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6日 星期一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木的文明思索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4075/web/ 

◆  氣候變遷 有機農業更重要
◆  願景回響/「成長」陷阱 寶貝健康被廠商牽著走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木的文明思索
◆  去除威權統合主義 農會不宜改官派
◆  機組員檢疫加嚴 力堵破口
◆  氣候峰會 美中競大於合
◆  古巴會不會有鄧小平 要問美國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木的文明思索


2021-04-26 04:26  聯合報 /   潘襎(作者為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
木材自古以來即是東方人在建構家居的主要材料。(路透)


人類學家常在爭論,到底我們的老祖先是先使用石頭,還是開始就握起木頭當工具呢?有人類學家認為石頭經由研磨可以削木頭,因此先使用石頭;也有研究者認為木頭是最容易取得的武器。法國文化人類學者安德烈.勒瓦爾.古蘭在他煌煌巨作動作與語言》中,將人類使用石器的歷史區分為四個階段,最後一個階段為新石器時代,石器製作方法眾多,民族發展與器物製作隨著時間逐漸不同。

不論是石頭或木材在東西文明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我們看到遠東採用了木頭為主要建材構成木頭文明,歐洲大陸發展出石頭文明。如果阿房宮採用石材建築,或者就如同古羅馬建築那樣,遺跡依稀可見,無須透過杜牧〈阿房宮賦〉來猜想建築的宏偉,「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悽悽。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項羽入關,焚毀阿房宮,世界奇構未列西方人所說世界文明七大奇觀,足為可惜。

木材自古以來即是東方人在建構家居的主要材料。五行有水火木金土之說,所謂五行最初意味著五種節氣的運行,逐漸演變成抽象的理論,同時也成為哲學與道教演繹的觀點。木之德在於東方,指其萌芽、生長的意義,在甲骨文與金文裡面,「木」乃是從地上冒出,有根有草的植物,但在現實生活中,木只有長為堅實巨木,方有可用。論語提到「剛毅木訥,近仁」,認為君子不要油腔滑調,而是言語樸實,無需過多文采。道教往後將東方視為木德星君所主宰,乃主少陽之氣,掌萬物之生發。木代表著繁華與生長,意味著春天的季節。中國文化當中將木這種大自然中的植物與其他如水火土金並列為五行,成為一種生長的文化觀,由此演繹成豐富的哲學義理。

木頭在東方文明裡面,不同於堅實的石頭那樣不會因為時間而腐化消失,木頭無法具備永恆性。東方文化裡面,木構建築永遠顯現出時間發展歷程當中有限性的一端,說明某種生命的短暫與永續之間的強烈對比。正如同佛教說的娑婆世界,一切不可待;也如同道家黃粱一夢對於世間榮寵如同花草榮枯轉瞬成非的警策;或者如同孔子立於江上,感嘆「逝者如斯,不捨晝夜」那樣對於時間本質的感慨。

相較於對木頭有限性的感傷以及石頭那種永恆性的建構,日本京都學派創始人西田幾多郎認為:在一只天目碗中看見物我一體之一瞬,在哥德式高塔上窺見神的崇高。材料有其有限性與無限性,因為時間發展構成不同的文明觀。從木頭與石頭的差異當中顯示出東西文明的不同面向,似乎在那生生不息的德性追求上,東方強調一種物質生成與不可久待的感傷與其不斷繼起的永恆性西方則是試圖藉由技術建構起永恆性的理想

杜甫詩歌有: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說的是東方對於有限生命與大自然循環的感傷。西諺:羅馬不是一天造成,多少是對於文明建構的自信。一根木頭,一塊石頭,經歷數百萬年的手的動作,居然產生如此巨大的文明差異。












古巴會不會有鄧小平 要問美國


2021-04-26 04:08  聯合報 /   馮建三/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台北市)
卡斯楚兄(右)弟統治古巴超過一甲子的時代畫下句點。路透


