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7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爭取加入CPTPP 台灣要更努力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經濟日報社論/爭取加入CPTPP 台灣要更努力
◆  聯合報黑白集/陳時中嚮往的陣痛風暴
◆  聯合報社論/李家超出線,預告東方明珠再趨黯淡






經濟日報社論/爭取加入CPTPP 台灣要更努力


2022-04-17 00:42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2月的資深官員視訊會議,只談英國入會案,沒有排入台灣、中國大陸、厄瓜多申請入會議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我國於去年9月22日正式送件,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迄今已逾半年。政府不斷宣示,由於公投維持美國萊豬進口,且解除日本福島食品進口禁令,已經成功消除加入CPTPP障礙,並展現台灣與國際接軌的決心。但是由消除路障到順利加入,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CPTPP規定新會員加入必須經過正式提出申請、成立工作小組、提出承諾清單,以及展開正式談判等程序。成立工作小組需在執委會共識決通過、在工作小組完成談判後,最後再由執委會共識決通過加入,方能成為正式會員。換言之,只有成立工作小組才能展開後續工作,否則只算是原地踏步。

以目前進展最快的英國為例,英國在2021年2月提出申請,在同年6月執委會通過成立工作小組,目前已進入正式談判階段。雖然英國進展順利,但是加入CPTPP規定繁瑣,英國入會可能在2023年才能拍板定案。

CPTPP自2018年12日30日生效後,迄今共開了五次執委會,平均一年召開一到二次,頻率並不算高。我國於去年9月正式提出申請後,CPTPP迄今尚未召開執委會,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召開第六次執委會,我們應全力爭取在今年執委會中通過成立工作小組,否則可能要等到明年。

我國申入CPTPP雖然獲得各方支持,但因政治因素,並沒有得到CPTPP成員的官方正式支持。

反觀經貿體制完整性遠不及台灣、但也提出申請的中國大陸及厄瓜多,卻得到一些CPTPP成員的支持。就連目前還在進行國內意見徵詢、尚未提出正式申請的韓國,也已得到若干CPTPP成員官方背書。如何爭取CPTPP成員認同及支持是當務之急。

我國對於加入CPTPP也應有正確認知,目前對於CPTPP的了解,是市場開放程度雖高,但可以爭取較長時程降稅,部分產品也可爭取排除降稅。然而,此種想法卻過於樂觀。

CPTPP開放內容中,農業及農業加工品項目中有95.8%最終降為零關稅,其中有四國全面零關稅,沒有例外不開放項目。

工業產品更有高達99.6%項目最終降為零關稅,其中有五國全面零關稅,五國超過99%零關稅,連自由化程度最低的越南也有約98%零關稅。如此高標準開放水準,未來對於新會員只有加碼,但不可能會打折。

另外,由於我國人均所得目前在CPTPP會員排在中段班,CPTPP市場開放幅度與經濟發展程度大致是正相關,所以合理推估,我國必須做好超過99%以上項目開放、甚至全面自由化的準備。

其次,在降稅時程方面,目前CPTPP農業及工業產品最長降稅期分別是21年及16年,但侷限在極少數產品。

國內普遍認為,即使要開放也可以將降稅時程比照拉長,以降低衝擊。但是2018年生效的CPTPP,對於新會員採取所謂追趕(catch up)機制,即要求新會員開始降稅起始點,不在加入的時點,而要回溯到2018年;新會員加入時必須先降足關稅以彌補此期間差額,再按時程進一步開放。就連CPTPP原有成員越南及祕魯,由於在2018年之後才完成批准程序,在CPTPP較晚生效下,也被要求先補足與2018年的降稅落差。

未來若我國愈晚加入CPTPP,降稅時程空間也會更被壓縮,將會面臨「立即大幅降關稅,幾乎無排除項目」情況,對於國內產業會有直接衝擊。

政府一再塑造加入CPTPP的必要性,以及帶來的經濟利多,卻未能完整呈現可能面臨的不利因素,甚至更跳過CPTPP架構下的兩岸經貿關係,因為台灣未來即使排除萬難、成功敲開CPTPP大門,若是中國大陸也進入CPTPP,台灣不但要消除對中國大陸經貿的大幅限制,還要將CPTPP高開放標準也適用於中國。如此所衍生的衝擊,以及對兩岸關係的影響,更是台灣無法迴避的問題。










聯合報黑白集/陳時中嚮往的陣痛風暴


2022-04-17 00:40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疫情指揮官陳時中稱南韓流感化處理方向正確。圖/指揮中心提供


台灣確診破千、預期破萬之時,南韓宣布將解除社交距離、確診者免隔離,疫情指揮官陳時中稱南韓流感化處理方向正確,隱隱然心嚮往之。台灣曾因清零風光好一陣子,更讓陳時中「封神」,如今落入國際開放的後段班,雖然急著趕上,但台灣已經準備好承受這不知多大多久的陣痛風暴嗎?

