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區域經濟整合戰略質變的影響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9660/web/

◆  聯合報黑白集/人命不如豬肝腸
◆  聯合報社論/眼看陳時中把超前部署變成了落後抵抗
◆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區域經濟整合戰略質變的影響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區域經濟整合戰略質變的影響


2020-12-02 00:18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前在亞太經合會(APEC)除了肯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簽署,並表明中國將積極考慮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大陸商務部也聲明將支持APEC在2040年前建立「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過去中國對於為美國量身訂做的CPTPP,態度一直不是很積極,此次習近平首次公開表態要加入CPTPP,又全力為亞太自由貿易區背書,顯示中國區域經濟整合策略已經發生質變。

中國在十三五規劃時期(2016~2020年),區域經濟整合策略主要是配合中國「走出去」的戰略,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構自由貿易協定(FTA)。中國即將邁入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區域整合策略將走向「全面推動,遍地開花」。中國大陸的改弦易轍,主要是受到美中貿易戰及新冠肺炎影響,中國自身都承認正處在百年未見大變局。美國排山倒海般的制裁,迫使中國面臨供應鏈被美國強力脫鉤的風險,在經濟上也與全球漸行漸遠,所以必須化被動為主動,廣建FTA,尋求解套。

目前美國處於政權交接階段,未來拜登新政府是以內政為優先;中國的高分貝,除了促使美國表態外,也想利用這個空檔取得先機。在十四五規劃中,中國將以「雙循環」模式發展經濟,除了擴大內需的內循環,也會透過與國際接軌的外循環來支撐經濟。然而中國過去依賴吸引外資及促進外貿的方式已經陷入瓶頸,必須藉由擴展經貿版圖與外聯結,以防止被孤立。

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中國當然是最大阻力,但也並非無法克服。台灣不應先自我設限,以參加RCEP為例,RCEP中明文規定在協定生效後18個月以內不接納新會員,新會員加入,原則上必須得到原有會員支持。換言之,至少也要在兩三年之後RCEP 才會接受新會員;台灣還有時間準備,卻先宣稱加入RECP必須要先接受一國兩制,所以不會考慮加入。這種凡事先推給中國的說詞,無異是認定在RCEP中只有中國說了算,如此又置RCEP 其他成員於何地。

政府對於中國表態加入CPTPP 回應,則是台灣的機會比中國大,因為台灣已經準備很久,而中國有多項規範與CPTPP差距甚遠。但我們應該切記當年申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即使台灣先完成入會所有程序,但基於國際現實,還是必須在中國之後才能加入。所以未來若是中國尋求加入CPTPP ,而台灣也順利取得CPTPP入場券,如何避免再次陷入WTO模式,應先有所準備。

台灣是未來「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 當然會員,更應積極參與經濟規模遠大於RCEP及CPTPP的FTAAP。例如台灣可倡議先盤點所有APEC成員已經生效的FTA,在既有FTA基礎下推動市場開放,以達到實質開放效果。另外也可建議在FTAAP下推動貿易規範一體化,例如原產地規定的調和,以降低貿易成本及促進貿易便捷化。不過,在APEC不具約束力架構下,未來不太可能談出高品質的FTAAP;即使只能達成開放程度有限中品質的FTAAP,但對長期處在關稅劣勢、欠缺FTA網絡的台灣而言,可以首度參與巨型區域性的FTA,仍是一大利多。

未來在台灣與中國勢將同台的情況下,對我們較有利情境是沿用過去加入國際經貿組織名稱,例如WTO及APEC下的中華台北,並視台灣與中國為兩個獨立個別成員。不過,台灣若能爭取平等參與的條件,可能對其他成員開放標準也必須適用中國。換言之,台灣不但要解除目前對中國經貿的歧視措施,還要給予中國優惠的經貿待遇。

面對中國區域整合策略轉軌,以及未來全球將進入巨型FTA詭譎多變的競賽環境,我們在經貿規範已有能力與國際接軌,但如何在另一軌上因應中國的全面插旗,則是台灣必須先做好的功課。











聯合報社論/眼看陳時中把超前部署變成了落後抵抗


2020-12-02 03:03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衛福部長陳時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全球新冠疫情再起,我國也爆出單日新增廿四例境外移入確診的高峰,指揮中心緊急宣布暫緩引進印尼移工。如此一來,不少家庭的照護工作將受影響。與此同時,台灣昨起實施新入境管制措施,所有入境者需持三日內核酸檢驗陰性證明。這可能造成檢驗能力不足地區之國民無法返國,而持偽造證明者卻能長驅直入,也備受爭議。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已將近一年,台灣一年來抗疫有成,值得驕傲。但隨著各國疫苗相繼研發成功,英國下周即將開始施打,其後德國、美國也將跟進,情勢即將改觀。有了疫苗後,全球的防疫作戰將進入全新階段,早一步取得集體免疫的國家可及早恢復正常運作,免於封鎖之苦。相形之下,我國還在苦等 COVAX 分配疫苗,連一線醫務人員都不知何時才能施打。屆時,台灣藉邊境管制死守的「低確診」防疫成果,便可能變成一個無效的成績。

