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2日 星期三

去梯言/美國是何居心?我國有何戒備?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9757/web/  

◆  選舉民調 內參外宣怎分辨
◆  參選人不接地氣 聽不到家長心聲
◆  遊客到蘭嶼釀衝突 缺乏多元理解
◆  去梯言/美國是何居心?我國有何戒備?
◆  台武裝豪豬 小心變烤乳豬
◆  馬斯克特區論 華府萬一被遊說…
◆  橘色惡魔旋風 本土團隊待扶植
◆  習續任、美競合 台如何應對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去梯言/美國是何居心?我國有何戒備?


2022-10-12 04:35  聯合報/   公孫策
示意圖。歐新社



美國彭博社(Bloomberg)報導,美國對北京入侵台灣的應變方案之一是「撤離台灣晶片工程師」!

這不是一個簡單想法而已,根據報導,完整思考是:在情況危急時,誘使台積電員工搭上班機到美國;一旦北京發動全面入侵,則會考慮把台灣的晶片工程師撤往美國;最極端的應變計畫則是,明確告訴北京,如果北京攻占台灣,美國將摧毀台積電設施,以此嚇阻中國動武。

這就是「台美友誼堅若磐石」的真實狀況嗎?

嘗試設想現場情境:所謂「情況危急」,想當然是人心惶惶,而如果在那種狀態下傳出「美國誘使台積電員工搭機到美國」,台灣的社會人心豈不聞風崩潰?

在台灣人心惶惶的時候,將社會人心擊潰;更在「匪軍」攻占台灣時,摧毀台積電設施—這是「最堅實盟友」該有的想法嗎?這種盟友不比敵人更可怕嗎?

春秋時,楚國令尹公子圍(後來弒君自立為楚靈王),率領軍隊前往鄭國娶親,想要趁機襲擊鄭國(建立武功壯大篡位實力)。鄭國執政子產洞悉他的陰謀,將迎親人馬安置在都城外,不讓楚軍進城。公子圍派使者對鄭國使者說:「這是貴國國君(鄭簡公)許下的婚事,我們出發前更向楚莊王楚共王公子圍的祖、父祭廟報告過,如果不能進城迎娶,就沒面子回去了。」言下之意是,不要逼我翻臉動武

鄭國使者說:「小國無罪依恃大國而不戒備就是最大罪過。我們鄭國依恃楚國安定國家,怎想到大國竟然包藏禍心圖謀我國。如果我鄭國由於依恃大國而亡國,將使得諸侯不齒楚國行為,那將是莫大憾事。」楚國右司馬伍舉提醒公子圍,鄭國已經有戒備,難以偷襲。於是楚國迎親隊伍請求倒轉箭袋以示無武裝進城,完成迎娶

當年的鄭國夾在晉楚兩強之間,有時靠晉、有時靠楚,立場搖擺讓鄭國吃盡苦頭,只有在子產執政,對晉楚都能不卑不亢應付得體言詞得當

台灣夾在中美兩強之間,同樣是「小國無罪」,卻因為有台積電等晶片工業而「懷璧其罪」。北京喊的是統一,華府喊的是民主,其實覬覦的都是晶片產業。而中共固然毫不掩飾其野心,美國這次則展現了「包藏禍心」,我們的執政者有子產那樣的智慧和手段嗎?蔡總統要「確保主權、捍衛國土」,我們又有何戒備呢?









選舉民調 內參外宣怎分辨


2022-10-12 05:22  聯合報/   鄭自隆/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教授(台北市)



越近投票日,各式民調就不斷冒出,面對五花八門、數據有異的民調,民眾如何分辨?

