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7日 星期五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繳回與保留間的智慧管制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9664/web/ 

◆  兩岸「必戰」或「避戰」?
◆  第一擊後 台海情勢恐難預判
◆  執政變色龍 忘了當初誰趕教官
◆  執政者摀住耳朵 連林森也無言
◆  止戰境外 弭禍無形
◆  日圓貶值困境 我應借鏡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繳回與保留間的智慧管制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繳回與保留間的智慧管制


2022-10-07 00:59  聯合報/   周韻采(元智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記者林澔一/攝影



NCC 九月底舉行兩場關於電信業者合併聽證會,但社會大眾聚焦鏡電視關說疑雲,使得三大業者在會場上脣槍舌劍限於茶壺內。中華電及遠傳主張台灣大與台灣之星合併後,1G以下頻段超過三分之一上限,超標部分應繳回。台灣大則認為中華電與亞太頻率轉讓時,準用《無線電頻率使用管理辦法》第十二條第四款規定,不受三分之一上限限制,台台案應可比照辦理。

頻譜核配政策目標首重使用效率,另為避免頻率過度集中,影響下游市場競爭,各國多制定頻譜持有上限。若兩合併案通過,台灣大在 1G 以下頻段有六○MHz、遠傳五○MHz,中華電僅有四○MHz,相距台灣大二○MHz,難怪中華電會大聲疾呼繳回。

頻譜是否過度集中,其實是「先患寡才患不均」問題。台灣目前釋出的 1G 以下頻寬量僅一五○MHz,遠低於歐美國家的一九○至二○○MHz,當釋出量不足,業者僅能就有限頻寬競逐,不是如三.五GHz標出天價,就是透過規管讓競業減持。故此次合併案衍生頻寬超限問題,應從中長期頻譜釋出規畫,及繳回與保留二選項之整體經濟效益思考。

首先強制業者繳回已標得之頻段,姑不論政府應給付補償或退還殘餘標金,若該頻段已高度使用,為保障消費者權益,清頻將耗時耗工且有一定成本,如二○一三年遠傳與台灣大於 4G 第一次釋照時,互標到對方頻段,耗時三年以上協商及換頻,結果還對簿公堂。其次,政府回收頻率後,若未立即拍賣,則所謂「黃金頻段」白白閒置,豈不浪費國家資源?但單獨拍賣一○MHz,又無修正持有上限,顯而易見,只有中華電有資格競標,且以底價得標,無法達到頻譜使用效率極大化之政策目標。

美國因應無線電視數位化衍生的數位紅利,由二○二○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Paul Milgrom 設計誘因拍賣,以雙向競標方式,讓業者標金直接補償廣電業者,移轉頻譜,政府不用實質回收頻段,亦不用事先編列預算補償。由此可知,處理頻譜超限問題,毋須在繳回或保留間做零和選擇,兩者間有許多創意作法,成就智慧管制。

政府應以前瞻角度估量六○○MHz及八○○MHz轉作商用頻段之釋出時機,並放寬持有上限如百分之四十之前提,設計台台案之附負擔。例如,台灣大可暫時使用超標頻段,至下次頻譜標售前須清頻繳回。或者,台灣大可以目前較少使用頻段,換頻繳回。又如,台灣大保留之頻段,必須有一定比例之網路容量開放給 MVNO 業者使用,以促進競爭。

智慧管制亦展現在兩合併案的不等同處理,由於遠亞案超限較多頻段為廿八GHz,且二,六○○MHz與廿八GHz使用率低,移頻成本小與時程短,若遠傳承諾繳回,NCC 應考慮課以較少附負擔,以獎勵業者繳回閒置頻段。反之,若允許台灣大保留頻段,則可加諸公共利益或消費者福祉保障等額外承諾事項,以衡平保留之利得。透過智慧管制,NCC 或可讓這兩合併案創造最大的消費者福祉及產業再生。











兩岸「必戰」或「避戰」?


