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6日 星期六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文明延續的氣候變遷

◆  美軍保台…自己國家別人救?
◆  當民主進步黨沒民主
◆  不會犯台?國安不容樂觀
◆  公投別被政黨牽著走
◆  力阻公投通過 綠怕「昨天的手打今日的我」
◆  交通部最該留住台鐵服務基隆
◆  反萊豬 美國人很氣? 言重了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文明延續的氣候變遷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文明延續的氣候變遷


2021-11-06 00:02  聯合報 /   潘襎(作者為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
90歲的日裔美籍氣候學家真鍋淑郎因奠定電腦預測氣候變遷基礎,獲頒20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美聯社



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氣候變遷高峰會議十月卅一日到十一月十二日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將議定全球面對氣候變遷採取因應之道上個月卅日 G20 峰會在羅馬舉行,重申如果人類無法有效採取因應策略,將會使文明崩潰,如同古代羅馬文明的滅亡。

西方文明存續,以古羅馬帝國為殷鑑。一七六四年秋天,一位默默無聞的英國人吉朋(Edward Gibbon, 1737-1794 A.D.)在歐洲大陸的「大旅遊」中來到羅馬。當他來到已化為廢墟的「卡庇多神殿山」時,昔日宏偉帝國僅剩無數廢墟。眼前景致使他陷入沉思,此時突然聽到神殿傳來修道士晚禱聲,一股蒼涼感勾引起去探究這座城市衰亡的原因,最終這個念頭發展成鉅著《羅馬帝國衰亡史》。西元一一七年羅馬帝國皇帝圖拉真將羅馬帝國領土擴大到極限,西部跨越英倫海峽到達蘇格蘭,北部到達多瑙河,東部越過現今伊朗領土,南部包攏埃及與北非。地中海成為帝國內海,領土橫跨歐亞非,如此強盛帝國卻在西元四七六年帝都陷落,西羅馬帝國滅亡。

十八世紀中葉帝國主義勢力在大航海時代遠行到東方世界,各地文明逐一開展在眼前。那時期龐貝城遺跡出土,驚心動魄的火山毀滅文明的情景揭開毀滅的神秘面紗,另一方面異國文明被西方「發現」,古老文明被逐一摧毀與降伏。馬雅文明被毀滅,原始部落社會或組織力薄弱的國家更無法抵抗這股力量,摧枯拉朽,甚而連龐大的印度蒙兀爾帝國都難逃逐步被英國控制的命運。

史學家陳寅恪在《李唐氏族推測之後記》中認為,李唐之所強盛在於取野蠻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頹廢之軀,才能開創空前世局。然而李唐何以衰亡、蒙古帝國何以崩解,說法各一。大明帝國永樂皇帝派尹綬出使稱為真臘的吳哥王朝,那時吳哥王朝已漸衰頹,往後學者認為因為某種自然災害或戰爭迫使遷都,帝都荒蕪。竣工於八三五年婆羅浮屠位居印尼爪哇,乃是人類文明中最大佛教寺院建築,卻因種種自然因素湮滅在火山灰與森林當中。郁永河著稗海記遊》描述康熙年間的台北湖泊風貌,今天已經成為人口密集的台北市。

葛洪神仙傳》說明麻姑飛越東海,滄海已然三次化為桑田。柏拉圖對話錄》提到,亞特蘭提斯島文明在一日之間因地震、水災侵襲而滅絕。氣候變遷,桑田化為滄海,許多島嶼與陸地將會消失,文明滅絕。

高齡九十歲日裔美籍教授真鍋淑郎,長年研究地球暖化,建立預測模式,今年終於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人類繁衍在地球的文明,將會毀於戰爭的爭奪貪婪,還是人類無止盡的開發慾望,或者是大自然的反撲,或者齊心一致共同面對未來危機呢?各國領袖能給下一代子孫承諾嗎?











美軍保台…自己國家別人救?


