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版國安法 能符基本法初衷?
◆ 聯合筆記/警察執法引來的遍地烽火
◆ 高雄補選肉搏到底 國民黨雖遲猶勝不為
◆ 劫持總統演很大…漢光也應派艦護釣島
◆ 漫畫/小英出手…
◆ 非典型教授 血汗白領薪酸
◆ 兩強對峙 小國不輕易選邊
◆ 國民黨揚棄九二共識 就能勝選?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警察執法引來的遍地烽火
2020-06-16 00:25 聯合報 / 蕭白雪
美國亞特蘭大十二日發生非裔男子布魯克斯拒捕逃跑遭警方擊斃事件,大批民眾十三日聚集在事發的溫蒂速食店外示威。(美聯社)
美國非裔男子佛洛伊德遭白人警察壓頸致死案,不只在美國引發大規模示威行動,歐洲多國也出現抗議歧視性執法的大規模抗議行動,甚至多個城市爆發警民衝突,警方執法爭議在歐美引起遍地烽火。
從法國、德國、英國、瑞士、西班牙、比利時、奧地利、波蘭等多國許多大城市,才陸續因疫情稍緩準備解封,如今因美國警方執法爭議,意外引發一連串大批人潮群聚的示威抗議活動。
法國從巴黎到波爾多、德國從柏林到慕尼黑,示威行動不斷,抗議群眾除找出過往非裔或阿拉伯人遭警方過度執法的案例,更拿出歐盟的一分民調,批評時至今日,非裔與阿拉伯裔在法國遭到警方攔檢的比例仍遠遠高於白人。
抗議群眾中不乏在法國土生土長的非裔高學歷分子,有人高舉著「希望成為抗議種族歧視的最後一代人」標語,有人在媒體前大談如何莫名遭到警方攔查的種種「潛意識中的歧視」。
面對各地不停的抗爭行動,法國總統馬克宏除允諾確保各族裔機會平等,同時也安撫一再成為抗議對象的警察與憲兵,肯定他們維持了國家秩序。
但如同美國一名非裔警察所言,國家花很多時間訓練警察射擊、逮捕等技能,但卻沒有花同樣時間教他們如何和民眾溝通。
類似的問題,台灣警方執法近來也頻惹爭議,不管是雙北警方接連發生對惹事生端民眾踹頭事件,或是先前發生對逃逸移工開槍等執法手段爭議,警界內部對於執法比例原則的討論,實務與理論間、基層與高層思維間,似乎存在巨大落差。
就如同前陣子鐵路警察李承翰案一審判決後,不少基層警察紛紛討論起轄區內有些因精神狀況成為警局常客者,要在第一線解決民眾紛爭的員警,該如何面對、協助身受精神疾病纏身之苦的惹事民眾,絕不是添購硬體設備,或是高層喊喊支持嚴厲執法,問題就會解決。
正當全球討論警方執法的比例原則及是否有歧視問題之際,台灣警方其實也無法置身其外,能否從他山之石習得借鏡,在強力執法手段外,對各群體間能有真正的溝通、了解,或許才是減少未來執法爭議的治本之道。
港版國安法 能符基本法初衷?
2020-06-16 00:25 聯合報 / 陳長文/法學教授、律師(台北市)
中共全國人大對港版國安法有關決定草案進行表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按下表決器。(美聯社)
對北京全國人大通過制定港版國安法之決定,近期已有諸多討論與政治聯想,筆者想從法律角度分析此舉是否與基本法初衷相符,以及台灣民眾應如何看待此次事件。
首先須強調,對香港回歸而言,「一國兩制」是細緻的制度安排。鄧小平先生早已認識到香港對中國現代化扮演重要角色,而當年中國尚缺乏治理香港這樣現代化資本主義城市的經驗,故在與英方進行長達廿二輪談判後,民國73年(一九八四年)雙方以《中英聯合聲明》確立以「一國兩制」治港,至於「五十年不變」具體安排,正是體現於民國79年(一九九○年)人大所通過的基本法。
依基本法第十八條,人大制定法律原則不適用香港,唯一例外是將其所制訂全國性法律列入基本法附件三後才能在港實施,但亦僅限於「有關國防、外交和其他按基本法規定不屬於香港特別行政區自治範圍的法律」(如國旗、國籍法等)。而基本法第廿三條既已明文制定國安法乃香港責任,則其應屬香港自治範圍。的確,香港政府「尚未」落實第廿三條立法義務,但基本法也未授權人大代為立法,否則第廿三條豈非形同虛設?