2022-10-07 01:08  聯合報/   鄭龍溪/大學教師(台北市)
台海若不幸發生戰爭,當然是由年輕人上戰場,而台灣現今役男訓練期限不足,年輕人又不欲上戰場,開戰後台灣真有強烈戰鬥意志和戰力嗎?圖/翻攝自空軍影片



日前國慶籌備委員會上,立法院長游錫堃提到今年主題為「守土衛國,你我同行」;而國防部長邱國正日前表達「國軍改變第一擊想定」,對於役期延長也將確定後公布。如此,是否可解釋為:「戰爭箭在弦上,台灣嚴陣以待」嗎?

兩岸緊張對於美方是「最佳」狀態,台灣「豪豬」唯美是從,成為美方防衛前哨;武器軍備、民用機購買訂單源源不絕,台積電也至美設廠,軍事和經濟效益對美極大化。惟紐時五日報導「美方正加緊努力把台灣化為巨大軍火庫」,之前 CIA 局長伯恩斯表示:「習要求解放軍必須在二○二七前,發展出武力犯台的能力」,皆不啻是提升台海緊張的搧風點火認知作戰。

兩岸必將開戰,或說中方會不惜一戰嗎?今年六月新加坡香格里拉論壇,中國防長魏鳳和「不惜一戰」引起媒體關切,但魏定下的開戰前提是,「台灣若從中國分裂出去」。有論者以為是中方從未有之明白武力宣示,台灣不能等閒視之。但從大陸過往對台言論,軍人不惜一戰,從本位角度思考屬「必然」,而習近平和常委們才是決定開戰與否的拍板人物。

惟習在去年紀念辛亥革命一百一十周年大會時重申:「對台灣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堅持一中原則和九二共識,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即使民進黨執政六年絕口不談九二共識(朱立倫訪美也說「沒有共識的共識」),但中方對台基調仍在「九二共識」,兩岸開戰的必要性和急迫性,絕不如若干歐美人士評斷的迫在眉睫。

台灣會與中方開戰嗎?游錫堃上半年接受專訪曾表示:「雲峰飛彈已經可以打到北京,台灣具有攻擊北京的能力,中國要侵台前須先三思。」而針對國慶籌備主題,游從一八九五年乙未戰爭講到烏俄戰爭,強調台灣人防衛信心堅強,針對中國霸凌必須保衛家國。游的飛彈說和保台論,可知台灣不會主動對中方開戰,而係中方開打後,台灣不得不為的「防衛作戰」。

兩岸「必戰」,抑或「避戰」?今年俄烏開打後三月有民調結果:若中共武力犯台,受訪者百分之六十二願意為保衛台灣而戰,百分之廿六不願意。而在兩年前遠見雜誌調查:是否願意為台灣上戰場?過半民眾不願意,其中又以廿至廿九歲年輕人超過七成最高。兩岸開戰當然是由年輕人上戰場,而台灣現今役男訓練期限不足,年輕人又不欲上戰場,開戰後台灣真有強烈戰鬥意志和戰力嗎?

「必戰」絕非勇氣、「避戰」不是怯弱,和平的台海才是兩岸民眾所企盼,畢竟「戰爭沒有贏家,和平沒有輸家」,您以為呢?












第一擊後 台海情勢恐難預判


2022-10-07 01:04  聯合報/   郝至順/退休人員(台中市)
俄烏戰爭讓不少人聯想到台海局勢。此為示意圖。軍聞社



多年前服務的漢翔公司參加柏林航空展,主辦單位在大門入口升起中華民國國旗,在展場攤位上,漢翔也將國旗飄揚與國歌旋律畫面融入掛圖海報及簡介影片中,時任駐德代表胡為真及許多僑胞、留學生看到後都十分感動,紛紛在國旗前留下身影,當地媒體競相採訪報導。因為漢翔參展,國旗飄揚千萬里外,中華民國之名不脛而走。

上周去嘉義行走二延平步道,在公車站牌處看到一張「二○二二國慶焰火在嘉義」附有國旗的海報,左上角列印「守土衛國你我同行」,整張海報不見中華民國的名字,反而用英文標註台灣國慶日,看了不由得為中華民國感到悲哀,身在中華民國旗幟的保護下,都不願稱呼其名,這樣子慶祝中華民國生日還會快樂嗎?

