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3日 星期一

【專家之眼】俄烏戰爭與兩岸關係

◆  【專家之眼】俄烏戰爭與兩岸關係







【專家之眼】俄烏戰爭與兩岸關係


2025-02-03 07:00  聯合報/ 湯紹成/亞太綜合研究院院長
去年底烏克蘭士兵攜帶砲彈向烏克蘭頓內次克地區巴赫姆特市附近前線的俄軍陣地開火。美聯社


最近看到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薩克斯Jeffrey Sachs)的影片,對俄烏戰爭有非常深入與另類的見解,令人眼界大開,再經由川普的攪和,這也將可能會與兩岸產生相當的關聯。

薩克斯教授認為,當前俄烏戰爭的起因,可追溯至北約的東擴政策。早在民國七十九年(1990年)代,西方領導人,其中主要是美國國務卿貝克,曾向蘇聯總統戈巴契夫保證,北約不會向東擴展,以換取德國的統一,但這一承諾未有書面文件

隨後德國於民國七十九年(1990年)統一了,而且當時東歐國家劇變,紛紛由非共化進入民主化,蘇聯也於民國八十年(1991年)崩解。之後,北約即開始東擴,民國八十八年(1999年)第一輪擴張至波蘭、捷克、匈牙利,民國九十三年(2004年)更接受新成員波羅的海三國等共七國,現共有32個會員國,引發了俄羅斯的強烈反對,為今日的衝突埋下伏筆

薩克斯教授批評美國在後冷戰初期中的角色,認為美國的政策旨在削弱甚至分裂俄羅斯,並利用北約擴張來達成這一目標。因這一論點是美國不能說的國家利益,故飽受批評

若持平而論,那些剛從蘇聯統治之下獨立的東歐國家,其體量最大的是波蘭,也只有4,000萬人口,更遑論波羅的海三小國,這些國家當時最重要的策略就是安全與發展,因而有意加入北約與歐盟,西方國家當然也難以拒絕,因而自然形成此兩大組織的東擴

當時俄羅斯一直強烈反對北約東擴,認為這是對其國家安全的直接威脅,尤其當普亭自民國八十九年(2000年)上台後,北約已日益推進至俄羅斯邊境。當時美方的說法是,上述北約不東擴的承諾對象是蘇聯,如今蘇聯已不存在,自然不必遵守諾言,因而加深俄羅斯對西方的不信任,導致民國一O三年(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與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至今的俄烏戰爭,其主要原因都是擔心烏克蘭加入北約

因俄方多次要求西方承諾烏克蘭不加入北約,均未能獲得滿意回應西方國家的立場是,北約是一個防禦性組織,不會主動攻擊俄羅斯,但北約的軍事基地和武器系統,仍逐漸逼近俄羅斯邊境,這不也與東北亞的情況類似?

薩克斯教授還指出,當俄烏戰爭爆發後幾個月,土耳其有意調停,甚至已有眉目,但是美方反對,直稱西方國家會支持烏克蘭,以至於烏國軍民死傷慘重,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削弱俄羅斯的實力,烏克蘭當炮灰的結果,當然不是西方國家的考量,這是否也與台灣有可比性?

最近川普總統曾言,若能與中國合作,全世界的問題都可解決,此言確實也有幾分道理,其中就自然讓人聯想到俄烏戰爭與台海局勢的關聯。由於普亭依賴中國支持,美方需要拉攏中國來與俄國談判,這也可以解釋為何川普曾言要在百日內訪中,以及對中關稅只有10%的策略。

另據外媒報導,若美方期盼中方調停俄烏戰爭,北京可能會要求美方以聯合公報方式來提出「反對」台獨的立場,一改以往「不支持」台獨的論調,卻遭川普駁斥稱並未探討此問題,但此議題確實已浮上檯面。再以川普如此善變的行事風格觀之,吾等如何採信其立場?還不如自求多福比較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