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2日 星期五

【專家之眼】解讀拜登執政起手式 考驗各國耐心與智慧

◆  【專家之眼】解讀拜登執政起手式 考驗各國耐心與智慧
◆  【專家之眼】台灣經貿路線 不能只是作文比賽或畫大餅

◆  【專家之眼】「新三國時代」的國軍軍事戰略與防衛構想
◆  【專家之眼】拜登不提反中 籲恢復美國精神將更難纏
◆  【專家之眼】歐美亞合縱連橫 和中與抗中的各方拉鋸
◆  【專家之眼】解讀大陸今年經濟成長樂觀中的三項隱憂
◆  【專家之眼】現代貨幣理論恐躍主流 台灣須防備後座力
◆  【專家之眼】抗中「美」夢碎?美國商界與中共超前部署
◆  【專家之眼】遠洋巡護救援理所當然 絕非莫名其妙
◆  【專家之眼】拜登就定位 美中台關係應列最優先項目







【專家之眼】解讀拜登執政起手式 考驗各國耐心與智慧


2021-01-22 19:03  聯合報 /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拜登(前)20日就任美國總統後,隨即簽署17項行政指令。路透


美國總統拜登就職後,立即透過簽署共計15份行政命令executive order與2份行政行動令executive action),直接下達多項政策指示,充分顯露出其對於處理國政具有完整構想,更證明其希望改善川普執政期間所遺留問題之企圖心。

不過全球諸多媒體與政治評論家依據前述17項行政指令,分別將其分類為應對疫情及紓困、氣候與環保、種族與移民、管束政府官員操守,以及防杜卸任政府首長濫發子夜法案midnight regulations與行政命令,以臨去秋波方式造成繼任政府行政干擾之監管規範等不同面向;並且試圖從中揣摩出拜登未來施政藍圖。

不過媒體與政治觀察家此種企圖,其實並無法真正掌握未來拜登政府整個政策全貌。首先是拜登老早就宣稱當其接任後,新政府將推動為期10日政府具體行動,換言之新官上任這三把火,基本上是要燒個10日,才能看出拜登政府完整起手式,所以現在急著判斷拜登施政方針,未免有些言之過早,前述17項指令不過是冰山一角,各方仍應平息以待才能完整解讀出個結果。

其次是拜登政府政務首長將會陸續進行國會聽證,儘管尚未正式通過任命就職程序,但透過飭令川普政府政務首長立即解職,並且開始派代執行公務,就可開始正式推動各項政務。因此有些不必讓總統親自處理與下達指令,就能夠加以調整與扭轉原先在川普執政時運作狀態之政務項目,自然就已經啟動。

儘管這些層次之政務運作,未見得會受到媒體關注,但這並不代表其重要性不值得重視;甚至某些事務性層級之行政運作模式,都會產生重大影響。所以若是要解讀拜登政府政務運作整體脈絡,就不能將觀察範圍完全聚焦於拜登所親自簽署之政務指示與命令,其他重要部會首長依其權責,所宣達之政策命令仍將是拜登政府施政重要項目,因此後續完整觀察拜登政府整體運作狀況,才會獲得周延判讀之基礎。

此外美國政治畢竟不是靠行政部門在唱獨腳戲,行政部門與國會間之互動過程,再加上司法體系所構成之三權分立制衡關係,能否運作順暢相互配合,才會顯現出拜登政府真正執政本事。所以若要解讀拜登執政起手式,來自國會成員之反應與迴響,甚至所採取之制衡與配合行動,更是解讀美國政務運作重要因素

總而言之,至少就聲勢來說,拜登執政開局算是不錯,儘管具有多項直接扭轉川普政府重要政務運作軌跡之髮夾彎,但這些政策翻盤並不是沒有任何預警,拜登老早就明白許諾過這些政治支票,所以就算是重大改變,其實當事者老早就獲得預告打烊之預警通告,因此政治觀察家倒也對此等政策急遽轉向不會感到意外