再者,基本法第廿七條保障港人言論、新聞、集會、結社等自由;第卅九條更將《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納入香港法律,並規定對香港居民享有權利與自由之限制不得牴觸公約。鄧小平於基本法制定時曾強調,港人可繼續享有批評共產黨的自由。但近日報載港澳辦副主任張曉明表示,「媒體對國家負面報導…本質上就是要推翻國家政權及顛覆中共領導」。若此般發言反映在「港版國安法」內,則港人對日後可能「以言入獄」之擔憂,也是合理的。
其實,將具高度政治敏感性的國安法,交由人大在缺乏港民參與、辯論與透明立法程序前提下制定,本質上不無牴觸基本法疑慮,不可不慎。不過綜觀香港國安法制定歷程所引發爭議,就遲未落實立法憲制義務而言,不能說歷屆特首及港府(包括其立法會)沒有疏失。既然香港當屆立法會中建制派仍握有能通過法案多數,縱有可觀反對票,但如此通過國安法至少仍在基本法框架內,這也是港府和立法會維護基本法責無旁貸的憲制責任與政治擔當,北京全國人大常委會或無藉箸代籌必要。但即便基於其他考量,由人大立法已勢在必行,其在審酌條例內容時亦須嚴守基本法初衷,尤其應仔細考慮香港大律師公會五月廿五日、六月十二日發布之聲明。
至於台灣應如何看待此事?筆者向來認為,台灣與大陸、港澳有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我們應盡心努力促進兩岸四地法制/法治(筆者稱「準超國界法律」)進步,才是「挺香港」最好方式,也是確保「一國兩制」和平進階「良制一國」的機會與挑戰。
高雄補選肉搏到底 國民黨雖遲猶勝不為
2020-06-16 00:25 聯合報 / 何振盛/佛光大學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教授(台北市)
面對高雄市長補選,國民黨主席江啟臣應親自坐鎮高雄。圖為江啟臣日昨出席華僑救國聯合總會僑務座談會後受訪。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高雄市長韓國瑜被罷免,印證了總統大選前夕最悲觀的預言:國民黨將因錯誤的提名而導致三輸的結局。然而總統輸、立委輸、市長被罷免,並不表示國民黨的行情已進入谷底,即將舉行的高雄市長補選,恐怕是測試國民黨是否能夠止血復元,還是墜入黑洞、無量下跌。可惜以目前情形觀之,國民黨未能掌握機先、超前部署,錯失展現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悲壯意志。未來國民黨如何重拾民心、凝聚士氣並喚回黨魂,實足堪憂。
其實年初國民黨在總統與立委選舉敗戰之後,即應料到民進黨必定會乘勝追擊,在高雄市長罷免案上補上一刀。然而國民黨明知選罷法中有關罷免通過規定已改為「同意票大於總選舉人的四分之一」的「最低得票/相對多數決制」,通過機率極高,中央黨部卻接受韓國瑜冷處理的低調策略,結果讓對手完全掌握了主動權與話語權通過罷免案。這說明了國民黨在面對問題時的消極態度,而於情勢研判與策略擬定上又嚴重失準。
