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蘭/未教好孩子 能懲罰家長?
◆ 沈呂巡/在雙橡園接待美國前國務卿
◆ 方祖涵/運動,是人們的共同語言
◆ 薛承泰/低收入戶子女可以買iPhone嗎
◆ 嚴震生/今天的台灣,有比2016年更安全?
洪蘭/未教好孩子 能懲罰家長?
2021-11-05 03:05 聯合報 / 洪蘭(作者為中原大學、台北醫學大學、中央大學講座教授)
課堂學到最多的,常是老師不經意的一句話。 圖/ngimage
幾個碩士班畢業生聯袂回來看我,說要辦謝師宴,因為六月畢業時,疫情緊張,突被規定不能到校,班級就自動解散了。現在疫情稍緩,他們想聚聚,更想告訴我,畢業後學以致用情形。聽到這句話,我欣然赴宴,因為做老師的,最在意的就是教學成果。
那天,一個學生說:「老師,如果我沒有上大腦和情緒的課,不知道『情緒是控制在自己手上,沒有人使你不快樂,你自己使你不快樂』,我一定也會像新聞裡那位老師,每天氣到翻桌子。」
他說現在父母縱容孩子,不認為剽竊、蹺課、上課玩手機、吃零食、睡覺有什麼了不起,他氣到教不下去。品格沒在家庭教好,老師是「孤臣無力可回天」的,他在報上看到大陸考慮立法懲罰那些未教育好孩子的家長,很希望台灣也能這樣做。
他在無奈下,只好調整心態,把生氣時間花去了解這些學生成長背景,才知道這些記滿大過學生,其實是在「討抱」,想要被注意、被肯定…。他們是典型「習得的無助」,是被學校和家長放棄的可憐人。
他記得我說過,運動會激發大腦多巴胺的分泌,提升情緒,他想:記過只會讓學生自暴自棄,因為對一個有廉恥心的學生來說,記過是人格的汙點;對一個不在乎的學生來說,它不痛不癢,反正債多不愁,蝨多不癢。他便罰學生去打掃社區。乾淨的環境和他人的讚美帶給學生自尊。自尊帶來自重自愛,現在課堂已好多了,他不需要每三分鐘就吼一聲「安靜」。
另個學生說,他發現課堂學到最多的,常是老師不經意的一句話。原來有一天,我說到每個人都有兩個面孔,人前和人後不一樣,要觀察一個人最好的方式,是在他平常過日子時候。那時他喜歡學校裡的一位女老師,但家人比較贊成替他相親的那個對象。上個月,學校工友榮民老伯伯生病了,學校派他和這位老師去探病。他說,這位老師看到屋內雜亂情況後,二話不說,捲起袖子動手清理浴室和廚房,臨走還跟工友伯伯道謝,說謝謝他給了她日行一善機會。當下他非常感動,覺得這個女老師具備了「為妻的美德」,有資格做他孩子的母親;所以決定退掉家裡的相親,跟她結婚。
我聽到「有資格做他孩子的母親」這句話很感動,如果每一對夫妻都能慎重考慮做父母的資格,又何需勞動國家立法去懲罰那些不負責的父母?
家庭、學校和社會是支撐國家的三個梁柱,不但缺一不可,而且是骨牌反應,一個倒,連帶倒。目前中美角力,台灣處境檻尬,與其抱人大腿、看人臉色,不如爭氣,努力去贏得別人尊敬。我們曾是亞洲四小龍之首,為什麼現在節節後退,退成尾巴了?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父母端正行為,學校教好學生,官員負起責任…,天下只有自己最可靠,不是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