,更對民主黨的價值觀不屑一顧。
川普在就職典禮如此不留情面,亦有跡可循。他缺乏耐心、重視權力、不喜歡旁人指導、只要他人服從。他愛恨分明,喜樂極為明顯。對自己不喜歡的人士,總毫不留情。他曾公開批評前聯合國大使海理與副總統彭斯是「鳥一般的腦袋」;前國安顧問波頓「如石頭笨拙」;前副總統錢尼是「不忠誠的好戰分子」。若共和黨政治人物都被他狠狠修理,更何況視川普如寇讎,巴不得川普坐牢的民主派人士,在川普二次執政,將面臨更大羞辱。
若記憶猶新,川普被指控煽動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一月六日的國會暴動,因而遭到彈劾,但隨後即無罪釋放。隨後又被控包括「密謀詐騙美國政府」、「密謀妨礙公務程序」、「密謀妨礙投票權」與「干擾證人」等四項罪名。但川普不但沒被打倒,反而在過去三年,一步步鞏固自己的政治實力,為重返白宮做好準備,即使背負四項重罪官司,也讓川粉團結起來支持他。
這次川普更懂得做自己。他說「鑽吧,寶貝,鑽吧」,保證將解放美國的石油生產。川普認為美國擁有地球上數量最大的石油及天然氣,將利用它拉低油價,對全世界出口美國能源。而綠色與乾淨能源將成為過往雲煙。此外,川普也將遣送數百萬外國罪犯回到他們來自的地方;聲稱「我將派軍隊到南部邊境,擊退對我們國家的災難性入侵」。他對在美墨邊境等待的難民毫不同情,告訴他們待在墨西哥,永不得入境美國。更毫不留情的批判多元性別,聲稱美國只要男性與女性兩種性別。他的言論與簽署的相關行政命令,除了實現他的競選承諾之外,更是對自由主義與民主黨所倡導的進步價值,無情地嘲諷。
對外關係方面,川普發布行政命令,美國將退出巴黎氣候協定與世界衛生組織。川普式孤立主義與美國優先將成為外交主軸。川普又稱自己為「和平製造者」與「統一者」。對拜登執政時期的「民主同盟」、「軸輻體系」與「多邊外交」全盤否認。對於地緣衝突與戰爭,川普認為在他執政時期,會藉由「交易藝術」來消弭。簡言之,拜登說過的,川普一概否認。自由派人士要的,川普都不要。
川普就職典禮充滿美國宗教立國精神。但典禮隔天,川普與范斯於華盛頓大教堂聆聽聖公會主教瑪麗安.巴德的祈禱會。巴德當面祈求川普饒恕移民與多元性別族群時,川普臉色鐵青。結束後隨即對記者發飆,並直言巴德的宣教相當糟糕。由此可見,川普的回歸,對美國民主派人士將是一場噩夢的開始。美國保守與進步的價值觀在川普執政下,將會更加撕裂。天佑美國。
川普主義若起 擺布全球數十年
2025-01-23 01:18 聯合報/ 孫揚明/資深媒體工作者(新北市)
美國第四十七任總統川普就職演講的內容,大抵在他日前的幾次講話中都已提及。細究此一演講的背後意圖,可以說是所圖甚大,不可小覷。
川普此次演講約一千四百餘字,前面二分之一大抵還提及政策部分,幾乎全是美國內部事務,且是傾向於傳統共和黨意識形態;但後面的二分之一,提及政策部分就驟減,更多的是談些概念性或意識形態講話。甚至可以說,川普此一演講,貫穿通篇旨在強調「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
川普能在位且實際掌控政策的時間大致上只會有三年多一點,這是因為前面幾個月,無論是在人員與政策檢討、執行上一定會有若干的磨合期,再加上最後半年的跛鴨不確定期(因依美國憲法規定,川普已不能再選,所以必是跛鴨,而接班人選又不定,更何況還要經過民國一一七年(二○二八年)的大選,故名為跛鴨不確定);所以川普此次演講的意圖更大的是想要去創造一個「川普主義的風潮」。
我們可以看到川普後面二分之一的演講,用字遣辭雖空洞,卻是用力鼓動/蠱惑人心。此風潮若成功被川普搧起,則川普「任期」就遠不止於這一任了。
換言之,一旦川普成功的帶起這樣一個意識形態趨勢,川普雖然會在民國一一八年(二○二九年)下台,但仍將持續享有政策最終概念的定義權;如果真的發展出這樣的結構,則稱他為「川沙皇」都不為過。若以美國當前三權分立結構言之,當前的川普已可說是三者全掌,若是再能造成風潮而延續其影響力,那真的有可能會讓民主黨數十年翻不了身。這恐怕才是為何川普在去年會說,「如果讓他再當選,以後美國就不會再有選舉」的真正想法。
這也是我們看到為何川普在此一演講中,大部分都關注美國內部事務,而沒有去外樹強敵,沒有提中國、沒有提加拿大、沒有提格陵蘭,提及巴拿馬運河也還是為了美國的商業利益。川普既已勝選,則現階段主要的想法就是鞏固內部,繼而延續其權力/影響力,這個就職演說大約就是一個起點吧。若真是如此,未來全球格局的走向,就真的只能靠算命了!
