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8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亞洲金融環境丕變 謹慎應對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經濟日報社論/亞洲金融環境丕變 謹慎應對
◆  聯合報黑白集/美國疫情拖累全球
◆  聯合報社論/五院任命爭議不斷,蔡英文治國理念為何?








經濟日報社論/亞洲金融環境丕變 謹慎應對


2020-07-18 02:59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在6月底中國大陸通過香港版的國安法之後,美國國會7月初即通過「香港自治法」,日前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已正式簽署了這項法案,也就是即日起美國取消了承認香港在世界貿易組織(WTO)獨立關稅區地位,同時不再給予香港特殊待遇。未來許多位於香港的企業,包括在香港註冊的外國企業,產品輸往美國時將會遇到增稅問題,甚至可能與大陸產品同時被大幅加稅,以致香港和外國企業都開始緊張,香港金融業的經營風險也隨之上升。
更嚴重的是,港版國安法通過以後,香港的自由度受到影響,金融產業的發展受到威脅,許多位於香港的本地和國際金融業者,都已經在考慮是否要從香港出走。同時,包括日本、韓國等國及台灣等,都希望藉機接收香港亞太金融中心的地位只是這些企圖與努力似乎都有些困難,因為這些國家人民的英文能力普遍不足,法律也以大陸法系為主,不易與英美法系相聯結,大概只有新加坡有一點機會,承接出走香港的國際金融業者
長久以來,我國金融產業的競爭力不足,政府多年前曾經規劃過要把台北發展成為亞太金融中心,但是實際成效極為有限。而且,在亞太其他國家和城市金融產業大幅進步之際,台灣金融業的表現卻不斷下滑。在今年3月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發布的世界金融中心城市評比中,台北的排名大幅下滑,由去年的34名跌落到今年的75名,根本無法擔任區堿金融中心的角色,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因素,就是過去幾年我國過於強調金融監理預防洗錢消費者保護管制措施,在金融創新方面的表現遠遠落後其他國家,以致排名大幅滑落
雖然在 GFCI 的評比項目中,主觀因素很多,但評比結果仍然具有相當的參考價值。如果我們同時參考世界經濟論壇WEF公布的國家競爭力排名,我國在金融創新與開放方面的排名,同樣地也大幅落後其他國家,意即我國金融產業過於保守、管制過多,已是國際上的共同認知
台灣金融業競爭力的主要優點在於逾放比率較低等方面,但是面對新冠疫情,政府大手筆地推出將近1兆元的企業融資紓困方案,其中絕大部分是由公股銀行埋單,再加上一部分的利息補貼。國內許多企業因疫情而受損嚴重,且在疫情還無法確定何時才會結束的情況下,政府擴大紓困的政策當然沒有問題。問題是將近1兆元的融資放款,萬一未來出了事情,呆帳大幅增加,使得公股銀行的曝險上升,又該由誰來承擔最後的損失?如果公股銀行都出現問題,民眾會不會擔心其他銀行也同樣會出問題?
另外,本國銀行原本的競爭優勢之一在於呆帳很少,如果因為過度紓困,使得逾放比率上升,未來在全球的金融評比排名可能又要再往下掉。我們認為,政府應該在大量紓困與金融穩定中取得一個平衡,尤其在現今客觀環境之下,我們即使無法成為亞太金融中心,至少應該要守住國內金融的穩定。
最後,面對香港金融情勢的大幅改變,政府應該測試台灣金融業在香港可能面對的曝險壓力,甚至進一步要求銀行業者考慮是否移地經營。至於想要引導金融產業回到台灣,甚至吸引國際金融業者來台灣投資,最重要的還是要加速國內金融產業的開放,包括金融產業的自由化、國際化和加速金融創新,而非只是一再強調金融監理和管制另一方面,培育更多的國際金融人才更是當務之急,包括金融與法律等專業人員,這也是目前台灣要提升金融競爭力最欠缺的一環












聯合報黑白集/美國疫情拖累全球


2020-07-18 00:30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全美疫情失控,累計已三百七十多萬人確診;圖為加州洛杉磯林肯公園醫護人員協助居民接受檢測。 (法新社)


最近新冠病毒疫情在許多國家都有捲土重來之勢。我們習慣性地關注鄰近的日本、香港、南韓又新添數十百例,但真正嚇人的是美國,它近日每天新增七萬多例。全美累計已三百七十多萬人確診,遙遙領先世界各國。
每天新增七萬多人確診是什麼概念呢以新冠病毒起源地的中國大陸為例,至今累計確診也不過八萬五千人而美國一天新增七萬五千人,表示它一天的感染者幾等於中國半年的加總,真是可怕政策搖擺不定,中央與地方各行其是,加上反種族歧視示威和大選造勢不輟,都是美國疫情失控的主因
直到前兩天,川普才首度戴上口罩公開示人;這位一路對疫情傲慢、鐵齒的總統,終於覺得自己該負點責任了。若不是為了挽救自己的連任選情,他恐怕連這個舉手之勞都不屑做。十四世紀的黑死病,已讓當時的人們意識到宗教無法代替醫學解決細菌感染的問題;但直到今日,還有不少美國人拒絕戴上口罩,因為神依自己的形象造人」,這張臉不應被口罩遮住
美國一邊在抗議種族歧視,一邊在反對封城戴口罩,兩者都不利控制疫情美國的人口是全球人口的四%,但它感染新冠肺炎的人數卻高達全球確診數的廿七%,說明了川普治理的失效。問題是,在全球化時代,美國不能有效控制疫情,國際間就很難恢復運輸、觀光及商務往來,全球經濟恢復正常運作的機會都會被美國卡住












聯合報社論/五院任命爭議不斷,蔡英文治國理念為何?


