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8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租屋扣除額議題帶來稅改契機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經濟日報社論/租屋扣除額議題帶來稅改契機
◆  聯合報黑白集/拜登不如蔡英文
◆  聯合報社論/濫「魚」充數與黑心鳳梨 陳吉仲裝瞎?





經濟日報社論/租屋扣除額議題帶來稅改契機


2022-06-18 00:4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日前針對多位委員所提「租金支出扣抵所得稅」修法提案,進行審議。民間社團對財政部保守作風,甚感不滿。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日前針對多位委員所提「租金支出扣抵所得稅」修法提案,進行審議。財政部的立場與態度,一如往常,強調此事涉及財政穩健與租稅公平,宜再審慎評估。民間社團巢運對財政部的保守作風,甚感不滿。持平而論,財政部的考量與顧慮,並非完全沒道理;只是類似的扣除額壓力未來仍會不斷發生,財政部一味抵擋,終究難免潰敗。根本之計,應是從制度面從事扣除額的改革。

其實,為因應社會經濟環境變遷,所得稅扣除額度或範圍適時調整乃正常合理之事。近年來,台灣房地價格飆漲,但實質平均薪資卻停滯不前,導致一般民眾,尤其是年輕人,愈來愈買不起房子。從而,租屋族群人口益愈增多。巢運團體長期致力推動「居住正義」,對於在高房價下減輕租屋族的租稅負擔,當然甚為關心。

依據所得稅法第17條規定,租屋族租屋供自住所支付之租金,每一申報戶每年得申報以12萬元為限的扣除額。巢運認為此一金額太低,不足以降低租屋族稅負壓力,且租金支出係屬列舉扣除,租屋族需要在標準與列舉扣除中擇一申報所得稅,減少租屋族享受扣除之實益。因此,巢運呼籲立院修法,將租金支出認列方式改為「特別扣除」,並提高額度上限至30萬元,以符合實際需求。

財政部在回應外界對租金扣除上限12萬元太低的質疑時指出,由於2019年每戶平均申報房租支出金額僅9.9萬元,故現行上限金額「已提供適足之扣除額度以支應一般家庭承租房屋所需支出」。這樣的說法,於邏輯上很難不受到挑戰。依照目前規定,租屋族每戶實際申報之租金扣除金額本來就須排除超過12萬元以上之部分,是故其平均每戶申報金額必定會低於12萬元。財政部企圖用此「受限」下計算出的平均申報金額比12萬元少,來「證明」現行12萬限額已足夠滿足租屋族之需求,的確有強辯之嫌。

根據資料顯示,全台租屋族大約88萬戶,但2019年申報租金扣除者僅2.7萬戶,可見大部分的租屋族都採用標扣報稅,並沒有直接享受到租金扣除的實惠。由於標扣限額單人也是12萬元,且有配偶者加倍,由此便可推知,大部分租屋族的租金支出,單身者必小於12萬元,已婚者低於24萬元。目前的租金限額12萬元,對單身者或許夠用,但對已婚者卻相對顯得不足。提高租金列舉扣除固然會增加租屋族的實益,但調整金額的高低對單身與有配偶者的影響卻有很大不同。財政部在思考租金扣除限額標準時,除參考具代表性與可信度的租金資料外,也應詳細分析租屋族的申報樣態。

至於將租金支出從列舉改為特別扣除,則涉及到這兩種扣除額屬性與目的不同。就制度設計言,列舉扣除主要為考量生活需求,特別扣除則係政府政策工具的運用。巢運為保障租屋族利益而提出變更租金為特別扣除的訴求,可以理解,但財政部需要以稅制的合理性與整體性做更嚴謹的評估。否則,引發大家競相群起效尤,不但戕害稅制穩定,財政部更將自陷困境。

其實,這次事件或許也是財政部的改革契機。財政部所關切的無非是扣除額過度侵蝕稅基,從而造成稅收損失與租稅不公。由於採用列舉扣除大多為高所得者,故只有少數租屋族申報租金扣除,乃更凸顯出對低所得租屋族的不公。這個問題光靠個別扣除單項的設限或排富,無法根本解決。財政部在為單項的租金扣除傷腦筋時,何不更前瞻地採用專家多次建議的,針對高所得者所申報扣除之總額建立一「遞減機制」,以合理改善租稅公平,創造稅改新猷。










聯合報黑白集/拜登不如蔡英文


2022-06-18 00:4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美國通膨高達八趴多,汽油價格一飛沖天,民眾怨聲載道。路透



美國通膨高達八趴多,汽油價格一飛沖天,民眾怨聲載道。拜登總統兩度促請石油業者增產,提升原油及汽柴油產量以壓低價格,得到回應卻是:「辦不到!」業者還反嗆,是拜登自己「政策錯誤」。

美國是產油國,又遠離俄烏戰場,還不斷要求各國加緊制裁俄羅斯;自己卻深受高油價之苦,而拜登一籌莫展。這點,咱們台灣人百思不解。我國九成八的能源都靠進口,國際油氣價格節節高,全台卻感受不到油價上升的壓力。更玄的是,中油迄今已虧損近八百億,近八周還連續宣布調降個一毛五毛的,豈不奇妙!