民進黨執政,從總統到黨政要員從來沒有誠心誠意的稱呼中華民國,還改稱「中華民國台灣」,甚至不屑的稱之為「這個國家、那個國家」,雙十節及重要慶典刻意消極使用正式國號名稱,唱國歌與呼口號更是心不甘,情不願,勉強為之,對中華民國是何等輕蔑與不敬。

當前,台灣在中美角力下淪為任人擺布的棋子,兩岸猶如走鋼索,國家安危陷入險境,台海已被國際間公認是地表最危險地方之一,偏偏過半數以上勇敢的台灣人,不認為老共真的會攻打台灣,即使老共攻台,還有將近三成的台灣人,相信老美會協防台灣,台灣前途吉凶禍福實難預卜,中華民國這樣過生日,能不令人提心吊膽嗎?

國防部長邱國正宣告,大陸軍機膽敢進入台灣領空,軍方將適時採取第一擊,說來很有膽識,全民為軍方能硬起來也為之振奮,但第一擊後兩岸情勢如何發展,恐怕沒人可預判了。

現在台灣是繼八二三砲戰後的最危險時刻,新冠疫情此前防疫荒腔走板,一團混亂,誰能保證病毒不會突變再起,造成更大傷亡?兩岸軍事走向嚴重對峙與軍備競賽,政府債務快速攀升,經濟發展每下愈況,人民面臨節節高漲的物價,所得停滯不前,失業與低薪揮之不去,市井小民生活只怕持續向下沉淪,年輕人甚至被迫延長役期,走向戰場,試問這樣的國慶日,民眾怎麼快樂得起來?

期待來年兩岸之間撥雲見日,一掃陰霾,化干戈為玉帛,邁向和諧共存,中華民國依然挺立在地表上,全體軍民在一片安定祥和中歡慶中華民國生日,才是全民期盼的幸福與快樂。










執政變色龍 忘了當初誰趕教官


2022-10-07 01:02  聯合報/   朱立安/大學教師(嘉義市)
教育部原打算讓教官在2023年8月1日退出校園,但最後考量教官工作權與校園安全,已將此日程移除,而是讓教官自然離退。本報資料照片



教師節看新聞,赫然發現,蔡英文主席在民進黨開會時,問說為何民進黨黨慶是在教師節?又為什麼教官要退出校園?

游錫堃當年以黨外召集人身分,在圓山大飯店更改議程弄了民進黨建黨大會;六年前,蔡英文贏得大選,民進黨立院席次過半,首度完全執政,同一年,教育部定案軍訓教官全面退出校園。這些人都仍在位子上掌權,難道自己做的事都忘了?叫當時曾帶領年輕人到台北遊行,高喊正義、民主,目前也積極投入十一月議員選舉,想步入政壇的幾位學生和退休老師情何以堪呢?

教官議題又被提出來,乃民進黨中常會專案報告,民間辦鄉勇團打算訓練三百萬勇士和神槍手。三百這數字不吉祥,令人聯想史詩鉅片「斯巴達逆襲」,三百壯士抵抗波斯大軍,筆者不敢置喙軍事專業,但歷史記載,斯巴達戰士全數陣亡。另有部美國史詩電影「北京五十五日」,以慈禧太后仰賴義和團對抗八國聯軍為背景,卻爾登希斯頓飾演英雄的此片評價兩極,是因對歷史著墨淺,對慈禧更輕描淡寫。慈禧失敗後,深夜獨登寶殿,燈光昏暗,悽然回眸,我簡直以為她要開口唱歌劇詠嘆調!但沒有,詠嘆調是抒發心情的,治國無方掌權者有何懊惱、說了什麼、想過什麼,都沒必要理會。電影裡可憐小女乞丐,被大兵收養,帶回美國,戲分多於慈禧太后,那才是張揚勝利大國泱泱風範的角色。而義和團人數眾多,連台詞都沒有。

民進黨中常會一番討論,是把教官找去教全民國防和軍事教育。在孔誕這天,放點親善消息測風向、賣賣芒果乾,實在費心。這對選舉或許有效.最近聽一場行銷學演講,主講者認為,想成功行銷就必須當變色龍。他說變色龍分三階段,第一是弄清自己是哪種人,第二階段要了解行銷對象是哪種人,第三則跟著對方變色,永遠察言觀色,對方是黃就變黃,對方紫就變紫,銷售結束再變回自己本色。聽完演講,我似懂了當年民進黨創黨、高喊正義,到現在教官又變全民防衛種子教師的一長串歷史。