選舉民調有兩種功能,一是內參、一是外宣,「內參」務必求真,方能從數據中做出理性判斷,進而擬定應對策略;內參的民調都由政黨或候選人陣營直接委託執行,民調結果是否公布,端視能否造勢而定,不宜公布的就列為機密存參內參民調當然不能報喜不報憂,否則會誤大事,某年總統大選某陣營就被糊弄,候選人落選後感嘆「民調明明都贏了,怎麼會輸」。

外宣用民調,政黨或候選人陣營會委由附隨組織來執行,這些附隨組織平常沒有做政策民調,只有選舉期間奉旨辦事,民調結果當然是自己人一片情勢看好,或是與對手接近,以凝聚士氣呼籲棄保,對這些外宣民調,民眾或媒體不必費心判讀報導。

民調之所以能以少數樣本推論母體,必須具備幾個條件:首先母體定義必須嚴謹,契合推論目的,不能用全區的樣本推論特定地區;其次樣本必須由母體隨機被動抽出;第三樣本數要在一,○六七以上。換言之全國性調查「切香腸」來討論是沒有意義的,全國性調查依人口分層比率抽樣,澎湖分到的樣本只有五人,若其中三人贊成二人反對,可以形成澎湖選民百分之六十贊成的結論嗎?

網路調查就不符合樣本是「隨機被動抽出」的要求,網路調查是近年很流行的「民調」方式,其流行的原因是好做(只要將問卷上掛即可)、不用花錢(不需支付訪員費用),因此成了「顯學」;但網路調查沒有母體的概念,網路民調的樣本來源有二種,一是針對特定網路群體,如某社群網站會員或登記求職者資料庫,全體成員均發送問卷;另一種則不針對特定網民,將問卷掛在網頁,任何人都可填答。第一種方式是「普查」,但通常有回收率太低的問題,第二種則沒有母體概念,亂槍打鳥,而且是高涉入者才會回答,毫無代表性。

民意調查之所以可以用一,○六八位受訪者的態度來推論二百餘萬台北市廿歲以上選民投票意向,主要有抽樣」的精神即母體中的每一個體均有被抽中的機會;但網路調查並沒有抽樣的概念,換言之網路民調的回答問卷者是「主動」的、高涉入者,這和一般民調的「被動」受訪者所呈現的意見,意義截然不同。

至於某些網紅在路上隨機抓幾個人來問的民調,則一點意義都沒有,當樣本數少於一,○六八時,抽樣誤差大,在統計上推論就必須謹慎,何況網紅「路口民調」樣本數十來個人,只能說是搞笑遊戲,切勿當真。

電話調查有近百年的歷史,理論扎實方法嚴謹自可信賴,不過近年來很多人停市話用手機市話與選民代表性結構被破壞,但手機號碼設定又與持有人戶籍地無關形成調查困難;所以選舉民調,看看就好,預測走向陣營操盤手敏銳度更為重要。










參選人不接地氣 聽不到家長心聲


2022-10-12 05:22  聯合報/   周子喬/國中代理教師(新北市)
參選人對於基本但關鍵棘手的教育議題毫無關注。 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曾原信攝影



隨著選舉日接近,各縣市參選人紛紛提出自己的政見,然而筆者參加教育政見論壇,探討台灣各地區家長對教育政策與重要事項的期望,意外發現參選人政見與家長心聲幾乎如平行線互不交會。

參選人在教育政見多以亮點教育為主,如國際教育、雙語教育、數位教育、幼兒教育等,在宣傳上確實搶眼,但家長關注的代課教師過多、偏鄉發展不均、素養導向的課程、教學與師資等,皆屬於基本但關鍵棘手的議題,過半的參選人僅寥寥幾筆帶過,甚至毫無關注,有規畫相關計畫與預算的候選人反而是少數。

奇怪的是,教育預算在明年度預算中占十八點二%,僅次於社會福利的廿六點三%,超過經濟的十七點八%與國防的十四點六%,各方對教育的需求,原應受到參選人看重,但家長的聲音宛如遭擱置,家長團體、協會卻因聲音分散,分量顯得單薄,又因沒有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許多家長團體甫成立即消亡殆盡。

因此,筆者認為參選人除提出華麗的政治承諾,更應協助培育教育的壓力團體,對參選人亦有好處:第一,提供資訊,反映家長的看法,讓參選人能「接地氣」;第二,提供多元的聲音,防止所有政策與配套措施偏重於老師的聲音;第三,公私協力解決問題。

參選人應就代課教師、偏鄉、新課綱課程與教學提出相關方案進行說明,並規畫如何協助家長團體組織內部進行長期維持,如仿效芬蘭每年就部分菸稅作為壓力團體資金來源,並以計畫進行審查。在新公共治理下壓力團體可以發揮監督、提供資訊功能,不再是幫忙背書或淪為橡皮圖章,使台灣邁向成熟的民主社會。