只是,西方政治學界所一再強調的「制度論」到底怎麼了?真正令人不解的是,這個如此重要的「制度」,怎麼一碰到川普就大敗虧輸,再也不靈了?
川普對中示惠 非對台海讓步
2025-01-23 01:09 聯合報/ 張雅君/政大國關中心兼任副研究員(台北市)
美國總統川普。(美聯社)
川普宣誓就任美國第四十七屆總統,多位外國元首受邀觀禮。雖然之前川普邀請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其就職典禮,未獲應允,但習近平派遣副主席韓正代表出席,並於十七日與川普通話表達祝賀,同時希望中美關係有一個好的開始。川普在就職典禮前,亦在社群媒體上盼望早日與習近平會面,甚至放話表示希望在就職百日之內訪問中國大陸。
但在此同時,川普已組成對中國最強硬的國安團隊,包括國安顧問沃茲、國務卿魯比歐等人。川普在第一任期就對中國啟動經貿戰,致使中美關係急轉直下,自然被認為將在第二任期對中共採取更嚴厲強硬的措施,以達成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目標。果然,上任第二天,川普就說,正在討論二月一日起對中國大陸加徵百分之十關稅。
基於此,川普表面上對中共姿態看似示好,甚至在就職前宣布暫時恢復抖音在美國的使用,似乎與當前美國強硬抗中的氛圍與背景相違和。但從國家利益的角度,川普極可能試圖通過相違和的作法,尤其是與習近平盡快會面,達成以下的目的。
首先,川普從選前到選後,不斷強調俄烏戰爭必須結束;但俄烏戰爭結束,有賴於普亭和澤倫斯基兩人坐上談判桌,在領土問題上對話和相互妥協。川普很明顯期望通過與習近平盡快會面,對普亭和澤倫斯基兩人施壓,尤其讓普亭焦慮。去年十二月八日,川普在社媒真實社群中就發文指出,在結束俄烏戰爭方面「中國能夠幫忙,世界在等著」。
與上述相關的是,川普不滿中俄過於密切,在接受媒體訪問時,矢言將採取行動拆散過於密切的中俄關係。川普可能試圖拉攏普亭、聯俄制中,與習近平盡快會面亦是離間中俄關係的另一策略。
其次,就當前亞太情勢而言,基於中共軍力快速增強,對台海及周邊國家構成日趨深刻的威脅,兩岸關係以及中共與菲律賓之間由於島礁紛爭更時而呈現緊張。但對照中東和歐洲地區戰火未熄的狀態,亞太情勢大致仍呈現相對穩定,因此川普除將於二月盡快與日本首相石破茂會談外,亦試圖與習近平進行領導人直接會面以確保亞太區域和平穩定。正如拜登對中共一面實行小院高牆,不斷升級高科技出口管制;一面又致力保持與習近平的領導人互動,目的即在於確保美中關係不會升高衝突,此亦可能為川普所仿效。
儘管川普任命的對中鷹派國安團隊,未來必將在各領域制定各類對中共的強硬政策,但此不但不妨礙川普與中共從事領導人交流合作,反而可作為與中共進行交易、迫使中共讓步的籌碼。川普盼望通過與習近平之間的最高領導人直接互動,促使中共在與美國利益相關的事項上讓步,例如芬太尼、移民管制、貿易逆差及烏俄問題解決等。
