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5034/web/◆ 聯合報社論/卓內閣官員,都是被叫來犧牲打的嗎?
◆ 聯合報黑白集/寶林成漏接懸案
◆ 經濟日報社論/「打詐」應列為國安要務
經濟日報社論/「打詐」應列為國安要務
2024-06-13 02:0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雖然政府不時提醒民眾避免詐騙,而民眾親友也常有遭詐騙案例,但詐騙手法推陳出新、防不勝防,即便在高度警戒下都不見得能逃過毒手。此為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雖然政府不時提醒民眾避免詐騙,而民眾親友也常有遭詐騙案例,但詐騙手法推陳出新、防不勝防,即便在高度警戒下都不見得能逃過毒手。政府務必將「打詐」列為「國家安全」的重點工作;否則,若連基本經濟秩序都難以維護之下,所謂經濟成長或發展,極可能都成了空話。
台灣民眾被詐騙的金額急速竄升,但各種估計差異極大。依刑事局統計,去年全年遭詐騙金額為89億元,創歷史新高。最普遍的模式為:假投資、假網路拍賣、假解除分期付款,而「假投資」已連續三年居於首位。依警政署統計,去年詐欺案共有37,823件,年增率28%,詐騙嫌疑犯高達50,276人。居首位的詐騙-「假投資」詐欺年增率高達80%,年增5,233件;但被成功攔阻的詐騙案也達到11,300件,金額75.8億元。在政府全力防堵之下,詐騙案並未收斂,今年4月就有3,141件詐欺案,今年前四月已有詐騙案11,889件,嫌疑犯12,352位。
由於受害民眾經常自認倒楣,很多受害者都不會報案,真正的詐騙和損失金額必然遠高於政府統計。美國「全球反詐騙組織」估計,台灣一年被詐騙的金額超過新台幣2,000億元,高居已開發經濟體之首。台灣不同媒體的估計,則從700億元到2,000億元都有。
詐騙案之所以劇增,和目前科技發展及民眾生活習慣有高度相關。特別是網路發達和社交平台普遍,提供大眾生活便利,但也提供詐騙一個低成本、高效率的犯罪環境,可大量、全面地撒網,讓警戒心較低、生活背景單純、好交朋友、禁不起誘惑的民眾,不斷地掉入陷阱。台灣民眾友善好客、相互信任的習性,反讓台灣成了詐騙的沃土。加上對詐騙犯的刑罰過輕,更將台灣塑造成詐騙樂園,乃至於政府雖啟動了各種防詐宣導和行動,效果不僅不彰,受害狀況變本加厲。
別說一般民眾極易被詐,連研究機構高層、政府退休高官等,諸多高級知識分子的離譜案例,已多到令人瞠目結舌。試問,若連這些國家高階的棟樑之材,都難免於上當受騙,一般市井小民若遇到類似案例,有幾人能夠順利逃脫騙局?
近日,又有一位台大退休教授在領錢準備「投資」之前被親友強烈勸阻,加上多方求證之下,方得免於詐騙的案例。這位教授在臉書上被一位高學歷的名門之後要求加為臉友,以方便「向教授請教學習」,教授一生傳道、授業、解惑,自然樂見有人求教,遂接受其為臉友。之後,這位臉友日日互動,很快成為好友,雙方無所不談。過了一個月後,該臉友提供教授一種投資虛擬貨幣能獲得高利的獨門祕法,來自於這位名門之後的美國教授研究所得;並在該教授「試營運」獲得小利之後,慫恿其投資數百萬元以獲得高利。在晚輩知己提供不外傳的祕法之下,豈有不配合「投資」之理?若非親友及時攔阻,恐也投資上當。類似案例被騙的情況應該頗多,但可能礙於面子卻沒有幾位願意出面報案。
顯然,詐騙的手法又已翻新-不再是一套固定公式於大海中撒網捕魚,而是客製化地詳細研究之後、投其所好地放長線釣大魚,連教授等級的民眾都難逃魔掌。
政府的宣導和阻卻詐騙方法,必須與時俱進,才可能防堵詐騙於未然。而要如何培養民眾的防詐意識,隨時隨地提高避詐之警覺心,更是重中之重,行政院必須以「國安危機」視之,整合部會資源和專業,才可能遏止詐騙之盛行。
聯合報黑白集/寶林成漏接懸案
2024-06-13 00:1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北市3月下旬爆發寶林茶室「邦克列酸」食物中毒事件,迄今造成6人死亡。圖/本報資料照片
三月底發生的寶林茶室粿條中毒案,似已徹底遭到遺忘。令人吃驚的事實是,在三月兩人中毒死亡後,四月又有兩人喪命,本月又有另兩人因肝衰竭而亡,最後一例就發生在前天十一日。「六死」之謎,堆疊在民眾心頭,如同一個巨大問號。
遺憾的是,這起離奇致命案件,似已被政府高掛牆上當成懸案歸檔,人們無法期待從官員口中再得到解釋。整起寶林案中最明確、也最無關緊要的進展,是衛福部四月初急急忙忙開會,把致命的「米酵菌酸」更名為「邦克列酸」,說是為了避免米製品被汙名化。彷彿一改名,就能降伏致命毒素,把它從台灣永遠驅逐。至於廚師手上驗出的邦克列酸,就讓他隨風而去。
當然,要感謝政府交接之賜,這起令人不悅的事件可名正言順地被忽略及漏接,不須再被記住或交代。曾聲稱此案有「重大發現」的台北市警局前局長張榮興,如今高升警政署長;曾宣稱「不會成為懸案」的衛福部前次長王必勝,則轉至開發金子公司擔任「年薪八百萬」的主管。他們誰會記得小小寶林案的「六死」之冤?