莊子辯論有用無用,難權衡評斷,很玄。張曉風十多年前寫「孔子呀!你怎麼老是躲在牆壁裡?」那篇文章每年孔誕我拿出來讀一次。如今教官說不定翻身了,被教育部封進牆裡的孔子,利用價值顯現時,是否也會重見天日。













執政者摀住耳朵 連林森也無言


2022-10-07 01:38  聯合報/   徐正雄/農夫(新北市)
總統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慶將屆,走在博愛特區,遠遠就能聽到總統府前音控測試。

一首首懷舊台語老歌從音箱奔竄而出,搭配一束束白光直達雲霄,總統府上光雕浮動,按捺不住趨近,想先睹為快!

歌曲穿插精神喊話:「我們是一家人…」。

我的心裡出現問號?總統府前的介壽公園,有位中年婦女睡在長椅上,四周都是她的家當;後方偉人腳下,居然有輛載滿貨物,蓋上帆布的三輪車,上頭寫著:「三輪車是我的家」。如果你曾到過二二八公園,就會發現靠近台大醫院那一側,有座大型帳篷,抗議土地不公,稱某人為騙子,長達兩千多個日子,歷經風霜雨露,究竟有甚麼深仇大恨?讓帳篷的主人甘願耗費七年時光,與之對抗。

面對社會上的不公不義,一般老百姓也只能摸摸鼻子,自認倒楣。

街友能睡在總統府前、把三輪車放在介壽公園,台灣的確是個民主國家,但也同時告訴世人,無家可歸者,已蔓延到甚麼程度。為了這奇觀,特地上網查介壽公園,意外得知這個遙望總統府的銅像,竟然不是蔣中正,而是第三任國民政府主席—林森。

根據記載,林森的政治理念其實與蔣中正不合,還曾經嗆聲蔣中正,後來為了抗日,決定放下己見,團結力挺蔣中正對日抗戰。

原來那個拄著枴杖、全身通紅的銅像不是我以為的那個人,而是曾經站出來指責蔣中正的人。如今在他腳下,也出現類似的人,只是,他們不是國民政府主席,是弱勢人民,他們的抗議,如同投入大海的石頭。

最近分別和三位年輕世代聊天,請他們說說對未來的看法。

廿幾歲這位在壽險公司上班,加不完的班,讓他萌生退意,公司暗示他自己離職,他卻想撐到領資遣費。他說:他覺得身體健康重要,那樣的薪水,讓他覺得不值得!卅歲這位剛從某銀行離職,每月加班卅小時,薪水達四萬出頭,算是還可以接受!問題是離家遠,每天通勤時間超過二小時,住淡水的他,決定找個離家近,薪水低一點的工作,保留一點體力和時間去海邊散步。

卅多歲這位朋友,名校畢業月入五萬左右,薪水算相當不錯!最近看到他神情憔悴。他說這陣子兼差當家教,不然會有經濟壓力。雖覺得未來房價會跌,卻還是矛盾出手買了,近千萬的房貸,朋友苦笑說:「會不會房貸還沒繳完就先掛了!」

看著總統府上頭繽紛的光雕,一再播放溫馨台語歌和精神喊話:「我們是一家人…」。如今,台灣這麼進步,到處留下「林森」二字的道路,但卻再也找不出林森這樣,雖然是同黨人,卻勇於糾正層峰的人。

我們真的是一家人嗎?那些無家可歸的人又是誰?面對摀住耳朵的執政者,連林森也無言。站在介壽公園,微風輕吹,沒有人可以回答我的問題,只有樹葉發出娑娑的回應。











止戰境外 弭禍無形


2022-10-07 01:11  聯合報/   張重玖/軍退(高雄市)
圖為台灣在演習時發射美製防空飛彈。(歐新社)



「第一槍、第一擊」只要中共飛機、船艦越界就是擊毀,台海戰火硝煙味極濃,原來「抗中保台」就是叫人民承受面臨戰爭的苦日子。

越戰時期,台灣軍民同仇敵愾,報考軍校樂當軍人保衛國家;俄烏戰爭台海戰火硝煙味十足,共軍機艦不斷侵犯領空、領海,報國從軍護衛台灣卻不起勁。蔡英文總統主導「抗中保台」聖火,年輕人理應響應政策樂當兵去,部隊怎麼會淪為官、士多於兵的慘景。南韓打顆飛彈會掉落自己營區爆炸起火,台灣呢?誤擊漁船,難道都是人民面對國防戰力該付出的代價嗎?