以上也顯示川普就職展現的對中示惠態度,並不意味美中關係的緩和。自川普當選以來,中共官方一再表達恪守台灣問題紅線是美中關係延續的核心關鍵,習在與川普通話中亦提醒此點;對中共而言,台灣問題是不可交易的,即便川普試圖以此威脅中共,中共亦不可能接受。而川普為確保亞太穩定,避免美中關係上升為戰爭,當不致在此項議題上激怒中共,同樣亦不致損害我國利益而對中共讓步。易言之,川普及其團隊的對台政策理應仍延續拜登的政策。
美再次偉大 台灣新挑戰
2025-01-23 01:09 聯合報/ 林法/公退(彰化市)
四百年前,一批為逃避信仰迫害、飄洋過海的清教徒,為「上帝榮耀」,訂立標榜自由、公義、平等的「五月花號公約」。如今川普卻不擇手段,只為「美國再次偉大」。
但所謂「偉大」,並非無限擴張地稱霸全球,川普只是一面討回「被占的便宜」,如退出世衛組織和巴黎氣候協議、驅趕非法移民、取消在地出生公民權、貿易制裁、加徵關稅等;一面重返莫管他人瓦上霜的「門羅主義」,就像對巴拿馬、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領土主張」,以及要求盟友分攤較多軍費否則不惜退出等舉動。
川普的如意算盤成效有待觀察,不過未來四年,對我們的命運卻可能是轉捩點。因為常誇與習近平關係多好的川普,除首任時「筆尖與書桌」的比喻,近期更表示「要防衛離中國頗近的遠方小島很困難」,甚至「中美可以一起解決世界所有問題」。套用前國務卿布林肯的話,川普全球戰略布局中,若台灣上不了餐桌,就會成為菜單選項,到時我們該如何自處?
按目前賴政府對撞的兩岸路線,萬一川普背棄我們,或許整天高喊「天佑台灣」的人,有些早已備好「自由、公義」的大旗,和「前往新大陸的五月花號」吧?
川普2.0的52赫茲鯨魚 別忘聆聽
2025-01-23 01:11 聯合報/ 朱立安/教(嘉義市)
在廿一日民意論壇看到林世奇老師大作,解題大學學測國文寫作,從「52赫茲鯨魚」延伸《世說新語》和莊子,解釋人們要認知自我獨特性,文章擲地有聲。
當前年輕人,「52赫茲鯨魚」比李小龍更熟悉,叫聲無法被同類聽見的牠,曾被寫進多首流行歌,韓國防彈少年團(BTS)十年前唱紅〈Whalien 52〉,(Whalien 是 BTS 自創詞,乃鯨魚加外星人兩字組合),可聽到副歌反覆喊「寂寞,寂寞,寂寞鯨魚…但我仍在游泳」,唱出慘綠少年心聲。
然而,正在拚搏好大學的高三學生,一方面比較著哪些科系被社會定位成「有用」,政府也到處蓋科學園區積極扶植;哪些科系則面臨縮減合併轉型改名,畢業後淪為拿不出亮麗名片的窮酸樣。他也會看到美國的川普意氣風發重返白宮,連上個世紀唱紅派對名曲〈YMCA〉的歌手如今都巴結右派,令同志神曲變保守派國歌,成為史上最成功競選歌曲。而白宮加冕典禮上六大富翁一字排開,和已跑去求見並捐款川普的偏左媒體老闆們,何敢誠實做自己呢?