勞爾卡斯楚交棒 要當古巴鄧小平?」聯合報這則外電的提問,要由美國回答,不是古巴。

古巴很願意也很歡迎美國人前往觀光旅遊與經商投資,但華府從民國 51 年(一九六二年)二月就全面禁止美國人與古巴有任何經貿往來,除少量藥品與食品,這就迫使古巴轉向,結盟前蘇聯為首的國家。蘇聯在民國 80 年(一九九一年)底解體,白宮「乘勝追擊」,次年制訂新法,醫藥與食物也不賣了,然後,所有與古巴有經濟往來的美國與外國公司,美國都要「制裁」(最大的一筆是法國銀行 BNP Paribas 支付將近九十億美元的罰款)。民國 85 年(一九九六年),美國乾脆再立新法,內容等於是公然叫陣,要古巴投降或政變。

美國財政部資料顯示,民國 93 年(二○○四年),也就是美國入侵伊拉克次年,負責監控伊拉克財務來往的專員是四位,監控古巴的是廿四位。民國 79-92 年(一九九○至二○○三年),美國反恐調查九十三次罰款九千美元,但與古巴有關的調查一萬一千次,罰款八百萬美元。

到了古巴與美國建交後次(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聯合國大會從民國 81 年(一九九二年)起每年要求美國解除對古巴封鎖的決議案,已經有一九一國支持,包括美國自己也投了棄權票而不是反對,因為解封必須修法,無法只是行政調整。這就致使兩國建交之後,從民國 104-106 年(二○一五至二○一七年)六月底,仍有十一家公司因為與古巴來往,遭處罰款廿八億美元!

川普在任總統至今年一月,增加了二四○項封鎖古巴的行政命令,法新社引述古巴政府的估計,古巴為此多損失了廿億美元,相當於古巴百分之二的國民生產毛額。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則用川普放行的法律,發起訴訟要古巴兩家公司賠償兩億八千萬美元。三月底,路透報導,全球五十個城市以車隊遊行,要求美國解除封鎖,古巴外交部長羅德里格茲認為:川普在疫情期間增加的五十項禁令,「已經像是在種族滅絕」古巴。

新任總統拜登在競選期間,表示川普的古巴政策,「傷害古巴人民,與提升民主與人權完全無關。」

上個月,卅位民主黨眾議員聯名「去信拜登」,呼籲總統撤銷對古巴的霸凌;四月初,金融時報訪問奧格蘭德教授,這位研究古美兩國秘密外交的專家表示,儘管經濟因疫情而衰退更多,反對群體也大聲挑戰,但「只要美國持續封鎖與敵視古巴,古巴就能相對穩定。若這些壓力消失,整個系統就會調整,比古巴所能承受的速度,來得還要快。」

近日,白宮表示古巴政策的調整不是華府施政的優先項目。看來,要拜登從善如流,改善古巴的人權與民主,還要再等一等。












氣候峰會 美中競大於合


2021-04-26 04:09  聯合報 /   王高成/淡江大學國際事務學院院長(新北市)
美國總統拜登將於22日至23日主持線上氣候峰會,邀請約40國領袖參與。法新社


美國總統拜登於四月廿二及廿三日召開氣候變遷全球領導人線上峰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參與,雖然雙方都有意推動國際的防止氣候變遷合作,但在會議中仍呈現競合的情況,對於彼此關係的改善作用有限。

此次會議是落實拜登的施政理念,防止全球氣候的變遷,並以國際合作的多邊主義方式呈現。拜登想要藉此會議以重振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提升國際形象及影響力,仍可視為與中國全球競爭戰略的一部分。

美國邀請中國參加,是因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家,即使中國參加也只是應美國邀請的成員之一,領導國仍是美國。拜登政府上任後視中國為最主要競爭對手,但也強調雙方仍有合作空間,在符合美國利益時就會與其合作,防止全球氣候變遷是其不斷強調的可合作議題。因此,邀請中國參與仍是因此舉符合美國利益,並非本質上將其視為可合作的夥伴,即使中國願意配合,並不會改變美國對中國的競爭定位與印象。

國際關係互賴理論強調合作的重要性,並且認為某一議題的合作可以促成其他議題的合作,並增進國與國的關係。但是對於拜登政府而言此一效應似乎並未存在,爭取中國在氣候變遷議題的合作僅是為了美國自身的利益,在合作當下及之後仍持續在其他議題上對於中國施壓,對於美中整體關係的改善並無助益。