防衛作戰「第一槍、第一擊」都在我們家,台灣人民會幸福快樂嗎?豪豬、刺蝟等不對稱作戰,不會帶給台灣人民安全?止戰於境外,消弭戰爭於無形,才是防衛作戰最高明的指導原則。











日圓貶值困境 我應借鏡


2022-10-07 01:10  聯合報/   吳芳銘/自由撰稿者(嘉縣太保)
近期日圓對美元匯率,創24年來新低。(路透)



近期日圓對美元匯率一度逼近一四六關口,創廿四年來新低,政府對匯市進行干預,以阻止日圓續貶,這是自一九九八年由日本與美國協同「日圓買入型干預」後首見同型干預。但不同的是,這次是日本單邊干預。

在安倍經濟學及日本單方干預下,預料僅能放緩貶值步調,難以讓日圓扭轉弱勢。尤其日本上世紀末成功捍衛日圓貶值,是美日利差正向趨同的協同作戰;這次單邊干預只是「以時間換取空間」的緩兵之計,預計短期內美元對日圓匯率,保持在一四○至一四五區間波動。若無外力應合,日圓低迷價位還將蔓延。

其實,日圓貶值主因,是日本銀行始終堅持殖利率曲線控制政策,且在聯準會照表操課加速貨幣緊縮的美元流動性收緊政策下,美日貨幣和利率政策背道而馳,日圓貶值狀態不易改變。要解除日圓貶值警報的對策是,放鬆殖利率曲線控制政策,驅動日圓匯率重新定價,或才能有縫隙讓日圓止貶促升的陽光灑進。

值得關注的是,日銀仍決定維持寬鬆貨幣政策不變,將短期利率維持在負○.一%水準,並持續購買長期國債,使長期利率維持在○左右,持續為市場提供寬鬆和近○利率日圓,形成與「日圓買入型干預」共存的矛盾現象。「日圓買入型干預」會減少日圓在市場中流動性,為緩解這副作用,日銀必須消耗更多外匯儲備來達成預期效果。

日本尚有一.三三兆美元外匯存底,其中,作為美債的「第一大債主」,日本是否會拋售美債來籌集美元力阻日圓續貶?目前在聯準會逆回購協議安排下,美元回購池中已存放逾一一○億美元,在這些儲備耗盡後,或許才會賣出美債。

一旦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跳升至四.五%,美元兌日圓可能達到一五五,超過金融危機前的一四六防線,日本恐將拋售美債因應。

面對「消失的卅年」經濟長期衰退困境,尤其安倍經濟學興起後,日銀堅持寬鬆政策以刺激和復甦經濟,以期待「需求拉動型」通膨。此目標不易,反而帶來日圓大幅貶值及加速「成本推升型通膨」的壞處。上個月日本通膨率竄升至卅一年高點,連續五個月高於二%目標。但這是「成本推動型通膨」,和追求的「成本推升型通膨」不同,這也是日本長期為何不肯升息及維持量化寬鬆的根本原因。為了避免日圓再大幅貶值,或只能選擇單邊干預,先求短暫穩定匯率,刺激經濟復甦。

日本目前和未來的通膨率均遠低於其他國家,這是源於薪資漲幅有限,反映日本經濟需要結構性改革,尤其就業流動性不足,使薪資無法有效拉升,為增加就業市場流動,也需要寬鬆貨幣政策支持。

借鏡日圓貶值凸顯的經濟困境,及強勢美元對抗高通膨時代,台灣如何因應其引發的負作用,如貶值、刺激景氣,及走出長期低薪,快速經濟結構調整等,不步入日本後塵,遠比此刻台灣大選的「鬥嘴鼓」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