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5日 星期五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花木蘭照服員司機,守護偏鄉社區長者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0111/web/ 

◆  美重申助台自衛 僅此而已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花木蘭照服員司機,守護偏鄉社區長者
◆  撐過疫情 立冬歡慶…企業何不送暖提升形象
◆  教改…都抓錯重點
◆  綠公投標語 壓抑人民的思考
◆  抗中保台 把年輕人推上火線
◆  與疫情共處新常態 需與時俱進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花木蘭照服員司機,守護偏鄉社區長者


2021-11-05 04:10  聯合報 /   侯勝宗(作者為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所特聘教授)
隨著高齡人口急速成長,接送長者的無障礙交通需求大增。圖/桃園市交通局提供



隨著少子化趨勢外籍看護工逐年短缺,傳統家庭支持系統漸無法支持照顧人力,必須建立起社區互助照顧網絡,因應未來所需,對偏鄉和部落更是如此。

政府近年大力推動中高齡再就業投入照顧服務員並提高就業薪資條件,好補足不足。唯對許多二度就業女性言,因仍負擔主要家庭照顧角色,很難全職投入,需要更彈性自主工作設計

筆者主持科技部移動服務社會產學小聯盟,協同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台灣計程車學院,推動「花木蘭斜槓司機」培訓計畫,輔導想重回職場又須兼顧家庭的女性,考取雙證照(照顧服務員+職業駕駛員)。該計畫整合專業照顧與移動工具,讓花木蘭用一台車養活一個家庭、守護一個村莊或部落在地老化,提供想重回職場須兼顧家庭照顧女性賦能機會

什麼是賦能?根據社區心理學家說法,賦能乃是個人、組織與社區藉由一種學習、參與、合作等過程或機制,使獲得掌控本身相關事務的力量,以提升個人生活、組織功能與社區生活品質。許多社會問題存在,乃是起源於資源分配不均,這些無法獲得資源的人最好是透過互相幫助自己努力爭取,而不是讓社福機構慈善團體來滿足需求。將賦能應用於社會與社區互助情境中,意涵它是一個範圍較廣泛過程,其中含有公民參與、協同合作、社群意識等概念。

隨著高齡人口急速成長,接送長者無障礙交通需求大增。雖然長照 2.0 四包錢之一即為交通接送服務,唯補助經費不多且只限就醫與復健,只能補足部分長者出行需求。再加上,市場上無障礙車輛供給嚴重不足,司機素質參差不齊,民眾仍面對「找不到好服務」困境。「花木蘭斜槓司機全額補貼受訓者考取照顧服務職業駕駛證照,並與無障礙車廠銀行合作,以企業回饋社會CSR)的「租購」分期賃款,幫女性司機購置自有車輛,並幫助這群花木蘭司機成立照顧勞動合作社,讓她們可兼顧經濟自立與家庭照護彈性。

每位花木蘭司機均需完成衛福部五十六小時照服員線上基礎課程、四十七小時機構實習與實作、職業駕駛訓練班、失能/身障者接送服務與復能小遊行等課程實作與演練。待通過並考取二張國家職業證照後,媒合加入合作社或轉介長照交通車隊。這群司機未來可投身到宅入府居家和照顧服務,與就醫陪伴、復健接送、生活採買、喘息服務,復能小旅行等外出接送。

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屆時需要龐大長照服務人手。花木蘭照服員司機提供參考示例,期待未來有更多不同跨領域創新,互補混搭成高齡社會多元斜槓人力,補足家庭照顧系統不足,打造偏鄉社區互助共生圖像。












美重申助台自衛 僅此而已


2021-11-05 04:02  聯合報 /   黃奎博/政大外交系副教授、對外關係協會秘書長
美國發布中國軍力報告指出,中國大陸設定2027年逼迫台灣領導人依北京設定的條件談判。圖為我海軍陸戰隊兩棲搶灘演習。本報資料照片



美國國防部本月三日公布年度中共軍力報告,指出人民解放軍在為台海緊張局勢做準備,培養在印太地區與美軍可相抗衡的實力(包括核武),並遏阻第三方干預台海衝突,同時可能透過各種兩岸與國際政經渠道及宣傳戰,以削弱台灣政府存在的合法性與治理的有效性。

前述報告亦指出,反對以任何脅迫方式對待台灣人民及其生活方式,並基於台灣關係法、美陸三項公報、美國對台六項保證等指導下的一中政策」,繼續深化與台灣的關係,提供台灣防禦性武器系統,以維護台海和平、安全與穩定

但也不要那麼一口咬定,這份美國官方報告處處劍指中共。因為報告主旨,是圍繞在與中共軍力有關的軍事與安全發展,所以不僅論及美陸軍力競爭與消長、兩岸軍事,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政治與經濟劇本,其實還有美國如何看待及因應與解放軍的接觸、合作和競爭。畢竟正常人都不想看到戰爭發生。