倘若國民黨年初大選失利後,面對韓國瑜「落跑市長」的罵名,一時之間難消眾怒,就得未雨綢繆積極部署參與補選的最佳人選。縱使補選結果仍舊失敗,歷經浴火的鳳凰方可感召眾人,而獲重生。而今市長被罷免,議長以死明志,補選箭在弦上,要角遷籍太遲,一切似難挽回。然西諺有云:「雖遲猶勝於不為」,為扮演政治上無可退讓的制衡力量,國民黨仍應力拚到底。
首先,必須提名有分量、有經驗、肯付出的候選人參與補選,而非提供幼齒政治人物試金石的實習機會。必要時與他黨策略聯盟,共同提名,以求勝選。高雄市民的觀感十分重要,輕率的提名將被視為未戰先敗,徒留不重視高雄的罵名而已。其次,迅即重組高雄市黨部成為充滿戰鬥氣息的選舉團隊,延攬全國各縣市黨籍首長的選舉操盤手加入競選團隊,集思廣益、出謀畫策,打一場有節奏、具創意的選戰。再者,下達軍令狀要求高雄黨籍立委、議員與里長固守責任區,其表現作為未來提名之參考依據。最後,黨主席在選前一個月也應坐鎮高雄親自督戰,不惜以巷戰的方式與對手肉搏到底。
國民黨要重拾黨魂,凝聚渙散的士氣,行動比言語更重要,而決心又是展現行動的引擎。此次罷免後的補選,正可透過檢視其決心與行動,來衡量這家百年老店是否還有浴火重生的可能。
劫持總統演很大…漢光也應派艦護釣島
2020-06-16 00:25 聯合報 / 姚中原/國防部戰略規畫司前副處長、大學兼任教授(台北市)
去年漢光演習,陸軍湖口營區進行北部地區實兵對抗操演,陸軍裝甲五四二旅戰車戰鬥隊展現反制敵方機降能力。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媒體報導,國軍漢光演習將在七月展開,將領指出,今年演習各個項目會在全台展開,還將模擬共軍及潛伏在台灣內部的特工人員,對博愛特區內的總統府等中央部會進行斬首戰,意圖劫持總統;軍方將由憲兵二○二指揮部進行台北衛戍區保衛戰,包括憲兵快反連、紅隼火箭彈及三○鏈砲雲豹甲車等都將加入保衛戰演練。
漢光演習長期以來,假想敵皆設定是中共人民解放軍,作戰地點亦皆以台灣本島為主要戰場設計,其實有檢討空間。因為當前我國的外、離島,可能被亞洲其他國家所侵占,或以政治方式挑釁我國(例如日本近來準備更名釣魚台),都是漢光演習更該即時演練與反制的作為。
國軍持續演練「聯合防空、截擊與國土防衛」等作戰階段,看似符合現階段國防戰略目標的需求;但對近年來,亞太局勢因島嶼主權(如釣魚台)與海洋權益爭端(如南海)日趨升高,亦可能嚴重侵害我國領土主權(太平島)的軍事想定架構,並未被設計在近年來的「漢光演習」計畫中,就是未來在防衛可能出現的漏洞。
台灣的安全環境早已出現許多新的情勢變化。近年來中共軍力在南海地區快速擴張,解放軍亦頻頻在台海周邊進行「機艦演習」;越南、菲律賓亦在上述區段擴充軍備及增加軍力部署。未來我國面臨的軍事挑戰,並不是只有台海情勢單方面,亦會遭遇到來自區域情勢的嚴重威脅。
今年漢光演習將特別演練如電影情節般「總統被劫持」的國軍反制作為,表演很大,相信可吸引許多媒體與民眾的眼光。但如果國防部在七月漢光演習中能因應國際情勢變化,亦派艦前往東沙群島或釣魚台海域,宣示主權並表達維護領土的強烈決心,不是更有戰略意義且能激奮民心!