換言之,稍早蘇內閣夸夸其談「超前部署」的防疫成效,眼看著就要變成「落後抵抗」,台灣的優勢很快將不復存在。原因無他,這個喜歡自我吹噓的政府,顯然對自己的「大內宣」頌詞也感到陶醉不已,久而久之,終於失去自己的瞻矚和方向感。例如,在台灣防疫成績遙遙領先時,我國可以補強的部署是加強入境普篩,同時設法購入更便宜有效的試劑。然而,陳時中卻一口咬定「沒有必要」。再如,全球研發領先的疫苗有多支,陳時中第一時間悍然將中國大陸的疫苗排除在外,甚至連大陸廠商代理的外國疫苗都予以否定。這些做法,都在揮霍全民的防疫資產和機會,只為滿足官員一己的意識形態偏見。

檢視昨天新實施的入境管制措施,此時加強控管,自是必要的防範。但如果陳時中能聽取外界意見,及早實施入境普篩,或者將旅客「自費篩檢」當成一個選項,又何致發生拒絕國民入境可能涉及「違憲」的爭議?再看,近期印尼移工來台出現大量確診病例,但這些移工均持有核酸檢測陰性的證明,讓陳時中大嘆「真偽難辨」。關鍵是,政府如能善用入關篩檢的主動權,即使不採普篩,而是針對特定地區或特定人士進行篩檢,再加上十四天的隔離,都能減少「假陰性證明」肇禍的機率。但在陳時中的偏執下,外界的建言皆被當成耳邊風。

疫情期間,台灣入境旅客人數多半僅千餘人;近日因為入境條件將變嚴,因此才激增為三、四千人。這區區數千之數,一個自詡防疫模範生的國家,難道沒有能力篩檢?且看,十月間大陸山東青島市為追查一名本土確診者,五天之內對全市一千萬人口實施核酸檢測,迅速找到了那名「零號病人」。三月間,韓國的每日檢測量就高達一萬多人,二十分鐘即可測出結果。然而,台灣至今還在靠十四天的居家隔離作為檢測劑,並推稱
PCR 篩劑「很貴」,無法大量進行。這種消極的託詞,完全是官僚怠惰心態的表現。試問,政府接連編了三次防疫紓困特別預算,錢不用在防疫,卻拿去補貼旅遊,這不是本末倒置嗎?

四、五月前,陳時中或許算是稱職的防疫指揮官,但光環罩頂之後,他就一直在原地踏步了。原因是,當防疫進入長期抗戰後,已變成國安戰略的問題;但整個蔡政府卻仍把所有責任都交給一個衛福部長,管制口罩、管制小明、控制疫苗取得,卻不設想國家的下一步要怎麼走。如今,眼看超前部署已變成落後抵抗,陳時中終將功不抵過。









聯合報黑白集/人命不如豬肝腸


2020-12-02 03:10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蘇貞昌施政報告遭國民黨丟豬內臟抗議。記者賴于榛/攝影
季青漫畫


藍委在議場潑撒豬內臟以示反萊豬,堪稱首次「五感問政」,豬腸與拳頭齊飛,場面驚人。立院已淪為綠營政治分肥的肉桶,藍營無力抗衡,索性加料,讓人民瞧瞧民主殿堂的多數暴力有多野蠻。

這個黑色笑話,頗有勸世效果。經內臟洗禮,綠委大談「敬天惜食」,竟忘了他們在野抗爭千回,丟過無數雞蛋豬屎,「民主進步」的招牌早就臭不可聞。

蔡總統開放萊豬,卻讓蘇揆和綠委生吞下水湯。綠委一身腥,也不敢逆民意護萊豬,改談「敬天惜食」,批藍軍糟蹋食物。管碧玲稱,台灣人愛吃豬內臟是因祖先篳路藍縷,還說台灣人稱豬內臟為「腹內」,別用中國人說的「雜碎」來貶低台灣飲食。

難怪沈發惠說立委「學養不高」,管媽竟不知祖先自大陸東渡,把千年的食豬文化一併帶來。對比藍委丟豬內臟,綠委藉飲食挑撥認同激化族群仇恨,用心之惡,堪比萊毒。

豬心鑑人心,比比皆是。養豬協會原本抗議政府出賣豬農,食安疑慮影響消費意願;但獲得農委會百億基金後,便跟政府一氣罵藍營侮辱豬農,「亂丟豬內臟會讓國人不敢食用」。豬農拿了補貼,就不怕萊豬毒害市場?

在權力刀俎下,連豬肝腸都比百姓人命更獲府院黨垂憐。執政者拚外交,不惜割讓人民健康,還會在意身上的血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