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2日 星期五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發展合作社 創新永續發展的在地夥伴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1324/web/

◆  美友台 沒說的才重要
◆  美對中 和緩不減圍堵
◆  拜登就任 台亮紅燈?
◆  保護好自己 就是挺醫護
◆  疫情再度加劇 地方須超前部署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發展合作社 創新永續發展的在地夥伴
◆  消滅不同聲音 無助防疫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發展合作社 創新永續發展的在地夥伴


2021-01-22 03:50  聯合報 /   方元沂(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教務長)
台灣目前有3888家合作社,相較於國際,數量和應用上仍有開拓空間。圖為屏東許多蕉農載香蕉交給合作社收購去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福利社」、「員生消費合作社」,對很多人都是親切熟悉的回憶或經驗,但「合作社」(Co-operative)的當代概念不再只是經濟實惠的採買去處,而是與社會創新結合、發展社會經濟的重要組織。

民國 84 年(一九九五年),國際合作社聯盟ICA合作社定義為基於共同所有及民主管理」,為滿足眾人經濟、社會、文化的需求與期望,自願結合的自治團體換言之,合作社是的結合,由民眾自主聚集,透過民主運作,社員公平出資,平等參與並共同經營的事業。

合作社源自英國。工業資本化時代,農民被迫遷至都市為勞工,薪資微薄,飽受物價上漲之苦。廿八個住在曼徹斯特附近羅虛戴爾的紡織工人,為了能用便宜價格買到日常用品,一八四四年開設商店「羅虛戴爾公平先驅社」(Rochdale Equitable Pioneer's Society)。

這家由社員共同採購的消費合作社,經營相當成功。「羅虛戴爾原則發展出當代合作社的七大原則:自願與公開的社員制、社員的民主管理、社員的經濟參與、自治與自立、教育訓練與宣導、社間合作、關懷社區和社會。

如今,合作社的發展相當多元,根據 ICA 資料,全球超過三百萬家合作社,十二%以上的人口是合作社社員,創造全球十%近二點八億就業人口,數字相當驚人。全球前三百大合作社,營業額上看二點一兆美元,類型橫跨保險、農業與食品、批發零售、儲蓄金融、工業及公用事業、醫療教育、社會關懷等各種產業。

不僅如此,合作社更與社會創新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 的第八項目標鏈結:促進包容且永續的經濟成長,達到全面且有生產力的就業,讓每個人都有一份好工作。也與其他多項目標,如消除貧窮、實現性別平等、減少不平等、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等理念比肩齊步、落實推展。

台灣起步甚早的知名合作社,當屬民國 82 年(一九九三年)創立的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當時因鎘米事件、農藥殘留等食安問題,由一群媽媽集合一百多個家庭組成「綠色生活小舖」,直接向農友訂購農產品,支持在地小農繼續生產安心作物。合作社中,每位社員都是股東,權利義務相同,當年度盈餘會先彌補損失,再支付股息,剩下盈餘一半分配給社員,另一半用於辦公室準備金、職員酬勞和其他公益事業。現在全台有五十一個合作站,供應六萬九千名會員各類生活用品

目前台灣有三,八八八家合作社,相較於國際,數量和應用上仍有開拓空間,未來可透過政策和法規調整跟進。例如可突破傳統的非營利概念,導入「共益目的」,結餘未必要分配回社員,只要經社員大會同意,就可用於社會公益的分配,像是妥善運用「合作事業發展基金」,推進合作社普及化,或支持社會創新,都可望成為包容性經濟、提倡平等、環境永續及公民參與的有力推手,前景大有可為,令人期待。











消滅不同聲音 無助防疫


2021-01-22 03:46  聯合報 /   張重玖/軍退(高雄市)
季青漫畫


疫情延燒不見好轉,台灣阻絕病毒有成,防疫決策被政府奉為神主牌不可侵犯。只是近日部立桃園醫院爆發醫護感染,前衛生署長楊志良直言,醫院防疫管理 SOP 出問題,遭圍剿,凸顯防疫出現破口,物極必反。

事件發生後,醫界怒吼其為醫界敗類,網軍攻擊更是狠毒,媒體名嘴隨著風向抨擊毫不手軟,千夫所指、全民唾棄,楊瞬間成為十惡不赦大壞蛋,甚至有網路拿數月前楊坐捷運脫口罩來攻擊他。然該醫院目前九天十人確診,陳時中指揮官亦認為事態嚴重,稱是防疫以來最大挑戰;台灣最美的風景還是人嗎?

