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9日 星期六

經濟/開放陸客中轉的效益評估

.聯合報社論..不要外交休兵 難道重啟烽火外交?
.聯合報黑白集.民進黨不敢拿組閣權?
.經濟日報社論.開放陸客中轉的效益評估




經濟/開放陸客中轉的效益評估


2016-01-09 02:2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經過幾番波折,中國大陸終於宣布將開放陸客來台中轉第三地的政策,初期是以試點的方式,開放大陸中西部的重慶、昆明與南昌三個城市的機場,大陸人民可以從這三個機場飛到台灣的桃園機場,以不入境的方式,轉機飛到第三地;轉機方式依一般的飛航慣例,大陸居民持有護照、機票及轉機牌,就可以經過桃園機場轉飛到第三地,雙方主管部門確認實施細節之後,應該近期就可以實施。
中轉議題已經協商過一陣子,而且此一政策對雙方都是有利而無害,對大陸民眾而言,可以增加更多轉機的地點,以更方便的方式出國。對台灣而言,可以讓航空相關產業有更好的發展機會,因此我們對於此一政策當然表示歡迎。
依交通部估計,大陸出國旅客轉機,主要是經過上海、北京與廣州等沿海城市,但是由於這些城市的機場已經呈現飽合,估計大約有三成的轉機客是到第三地轉機,主要的機場包括香港、東京與首爾。如果大陸全面開放陸客來台中轉,交通部估計在這些赴第三地轉機的陸客中,初期每年大約會有50萬人來台灣轉機,未來可以達到100萬人次;同時,交通部估計這些旅客帶給航空業者的商機每年可以達到100億新台幣以上。以103年台灣全年的轉機客386萬人來看,多出50萬人並不少,也就是說,如果大陸全面開放,對台灣航空相關產業發展的確會有很大的助益。
首先,除了轉機客在機票上的支出以外,一般轉機客在機場的停留時間至少二至三小時,也有少數可能需要過夜,因此一定會增加在台灣機場及周邊的消費;另外,由於更多飛機經過,也需有更多的維修保養,對於桃園航空城的推動助益更大。而這些消費與維修的增加,也可以帶給台灣更多就業機會。
其次,因為地理位置關係,交通部估計來台轉機的陸客應該會以前往美加和紐澳主要城市居多,因此可以讓台灣飛往這些主要城市的航班和航網更為綿密,讓台灣航空業者提升競爭力;第三,兩岸人民往來兩岸城市之間和國際城市之間更為便利,也會直接增加兩岸人民的福祉。
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大陸只開放三個城市來台轉機?為什麼是中西部的城市?只有三個城市的經濟效益是否很小等問題。首先,因為現在陸客搭乘兩岸航班都必須先申請大通證和入台證,很不方便,因此只有那些想來台灣旅遊的客人才會去坐兩岸航班,開放轉機之後,不需要大通證與入台證,一定會有不少人想要經過台灣轉機,但是其中是否有人會乘機來台灣跳機呢?也就是說,機場維安的相關問題需要更緊密,如果先採行試點一段時間,等到執行上都沒有問題,再全面開放,也許可以消除一些國人的疑慮。而且,一開始人數較少,也不致造成桃園機場轉機人數可能塞車的問題。
其次,雖然只開放大陸中西部三個城市,但是重慶、昆明與南昌的常住人口分別為2,991萬、662萬與524萬;若再加上四川、雲南和江西三省的人口總數,更將超過2億人,潛在的市場還是相當可觀。
第三,更重要的是,這些中西部城市正是最需要轉機的城市,開放這些城市,效果要比開放沿海城市的效果更大。雖然剛開始的轉機人數也許不是很多,但是我們認為未來的潛在人數應該是相當可觀的。
最後,我們要強調的是,開放中轉固然對台灣的航空相關產業有利,同時也對大陸有利,一方面可以讓大陸人民出國更為便利,而且也可以舒緩上海、北京和廣州等機場的擁擠壓力。因此,開放中轉這類可以同時對兩岸人民與產業有利的政策,雙方應該儘早協商開放,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也大有助益。

聯合/不要外交休兵 難道重啟烽火外交?