進一步言,在一些所謂軍事層面的老生常談之外,這份報告似乎多了一點「政治味」,最讓台灣民眾注意的大概就是,解放軍民國 116 年(二○二七年)可能「以武逼談」。

民國 116 年(二○二七)解放軍建軍一百年,屆時,軍事現代化成果應使解放軍更非吳下阿蒙了。前述報告載入中國大陸媒體引述解放軍消息來源的說法,提到該媒體稱中共目標之一是於民國 116 年(二○二七年)「以武逼談」,而且認為中共那時若成功地全面推動軍事現代化,將使中共當局在台海有事時「可施展更多可靠的軍事選擇項」,等於間接同意陸媒的說法。

但美國國防部並未宣稱,中共會民國 116 年(二○二七年)「以武逼談」,而是預判解放軍屆時將有能力利用「可靠的軍事選項」,對台進行海空封鎖,或對台灣外島(例如東沙島、太平島、金門、馬祖)進行不同規模的進攻,但不包括全面進攻台灣本島此種具重大政治與軍事風險、目前力所未逮的軍事行動。

機率上當然不能排除,台灣的外島會遭解放軍進犯,一旦發生戰事,不僅我方極難守住,而且美軍來援的機率可能趨近於零。因為理論上,解放軍有可能很快就會造成占領我外島的既成事實,美軍根本來不及反應,除非美軍想要驅逐占領的解放軍。那時,就變成美國因台灣外島而涉入與中共的軍事衝突,這是美國與中華民國有邦交及共同防禦條約時,都不願承諾的事

另外,有過半的台灣民眾認為,台海發生戰事時美軍必(應)會馳援。如果拜登總統上月一句「承諾會防衛台灣」(非原文)代表美國「戰略模糊」政策的變化,那麼這份美國國防部報告,便應繼續鋪陳那樣的氛圍與論述,但包括這份報告在內的美國官方說法,還是重申會協助台灣強化自衛能力,僅此而已














撐過疫情 立冬歡慶…企業何不送暖提升形象


2021-11-05 03:36  聯合報 /   王福闓/中華品牌再造協會理事長(台北市)
常見的立冬進補湯。圖/台中慈濟醫院提供



以往華人對於節慶的概念,其中之一就是二十四節氣,而在每逢「立冬」(今年十一月七日)來臨時,表示冬季自此開始。以往農耕時期,立冬代表著一個循環即將告一段落,把辛苦勞作收穫藏好,準備度過寒冷冬天。同時消費者也會在這個節慶,好好來進補一番,讓自己辛勞一年有些安慰,不論是火鍋、麻油雞、薑母鴨,或是巧克力及熱飲,都是能夠暖身又暖心的食物。

雖然以往企業品牌在立冬時,不少都會推出新品上市,或是搭配雙十一與百貨周年慶增加銷售力度,但筆者認為品牌更值得思考的,是立冬當下並不一定是只有跟消費者推廣,或是大量促銷的時機,因為消費者本身需求就在。品牌除銷售外,應該可以有更多元有趣方式,讓消費對於品牌本身的一些特殊或是故事,產生更多的連結機會。

例如,當品牌經營一段時間,透過立冬議題感謝這一年來,支持的消費者們,讓企業可以有不錯收益,使員工一起過個好冬,或是在推新產品時,結合企業社會責任CSR
概念,讓更多供應商及合作廠商可以在立冬時,也跟著雨露均霑

甚至結合永續發展目標」(SDGs概念,像是包括消除貧窮、消除飢餓、永續消費與生產模式等等。因為這些能夠好好過立冬的企業,其實都在這波疫情中,能有不錯表現,這時透過「與人分享」更能提升品牌的正面形象。

就像今年疫情,許多餐飲業好不容易撐過來,都想在年末前好好賺一筆,但其實有更多消費者,這一年也過得很辛苦,不一定都能維持以往消費能力,更甚者可能失去工作或是經濟的困境。在這時,大家都想能在立冬有個好盼頭,一碗熱湯一杯熱飲,也許是他們生存下去的鼓勵

雖然早期立冬的意義,著重在農業的水稻收割結束,「稻成熟,入冬田頭空」是一種美好的象徵,而這樣的歡慶時光,在現代有了不同的意義,但是就算消費者只是為了購買冬令進補的食物,或是藉機一起與家人朋友相聚,立冬背後代表的,是一個豐收的象徵。當品牌能夠用更創意且有意義的方式,透過社群平台,和消費者溝通時,願意分享的品牌能夠帶給更多人溫暖