2021-11-06 00:31  聯合報 /   廖天威/中華亞太安全治理學會資深研究員(台北市)
台灣民意基金會公布民調,六成五受訪者認為,兩岸若戰爭,美國可能出兵協防台灣。報系資料照片



日前台灣民意基金會公布民調顯示,有六成五受訪者認為,兩岸若發生戰爭,美國有可能出兵協防台灣。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稱,「這算是另一項台灣共識」。

在現行美台間無協防條約、共同防禦協定或在官方外交關係基礎上,出(租)借海、空軍基地做為美國海外全球(含區域)戰略部署基地等情況下,希冀或要求美軍來台,就會是「軍事介入」。我方要思考的是,這可能嗎?值得嗎?未來怎麼辦?

首先,不論就美方或我方來看,這都像在「大敵當前」之下,「自己的國家別人救」,正當性與可資說服的理由為何?不言自明。美中大戰(從商業、貿易、民主人權到區域安全之爭),從川普延伸到拜登,已經是美國過去近五十年來—自美中關係正常化伊始,最大最震盪的對外關係變化。美國共和、民主兩黨輪政的政策基調,在「抗中」一事上一池春水攪亂,未來應會有所修正。最起碼,當拜登面對民國 111 年(二○二二年)期中選舉時,就有可能會回歸民主黨政策基調

其次,兩大之間難為小,向來是區域問題上極難平衡的議題。台灣若要繼續操作大國相爭,未來空間將會益形狹小,迴旋空間會從有到無。失去空間,「和」與「戰」之間的選項就會極為有限;甚至,自己綁架自己,毫無選擇。將此場景貿然搬到台海上演,不智、亦不必要。為今之計,應爭取「以時間換取空間」的戰略,增加決策空間,理性選擇就會出現。

再者,孫子兵法說:「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即使在兩方精密計算下,「關鍵衝突點」(flash point)仍然出現;兵戎相見結果,會使台灣的國家主權、國民意志與國防自禦能力,徹底弱化;那麼,過去卅五年來民主開放、人權進步、社會多元的台灣價值,都會隨之消退,黯然無光。如果這是建立在美軍無法取得「全面且壓倒性勝利」的基礎上,台灣會像阿富汗、像波灣戰爭中如果美軍沒有在「懲罰」侵略者上獲勝一樣,民主倒退、社會動盪而民心盡失。

大敵當前下,台灣安全嗎?危機的反面,通常也會有機會。蔡政府過去五年的「政治薰陶」,大抵已將台灣社會政治氣候的反中、對抗、對立,乃至對決,合理化成抗中、保台。怕的是,保台不成,反倒成「反台」和「棄台」。這並非不可能,把話說死、方案闕如,伊於胡底,就會實現。

台灣的安全,就像走在一堵窄牆之上;偏左偏右,往左往右,都有危險。只有俯身向前,一步一步踏穩,蹲低姿態,在所有可能升溫議題上,都要降溫,創造出有利空間;那麼,政治、經濟、軍事、安全上的有利選項,就會浮現。











當民主進步黨沒民主


2021-11-06 00:29  聯合報 /   洪忠文/出版業(台南市)
民進黨中執會決議六都與爭取連任的縣市首長、非執政縣市首長,都由黨主席徵召,使得正國會的中執委,公開批評林錫耀(圖)是「新潮流秘書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公布民國 111 年(二○二二年)縣市長提名特別條例,廿二個縣市僅有基隆市、新竹市、屏東縣辦理初選,其餘十九個縣市長皆由黨主席決定。此舉讓所有人為之譁然,民進黨口口聲聲說要守護台灣的民主價值,實際上卻是最不民主的政黨。

對外說好聽由協調決定人選可以避免初選時黨內互打,正式選舉時反而讓其他政黨得利,實際上是蔡總統害怕在民國 111 年(二○二二)後,黨內人士開始押寶未來總統候選人提前跛腳,因此先用讓黨主席權力無限擴大,先掌握提名權拉攏十九個縣市長候選人,不論選舉結果如何都可以避免提前失勢,未來也可能再讓黨主席繼續掌握立委或總統的提名權力。

縣市長都可以不辦初選了,可想而知未來民國 113 年(二○二四年)的立委,甚至是總統候選人也可能都會直接由黨主席欽點。現今民進黨的種種作為,都和原先創黨的理念與精神背道而馳,反而是和對岸民進黨所說的專制共產黨看齊,當民主進步黨沒有了民主,那還剩下什麼呢?