遊客到蘭嶼釀衝突 缺乏多元理解


2022-10-12 05:22  聯合報/   章俊博/博士候選人(台東市)
近百名蘭嶼青年不滿簡男亮刀打人,前晚群聚要找簡男討公道。圖/讀者提供



日前在蘭嶼爆發的台灣本島遊客和蘭嶼達悟族人發生的衝突事件,引起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儘管後來警方將衝突者六人帶回台灣本島進一步調查,然而對於事件的爆發,顯然仍有許多地方需要釐清,尤其事發地點在離島的蘭嶼,更值得推敲。

蘭嶼全島以雅美(達悟)族為主要人口,今人口已超過五千人,過去數十年來,蘭嶼由於和台灣有一段距離,加上交通航線受到天候的影響,總是覺得蘭嶼旅遊這一塊尚未完全破壞,保有著美麗的自然景觀,獨立於台灣的孤島。他們有自己的文化、語言以及傳統的慣習。這次事件讓人意識到,不斷進來的遊客和族人的衝突早晚會發生,應該有更多元的理解和誠懇地互動,才能避免衝突的發生。

從衝突事件衍生的問題來看,確實很多元,如:一、文化上的差異;二、族群關係互動態度;三、安檢措施有無完善;四、治安警力及相關法令的不足;五、文明進入後衍生的適應性等問題,這些都反映在蘭嶼於文明進入後產生的一些問題。加上媒體科技的進步,透過社群媒體、自媒體的分享,已使得蘭嶼逐漸不再有神祕感。過去十年的快速改變,連便利商店也在蘭嶼島上出現,這是抵擋不住的趨勢。尤其人是流動的,不管是島上的族人來到台灣,其所帶回的新觀念,外來遊客進入蘭嶼島上,其所呈現的優勢族群姿態,也都有可能是造成衝突誤解的原因,這是值得大家省思之處。

二○二○年金鐘頒獎的「丁字褲」衍生的刻板印象,就是例子。在族群關係互動中,需要彼此間的誠心對待和相互理解、文化交流才能讓社會和諧。













台武裝豪豬 小心變烤乳豬


2022-10-12 04:35  聯合報/   李政旻/技術員(台南市)
拜登政府上月2日已批准任內第6個對台軍售方案,價值約11億美元。 圖為美曾售台的魚叉反艦飛彈(圖前)和響尾蛇空對空飛彈。 聯合報資料照片



日前紐約時報刊載美國欲將台灣變成巨大武器庫的文章,明確釋出風向球試探更細部措施公開討論後各方的反應,包含運到台灣的武器要如何確保合理分散且強化儲備,避免中國導彈攻擊毀損;再則是將台灣打造成攻打代價高昂的「豪豬」;最後則是中國封鎖台灣後運補方式。筆者實在不願眼睜睜看著美國人毫無忌憚地把台灣推向戰爭的臨界點,而執政當局全然無置喙餘地只能默許,甚至連輿論都聲量小得可憐。

攻台預想首波一定是導彈,目的是癱瘓關鍵設施,台灣的防禦首選是防空飛彈系統,可惜相關工程早已因為各種因素不斷延宕,甚至報載弓三陣地遭占用,不僅要變更設計,其結果已經直接降低有效防禦範圍。抗不了第一擊,就算美國真的給台灣標槍或刺針飛彈,這些射程不超過五公里的「高機動性」武器早已喪失戰術用途。

台灣應該認真考慮拒絕接受美國將台灣武器庫化的荒唐提案,直接把彈藥庫拉到中國面前,還要台灣延長義務役當武器看守人,美國人當年有容忍蘇聯將飛彈運往古巴嗎?多了這些武器,只是讓全球晶圓生產重鎮的台灣名正言順地成為高風險區域,是有計畫性的要將晶圓代工產業連根拔起!

報載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已明確表示,台灣是先進半導體晶片的唯一來源,這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這種擔憂才是武裝豪豬真正的刺,不是盡收美國人要去化的武器,那只會讓台灣變烤乳豬!