中國願意在減碳上合作及參與此次會議,也不是因為美國的善意或施壓使然,而是因為自身認同此一議題的重要性。當美國派遣氣候變遷特使柯瑞親訪中國時,目的應該是確保中國能出席此次峰會,兼而改善雙方此前的惡化關係,但未獲得中國領導人的接見,北京刻意藉此表達對於華府的不滿。即使最終習近平仍同意出席峰會,目的也是在於向全球傳達中國關心及認同此一議題,願意扮演「負責任大國」的角色,也未與拜登就此議題或雙邊關係再舉行雙邊會談。

兩國領導人在會議中也呈現較勁的情況,拜登不僅強調美國重視氣候變遷,還加碼將在民國 119 年(二○三○年)減碳百分之五十至五十二,展現美國在此一議題的領導力。中國則不願意跟進,仍堅持原先承諾的在民國 149 年(二○六○年)實現碳中和,兼顧自身的開發中國家身分及經濟發展需求。另一方面新華社發布的習近平談話全文則有要持之以恆,不要朝令夕改要重信守諾,不要言而無信」,顯然是在諷刺美國川普政府的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以及提醒世人美國有可能因為政黨輪替再度在此一議題上退縮。

氣候變遷峰會後,美國國會仍持續推動對中《戰略競爭法案》,拜登將於六月至英國參加 G7 會議,白宮表示美國將在會上力促盟國就新疆人權議題加強對中國施壓,未來美中關係仍將持續競爭大於合作。














機組員檢疫加嚴 力堵破口


2021-04-26 04:20  聯合報 /   陳啟濃/教(投縣水里)
昨天又新增兩名華航貨機機師確診,累積已有七名機師染疫,指揮中心呼籲機組員盡速接種疫苗。圖為華航貨機機師結束勤務,準備接受入境檢疫。記者陳嘉寧/攝影


華航貨機機師感染新冠肺炎,又偕同朋友與兒子到過清真寺,再度引發可能出現社區感染的恐慌。台灣國境的防疫管理雖然做得非常確實,缺口卻出現在機師身上,應該對機組人員做進一步的防疫規定,才能杜絕外來感染源,做好本土防疫的安全確保。

到目前為止台灣新冠肺炎的確診案例,絕大多數都是境外感染回來,即使本土案例也是受到外來感染才擴散開的。所以台灣面對各國新冠疫情持續嚴重的當下,守住國門做好防疫依然是首要任務。

雖然國境之門對入境有很嚴格的防疫隔離程序,但為方便航空公司營運,不造成過多的人力虛耗,在防疫要求上比較寬鬆,但也因此可能成為防疫的破口,造成社區感染的危機。

建議政府對於航空公司的機組人員,有必要擬定進一步的防疫規範,才能阻絕可能的外來感染。除要求機組人員接種疫苗外,在隔離檢疫的方式上,也要有更嚴格的作法。

機組人員由於工作關係,常要往返疫情嚴重國家,自曝於高風險環境,為了照顧家人與確保國人健康,更為了不要造成台灣防疫的破口,對於自我健康管理,應該要有更高的標準。













去除威權統合主義 農會不宜改官派


2021-04-26 04:24  聯合報 /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新北市)
民進黨內有人提議,取消基層農會選舉改由官派。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前全國農會三巨頭選舉結束,產生泛藍人士擔任。由於先前基層農會選舉一再爆發賄選案,引發輿論關注。若干民進黨人士訴求廢除基層農會選舉,主張農會的理事長、監事長及總幹事改由官派遴選產生。

贊成者以目前鄉鎮市長及代表會大多由地方派系及黑金掌控,影響地方治理品質及發展,而基層農會選舉類似派系、黑金及賄選問題層出不窮,主張鄉鎮長及代表、農會選舉均應廢除。反對者則認為,民進黨為刨除國民黨地方群眾基礎,為求控制農會系統,恣意剝奪農民自治權此一草根民主,不僅影響基層社會民主發展,也衝擊農業運作系統。