對於中國快艇闖入淡水漁人碼頭,而我軍警毫無所覺,閣揆卓榮泰道歉說:這是活生生的教訓,要杜絕再發生。他說得擲地有聲,但是對於寶林案六死、廿餘病的一課,政府能不聲不響就蒙混過去嗎?
聯合報社論/卓內閣官員,都是被叫來犧牲打的嗎?
2024-06-13 00:1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卓內閣上任至今,迄未端出令人亮眼的新決策。 聯合報系資料照
卓內閣上任至今,除對「國會改革法案」提出覆議,迄未端出令人亮眼的新決策。相反的,主張核三延役供作備用電力的經濟部長郭智輝,稱核能有機會成為綠能的國發會主委劉鏡清,全都因綠委砲轟而一夕改口,跪倒在民進黨非核神主牌下。內閣部長當到這步田地,連專業意見和自由意志都不容許存在,還有什麼尊嚴可言?
不僅如此,近日發生在中央槓地方的桃園 SRF(固體再生燃料)電廠「敗部復活」案,經濟部和環境部也都被推出來扮演馬前卒,同樣是極不明智的做法。所謂 SRF(solid recovered fuel),中文美其名為「再生」,實際上就是「回收」可燃廢棄物經固化再用來發電。說穿了,SRF 談不上什麼產業技術,基本上更像是某種改進版的焚化爐;這點,正是觀音地區居民反彈的主因。
更可議的是,三家 SRF 電廠是在三年前由經濟部以「推薦函」的非正規方式,經當時的鄭文燦市府同意在桃園科技工業園區設廠。當時中央和地方都是綠營執政,因此電廠得以輕騎過關。問題在,由於當地居民強烈抗爭,導致去年綠營選情告急,經濟部因而在去年十一月以「推薦函不具效力」為由撤回推薦;張善政主政的桃園市府,即據此廢止 SRF 廠的入園許可。誰料,郭智輝主管的經濟部近日竟舊案重炒,撤銷桃市府的廢止處分,讓三家 SRF 電廠敗部復活得再入駐科技園區。
如此反反覆覆的決策過程,不僅顯示了中央的鴨霸與投機,更暴露了民進黨的罔顧民意。最可笑的是,前經長王美花去年收回的成命,竟由現任經長郭智輝再按鈕重啟,這到底在演哪齣?閣揆卓榮泰也坦承,此案的准駁權「在地方」,但中央的行事作風,有哪點像在尊重地方?何況,他讓郭智輝衝上火線充當「火牛陣」先鋒,難道要把新經長的可信度磨損殆盡方才滿意?
這回同時賠上聲譽的,還有新任環境部長彭啟明。彭啟明的專業主要在氣候,外界仍看不出他的環境保護理念和專業是否足夠。豈料,他上任不到一個月,就上場為一個汙染疑雲漫天的 SRF 廠背書,環保形象一夕破功。彭啟明宣稱,環境部將籌組「營運體檢輔導團」,對這些廠進行輔導及體檢。然而,觀音目前已有一座大型的大潭電廠,現在還要吃下三座固態回收垃圾燃料電廠,政府難道把居民的肺當成全功能空氣壓縮機,要他們用愛發電?
這次 SRF 電廠敗部復活引發社會反彈,除了中央決策出爾反爾,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SRF 電廠之一的「可寧衛」,現任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陳金德曾任該公司董事長,被質疑兩者有關。陳金德去年擔任賴清德競選辦公室副總幹事,因輔選「有功」,竟能甩開一身爭議,當上工程會主委;而今可寧衛案順勢鹹魚翻身,似亦有跡可循。問題在:當廠商的利益擺第一,人民的健康被放哪裡?
非核家園是民進黨神主牌,所有政府官員都只能跪拜臣服,包括產業界、專業界出身的閣員也不例外。不僅如此,任何事凡涉及綠營顏面或綠友友企業利益,什麼理想、堅持都只能拋棄,這正是目前卓內閣讓外界看到的景象。郭智輝、彭啟明等人,都是被叫上來「犧牲打」的嗎?當他們的形象及新鮮感被消磨殆盡,就會被拋棄吧!
令人好奇的是,已被打入敗部的 SRF 電廠,何以要在此刻冒著地方反彈的風險強行再推出?原因無他,夏季降臨,用電高峰期到來,政府手中握有的電力恐不如想像中那麼充裕。因此,就連這種無法登大雅之堂的電力,也只好強端上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