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6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陸韓解封拚產業 台灣別落後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4008/web/

◆  聯合報社論/勿殺雞取卵:誰在挑撥健保醫病關係
◆  聯合報黑白集/不必幫韓國瑜找位子
◆  經濟日報社論/陸韓解封拚產業 台灣別落後







經濟日報社論/陸韓解封拚產業 台灣別落後


2020-06-16 00:00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台灣境內脫離新冠病毒疫情已久,政府討論何時開放邊境也超過一個月,但是遲遲不見具體開放方式與時間。相較台灣的議而不決,中韓卻展現出疫情下拚產業的決心。從 4 月下旬中韓之間試驗快速通道以來,已經有近千名韓國產業菁英,免 14 天隔離的直接進入中國工作崗位。
5 月 19 日三星集團掌舵者李在鎔、半導體部門負責人秦教英等高層,旋風式訪視西安半導體廠三天。在訪視時,李在鎔對員工們激勵說:「沒有時間了,不能讓這個珍貴時期給浪費掉。」三星電子現在正趁著全世界產業鏈被疫情打斷時,迅速擴產西安廠的 Hand Flash 記憶體,搶占 5G 時代商機。台灣企業也知道先占商機的重要性,可惜我們的政府因為疫情控制得當,已經鎖國自嗨數月,只開會不結論
中韓快速通道是怎麼運作?最早是在 4 月 22 日三星電子 200 名工程師搭乘中國國際航空包機抵達西安。因為成效良好,5 月 1 日起快速通道正式啟用,之後 LG、SK 海力士、起亞汽車的工程師也陸續搭乘包機入境大陸。這些工程師在入境之前,只要篩檢結果為陰性,入境後 14 天內限制只能往返工廠及住宿地點,之後就可以自由行動。而返國的時候,只要在入境後的檢查篩檢過關,就不必受 14 天隔離的限制。
韓國企業擅長於不景氣時擴大投資,等到景氣反轉時,以新建產能一口氣擊潰對手,搶奪市占率。這次在中韓兩國政府的積極合作下,韓國企業可以不受新冠肺炎影響,順利擴展產能等待疫情結束後的商機。相較之下,台灣產業就相當不利。舉例來說,同樣的 DRAM 記憶體生產工廠,SK 海力士工程師可以自由往返韓國與江蘇無錫工廠,但是美國美光的工程師,想到一旦來台灣就要被隔離 14 天,可能就無意願到台中廠來精進製程。而美光的生產據點除了台灣還有日本,只要日本邊境開放的腳步快於台灣,美光就有可能捨棄台中廠,將先進製程投資於廣島廠
平心而論,台灣疫情控制成功後的保守心態,已經阻礙了產業發展。主政者自滿於全球少見的零本土疫情,而公務體系秉持著「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心態,也樂於不急於開放邊境。從產業角度觀察,台灣之光台積電先進製程的量產能力,在三星電子猛追下,實際上只領先半年到一年左右。而下世代的 3 奈米生產技術,三星電子早在民國107年(2018年)就領先世界首先開發出來,因此只要台積電的建廠速度稍微被拖累,台積電隨時有可能被三星電子彎道超車。
依照目前政府所規劃的邊境開放方式,我們相信政府政策極可能拖累產業發展。依據政府規劃,商務客持 PCR 陰性檢驗報告入境台灣後,可以縮短隔離檢疫時間,由原本的 14 天縮短為最少五天,但商務客限定為低風險國家,目前規劃名單有紐澳、越南等。台灣產業界的主要客戶來自中國、歐美與日本;企業技術發展也主要仰賴與歐美、日本企業合作。因此台灣開放初期限定低風險國家,對產業界的意義不大。
再者,美國到目前為止,每天還是約有 2 萬人的新冠肺炎感染者,這樣的趨勢意味著,可能在今年底疫苗上市之前,美國都會是高風險國家,難道到今年底為止,美國商務客都要隔離 14 天?那對台灣產業界來說,年底之前美國的生意會很難做。
我們建議政府,應該參考中韓快速通道,以 PCR 檢驗陰性、14 天內限制只能在工作場合與住宿處往返、記錄所有接觸人士等三項原則,開放商務客入境。如此一來,就算有入境之後才發病的事件,因為所有接觸者都能追蹤,就不會造成社會恐慌,也不致影響到內需市場。否則,今年台灣產業界只能焦急地看著中韓企業搶訂單了。