台灣需要川普式領導者嗎?當美國國會正在舉行總統認證時,現任總統川普連任失利竟可號召支持者群眾發起抗議,引發攻占國會的暴動;在美國各黨派領袖出面指責這場暴動讓美國民主蒙羞時,那個美國隊隊長卻撇清責任,還恬不知恥地狂言總統寶座被偷走。

台灣英粉不正也跟著台灣隊長走,府、院、英粉不分青紅皂白,齊喊殺防疫不同聲音的人,回想駐日本大阪外交官不堪扭曲事實攻訐,為追求真理清白,以身殉道,別再重蹈覆轍。

蔡英文說過,政府有做不好的地方可以拍桌子,講得很好聽,先檢討自己做到了嗎?毀滅一個拍桌子勇於建言的楊志良,會有更多的楊志良出來相挺,只是害怕被查水表潛伏在心底;有良心的政府應該覺醒,聽聽專業的聲音,才能超前部署,有效團結國人,打贏防疫戰爭。

巧言令色、逢迎拍馬無助防疫滅病毒;惟實事求是,如美國總統拜登就職時談到在危機時刻放下歧見、展現「團結」,或是防疫的最好心藥。政府莫再帶頭扭曲是非、製造問題,提供最好的防疫裝備、物資、設施與疫苗給在第一線的醫護等工作人員才是正道。










疫情再度加劇 地方須超前部署


2021-01-22 03:50  聯合報 /   紀俊臣/銘傳大學公共事務系客座教授(新北市)
因應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新冠肺炎院內感染事件,市政府衛生局啟動社區防疫措施,針對桃園醫院周邊社區巷道街弄進行全面消毒。記者林伯東/攝影


部立桃園醫院爆出院內群聚事件,使得漸漸鬆弛的防疫心理,又再度繃緊。可以想見,設若本土確診病例短時間大量增加,醫護人力不足窘況出現,不僅政府作為有失靈可能,甚至因為大流行而須考量封城。

果若如此,地方發展必然受到不利影響。面對此一不利的疫情進展,地方究竟要如何因應?則是此刻執事當局需要超前部署的重要施政課題。

台灣一向有一窩蜂現象;一旦危機形成,尤其事涉日常生活所需物資,即有搶購多藏現象。雖不能視為囤積居奇,但總是看出人性弱點,因之,政府一定要有物資管控「動員」思維。如果地方政府能在不驚動民眾情況下,盤點日常所需物資,並且超前儲存,相信在有封城必要時,也不致引發恐慌。這是「只可做,不可說」的超前部署策略。

台灣雖早就宣導「轉診醫療」觀念,但健保實施以來,大醫院天天人滿為患,小診所經營困難是事實。如在疫情加劇情況下,一般非屬疫情相關治療,最好不要到大醫院;因為大醫院容易感染流行病毒,結果可能「小病變大病」。此宣導工作,地方政府絕對不能輕忽,甚至地方衛生主管機關宜先規畫,提供民眾使用醫療資源的參考。

雖說新冠肺炎並不分老幼青壯,但一般言之,重症患者仍以年長者或有心血管疾病者居多。因之,地方政府應責交村(里)幹事,加強老弱婦孺關懷;尤其獨居老人,更應日日聯繫,最好組成銀髮族俱樂部,至少要建立聯絡機制。台灣固已有長照機制,但是否落實不無疑問。因之,村(里)幹事的村(里)服務工作,就是對銀髮族的特別照顧,應為當下自然的工作倫理思維。

疫情加劇後,要減少大型活動,始能防杜社區傳播,乃至社區群聚感染。因之,地方政府應在疫情尚未惡化之前,即行宣導社區民眾改變這些行之有年的接地氣、併人氣的聚集性活動。固然人們不希望節慶活動完全停止,但節慶活動的規模可以縮小,而且如經由直播、視訊的方式,亦可以相對達到參與的效果。

疫情控制的最好手段,就是「居家隔離」。目前政府採取進住防疫旅館,所費不貲,且可能供不應求;農村地區更可能發生找不到可居家隔離的寄宿處。因之,地方政府如以「區塊」單元規畫,掌握地方空屋情形,提供需要居家隔離居民住宿,一方面減輕被隔離者生活負擔;另一方面亦使被隔離者的家屬放心,可就地照料,減輕病患的憂慮。

總之,新冠本土確診數如再有增多趨勢,地方政府宜有比較積極的因應措施;在策略上,更需要有超前部署的防疫整備,始可防微杜漸。












保護好自己 就是挺醫護


2021-01-22 03:59  聯合報 /   卓瓊鈺/成大醫學院物理治療系副教授(台南市)
衛福部桃園醫院爆發院內感染,醫護人員全副武裝協助重症患者轉院後送。記者林澔一/攝影


隨著一波波低溫,新冠疫情又升溫。本以為身處防疫冠軍的安全之島,如今境外移入病毒攻陷醫療第一線醫護,甚至感染親友,讓民眾似又回到去年初疫情剛起時的擔憂。有學者說開除染疫醫師,有用嗎?