不會犯台?國安不容樂觀


2021-11-06 00:28  聯合報 /   宋啟成/國防大學戰爭學院前上校教官(桃園市)
國安局長陳明通日前公開表示,在蔡英文總統任期內都不會有事。本報資料照片



日前國安局長陳明通在立院表示:「蔡總統任內,中共不會犯台」,即便他稍後強調,「或有突發狀況,必須要注意」,但「不會犯台」言猶在耳,還會有什麼「突發狀況」?自然不大會受重視。這讓筆者想到在國防大學服務時的一段往事。

某天,學校進行兵棋推演,主持長官問學官對中共犯台的看法,學官回答「美軍會來保台」,長官立刻以民國 28 年(一九三九年)德國入侵波蘭為例,糾正學官的發言。

當時納粹德國已併吞捷克,為免波蘭成為下一個目標,英國首相張伯倫立即宣示「保波」決心,這不啻給波蘭一顆安心丸。德國當年秋天入侵波蘭,英法也對德宣戰,卻只在德國西部發動規模極小的攻勢,所言與所為不成比例。

筆者過去在國防大學負責教授「野戰戰略」,這是有關掌握與維持戰場有利形勢課程,而「料敵從寬思維與「危機意識」,更是上課重點。面對兩岸情勢,我們可以擁抱種種有利因素,但絕不能因樂觀而削弱應有的危機意識,畢竟我們只有一個台灣,退此一步即無死所;主事者動見觀瞻,凡事皆須慎言才對。














公投別被政黨牽著走


2021-11-06 00:24  聯合報 /   邱芷筠/大學生(高雄市)
蔡英文總統(中)、行政院長蘇貞昌(左)、桃園市長鄭文燦(右)日前出席民進黨針對四大公投的說明會,主張四個不同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總統日前特別到公投說明會場,呼籲民眾審慎投下四張公投票,這攸關台灣前途、台灣人未來,不要讓台灣未來被政黨綁架、被政治惡鬥犧牲。蔡總統更表示:「四個不同意,台灣更有力。」如果四個公投結果都是同意,那台灣就會走向滅亡嗎?結果恐怕不是這樣。

這是公投,對事不對人。公投是看個人對這個議題贊成或不贊成,根本與支不支持該黨無關,所以不應該政黨因素考慮進去。假如你是支持民進黨,你可以對反萊豬投下同意票,又或者你支持國民黨,你也可以投反核四。但是以現在的情況看來,就是蔡總統操控了大家的腦袋,並且要大家統統都投下不同意票,並把公投宣講當成選舉造勢場合

我們年輕人該用腦袋,思考該議題對生活影響,並做出自己的抉擇,不要被政黨牽著鼻子走。













力阻公投通過 綠怕「昨天的手打今日的我」


2021-11-06 00:23  聯合報 /   蕭福松/台東大學教師(台東市)
呂秀蓮到大潭藻礁還有中油三接工程現場了解現況,同時呼籲政黨在公投議題方面不要綁架黨員。記者鄭國樑/攝影



民進黨善變,就像孫悟空七十二變一樣,苗頭不對馬上來個「超級變變變」。管它謊話連篇睜眼說瞎話,是華麗轉身也好,是髮夾彎也罷,只要能達到目的就好。

政治鬥爭場上,要翻雲覆雨、使卑劣伎倆,都無可厚非。可是面對自己的百姓,如果也拿這一招對付,就顯得「不仁」了。

年底四大公投案,原本並沒有引起很大關注,直到陳柏惟被罷免,民進黨才警覺到「民意」好像不那麼馴服。萬一公投全過關,豈不是打臉蔡政府諸多「高瞻遠矚政策,所以傾全黨之力,要阻止公投通過。因此,當國民黨喊「全民推公投,才是愛台灣」,民進黨便回以「公投如過關,就是害台灣」。