最認清自我獨一無二的,莫過於美國作家梭羅。他到樹林親手蓋小屋,距離鄰居們至少一英里遠,靠雙手勞動度日,在小屋住了兩年多,出關寫成「湖濱散記」。這本做自己的指南,我從前隨身攜帶,現在把有聲書灌進手機,每逢又看到台灣該如何配合美國,該交多少保護費、該當看門狗或成為第幾島鏈等論調,就讀幾行梭羅舒緩心情。
梭羅並非關門做自己,他從美國原住民歷史、中國四書到古希臘經典都廣泛涉獵;美國吊死反蓄奴運動領袖約翰布朗時,他跑去市區廣場慷慨陳詞。梭羅最有名的句子:「倘若某人與旁人步調不一,是因為他聽到不同的鼓聲」。
我在青春時代,懷疑自己是否只聽到別人聽見的同樣鼓聲,後來怕自己不敢隨著心中鼓聲大方踢自己的正步。而今不再年輕,逐漸體會聆聽別人心中的鼓聲也是必要,因為每人之獨特性若互相排斥,就沒有包容。在台灣,不小心談到民眾黨和「小草」,發現原本笑容滿面的鄰居臉孔突然扭曲了一下;在美國,紅藍兩邊的朋友早就在網路互相封鎖了。如果只關門在同溫層內取暖,離開同溫層泡泡,自己的聲音仍不被聽見;那麼,大家都是「52赫茲鯨魚」。
川普回歸 帶來美政壇全新革命
2025-01-23 01:19 聯合報/ 于思遠/自由業(桃園市)
如同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川普再次站上了美國政治的舞台。他的就職演說不僅是對四年前競選的延續,更像是一場全新的政壇革命。這位極具爭議的前總統,無疑在政策與理念上都表達了要回歸的強烈意圖,而這一切帶來的,將是一場關於美國未來的深刻反思與爭議。
率先引人矚目的,無疑是川普提出的「常識革命」。他宣稱要結束美國人對自身歷史的仇恨。這一動作看似是對過去四年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實則反映了他對於文化戰的深刻理解。美國社會在文化多元的包容中,充滿了對自身身分的探索與迷惘,川普這一聲呼喚,意在重新凝聚人心,無疑是意圖在政治資本上再次發力。
隨後,他再度將焦點轉向美國南部邊界,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以應對非法移民問題。這一措施不僅激發社會對於犯罪與安全的恐懼,也將美國的移民政策推入更加嚴厲的時代。他的政策中,軍隊的介入、邊界的嚴密,都無不在提醒著人們:在川普的世界裡,安全與國界的概念被重新定義。這樣的策略,無疑是挑戰了美國歷史上對於人權與移民的傳統看法。
而他在能源政策上的突破,重啟油氣開採並停止電動車的補貼,則顯示了他對於經濟的直觀決策。川普顯然並不避諱與環保戰士們的正面交鋒;在他眼中,經濟的自由才是美國繁榮的根本。然而,這樣的做法卻引發了對於可持續發展的質疑:回到傳統能源的懷抱,是否會造成環境的進一步惡化?
更具爭議的或許是他對言論自由的重申。川普明言要停止對言論的審查,這對於在過去幾年中曾遭受言論管制的社會來說,無疑是個積極信號,卻也反映出他可能對於言論自由的理解過於簡單化。真正的言論自由應當是在多元與包容的基礎上展開的,而非僅僅是對某一方意見的放任。川普在此表達的立場,或許更像是一種符號化的選舉策略,而非真正的社會共識。
此外,川普對於 TikTok 禁令的暫緩也引發輿論的熱烈討論。他的這一決定,一方面試圖吸引年輕選民的眼球,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在考量美國國家安全之餘,依然不願放棄這個潛在的經濟利益與選票基地。然而,這種短期的策略是否真正考慮到了未來的安全風險,仍然值得深思。
川普的回歸,雖然極具個人特色,但無疑也深深影響著美國政治的格局。他似乎要將政治的本質簡化為商業交易,用交易的邏輯來推進政策。這樣的思維模式,固然能在短期內為他贏得支持,但在長期的國家治理中,卻可能造成制度的撕裂與社會的分化。
總結而言,川普的回歸既是一場個人的政治角力,也是對於美國主流政治觀念的一次挑戰。他的每一項政策走向,都將引發相應的社會反應與討論,而美國又將在這場風雲變幻的政治博弈中,重新思索自身的價值與未來。川普的政治賭注,無疑將成為美國下一頁歷史的重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