非典型教授 血汗白領薪酸
2020-06-16 00:25 聯合報 / 李語昌/大學兼任助理教授(高雄市)
「後疫情時代」正職職缺大量減少,流浪教授也增多。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聯合報昨天「青年派遣隱憂 催生中年打工族」的報導,指「後疫情時代」正職職缺大量減少,而企業為降低成本緊縮人力,未來可能連派遣職都一位難求,青壯年求職前景將雪上加霜。其實這不單是新冠肺炎所帶來的後遺症問題,早在十多年前少子化海嘯衝擊之初,便已迅速蔓延整個教職體系,就連公立學校也無法倖免。
有一位熟識的博士班學弟,十多年前取得博士學位,一直過著兼課流浪的生涯,最近他找到一處國立大學的專案助理教授職缺,雖是一年一聘,但相較穩定,至少不用在幾所大學間東奔西跑,然而聽他細說工作要求,卻令人咋舌。
該校系要求每周須上十四節課,一般公立大學校院的助理教授每周授課基本時數九至十小時,並得超鐘點四小時,雖說並未違反相關法令,但專案職缺的薪資卻只能以時計薪,所得只有正職者的五成左右。
該職位還必須參與多項專案研究,雖然另有補貼,但同樣按件計酬;此外更形同職員,無課時間需無酬分擔系所行政工作。說穿了根本是以較多鐘點費勉強湊出來的全時工作,工作量是正職者的兩、三倍,還沒有行政津貼、減課及年資累積的福利,只有勞保,完全享受不到日後公教人員的退休待遇,即使是這樣,竟也是二、三十個博士競爭的熱門職位。
普設大學的教育政策,曾經誤導一、二十年前大批優秀青年學子努力攻讀博士班,當少子化的問題明顯初露端倪,政府卻全然不顧諸多教育學者的警告,不僅沒有博士班名額招生縮減的相應措施,還浮濫的讓五專繼續升格科大,如今這些學校面臨招生困難,甚至是關校倒閉的窘境,教授更遭受大幅砍薪或惡意資遣的命運。
像我學弟這般力爭上游的博士畢業生,正職無著、兼職難尋,連現職者都要擔憂朝不保夕,這些問題早在一、二十年前就能預見,但政府毫無作為,任憑事態日益嚴重,如果連公立大學都可以明目張膽的剝削流浪教授,那私人企業又怎會對一般勞工心慈手軟?
兩強對峙 小國不輕易選邊
2020-06-16 00:25 聯合報 / 王伯元/創投業(台北市)
美國總統川普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路透)
新加坡前駐聯合國大使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六月八日在知名的「國家利益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標題為「川普政府為何幫助了中國」,他認為川普的國家戰略政策錯誤,包括中美貿易戰的攻防、新冠疫情蔓延的應對,以及有關種族歧視抗議的處埋,都進退失據,客觀上反而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在此中美對峙之際,馬凱碩此文別具意義。
川普向來強調美國優先,認為過往全球化觀念與自由貿易協定只會傷害美國人的工作權益與貿易利潤;許多國家只願意享用美國所提供的公共財,卻不願意負擔相對責任,導致美國人民必須要負擔更多的經濟成本。從他上任之後就陸續退出了「跨太平洋夥伴協定」、「巴黎氣候協定」,「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伊朗核協定」等組織,最近也宣布將終止與「WHO世界衛生組織」的合作。他的孤立主義及強權政治讓美國在國際上不得人心,失去許多原先站在同一陣線的盟友,如歐盟以及五眼聯盟的一些成員。同時因為川普反覆無常的施政風格,以及對未開發國家(尤其是貧窮的非洲國家)的冷漠,使得美國成為一個不負責任的國家,國家信用加速流失。
馬凱碩更指出川普經常在言語或推特上侮辱中國,或許他希望這樣可以損害中國大陸政府在其人民心中的地位。然而過去美國著名的外交家喬治.肯楠有句名言,在敵人面前不要羞辱對手,應該要尊敬對手。這幾十年來中國大陸經濟的躍進,使得其人民對國家的向心力達到最高。根據最新的《艾德曼信任指標》,中國人民對其政府信任度高達百分之九十,全世界排名第一。川普不斷羞辱中國大陸,反而會激起強烈的民族主義,使人民更加團結,更有自信,相對提高中國政府的聲譽。
他也指出川普更低估了中國的優勢及實力,因此美中之間的對弈不見得能有勝算。美國在二戰後參加很多戰役,其中有牽涉到中國的,如越戰、韓戰等都未得到什麼好處。在西方迷失,東方崛起的現在,美國遭遇到的中國比起過去的蘇聯及日本更為強大,最終誰勝誰敗,尚不得而知。
馬凱碩此文雖為個人觀點,但背後還是可見到新加坡政府的想法,就是希望美國政府改弦易轍,未來中美兩國應是對峙性的博弈加合作,而不是直接的對抗及衝撞。因兩強對峙,造成全球經濟衰退,而最危險的就是夾在中間的小國,無論朝哪邊靠攏都可能遭殃。在這種局勢之下,不輕易選邊站是最佳的保身之道。新加坡如此,情勢地位更為敏感的台灣更是如此。
就如同我過去一再強調的,我們沒有改變國際現況的能力,也沒有可以影響世界的實力,就必須要隨時以「小國」的心態自處,「不攖中國之鋒,不做美國之卒」,清楚地知道危險在哪,務實的在夾縫中尋求台灣可以生存壯大的空間,以避免淪為大國角力下一顆被犧牲的棋子。何況川普任期僅剩五個月,十一月美國總統大選後,是誰上台,新的對台政策如何都是未知數,我們應該要更加小心謹慎的應對,為台灣的未來保留更多的彈性與機會。
國民黨揚棄九二共識 就能勝選?