馬斯克特區論 華府萬一被遊說…


2022-10-12 04:35  聯合報/   應天行/退休科技人員(台北市)
世界首富馬斯克近日在烏克蘭與俄國,台灣與中國的議題上,頻頻失言,引發爭議。圖為馬斯克 2019年在特斯拉上海廠的動土儀式上。(路透)



英國金融時報日前報導:世界首富馬斯克認為台灣衝突不可避免,因此建議想辦法將台灣劃為大陸的一個「特別行政區」,該言論立即引起兩岸強烈回應。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八日稱: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中方解決台灣問題的立場是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大陸央視新聞甚至指馬斯克發表不當言論,「妄議」台灣問題。

但隔日媒體報導又稱:中國大陸駐美國大使秦剛在社交媒體發文,感謝馬斯克對兩岸和平的呼籲和對建立「台灣特區」的建議。接著毛寧也改口稱「台灣可以作為特別行政區實行高度自治」。為什麼中共對馬斯克的建議,由譴責轉為贊同呢?

馬斯克在上海設有特斯拉電動汽車廠,規模與產量全球第一,係馬斯克目前最賺錢的企業。馬斯克在訪談中承認,若不能避免台灣海峽兩岸衝突,特斯拉的產能與利潤將蒙受很大的損害,蘋果也勢將陷入很深的困境。他估計全球經濟將因兩岸衝突受到卅%的打擊。馬斯克這些意見充分彰顯美國企業家以賺錢為最高目標的觀點。

毛寧最初發言反對馬斯克的建議,可能係認定馬斯克的言論是「外部勢力介入」;而秦剛的發文則是混淆美國企業家觀念,藉由他們為了賺錢來推動「一國兩制」。當然這目的一時間難以達成,但假以時日持續傳播,很可能被美國企業家們認為是一種化解兩岸衝突的「解方」。

美國政府近年來頒布很多制裁中國的法令與管制規定,嚴重影響美國企業的營運。十月七日發布的「外國直接產品規則」禁令適用於中國,當天美國股市費城半導體立即大跌六點○六%,其中:超微大跌十三點八七%、輝達跌八點○三%、台積電ADR跌幅六點○一%,明顯反映失去中國市場,企業將更不易賺錢。

美國企業家解決營業問題的手段之一是透過「遊說」,以化解其經營困窘與改變政府的禁令。近年來美國國力與軍力持續衰退,若干年後美國企業家為避免台海發生軍事衝突與美國捲入戰爭,很可能遊說美國政府以「台灣特區」來消弭戰爭,推波助瀾地達成中國「一國兩制」的目標,值得我國及早注意與化解。










橘色惡魔旋風 本土團隊待扶植


2022-10-12 04:35  聯合報/   謝孟涵/國中教師(嘉縣水上)
有「橘色惡魔」稱號的日本京都橘高校吹奏部,昨天參與中華民國國慶大會演出,學生們全程臉上掛著燦爛的笑容,一邊演奏不斷變換隊形,滿滿的活力為觀眾帶來精彩表演。記者許正宏/攝影



筆者為學校行進管樂社團的負責老師,深知此領域學生所需具備的能力與考驗。頂著大太陽,拿著樂器,除了背譜外更須熟記隊形變化與腳步。因此,真正音樂班的學生甚至老師,都視行進管樂領域為畏途,甚至認為行進管樂不入流。

最近日本橘色惡魔因為受邀國慶演出,經一系列媒體報導,讓更多國人認識所謂「樂旗隊」的演出,筆者深感欣慰;畢竟在此表演領域逐漸沒落的現在,能有一個實力堅強的國外團隊,激起國人欣賞表演的風潮與認識團隊背後努力的過程,都是一件好事。然而,國內目前屈指可數的少數行進管樂團隊,願意投入並持續經營的學校,是否也能獲得同樣的掌聲與舞台呢?