醫護也不是故意要受感染的,病毒難以預防。記得以前在台大小兒物理治療室實習時,我連續感冒三個月,因為小朋友的病毒無所不在。回頭檢討當時的 SOP,可能是因為有些小朋友害怕戴口罩的醫療人員,所以只好脫下口罩、白袍跟他們玩(治療),才讓病毒有可乘之機。此外,治療室的玩具應該每天消毒,也是重點。所以,院內感染應回頭檢討,在醫療過程中有沒有缺失,才是解決之道。

另一個值得檢討的對象,是醫護受到排擠。其實這個問題早在 SARS 時就很明顯,我當時在國外念書,感受不深,但去西班牙開會碰到台灣來的友人,聽說「過海關」都會比較辛苦。醫學專業人士平時是受景仰的,但在疫情時,卻可能成被排擠對象。我有個朋友說,在醫院工作的人應該最懂得保護自己,我們都要做好防護。如果還是擔心,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就對了!最後緊記,保護好自己的健康,就是挺醫護的方式。

早期醫師誓詞提到:「我鄭重保證自己要奉獻一切為人類服務」;「病人的健康應為我的首要顧念」;醫療人員在投入專業時,往往把病人健康放在第一位,但是若沒有健康身體,怎麼照顧好病患?所以在民國 106 年(二○一七年)新的醫師誓詞加上這一條:「我將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與能力,以提供最高標準的照護。」所以醫療人員照顧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是相當重要的。

人類常自詡是萬物之靈,但面對渺小的新冠病毒,人類的力量是如此不足。有人問我們前校長賴明詔,為何冠狀病毒近廿年來才開始對人類有威脅?賴校長回答:「主要是因為人類侵犯大自然」。因此,若我們能夠試著與大自然和平共處,減少浪費與破壞環境,讓病毒也擁有它們原本生存空間,人類或許能和病毒和平共存

總之,大家一起合作抗疫挺醫護,一切都會過去的,也期許新的一年一切都會愈來愈好。











拜登就任 台亮紅燈?


2021-01-22 04:03  聯合報 /   王靖華/公退(屏縣內埔)
拜登就任美國第46位總統。路透


拜登宣誓就任美國總統,但過程中川普的動作高潮迭起,令人驚嘆;美國民主與人權的真實面,顯然並不美!對政客一面倒親美,更是警訊。

拜登接手的美國,是個疫情擴散、社會撕裂、互信崩解、債台高築的「大國」。國際上,在川普「美國優先」口號下,造成盟友紛紛離去,歐盟不再唯美是瞻,是最好的證明。

拜登上台施政主軸:「團結」,我不清楚他如何使美國再「團結」?新冠病毒因川普不作為,致美國疫情如野火燎原,美國是疫情最嚴重國家,川普臨去秋波不談疫情嚴重,還自誇疫苗快速研發是自己政績!再者,白人種族主義者,經川普民粹擾動,很難善了,拜登就職時華府國會大廈警戒森嚴,很難讓人想像老牌民主國家有如第三世界光景?

在國際關係上,川普一切美國優先,看不順眼的就退出,令盟友對美國信心全失!拜登就任首日忙不迭簽署行政命令撥亂返治,但川普四年對美國內部的撕裂,已難在短期內癒合;對外關係更是積重難返。

在台灣,要警惕的是,候任國安顧問蘇利文在希拉蕊柯林頓任國務卿時,曾主張將台灣賣掉來抵銷美國欠中國的國債外交沒有永恆的盟友,也沒有永久的敵人,只有永久的國家利益」,台灣為了巴結川普一面倒大購軍火、開放「萊豬」進口,到頭來很可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美對中 和緩不減圍堵


2021-01-22 04:06  聯合報 /   樂為良/文字工作者
拜登20日上任總統第一天,就簽署17項行政令,推翻川普多項作為,尤其是在環保和移民領域。(路透)


拜登宣誓就任美國總統,在就職演說強調,要重拾美國傳統價值,以追尋更好的國家與人民,並以團結善良同胞之力,一改前朝留下的政治極端、白人至上和本土恐怖主義。這是他的信仰,也是他要致力去做的事。

上任第一天就發出十七道行政命令行政行動,推翻川普多項作為,尤其是在環保和移民領域如立即停止在北極的石油鑽探,終止從加拿大傳送到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石油輸出管的合作檢討與改正過去四年危害公共衛生、環境的錯誤同時,他廢除了川普對數個穆斯林國家的旅行禁令、暫停建造美墨邊境圍牆、推出促進種族平等的計畫等