聯合報黑白集/不必幫韓國瑜找位子


2020-06-15 23:50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儘管成為首位被罷免的市長,韓國瑜的下一步動向,仍牽動政壇目光。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儘管成為首位被罷免的市長,韓國瑜的下一步動向,仍牽動政壇目光。他自己說要「休息一陣子」,但不論藍綠,卻都有不同的想法和期待,甚至不斷有人幫他找位子。這些臆測,其實都可以省了。
韓國瑜的驟然起落,在於他「不按牌理出牌」的性格。所以,綠營期待他「繼續暴衝」,率韓粉繼續興風作浪;韓粉則希望他「討回公道」,持續揭竿奮戰。至於國民黨,歷經大選和罷韓的重創,則希望就此止血。所有壓力,仍回到韓國瑜身上。
韓國瑜最近相對緩和的表現,似乎讓期待他「衝」的人大失所望。韓粉重返凱道,韓國瑜不出席反而勸退;地方傳出要辦「巡迴謝票」,也被韓營否認。包括外界原本預期會提的「罷免無效之訴」,他也迅即鬆手。很顯然,「冷靜與沉澱」,就是韓國瑜目前的選擇
冷靜沉澱後,韓國瑜真的會淡出政壇,還是謀圖東山再起呢?若要重出江湖,是意在國民黨主席,還是回台北參選市長,又或者是瞄準下次總統大選?這些揣測,無論多麼煞有介事,多半只是一廂情願,終究是庸人自擾。說穿了,藍綠雙方自己也八字都沒一撇,硬扯韓國瑜,無非是見縫插針。
罷免和選舉,都是激情多於理性的動員激情過後,選擇冷靜沉澱,應是多數民眾的期待。這個期待,不只是對韓國瑜,對其他政治人物和意見領袖也一樣。韓國瑜的下一步,應由他自己決定,別人炒作徒顯冷血。














聯合報社論/勿殺雞取卵:誰在挑撥健保醫病關係


2020-06-15 23:47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自費醫材新制引起反彈,衛福部長陳時中(左)、健保署長李伯璋與醫界溝通後表示暫緩實施。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衛福部擬推動八類醫材自付差額的天花板制,引發醫界不滿;在蔡總統出手干預下,政策緊急喊卡。若只是訂個醫材價差都遇此挫敗,部長陳時中接下來計畫調高健保費率推動就醫部分負擔,勢必引發更嚴重的社會反彈。值得討論的是,如果健保不能真正做到全面開源節流,卻只能在一些枝節議題上東修西整,身為「健保模範生的台灣將如何面對即將來臨的健保破產
說健保即將破產,並非危言聳聽。健保費率自民國105年(二○一六年)降低 ○・二二 個百分點後,次年起便出現虧損至今,且金額連年倍增。去年初衛福部為了安民心,宣稱健保安全準備金仍有二千億的結餘,足敷 四・○五 個月的給付;但到今年一月,行政院透露這項安全準備金僅剩 一・七九 個月的存量,明年就會低於法定存量。可見,最近幾年健保加速虧損,到了民國111年(二○二二年)將出現上千億的財務缺口。
在這種情況下,衛福部不去檢討健保大架構的調整改善,卻率爾發動八類特殊醫材自負額的上限管制,顯然是本末倒置搞錯了重點。不可否認,在醫療市場上,人工水晶體、心臟支架、人工髖關節等特殊醫材的收費不一,有些落差很大。但是,政府只要能確保健保全額給付之醫材品質妥善無虞,即能充分照顧弱勢族群的權益衛福部為何偏偏多此一舉,要去干預民眾可以自由選擇醫材的自費議題呢
這次醫材價格天花板的爭議,同時也夾帶了一個撩撥醫病關係的敘事,說有些醫院的收費高,是因為「醫師要賺錢」。言下之意,醫材價格昂貴,都是醫師在剝削病人。健保署更引用數據,稱國內醫院多數醫材收費,都高於國際標準。這樣的說法,不僅無助解決問題,反而在製造醫師與病人之間的心結。醫界對此則反駁,國外的醫材收費較低,是因為他們醫師的手術費用遠高於我國但在台灣,健保署對於醫師的手術、診療等勞務費用訂價很低,因此必須從醫材費用求取彌補與平衡
簡單地說,如果有醫院胡亂收費訛詐病人,健保署當然可以設法制止,甚至將醫師姓名公諸於世。但如果是病人可以自主而非被迫的情況下,健保署卻要橫加干預管制,則未免濫用了行政權力。尤其,當台灣健保品質越來越走向平均化」及「扁平化」,財務越來越捉襟見肘,醫院透過部分負擔來平衡收支,其實是支撐健保不倒的一個小環節,衛福部何必急於將這一小塊自由區塊打掉?更何況,衛福部接下來要推動提高藥品及檢驗的「部分負擔」收費,它自己可以任意決定增加收費項目,而醫師卻不能決定醫材的收費價格,這不是很矛盾的邏輯嗎?
從這次醫材天花板定價決策的率爾推動到喊停,也反映出台灣健保體制的某種結構缺陷。誠然,台灣的健保體系創造了良好的國際口碑;但健保制度的健全,要靠醫師、病患及行政官員三方來共同維持。台灣健保要維持「俗擱大碗」,除了健保及醫療收費制度要合理,要杜絕民眾任意看診浪費醫療資源,也要讓醫師樂於付出並感到熱情有所回報。現在的情況卻是:政府以量販店式的統一診療訂價,讓專業醫師的知識和經驗未得到合理評價官僚體系偏好管制的粗糙決策,使健保變成廉價化的日常消費,許多人濫用而不覺得羞愧或可惜而政治上流於討好的民粹主張,又無法挽救健保虧損累累的運作方式。這些沉痾,政府何時才會真正重視?
台灣防治新冠肺炎有成,絕不是陳時中一人的功勞,而是全體醫護人員和社會大眾努力的結果。同樣的,要維持台灣健保的永續運作,不能片面榨取病患或醫護人員的利益,而必須使醫病關係保持良好的互信為此,政府官員切不可任意殺雞取卵,一意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