首先,全國農會三巨頭由藍營政治聯盟當選,顯示民進黨對台灣社會組織控制能力並非無遠弗屆。民進黨當局試圖掌握農會、漁會與農田水利會三大組織,但此三大組織的主導權一向由藍營主導。民進黨固然完全執政,但無法完全掌握基層社會。儘管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民進黨政府動員優勢立委席次,修法將水利會改制為公務機關,會長由政府派任。然農會三巨頭及代表不僅無法廢除改選,且此核心三職皆由泛藍人士擔任,顯示執政黨並無法完全掌握公民社會。

其次,將農會人事納入政府指派,形同加強對農民自治性組織的行政控制。四年一度的全國農會改選已選出廿七席理事、九席監事,藍營分別獲取廿五席與八席,綠營僅分獲二席與一席;由代表大會上推選理事長、常務監事及聘任總幹事,分由國民黨籍人士當選。這在國民黨失去中央政權後,仍保有地方組織及權力運作場域,不致全盤皆輸;若改成官派,則是當政黨失去中央政權,也會失去農民自治組織主導權,造成權力邊緣化及權力競逐零和遊戲。

最後,台灣農會的組織屬性是公益性質的社團法人。農會屬於職業團體類的人民團體,是依據《農會法》組織的法人,也是《農業發展條例》第三條第七款規定的農民團體,因此其組織屬性是民間組織即非政府組織。農會理應扮演農民的代言人角色,充當保障農民權益之壓力團體。農會為獨立的社團法人,其人事及財務理應具獨立性。

若由政府和執政黨任命非政府組織重要人事案,形同是政府干預社團法人運作,走向既往傳統國民黨威權統治以及國家統合主義之組合。民進黨宣稱台灣已邁向民主化,切不可重走舊式黨國體制及統合主義相結合道路。讓農會扮演農民權益的促進者、保護者,及政府推動農業政策之「監督者」角色,反而利於農民權益增進及農業政策之規畫與執行。

本屆農會選舉涉及地方派系、黑金介入,致賄選案仍層出不窮,不少地方傳出共同集資綁樁、現金買票、餐會、招待旅遊等方式賄選。然並非農會改選涉及賄選或治理困境,就要改成官派。政黨或地方派系參與自治性組織選舉,本屬民主治理之常態;關鍵是,應建立公平選舉機制及廉潔、透明化及高效基層自治性組織治理,方為正道。












氣候變遷 有機農業更重要


2021-04-26 04:13  聯合報 /   黃大洲/台北市前市長、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前主任委員、吳文希/台大名譽教授、台大農學院前院長
聯合國所屬與氣候變遷有關之組織,均呼籲應重視有機農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一般人都認為農業可緩和氣候的變遷,因為從小便接受植物是吸收二氧化碳並排放氧的自然知識,而幾乎均忽略了農業是國際間排放溫室氣體主要產業之一的事實。據估計單就農業產業而言,就擔負起超過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之四分之一以上,主要是因為土地變更使用、砍伐森林、大規模機械化所致的能源消耗、畜牧養殖、農業化學產品(肥料及農藥)的生產及使用,以及水稻及耕作等方面的因素;若加上近海漁撈作業時所攪起之海底有機物質,所排放的溫室氣體數量,農業所肩負起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應已接近三分之一的地步。

根據最近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署(NOAA)設在夏威夷的莫拉羅亞天文台於本月上旬的報導,全球目前二氧化碳濃度為四二一點二一ppm,已遠超過民國 102 年(二○一三年)所量測到的四百 ppm 紀錄,意味全球氣溫已節節上升,所以目前氣溫較工業革命時期的溫度,已升高華氏兩度,伴隨而至的乃乾旱、洪水、颱或颶風等天然災害

農產品均會因氣溫上升而減產,如氣溫比工業革命時上升攝氏一度就會導致全球小麥減產四千二百萬公噸。為顧及全球糧食安全,於是生產糧食及飼料作物時,便加速翻犁土壤、使用化學肥料及農藥,反而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此乃因為化學肥料會刺激土壤微生物的快速生長及繁殖,微生物生長所依賴的主要還是存在於土壤中的有機質,於是有機質中的碳就被分解成二氧化碳,而釋放於大氣中。存在於土壤中的碳,實則為陸上植物所存儲碳含量的兩倍以上,亦即吾等除須重視植樹造林之餘,尚應重視儲存土壤中之有機質含量。