不過就當家首日所作決策來看,顯然是聚焦於內政問題;而美國當前對外政策上最大挑戰─如何調和與中國大陸間之互動關係,恐怕還要透過雙方摸底、測溫與試探過程,才會逐漸浮現出未來發展趨勢。若是再考量修復盟友關係,穩定世局發展架構,恐怕還要再耐心等候。畢竟英諺It takes two to tango.辦外交還是要靠互動才能成事,主觀意願還是要順應客觀條件,而這段過程其實亦是在考驗各國耐心與智慧









【專家之眼】台灣經貿路線 不能只是作文比賽或畫大餅


2021-01-22 18:04  聯合報 /   楊穎超/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去年11月底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完成簽署。歐新社


台灣有群人希望兩岸越不交流越好,即便經濟也是,無視中國大陸是世界經濟成長最快的地區之一,更是我國從民國 79 年(1990年)代以來的順差主要來源,在信仰層次部分,外界無須多言,但如果要因為信仰扭曲了事實,甚至誤導人民,那就不太好了。

民進黨 20 日召開中常會,會中邀請學者報告2020年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內涵之研析」,民進黨發言人周江杰轉述蔡總統談話可分為三點:一、如果從學術研究角度來看,中國是一個很有趣的經濟體。對於台灣在地理上這麼近的國家,貿易、投資關係也有相當淵源的情況下,台灣要去重視;二、民進黨執政之後,台灣經濟發展策略確實開始修正,現在是一個變動期,「讓我們的經濟能夠得到最大的效益,但是風險可以降到最低,這就是我們政策上重要的原則。」三、台灣將來的發展策略,包括「六大核心戰略產業」。

首先,兩岸經濟關係不僅是只有「相當淵源」,在蔡總統執政下,兩岸經濟交流幅度更擴大了。兩岸經濟發展特別奇妙的地方在於,民間以為泛藍主政時會擴大兩岸經貿往來,民進黨當權則會降低往來並擴大對其他地區的經貿交流。但數字看來相反: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含經香港轉口)占總出口比重,由民國 89 年(2000年)陳水扁開始執政的約24%,上升至民國 97 年(2008年)他下台時的39%,馬英九8年也不過一直維持40%左右,反而蔡政府第二任初期,民國 109 年(2020年)1至12月台灣對中國大陸加香港的出口金額占全年總出口金額是43.863%

其次,民進黨執政後,台灣經濟發展策略路線或許期待修正,但實質經濟發展方向並未變動。以藍綠經濟發展策略來說,蔡英文就任民進黨主席後,曾說過「民進黨要走向世界,再跟著世界走向中國,馬英九則是擁抱中國,離世界愈來愈遠」。

對中國大陸發展數字已如前述,我們就以從向外開拓的經貿協定來看。自從蔡政府民國 105 年(2016年)上台後,新設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負責業務之一就是要推動我國對外經貿合作事項執行之統籌規畫及協調,然而,新單位推動至今,只有民國 107 年(2018年與)巴拉圭、史瓦帝尼簽署經濟合作協定(ECA),這兩國對我外貿推進的貢獻甚微

問題是,該辦公室「我國推動落實區域經濟合作協定情形」下,民國 106 年(2017年)的「推動洽簽 ECA/FTA 專案報告及我國推動洽簽自由貿易協定/經濟合作協定路徑圖」報告,在官網上直接指向馬政府民國 103 年(2014年)提出的「我國推動洽簽自由貿易協定/經濟合作協定路徑圖」,而馬政府當年指出要「將總體目標設定為積極融入區域經濟整合,民國 109 年(2020 年)洽簽之 FTA/ECA 占我國貿易總值 60%。」我們很高興看到政府政策具有延續性,但有新單位、新人事及新方法的蔡政府,現在作的如何呢?

第三、台灣將來的發展策略,包括「六大核心戰略產業」。這是畫大餅,還沒看到實踐情況。更要提醒蔡政府,在去年 RCEP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完成簽署後,經濟部長王美花邀可能受影響的九大產業代表「喝咖啡」,會後祭出「擁抱電動車、結盟半導體、爭取疫後商機」等策略,也表示將積極跟個別國家簽署 FTA(自由貿易協定)與加入 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電動車的支票怎麼融入這個大餅?又怎麼避開中國大陸的影響?我國資源有限,這也不是作文比賽,希望蔡政府認真看待對人民做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