台灣社會存在著既定「考試至上」的氛圍,社團經營本就不受重視;加上少子化衝擊,以及學生本身抗壓性越來越低、家長擔心孩子受苦…更衝擊行進管樂社團的經營與訓練。在大家一片讚揚橘色魔鬼精彩的表演、整齊的隊形、唱跳的實力、團隊訓練的特殊方式之餘,是否能真正了解到,他們背後所付出的時間(每天下課後至少練習二小時)與努力,是台灣社會目前所無法與之相提並論的?是否能注意到,就算如此,在台灣仍有一群人為了行進管樂領域,在不甚友善的大環境中,為了堅持理想而努力苦撐?

或許國內各校團隊無法與日本最菁英的團隊相比較,我相信在這個領域的許多師生家長們也懷著崇拜的眼光看待他們;但我仍希望政府能在橘色惡魔來台演出的激情過後,稍微重視台灣在地的表演團隊,並非「日本能、台灣不能」,而是需要政府願意重視並提供相對應的待遇(甚至禮遇)來協助培植,才不至於在國家重要慶典場合中,讓許多人認為自己的團隊不如國外團隊。外國的月亮不一定比較圓,我相信僅存於國內校園的少數行進管樂團隊,若能得到更多的重視與扶植,有朝一日必定也能具備一定的實力,展現出與橘色惡魔相同的演出水準!









習續任、美競合 台如何應對


2022-10-12 04:35  聯合報/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新北市)
中共20大成了30年來最受關注的一次中共黨代會。圖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 (新華社)



中共廿大前夕,美國大西洋月刊刊文分析,中國在習近平主政十年及未來的治理,是一部治國理政不斷犯錯的紀錄,美國應感謝習近平堅持不下台,習統治中國的時間越長,中國競爭力就會越弱,該文建議美應妥善管控美中分歧及危機,利用習一系列政策治理失誤以厚植自身實力。

但這類觀點恐怕過於一廂情願,而非客觀評價中國的綜合國力及競爭力;中國已從仰視到平視、俯視世界,未來五年兩大超級強權競爭依舊。美國不應被動等待中國失誤,而應調整與中國既競爭又合作關係,持續合作引導其融入全球體系,成為適應者、合作者及貢獻者,而非扮演修正者、衝撞者及對抗者。當美國越遏制、圍堵中國,只會更陷入「修習底德陷阱」,最終自我證成兩大國衝突,無法避免一場災難及歷史悲劇。

二十大即將召開之際,習近平在無指定接班和隔代接班的權力交替過程,正攀爬通向第三任黨政軍三位一體權力巔峰。綜觀習近平的作為,有別於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跳脫著重經濟增長表現及韜光養晦外交路線,轉向更為重視分配正義及負責任文明大國形象建構,儘管這確實引發諸多爭論。

例如實施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反腐運動,大力倡議廉政治理;採取動態清零疫情防控和封城措施,被批評抑制經濟增長;建構社會信用全面監控體系,被批評損及公民權保護;推動「共同富裕」,被評論是干擾經濟社會發展,建立科技威權主義政體;推行「國進民退」,阻礙經濟成長;實施「一帶一路」,倡議中國應作為負責任文明大國,卻也實施令國際社會側目的「戰狼外交」。

習近平對內治理十年來,經濟總量占全球經濟比重,由十一點四%上升到十八%以上;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每年達卅%左右;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六,三○○美元,升至超過一點二萬美元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由第卅四位升至第十一一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提前十年實現聯合國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

對外,習近平參與國際抗疫合作,已向一百二十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超過廿二億劑疫苗承諾落實巴黎協定」,在應對氣候變化等問題發揮領導力。推進一帶一路」,儘管問題不少,但確實也讓許多發展中國家強化基礎設施促進經濟增長

諷刺的是,九○年代初西方流行的「中國威脅論」,原本只是一種「狼來了」的假想敵;如今卻因「中國崛起論」,成為一種政治現實可能。中國成為美國能否坐穩全球超級霸權唯一潛在威脅者

在習近平主政下一個五年,西方國家與美國應如何應對與崛起的中國既競爭又合作關係,將中國納入全球體系既規範又引導之。中國崛起,對美的全球霸權地位固然充滿「威脅論挑戰;但若兩國能夠捐棄成見,辯證融合中國特殊國情」及「西方普世價值」的對話,這對全球將帶來正面的「和平論機遇。台灣也應從中學習到中美既競爭又合作關係中,採「親美和中均衡雙戰略方是自存自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