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3日 星期二

【重磅快評】老屋全打成危屋 能算官府政績嗎

.【即時短評】月餅─ 600年前最夯的社群媒體
.【重磅快評】老屋全打成危屋 能算官府政績嗎

.【即時短評】彰化縣環保局挑戰不可能的任務?
.【重磅快評】賴獨覆水難收 小英提遠水救火
.【重磅快評】這種賣台失格的主權獨立,是我們要的嗎?
.【即時短評】革新?再造?國民黨還是那個國民黨
.【即時短評】賴揆台獨論 未來台灣恐有更多「被缺席」
.【即時短評】國家不和,萬事不興 總統應遞橄欖枝







【重磅快評】老屋全打成危屋 能算官府政績嗎


2017-10-03 10:18 聯合報  主筆室

0206南台大地震,造成台南維冠大樓倒塌,奪去115人生命。圖/本報資料照片



記得去年2月6日倒塌的台南維冠金龍大樓嗎?115名住戶不幸罹難。針對老舊大廈抗震不足,內政部因此擬具「安家固園計畫協助民間老舊建物評估與補強,計畫經費總計接近500億元,一年餘下來立法院預算中心檢視成效,竟然執行僅1成多一點,怎麼回事?難道老舊建物住戶不在意自身安全?
都會區老舊建築的比鄉村更高,尤其是台北都會區,竟然高達34%是30年以上老屋,萬華、松山、中山等老區甚至高達46%以上,難道不擔心萬一地震生命不保?
內政部「安家固園計畫」的低執行率其實不意外,從計畫一披露,各界即質疑老屋不等於危險建築;危屋政府當然要積極協助處理,否則萬一垮塌,會造成周遭鄰舍的安危受波及,但老屋未必不勇健,甚至老而彌堅。把老屋打成危屋,政府不食人間煙火,房價立即下滑,誰要自找麻煩?
「安家固園計畫」執行不理想,除了老屋披上危屋的惡名,另個問題則是無妄之災,因為房屋座落在土壤液化潛勢區。土壤液化資訊政府近年才公布,老屋幾十年風華,當年始建時那裡知道土壤液化這回事?何況土壤液化改善當然應歸責政府,何以作業牛步要民眾承擔?
不同用途的建築各有不同抗震強度,這與建築成本有直接關係;如果只是一般民宅,何必要「固若金湯」?早年花蓮地震好發,房子都蓋的低矮,像火柴盒一樣趴在地上,地震傷不了他;之後起高樓,震災的損傷自是不同。
該思考現行建築物依照建築技術規則的耐震設計有無進一步落實餘地?簡單講,除了一般建築,另需規範特殊建築的耐震需求,例如防災建築,對於指定避難處所的建築必須特別予以強化,其耐震規格應該加高。
八八莫拉克風災,小林村遭滅村,當時指定避難處所是小林國小禮堂,未料到該禮堂第一時間即遭摧毀。稍早美南哈維颶風休士頓不要求民眾強制撤離,但留下來的民眾都到政府指定處所避難,這些處所都符合「防災建築」規格,防風、抗震都是高規格
「安家固園」雖然立意良善,但出發點是官府政績,未必契合真正防災需求。



【即時短評】月餅─ 600年前最夯的社群媒體


2017-10-03 15:18 聯合報  記者柯永輝╱即時報導

誰想得到,600多年前的月餅竟是社群媒體始祖。圖/報系資料照




「一年容易又中秋!」許多月餅名店出現排隊人潮,甚至得出動警察交管,而排隊眾人多有個相同動作,就是低頭翻看手機的臉書、LINE、IG等社群媒體,但其實早在600多年前的元朝末年,「月餅」就曾是漢人族群中當紅的社群媒體,因為裡面曾藏了號召漢人抗元的訊息,「8月15殺韃子─齊了心」的歇後語由此而來。
據學者考證,月餅約自宋朝起盛行,北宋時期的中秋出現了像月亮的食品,名為「圓餅」,內有糖餡,北宋蘇東坡曾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但直到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一書才有「月餅」之詞不過對吃月餅的描述,在明代田汝成的「西湖遊覽志會」才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
以圓月、圓餅形喻「團圓」,成了人們透過節慶象徵,表達對「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渴望。
不過做為節慶食品的「月餅」,卻曾在600多年的元朝末年,成為漢人間重要的「社群媒體」。
元朝統治中原後,為維護統治地位,將人民分為4等,被列為末2等的漢人和南人受到百般欺凌,隱忍多時後,元末出現各種反抗活動。
據傳,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當時藉機和各路反抗勢力準備起義,但朝廷官兵搜查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獻策,四處散播流言,指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戶戶在中秋節買月餅來吃,才能避免,並暗中命令屬下把「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中。
人們買了月餅回家發覺藏有「中秋夜,殺韃子,迎義軍!」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反抗軍中,到了中秋那天,果然各路反抗軍一齊響應,如星火燎原,很快,徐達攻入元大都,明太祖朱元璋月餅起義故事流傳至今。
這個傳言無論真假,都指出了「社群媒體」對社會的重大影響力,「月餅」成為訊息平台,如同600多年前的臉書社團或LINE群組,讓認識且認同月餅「象徵力量」的特定族群(漢人),主動或被動買、送月餅(加入臉書特定社團或組建line群組),再透過「C2C」(消費者呷好鬥相報給抗元同好)、「C2B」(個人消費者回饋給抗元團體)等,進而形成集體有效的「O2O」(從線上到線下,從月餅到軍事反抗)社會運動。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月餅能做為600多年前的社群媒體,有特定的時空背景,其中最重要的是當時被統治漢人「不滿統治者」的共識,否則接到這種「大逆不道」訊息後,豈不告諸統治者防範?更遑論要進一步分享、擴散,甚至訴諸革命行動。
回顧今日,社群媒體眾聲紛雜,完全不若「昔之月餅」單一口味般的任務單純,咬一口則能思之起義,「今之月餅」必須承載更多「平台」角色。
綠豆椪、蛋黃酥,甚至港式、蘇式及各種創新口味,如同各個臉書社團或LINE群組,各自號召自己的同溫層愛好者,「千江有水千江月」,已難如過往般訴諸單一情感,但「萬里無雲萬里晴」,彼此相識相惜又何妨。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回到蘇東坡的詩句,讓我們珍惜「月圓人團圓」的美好,並推己及人,盼明年此時,共看明月,共享美好的月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