所以聯合國所屬與氣候變遷有關之組織,均呼籲應重視有機農業亦即唯有機農業的相關措施,係特別重視土壤有機質含量者,是改善土壤物理、化學及生物特性的農業模式。反觀現行的慣性農業已導致全球土壤淪喪了一,三三○億公噸的碳,因此近年來全球溫室氣體濃度的上升,表土的破壞及流失等現象,也就不會令人訝異了。有機農業於初期實施時,或因病蟲害及地力的緣故,其產量可能不及慣行農業者,但其營養成分食品安全,則會明顯優於慣性農產品

再者,全球氣候變遷也已直接破壞了各種生物之棲息地環境及食物鏈,以致生物多樣性種類及數量均大量減少根據去年英國皇家植物園結合四十二國九十七所研究機構共同的研究發現,全球已有五分之二的植物呈現瀕臨絕種的危機;其他生物的存續狀態均類似。

如今全球重視氣候變遷議題,我政府除應鼓勵植樹造林推行有機農業外,尚宜積極推動城市農業以因應,如此一方面可建設綠美化之城市,另方面可增加城市的綠色覆蓋面積、降低城市的熱島效應及二氧化碳之排放,並淨化空氣品質,再者也可陶冶市民的身心,增加市民自身所需之食材,可謂益處良多。中央及地方政府均應積極鼓勵推動此項己盛行全球各大城市之活動,初期最易實施並可顯現成效的場域,乃學校及政府單位所屬場域,若普及實施,定可更提升台灣及著名學府在國際間的聲譽。















願景回響/「成長」陷阱 寶貝健康被廠商牽著走


2021-04-26 04:26  聯合報 /   金惠民/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北市聯合醫院顧問(台北市)


四十多年前我在一家醫學中心生老大。回到病房一覺醒來,眼睛張開,眼前不是醫護人員,也不是家人!一位美麗溫柔的嬰兒奶粉業代,跟我問候了以後,開始介紹她們家的產品,並承諾如果我同意,她就會請嬰兒房為我的孩子免費沖泡她們家的產品。然後,在病房中就有許多訊息提醒要趕快用「麥芽」煮水喝,將奶水退掉,避免脹奶不適…。所有這些記憶,回想起來,以我現在的經歷與認知,真是不堪回首,尤其是當孩子隨季節出現過敏問題時!

四十年間,國際上的覺醒也帶動了台灣哺餵母乳大環境的翻轉,北市聯醫成立了亞洲最具規模的母乳庫」,願意親自餵母乳的人口增加,嬰兒奶粉銷售業績明顯下滑,醫院中業代的穿梭身影銷聲匿跡,或至少化明為暗,不能明目張膽的行銷。

但,曾幾何時,廠商推出了我們那個年代完全沒有的「成長奶粉」,有一點商業思維的人大概已經猜到這背後的邏輯了。嬰兒奶粉不能廣告,但成長奶粉並無法管,藉由成長奶粉所謂階段式的區隔使用,同步行銷品牌,嬰兒奶粉也就一併見光了。

廠商的行銷對象從醫療人員直接轉向消費大眾,首先用詞用語充滿了「陷阱」,先表明是為幼兒設計的「奶粉」(事實上含乳量卻非常低),再強調可以幫助「成長」(其實食物都可以幫助幼兒成長),這種創新用語食藥署不用管理嗎?它的成分以增加「甜味」及「人工香料」來引誘幼兒上癮,造成日後台灣肥胖兒在亞洲排名數一數二,國健署可以不聞不問嗎?國際上強調二歲以前的幼兒飲食中「添加糖」是○%,台灣醫界、學界及食品界都在裝聾作啞嗎?業者利用高檔玩具在各地藥局展示,吸引媽媽購買成長奶粉換取玩具,這種手法沒有人看穿,也無法可管嗎?

小兒科醫師坦承,診間十個幼兒有九個都在吃!它在我們未來主人翁的稀少寶貝身上使用有多普遍,我們能想像嗎?對常規使用者未來的健康發展有什麼影響,需要了解並預防嗎?台灣醫療水準世界頂尖,但卻在生病前的預防作為與資源分配,遠不及我們周遭的國家日本及韓國,還默許國際營養品大廠在台灣橫行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