教改…都抓錯重點


2021-11-05 04:06  聯合報 /   劉長青/小學校長(南投市)



近日蔡總統與高中生進行論壇,其中提到有關大學入學制度看法,引發熱烈討論。筆者曾於偏鄉服務多年,不論是原住民部落或是偏遠鄉鎮,確實偏鄉小朋友在學習成效上可能無法與都市學生比,原因當然有很多值得探討不過許多人可能都忽略學生的聲音,也就是學生缺乏學習動力的問題。事實上,目前對於偏鄉硬體建設可說是相當充足,但是對於如何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卻很少有人提及

試想,當學生已喪失學習熱情及興趣,即使我們針對偏鄉提供報名費或車馬費的補助,學生可能依舊基於從小學習上挫敗,沒有動力前往參加相關測驗,甚至可能進了考場仍繳白卷;以這次討論焦點之一,英檢取代升學英文考科來看,我們都知道一種語言的習得與熟練,絕非一朝一夕事情,包括整個學習環境營造,持續不斷的努力,學習動機維持,才有可能在語言的領域上求得熟練。並且不是只靠每周幾堂正式的課程,就能充分吸收外來語言,更遑論許多學者提出的師資不足等問題。

學生本身是否認知到這種現象呢?由國外相關學者著作中可發現,其實學生本身也相當清楚,放棄學習對他們未來的影響,但是他們卻可能因為同儕壓力,或是家長職業,而有著與老師期待所不同的價值觀,這在《Learning to labor》(國內中譯本為學做工)有完整論述。但目前可能可以嘗試的做法是開放國、高中跨校網路選修課程,特別是在高中端,因為一○八新課綱實施,各校必須有多元課程,而都會區由於高等教育機構較多,在師資招聘上確實比偏鄉容易,但是這次全國因著疫情而停課後,個人發現如果我們可以開放遠端網路選修課程,或者是建置一個廿四小時開放的平台,讓學生容易親近,或許可以解決偏鄉國高中師資缺乏的問題

最後,是學生學習動機提升方面,藉著這次網路教學,我們發現家長的力量必須更為積極地引進教育;家長對於教育參與權不應該只是口號,可以利用各行各業家長讓學生進行職業試探。個人在偏鄉服務過程中,也曾經利用晚上要求學生到校學習英文歌,背誦英文單字,利用英語相關網站,甚至邀請著名英語期刊主編到學校給學生勉勵,以刺激學生學習;進而請家長到學校分享不同工作辛苦,唯有當學生接觸到多樣的職業特性與內容,學生的胸襟才會開闊,也才能藉由從小到大的學習過程來豐富自己的學習檔案。也才能夠達到教育機會均等的目標














綠公投標語 壓抑人民的思考


2021-11-05 03:55  聯合報 /   林芸安/大學生(嘉義市)
民進黨中央黨部規畫全國基層說明會,預計舉辦至少300場「四個不同意,台灣更有力」公投說明會,圖為上周在桃園市三民運動公園登場。記者季相儒/攝影



受疫情影響延期的四項公投,近期又成新聞討論熱點,近日民進黨在蔡總統兼主席下令,全黨捍衛「四個不同意」,並在各地宣講訴求,但這種壓抑人民思考,低估民主素養的標語,實在讓人不敢苟同。

公投的目的,是為充分表達民意,但民進黨這做法卻將公投當成政治議題,提出標語和訴求使民眾惰於思考,只照著自己政黨訴求,投下手中票。還記得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的公投案嗎?繞口令般的公投說明,加上各政黨訴求,減少了民眾理性思考空間,三年後的公投案,仍然出現這種問題,不禁讓人懷疑,台灣到底要重蹈覆轍到何時!

公投案關係著人民的生活,政黨該做的難道是僵化民眾思考,讓台灣民主停滯嗎?絕對不是。資訊不對稱社會,政黨應該要讓資訊更公開透明,讓民眾不輕易隨波逐流,能自主思考,這才是公投該達到的目標

民主不該淪政治操弄藉口!民進黨應停止這洗腦般訴求,才是對表達民意最好做法。



李琮逸/大學生(台南市 )



觀塘三接開發案吵得如火如荼,為了配合非核家園、空汙減煤的能源轉型,使用天然氣發電是眼下最具有價值的方案,然而三接卻恰巧預定蓋在珍貴的藻礁上,使得環保團體堅決反對此項政策,但政府官員卻認為若三接案不通過,未來台灣將會時常停電,實在不敢苟同。

桃園藻礁是全球最獨特的大型淺海現生藻礁地景及生態系地質特殊、生態豐富、生物多樣性高,有世界自然遺產價值,它的固碳功能可以減緩全球暖化的氣候危機,大潭藻礁是精華中的精華,已是國際關注熱點。

配合非核家園、空汙減煤的能源轉型,最初目的便是為永續發展,藻礁不但能滿足我們觀察海洋生態,同時也有著減緩全球暖化的能力,如今卻為了發電使得藻礁可能面臨破壞,這將會令後代權益受損,這不就違背當初永續發展的目的、本末倒置了嗎?