拜登雖在全球呼風喚雨,但他連國內石油業者都叫不動;光就這點而論,他真的不如蔡英文。蔡總統根本不必親自出馬,只要使個眼色,經濟部就能押著中油虧本倒貼凍漲跌價,萬死不辭。奧妙就在,美國油公司是民營,他們只認市場機制;我們中油是國營,一切唯政府之命是從。至於民營的台塑為何也乖乖跟進,應是深知政治勒索難以違逆吧!

美國石油業者盈餘滿滿,卻還想賺更多,並嗆拜登既要減碳、又要增產的政策自相矛盾。而中油虧損命在旦夕,寧可壯烈成仁也不敢喊漲,多麼大義凜然!光憑這點,拜登就該請蔡英文進白宮一趟,向她請教如何制伏通膨怪獸及石油巨鱷,包括如何封反對者之口。












聯合報社論/濫「魚」充數與黑心鳳梨 陳吉仲裝瞎?


2022-06-18 00:3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因染疫,上周六透過視訊回應媒體對北京禁台灣石斑魚看法。本報資料照片
季青漫畫



中國大陸海關以檢疫及藥物殘留為由,一年來喊停多項台灣農漁產品進口;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則一概否認錯在我方,批評對方是政治操弄。但經追查,這回石斑魚被禁,似是出口商將未納管業者的魚貨冒充為合格業者養殖,因而出包。去年鳳梨遭禁後,陳吉仲祭出高額運費補貼營造開拓多元行銷假象,在衝量不求質下,多國出現台灣「黑心」鳳梨,形象及價格都崩跌。農委會不思提升產品競爭力,只是一味補貼炒短,終讓台灣農漁產品出口走進死胡同。

年初,陸方即以驗出兩項禁藥為由,暫停屏東兩家石斑魚養殖場進口。農委會並未認真檢討原因,事後隨意抽驗,便以「查無違規」了事。事實上,根據農委會統計,全台石斑魚養殖戶約兩千戶,但納管外銷的合格養殖場僅四五八家,僅占兩成三。可笑的是,政府每次抽驗都只針對被形容為「資優生」的納管業者,當然查不出問題。結果,我們出口到對岸的,卻往往混摻了其他未納管業者的產品,如此「借殼外銷」瞎搞,能不出事嗎?

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說,大陸海關去年起即多次向台灣通報石斑魚藥物不合格問題,但我方從未提供整頓改善的證據。我方則辯稱,過去多次檢測都合格。但根據對岸的通報資料,卻發現這次出問題的兩艘漁船魚貨,系統登載的三家養殖場卻無出貨紀錄;實際貨源,是來自系統外的其他十一家養殖場。活魚搬運船同時載運不同家養殖場的魚貨並不成問題,問題出在登載不實,這次極可能就是夾雜未納管養殖場的魚貨,或是合格養殖業者「借牌」給非納管業者,結果夜路走多真碰到鬼。

這些亂象,中央和地方難道都不知道嗎?農委會長期管理鬆散,坐視「借牌」、「借殼」出口的亂象不管,才會使問題一再惡化。事實上,每次對岸發布禁令,蔡政府一概推給「中共打壓」,陳吉仲的第一時間一定先用政治語言回擊,完全不檢討我方是否有該補的漏洞。其結果,就是讓整個產業隨著政府的怠惰和僵硬反中陪葬。

事實上,中國大陸多年來因食安事件層出不窮,消費者食安意識提升,官方對食安管理也愈發重視。從今年起,大陸實施境外進口食品註冊新規,要求全球輸銷大陸的食品生產、加工、貯存企業,皆須依新的海關登錄制度辧理,就是要提升食安管理。反觀台灣,我們的食安現在居然要靠大陸把關,這是多麼諷刺的事!試想,受到層層檢核的出口農產品尚且如此草率,內銷給國人食用的產品又是什麼品質?政府動不動就呼籲國人挺本土產品,但官員有在認真把關嗎?

石斑魚遭禁後,陳吉仲夸言「鳳梨都能克服,石斑魚更沒問題」,但實情卻非如此。去年三月鳳梨遭陸暫停進口後,政府祭出「海外拓展獎勵計畫」高額補貼運費,許多盤商為了賺取運費利潤,一再發生非產季搶收水果以致品質低劣的亂象,連原本賣襪子的貿易商也都來搶分一杯羹。結果,新、日、加、澳市場都出現台灣鳳梨褐化「黑心」的現象,蟲害問題頻傳,讓我國水果形象大傷。

農委會目前將九成鳯梨鎖定日本市場,但《日本經濟新聞》兩月前已發出警訊,因品質不穩加上供過於求,台灣鳳梨在日本銷售及價格持續走跌。原本在日本一顆可賣七百日圓的鳳梨,如今只剩下兩百元之譜,在在說明農委會的出口補貼已走至末路,受害的還是果農。

看不見濫「魚」充數與「黑心」鳳梨的陳吉仲,真的是盲劍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