2016-01-09 02:2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日前在辯論會上直搗外交領域,並放了一把無名火,猛批「外交休兵」政策造成外交人員不知為何而戰。馬政府執政八年,儘管不少內政績效讓人民無感,但外交成果──尤其是一六一國免簽的成績,再怎麼刁鑽也很難一筆抹殺。如今,當蔡英文在兩岸政策上微妙轉身,卻又突然嚴詞批評外交休兵,她的算盤是怎麼打的?
蔡英文幾度重話批評馬政府「外交休克」,說外交休兵造成外交人員不知為何而戰,全在看中國大陸臉色。此一論調,符合綠營八年來對馬政府外交政策一貫的批評,不足為奇。然而,蔡英文卻從未說明,她一旦主政將採取什麼樣積極的外交政策,重啟台灣的外交戰鬥力。她的批評,也立即引來是否要重回扁政府時代「烽火外交」的質疑;此時,自己先放了一把火的蔡英文反而開始閃躲,強調外交不能分黨派或意識形態,並反控烽火外交是「貼標籤」的作法。
最後一哩路上的蔡英文,在兩岸政策上力稱「維持現狀」,在外交政策上要求「不分黨派」,這外界可以理解。但她先批評「外交休兵」造成「外交休克」,又回頭強調外交不該分藍綠,不應拿來當選舉議題炒作,則儼然又是典型的「蔡式兵法」:領十八趴,罵十八趴;不滿ECFA,卻要概括承受;抨擊兩岸和解,而後稱維持現狀;痛批決策黑箱,卻赫見美豬轉彎。
不可諱言,無論是外交部推出「活路外交」成果回顧的長篇報告,或是馬總統滿篇數字的元旦文告,許多民眾恐怕沒興趣讀完。但是,普通百姓僅憑直覺也知道,這八年的外交,除了甘比亞在兩岸叫價卻兩頭落空外,台灣不用金錢外交,都守住了原有的邦交國。馬政府聲稱,我國與美、日、歐盟等夥伴國家的關係均處於「歷年來最佳狀態」,不管是不是太過美化,但我國護照能免簽通行於全球一百六十多國,許多民眾對於中華民國護照「非常好用」是有感的。即使有人覺得中華民國是區域「和平締造者」的說法太過膨風,至少國際社會沒有人會指責台灣是「麻煩製造者」。尤其,現在可以到釣魚台海域及台菲間水域捕魚而無懼被驅、被擄的漁民,大概不能苟同何謂「外交休克」。
當然,在兩岸建立完善的互信機制之前,中共極力防止出現「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作為不會停止,防獨也必不手軟。例如,兩岸間的主權爭議,仍將讓台灣在任何涉及主權資格的國際場合備受打壓。例如,當前兩岸互動上的善意,還不能化解中共在國際上對台灣的防備與圍堵;台灣的國際生存空間,也不能只仰賴中共的善意。再如,中共的外交官僚,在國際上面對兩岸議題時仍存在「寧左勿右」的僵化心態。這些,都是我國在兩岸政策上必須正視與著力者,也是在外交政策上必須慎思與突破的地方。
蔡英文批評「外交休兵」,或許是自認已得美、日兩國的相挺,不論從抑制中國的戰略出發,或從民主自由的價值思考,「親美日、遠中國」,台灣沒有失衡之憂。在經貿戰略上,蔡英文常常闊論TPP,卻罕言RCEP,多少也出自此一思維。蔡英文的盤算應該是:若重啟外交戰鬥力,可增添兩岸折衝籌碼;而即使上任後發生「斷交海嘯」,現在先為民眾打預防針,未來還可在兩岸問題上累積相罵本,更在內部鞏固「英派」共識。然而,扁朝殷鑑不遠,兀自不惜賭上台灣未來,代價何其沉重!
在兩岸實力對比與國際政治現實的條件下,衝撞無法打破兩岸連結,烽火也無法照明外交出路。畢竟,外交關係與兩岸關係密不可分,外交關係難以完全背離兩岸框架,而外交的猜忌則很容易動搖兩岸互信,唯有和諧的兩岸關係才有助於進一步打開台灣的國際空間。
你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但政治人物裝睡,人民不會裝睡。民進黨為了政治,扭曲「外交休兵」為「外交休克」;為了選舉,錯解「互釋善意」為「看人臉色」。蔡英文雖力稱維持兩岸現狀,但會不會重啟外交烽火,她還沒說清楚。

聯合/民進黨不敢拿組閣權?


2016-01-09 02:2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總統和立委選舉藍軍若雙雙大敗,國民黨傳出馬總統願釋出組閣權,在二月新國會就任後,提前將組閣權交給民進黨。孰料,民進黨卻退避三舍,蔡英文說依憲法任命閣揆是總統的權力,不能「私相授受」;吳釗燮則稱之為「選舉操作」,目的為激出鐵桿藍軍投票。
分明已勝券在握,民進黨內還充滿這種疑神疑鬼的「陰謀」論調,恰反映了它一貫的風格。從憲政高度看,「多數黨組閣」更趨近內閣制精神,是建立新憲政慣例的好機會;從民主角度看,這符合「尊重多數」的精神;從國家利益看,這可避免過渡時期的不安;從人民的角度看,可以早日脫離政府空轉的噩夢。好處如斯,民進黨卻推三阻四不敢接下組閣權,難道蔡英文還沒準備好?
再說,國民黨此議既看不出多少悲憤,也醞釀不出什麼危機感,反而讓支持者覺得「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如此,談選後權力分享和退讓的主張,卻被民進黨譏為「選舉操作」,實不知誰的心機更深沉。
事實是,下周選舉揭曉後,二月總辭後的內閣要如何組成,已是一個近在眼前的問題,朝野政黨難道不需要預為思考布局?民進黨或許認為,國民黨只要學二○○八年的陳水扁,當閣揆張俊雄提出總辭時,陳水扁立刻退回辭呈,張揆也就順理成章地留任到五月中。但陳水扁可以這樣蠻幹,馬英九卻不願東施效顰;若能創下一個更好的憲政慣例,又聲稱要超越藍綠,為何蔡英文不能提前接下二月組閣權?
如果民進黨還需要更多時間準備才能組閣,那就請公開宣示表態,屆時不要對馬政府的看守內閣死纏爛打。更別忘了,最早呼籲蔡英文把組閣權拿過來的不是別人,正是親綠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