2020-07-18 00:23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左)提名總統府前秘書長陳菊(右)出任監察院長,引爆政壇風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在激烈抗爭下,民進黨用盡不當手段,強行通過陳菊出任監察院長案。對陳菊而言,這樣的登場其實毫無光榮可言;對民進黨團而言,一波波肢體衝突的護航其實也相當狼狽;對游錫堃而言,在混亂中極速宣讀審查案逕付表決,則跟當年民進黨譏嘲張慶忠的「半分忠」一樣可笑。對於陳菊將出任監察院長,我們難表恭賀;而蔡總統的提名考量偏差,恐怕要負更大責任。
朝野用粗暴拉扯的方式對待此案,一則說明蔡總統提名陳菊難平人心,二則說明國會的協商機制一敗塗地,雙方連「文攻」的機會都找不到,只好訴諸「武嚇」。其間,民進黨一度打算利用國民黨占領議場為由「將計就計」,以為可以跳過審查,直接逕付表決。經在野黨指出違憲疑慮後,民進黨才緊急奪回議場,臨時補提案要求「停止詢答」。游錫堃在包圍中宣讀議案,民進黨團趁亂違規代缺席者投票,除凸顯程序正當性不足,也讓陳菊的任命降下黑雨,毫無光采可言。
陳菊的提名過程固然難看,但更引起外界質疑的,是蔡政府的大政布局不知要將國家帶往何方。把五院院長的名單攤開來,人們可以看到,行政、立法、考試、監察四院的院長均已年過七十歲,唯一在七十以下的是司法院長許宗力。這顯示,我們中央政府是由一批原該退休的老人在領導;從他們出線過程的諸多爭議,似已難解讀這樣的布局對台灣到底有何前瞻意義。
當然,真正的問題不在年齡,因為政壇向來不乏「老當益壯」的人物。問題在,蔡英文在提名這些人出任首長時,到底要向人民訴說什麼樣的故事或描繪什麼樣的展望?答案完全曖昧不明。外界看到更多的,是蔡英文的派系平衡考量:游錫堃是以正國會龍頭的身分,被拔擢出任他完全不熟悉的國會議長職位;蘇貞昌任閣揆是民進黨民國107年(二○一八)選舉大挫敗下無可奈何的選擇,蔡英文在擔任蘇貞昌的副閣揆時並不欣賞其執政風格。至於陳菊,蔡英文則需要她來節制新潮流系中那些躍躍欲試的中生代。
總括而言,這些人事任命,都是基於蔡英文個人的政治操作需要而為,而非因為國家發展需要而設。前者,是從「私」的眼光切入;後者,才是為「公」目的布局。再看他們的政治象徵意義:陳菊曾是美麗島事件受難者,蘇貞昌是美麗島辯護律師,游錫堃則是省議會三劍客之一;三人固都有過輝煌歷史,但在台灣民主化的漫長歷程中,那些都已是陳年往事。但蔡英文的提名敘事,一味強調陳菊的昔日榮光,卻刻意忽略她近廿年政壇打滾所留下的權勢痕跡,乃至用人及執政疑點,民眾對這些事情豈會一無所知?
持平而論,目前五院院長中,除了即將上任考試院長的黃榮村社會形象較佳,其餘四院都頗受爭議。游錫堃從未擔任過立法委員,他出任立法院長明顯違反國會的「資深原則」;從實際表現看,他也只能聽任老手如柯建銘及黨意的指揮。蘇貞昌二度回鍋擔任閣揆,他仍無法打開心胸廣聽各方建言,但酷吏形象卻變本加厲,對執政黨難有加分作用。至於司法院長許宗力,當初其大法官資格即充滿爭議,而今蔡英文許諾的司法改革不見進度,卻又發生大法官呂太郎應召進入官邸並遭總統公開訓誡事件,也讓外界對司法的獨立性感到憂心
蔡英文挾著八一七萬票的支持光榮連任,但她的第二任剛過兩個月,政府許多人事酬庸和標案徇私的案件已經疑雲滿天。以朝野競相揭弊的速度,民進黨將很快就可能失去人民的信任,蔡總統也將隨之變成跛腳。尤其,當蔡英文可能只以派系平衡或政治分贓為操作原則,她的治國理念也將離民眾愈來愈遠,五院院長的任命已經顯示了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