政黨對罵對嗆,百姓已司空見慣,可是當蔡總統喊出「四個不同意,台灣更有力」時,民眾才意識到,原來民進黨「不喜歡公投」。但公投不是民進黨在野時極力推動的嗎?難道「蔡公投蔡同榮推動公投是推假的?

國人對公投法也許沒有深刻認識,但對「鳥籠公投」一詞一定不陌生。民國 93 年(二○○四年)反軍售及民國 97 年(二○○八年)入聯、返聯公投,均因投票率未過半而沒通過。為打破鳥籠束縛,民進黨在民國 106 年(二○一七年)修公投法,將通過門檻下修,連同提案門檻、連署門檻一併調降。到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九合一選舉合併公投投票,公投十案通過七案,讓民進黨顏面大失,又動修公投法腦筋。

公投綁大選」原是民進黨主張,但因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公投失利,便再次於民國 108 年(一九年)修法,以「案件眾多、題目複雜、排隊動線紊亂、超過截止投票時間等理由,將大選與公投脫鉤,讓公投難通過

公投法反覆修訂,讓國人看清民進黨「機關算盡真面目,這也讓老百姓認識到民進黨的本質,其實就是「變變變」、「騙騙騙」。

年底四項公投基本上是對蔡總統食安、能源政策等質疑,對民進黨政府自然形成壓力。如今民進黨極力阻止公投通過,彷彿怕拿昨天的手打今日的我,徒暴露其「黔驢技窮」窘態。

















交通部最該留住台鐵服務基隆


2021-11-06 00:19  聯合報 /   賀陳旦/交通部前部長(台北市)
針對八堵到基隆路廊爭議,鐵道局拋出不排除基捷、台鐵並存說法。 記者游明煌/攝影



基隆捷運」最近成為熱門話題,因為去年十月十三日所謂四首長會議以為每個首長都提前拿耶誕禮物,結果一年下來各說各話,寸步未前,甚至有基捷第二階段八堵—基隆車站要十年後再決定的說法。近年常見「和稀泥式協商,於事無補反而傷了和氣。基捷又犯了這個錯!

基捷的出發點在改善基北間軌道服務,可以是既有台鐵提升,可以是新增系統。所謂「捷運」,是指服務水準,相對傳統鐵路營運,強調發車密、站距短、上下車快,並不一定要是全新系統或營運公司。各國大都市捷運公司除市區線外,常常經營郊區鐵路多半來自過去鐵道的升級。我們高雄鐵路地下化台中高架化工程增加許多通勤站,也是台鐵捷運化案例。四首長多以追求新系統單一選項,以至於工程重疊經費暴增難以推動

好在基隆市民對基隆這段鐵路有感情,對於「曾為台灣第一有榮耀感。那就更應該好好想一想如何「整舊如新」。

台鐵的價值不只建立在市民的記憶之中,它在區域性運輸上也可以調整成更優質的服務。四首長協商結論最可惜的是,沒有說明各地方政府要的各項建設和台鐵路網關係。如果基捷花五百億元,只為了把基隆河谷新增旅客拉到南港轉台鐵進北車,而南港—樹林間最擁擠路廊依然如故,基北間的軌道服務是提升不了的!也就是說,不管要在南港汐止基隆一帶再建多少新軌道系統,一定要先改善北北基區域長年台鐵瓶頸

因此,選擇基捷第一、二階段的分界站,(也很可能是「升級台鐵」和「汐基捷運」兩線的轉車站)就非常關鍵!若是把台鐵東部幹線西部路線就在該站分界,這個車站進出旅客就不只是基隆通勤族東西幹線轉車人潮,帶來的就是商機,這才是最佳基捷分段站。八堵附近雖有可開發土地運輸功能遠不及七堵七堵現有維修調度乃至月台設施都足以作為區域轉乘站站區遼闊也可以運用「大平台開發方式,立體化引進商場大樓