2020-06-16 00:25 聯合報 / 陳一新/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關學系榮譽教授(新北市)
國民黨改委會即將確定四大面向改革方案,備受關注的兩岸組確定在肯定九二共識前提下,將強化鎖定四大主軸。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兩岸論述小組在九二共識議題上繞了半天,目的似乎就是要把九二共識當作「歷史事實」,只差沒把它說成「階段性功能已經完成,應該走入歷史」。
雖然兩岸論述小組大多數成員認可九二共識是基於憲法而來,對過去兩岸和平發展確實有相當貢獻,但因體察九二共識在當前氛圍中遭不公平汙名化,因此必須「把它當歷史事實」,兩岸路線須找出新論述方式。
此一說法自相矛盾之處不少。既然九二共識是基於憲法而來,且對兩岸和平發展具有相當貢獻,國民黨似乎提不出正當理由將九二共識棄之如敝屣。
兩岸論述小組認為,應該拋棄九二共識的唯一理由就是「九二共識在當前氛圍中遭不公平汙名化」。但國民黨既然知道它「遭不公平汙名化」,且知道是哪一個政黨一直在反對它,卻不努力為它平反,反而逆來順受,真是不脫「溫良恭儉讓」本性,難怪會被民進黨騎在頭上痛打,還不敢喊痛。
民進黨反對九二共識,只接受「九二歷史事實」,因為一旦接受九二共識,就表示接受隱含在其中的「一個中國」,而追求台獨才是他們的長遠目標。國民黨把九二共識「當歷史事實」,不啻拿香跟民進黨拜。
兩岸論述小組欲言又止的心裡話恐怕就是九二共識已不合時宜,因此兩岸路線必須找出新論述方式。有趣的是,國民黨兩岸論述的四大主軸「堅持主權、維護台海安全和平、堅守民主價值、創造兩岸雙贏」聽起來好像就是蔡英文今年就職演說「和平、對等、民主、對話」的翻版。
國民黨竟只會提出與蔡英文文青小組雷同的新四大主軸,再度證明國民黨只會拿香跟拜,這樣就能贏得選民認同嗎?
儘管國民黨黨務人士表示,國民黨兩岸新論述產生後,九二共識過去貢獻不能被抹滅,未來也不會全部消失,但聽起來其意甚明:九二共識就是要「功成身退」或是下架。
問題是,蔡英文提出的兩岸「對話」,盡人皆知是一廂情願。但國民黨提出的「創造兩岸雙贏」恐怕也是空話廢話,因為將九二共識束諸高閣的結果就是將「兩岸對話的政治基礎」連根斬斷,既無對話,又如何「創造兩岸雙贏」?
國民黨的兩岸論述果真如此呈現,最高興的恐怕莫過於民進黨,因為兩黨為九二共識纏鬥多年,結果證明蔡英文才是正確的!最可悲的是,國民黨拿香跟拜,揚棄了九二共識,也提不出自己的兩岸論述,難道就能贏得選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