這種劍及履及回饋選民措施,自然大快少數族裔人心,也是新政府蜜月初期大刀闊斧施政時機,不致遭遇太多反彈。但是往後的諸多問題,因事涉利益複雜,難再「一人說了算」。

歐洲普遍歡迎拜登勝選,對他也有較高期待。但是由川普挑起的美歐互課懲罰性關稅、雙邊政府補貼政策、數位企業壟斷界定與課稅、以及美國對歐企單邊制裁等,拜登一時都無法給予明快答覆調整,因為團隊內暫無一致共識,民間與企業也各有所好。可以肯定的是,拜登團隊絕不會如前朝政府般魯莽,拜登曾說過:「刺痛歐洲盟友眼睛的做法,一點道理也沒有。」

而更棘手的是遭川普激化的美國與中、俄、伊朗關係,要如何做到和緩卻不減圍堵,才是高手過招境界;尤其是要與國勢日強的大陸,既競爭又合作,更是拜登政府的能力考驗。

根據公布的文件和新任閣員表態,美國將繼續結合印度、澳洲、日韓等國,在中國行使南海主權上製造障礙在人權與貿易上,續與歐洲國家聯手施壓並利用扶持香港、台灣、新疆等問題削弱或分散大陸國力

這樣的圍堵戰略,與川普大同小異,因為防中或反華思維,深植美國軍事與外交圈。因此,中南海想要在美國新政府下過些太平日子的期望並不實際,唯一可期的是拜登本人及團隊,能做到知理與尊重不致冒出龐培歐這種把國家外交當成個人恩怨的兒戲

從習近平近兩年公開講話可看出,當前領導班底對中國崛起會遭遇阻力,早做好迎接準備;也就是不怕橫生阻撓,只怕泱泱大國抬出班農這種搞陰謀、製造假新聞、胡打蠻纏的角色以上二人都被大陸列入制裁美國政客名單中

拜登從參選到勝選到就任,演講必提美國的自由、尊嚴、尊重、榮譽價值,他個人奉行也要求團隊遵守,他的閣員也必須簽正當行為守則。美國人民選出這樣一位總統,世界各國或許可以稍鬆口氣。










美友台 沒說的才重要


2021-01-22 04:06  聯合報 /   徐勉生/退休大使(高雄市)
美國準國務卿布林肯公開支持與台灣有更多交流,也希望看到台灣在國際組織扮演更大角色。(路透)


美國總統拜登宣誓就職,未來美台關係如何發展,值得關注。有民進黨人士認為,審慎樂觀因候任國務卿布林肯最近友台言論;然而,實際上如何發展,還要看民進黨政府表現。

布林肯出席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任命聽證時表示,拜登政府會延續對台承諾,不只確保台灣有能力自我防衛,也盼台灣在國際上扮演更大角色。表面上看,談話非常正面,但布林肯是職業外交官,公開場合發言,必定是場面話,絕對不會說出負面之言。

事實上,布林肯所說對台承諾,都是美國歷任政府一貫政策,根本了無新意。尤其是協助參與國際組織,並不是美國說了算。如果不能改善兩岸關係,即使美國力挺,也不會有具體成果。過去四年美國大力支持台灣重返世界衛生大會未果,就是明證。

其實,布林肯說了甚麼並不重要,沒有說出的部分才是重點。布林肯說拜登政府絕對會延續對台承諾,但是並沒有指明,在甚麼條件下才會履行承諾。萬一因台灣走向台獨,引發中共對台動武,美國會如何反應,實難預料。

其次,過去蔡政府與川普形塑的關係,因川普下台勢必受到嚴厲挑戰。從拜登團隊近期政策主張,到具體行動,都出現疏遠台灣的跡象。

拜登疏遠台灣有跡可循,主要是因拜登對於大陸與台灣有自己看法,將施政重點放在改善美中關係。過去曾在接受《六十分鐘》專訪時說,俄羅斯是美國最大「安全威脅」,中國則是美國最大「競爭對手」。由此觀之,拜登對中國大陸並沒有敵意,在與中共交往時,雖然會有對抗,但也會有合作。必將嚴守「鬥而不破」行為準則。在此情形下,拜登不可能再像川普一樣,刻意操弄「台灣牌」,干擾美中關係。

拜登核心幕僚、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接受 TVBS 採訪時表示拜登理解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而這個中國的首都在北京」,台灣這個獨立國家並不存在,美國也不會承認台灣獨立。由此可見,拜登就任後,在美中台關係中,必將嚴守「一中政策」。這對於處心積慮「去中國化」的民進黨政府,不啻是當頭棒喝。如果繼續「仇中反中」,使兩岸關係不斷惡化,必將與拜登政府漸行漸遠。

更重要的是,被拜登提名出任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事務協調總監坎伯日前公開建議,中美兩國都要後退一步,以緩和當前針鋒相對的緊張氣氛。這是明顯的「重要信號」,顯示美方向中共釋出善意,希望與中方重新建立具有建設性的理性關係。如果民進黨政府未能體察風向,台美關係能夠樂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