現今藻礁面臨的問題,和以前台灣雲豹大同小異,呼籲民眾們別讓歷史一再重演,應重視此項議題。














抗中保台 把年輕人推上火線


2021-11-05 03:54  聯合報 /   張重玖/軍退(高雄市)
總統級公投說明會,變調成「抗中保台」誓師大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總統級公投說明會,變調成「抗中保台誓師大會,綠委比照辦理,有如選舉假期到來,政府拚四大公投案不通過,就能永保美國援助,怪不得台海若啟戰端,總統喊話有信心援軍會到來。

台灣竟然中了美國援助上癮不能自拔,政府卻藉公投說明會,趁機為明年地方選舉偷跑,且用芒果乾催化人心,那麼多人群聚一堂噴口水,勇氣可嘉。若果真為保衛台灣安全,都能如此主動奮勇抵抗,那麼公投說明會,變成抗中保台大會就算成功達標。

但日前有民調顯示,六成四認中共不會犯台,相信美國會協防的也有六成三,但近半對我國防能力沒信心,被專家視為是警訊。

抗中保台」簡單講,就是配合「美國第一」霸業,將戰場前進台灣對抗大陸,對美國而言最有利。上戰場是要流血的,台灣年輕人不會像日本萬聖節裝扮成「小丑」,失去理智在列車上放火廝殺,更沒人會為附和抗中保美國的霸權去犧牲性命,政治人物為政黨利益把年輕人推上火線去對抗大陸,有必要嗎?

生在台灣、長在台灣,很自然就會愛台灣這塊土地,而天生的「台灣意識」卻被操弄成「天然獨」,我是出生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國民,請政客們不要為了政黨利益,把新世代年輕人推上戰場,當作「保美」犧牲品。

政府給的訊息要即時、正確、公開,舉辦反四大公投說明會,做到多少呢?「抗中保台」能連結「四大公投」,還能期待這個政府能保衛台灣嗎?














與疫情共處新常態 需與時俱進


2021-11-05 03:50  聯合報 /   秦琍琍/大學教授(新北市)
疫苗生產大國的美國,疫苗注射率卻不甚理想,未接種疫苗者正成為美國疫情破口,許多州的加護病房人滿為患。圖為奧勒岡州亞桑提三河醫學中心內的新冠加護病房。法新社



暑假為了送女兒去美念書,進行一場疫情下國際移動,也許可讓國內忙著打疫苗或吵開放邊境人們,有些不同思考。

美國去年起因疫情嚴峻,在家工作遠距上課成新常態,直至今年暑假因疫苗施打,各級學校才陸續恢復實體上課。入學前要求上傳疫苗施打證明,學生到校時也須做一次 PCR 檢測。抵達後女兒上網登記疫苗施打,幾天後到連鎖藥局打第一劑、三個禮拜後完成第二劑。

正慶幸打完疫苗能安心戴著口罩出門時,卻在媒體上看到多則令我們傻眼的訊息。首先,本身是疫苗生產大國的美國,疫苗注射率卻不甚理想,雖然後因變種病毒肆虐,接種率稍提高,但與台灣心態相距甚遠。

其次,儘管各級政府、醫護機構和學校祭出強制員工和教師施打疫苗規定,但卻遭反彈甚至提訴訟。某些中小學家長也抗議學校要求接種或是強制學生戴口罩等規定,認為不僅違憲更侵犯人身自由。號稱民主自由、科技大國的美國,打不打疫苗和戴不戴口罩依然離不開政治立場政治口水

兩個多月後回台,隔離兩周,除早晚需回覆旅館體溫外,旅館所在地里幹事也致電問候,更要即時回報 CDC 簡訊。隔離期間雖三餐無虞,但僅能在數坪房間踱步,總讓人有被限制自由囚禁之感

回顧這趟疫情下國際移動,思考到除非打算一直鎖國、截斷一切跨國移動和經貿活動,否則國人需要與時俱進的以一種動態思維過日子。換言之,與疫情共處的新常態,並非只停留在清零、隔離,或回到從前期待中,而是在提升疫苗注射覆蓋率前提下,如何更有意識保護自己與他人、企業乃至於學校各種組織能夠更有規畫的維持運作與保障人員安全,及政府能更前瞻與全面的兼顧防疫與民生經濟發展。風險社會中,防疫人人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