蔡政府不願承認防線失守、人民被迫與病毒共存的事實,更難捨清零光環。但陳時中「難得誠實」未來可能單日萬例、確診人數破百萬,何嘗不是在為神壇再被砸毀打預防針?況且只要新冠變流感,再多流感都不是指揮官的責任了。

後疫情時代,打開國門是衡量各國競爭力的重要指標。當美英日等均已開啟共存模式,以色列甚至只要檢測陰性即可入境,都說明如何及早擺脫疫情羈絆已是戰略級思維。南韓宣布開放,陳時中也想跟進,但台灣要放任多高的染疫率、要經過多久的陣痛期?

台灣人民自律,加上海洋天險,為蔡政府爭取到寶貴的超前部署時間,但早該準備的疫苗覆蓋、快篩試劑、治療藥物,沒有一項齊全;原應規畫的分級分流、醫療量能、在家照護,也沒一項妥善。時間與經費的巨額成本都打了水漂,以致如今破罐破摔,只能接軌國際後段班。

蔡總統開示,這叫「減災」,全民只好剉著等。












聯合報社論/李家超出線,預告東方明珠再趨黯淡


2022-04-17 00:38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香港前政務司長李家超挾過半數選委提名票,在中聯辦事先傳達中共中央唯一支持下,李家超同額競選,人事幾已底定。(中通社)


香港前政務司長李家超挾過半數選委提名票,正式報名參選特首。在中聯辦事先傳達中共中央唯一支持下,李家超同額競選,人事幾已底定。經過反送中、國安法整肅,北京欽定特首宣示的政治路線是:國安至上,文不如武。

李家超警隊出身,作風剽悍,從警務處轉到主管公共秩序,統轄警察、監獄、移民事務和消防等部門的保安局。雨傘革命後,他成為第一位警察出身的保安局長;去年升任政務司長,又成為首位武官出身的港府二把手。這幅升官圖也是香港治理班子「文下武上」的趨勢寫照。

文官治港是香港政制核心,透過各部門通才訓練,培植政務精英,特色是廉能高效,缺點是重程序不講政治。香港回歸後,北京無法駕馭文官團隊,直到反送中運動擴大,公務員也站到反對行列,促使中共決心處理。當時不只公務員參加遊行,還有百餘政務官私下連署要求特首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七百多人的班子,有七分之一「造反」,埋下武官治港的導火線。

反送中事件讓民主派在區議會選舉贏得逾八成席次,對立法會及特首選舉將產生決定性影響,北京長臂趕訂國安法,肅清民主派,持續逮補異議人士及獨立媒體。李家超以保安局長身分兼任特區國安會委員,扮演領導鎮壓角色,這是他僅有的「政績」。在香港研究機構長期調查中,他的民望始終是負值。

親中學者稱讚李家超執行國安法比其他港府官員有承擔,「忠於國家」。但這也透露中共的窘況:即使國安法讓中共對港落實全面管治權,異議人士不是坐牢就出逃,全港噤聲躺平,只剩下警隊保安可堪信賴。港府、立法會乃至司法與民間精英,在中共眼裡都不夠愛國,忠誠堪慮,唯有警察保安可擔領導重任。人事案證明,中共對這顆失色明珠寢食難安,對政治穩定毫無信心。

中共整肅香港異議人士有如防疫清零般綿綿無絕期,部分案件只是表達對司法不滿、質疑疫苗副作用等也被冠以「煽動」罪名。李家超忙向政商界拜碼頭時,國安警察還在突襲追捕異議人士,追究過去的言論忠誠。

香港位於美中地緣衝突熱區,中共要清理西方勢力及協作者有其必然,但習近平並未從平亂過程學到教訓,疏通民怨以免為人所乘,反而擴大港人與北京中央對立。港府失去人民認同,肇因治理能力,中共卻把所有抗議人士都視作顛覆分子,將保障自由的法治變成箝制工具,政治肅清竟成國際金融中心常態。

當人民與公務員不信任執政者,又無力反抗,結果就是躺平。這次香港防疫失敗即為明顯例子,社會嚴重撕裂,人民對立不配合,公務員被動消極,全港防疫破口不斷擴大,導致疫情超越武漢。連大陸醫護赴港支援,都能加劇中港對立。荒謬的是,北京只擔心有人抵制「動態清零」,打擊愛國者治港,無視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有「清零」難處。一個無法調和中港矛盾的特首,不可能說服民心歸順中央,縱有國安法會咬人,也奈何不了沉默大眾。

北京的國安法已是天羅地網,仍催促港府盡快完成基本法第廿三條立法。李家超沒提政綱,卻急就港版國安法表態,強調會優先處理。香港回歸廿五年,中央不管房貴人貧,只在意加高國安長城,防內外勾連。李家超上位是個燈號,從此國家安全優先於經貿競爭力,愛國重於專業。當北京將香港所有異議都視作分裂國家,堅持清洗到底,李家超不是特首,而是監禁港人自由意識的典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