除了站場條件勝出外,規劃七堵區域轉乘站東部幹線不再駛入南港—樹林間擁擠路段,所餘空間可以增加基隆—新竹區間車班次,真正提升基北軌道的服務。

以上這些思考,不僅是補充四首長會議的遺漏,也不全為了加強基隆民眾懷念台鐵的理性論述,更重要的是:運輸主管機構必須以整合系統為先,動輒花錢蓋新工程不是本事。何況,七個月前太魯閣事故後,大家都說台鐵要改革,交通部除了跟著喊要人要錢以外,要不要像個真正的主管,真正的大家長幫別人幫不來的忙:「把台鐵的運務合理化,把基隆段號誌系統作先驅升級,把七堵站作為運輸和開發結合的亮點」。要改台鐵,先給尊重;基捷要成,台鐵最關鍵!交通部最不該先放棄台鐵,最應該留住台鐵放手服務基隆!











反萊豬 美國人很氣? 言重了


2021-11-06 00:04  聯合報 /   羅際輝/退休人士(新北市)
波波漫畫



去年八月,蔡總統無預警宣布次年開放萊豬進口,讓全民錯愕。民進黨在野時強調,餵食萊克多巴胺的豬或牛就是毒豬、毒牛,論述深植人心,所以現在很難被改變。為兌現蔡總統對美國的承諾,只得提出「反萊豬=反美」、「反萊豬有害國際貿易」、「萊豬符合國際標準無害健康」及「沒有逼大家吃萊豬」等說法為政策辯護。

去年台灣國際貿易總額為六,三四六億美元。台美貿易總額為八三九億美元,對美出口五○九億美元,進口三三○億美元,台灣有順差一七九億美元

台灣豬肉消費量一年約九十萬公噸,台灣豬占地利人和之便,穩定保有約九成市場,進口量至多十萬公噸,貿易額不超過三億美金,約為台美貿易總額的千分之三點六,小到幾可忽略。

根據農委會資料,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台灣自加拿大進口豬肉及雜碎共三七,二九六噸,占進口數量四十四%,平均每公斤六十一點三元,貿易額約七千五百萬美元;自美國進口一一,○五八噸占十三%,每公斤七十八點九元,貿易額約二千八百萬美元。顯然,即使進口較便宜的美國萊豬,一樣無法與加拿大的非萊豬競爭;就算進口萊豬可提高美豬市占率至五成,貿易額也不過一億多美元,增加自美進口額十分有限,對降低台美貿易順差幫助甚微。如今台美關係史上最佳,美國對台軍售,動不動就是上百億美金,民進黨說拒吃萊豬會傷害台美關係,行政院長蘇貞昌更說「美國人很氣」,相信的人恐怕不多!

去年全球豬肉生產量前兩名,中國占四十二%歐盟含英國占廿五%兩者皆禁用瘦肉精;美國居第三名,占十二點五%,其中只有二成是萊豬。中國是世界最大豬肉進口國美國前五大肉商為了避免失去此一市場,四大肉商宣布禁用萊劑餵食牛豬,此決定獲得了巨大回報。去年中國進口豬肉四三九萬噸,從美國就進口了二一五萬噸,比前年增加二二四%。去年美國豬肉出口量三三三萬噸,若是少掉中國市場,出口量將狂跌六成五,絕非台灣人吃萊豬就能補得上!

蔡總統單方面宣布進口萊豬,並非因雙邊談判簽訂協議後,不得不履約的結果;即使撤銷允許萊豬進口,並不會影響台灣的國際信譽!根據最新民調,民進黨反反萊豬公投勝算極低,如果蔡總統能在公投前宣布取消進口萊豬,既不會得罪美國,也不會與人民為敵,才是高明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