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8662/web/◆ 聯合報社論/財劃法哪個版本最好?卓院長打臉賴總統
◆ 聯合報黑白集/外交豈能當兒戲!
◆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經濟板塊位移已不可逆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經濟板塊位移已不可逆
2024-11-11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左一)、俄羅斯總統普亭(左四)等領導人出席金磚國家峰會。路透
俄羅斯總統普亭在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前夕表示,美國企圖遏制中國發展,就像不准太陽升起來,「這是做不到的」,太陽總歸是要升起來的。
以太陽為喻,無獨有偶,新加坡前外交官、知名戰略專家馬凱碩,日前在印度新德里電視台主辦的活動上表示,世界不再受西方文明的支配,事實上,西方正在失去世界。馬凱碩還把金磚國家比喻為是一個「日出俱樂部」,而指曾主宰世界的七國集團(G7)是一個「日落俱樂部」。
日出與日落,具體地體現在數字上:民國八十一年(1992年),G7 GDP 占全球的比重為45.5%,後來組成金磚的五個國家(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南非)占16.7%,但30年後的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金磚國家達到37.4%,G7則巨降至29.3%。
日出俱樂部中,無疑又以中國最為突出顯眼,因為它的變化與崛起最為巨大,也因此,不僅讓中國與傳統的西方大國尤其是已稱霸近一個世紀的美國,關係日趨緊張,也讓各國對如何看待中國,在觀點上出現了嚴重的分歧。從三、四十年前中國剛崛起時的「中國崩潰論」,到最近中國經濟明顯走緩下的「中國到頂論」,不一而足。
從傳統西方特別是從美國的角度看,在期待中國崩潰卻不可得的情況下,希望至少能看到中國已經到頂,以免最終可能被中國趕上,其無奈心態可以理解,但現實卻未必如此。
新加坡前總理李顯龍10月在新加坡舉行的「慧眼中國環球論壇」爐邊對話時,闡述了他對中國當前經濟形勢與挑戰的看法,直言中國經濟尚未到頂,看衰中國「極不明智」。他認為西方國家以為「只要做些什麼就能打倒中國」的想法是錯誤的,他強調,「這個國家將持續長久發展下去」。
李顯龍不僅毫不猶豫地否定了「中國到頂論」,甚至還相當肯定地提出了「中國持續發展論」,明顯地與馬凱碩強調的「日出論」若合符節。李顯龍看好中國經濟的理由包括:
雖然對中國以往快速增長有過重大貢獻的人口紅利已然消失,勞動人口已經到頂,但中國將提高退休年齡,會更好地利用勞動力尤其是婦女勞動力,這將是提高生產力的一大來源。另一來源是農村人口,中國每年都在進行系統性城市化,每年有1%、即1,500萬的人口從農村移居城市。
其次,目前中國已在許多領域做到了世界級水平,也有很多先進且高質量的技術與科學,這將導致成本下降,全面提高中國產品的競爭力。
最後,李顯龍還強調,他看到了中國人已經下定決心,因為他們已經看見了自己的能力,也看見了其他國家的能力,在某些領域,他們知道自己需要迎頭趕上。所以當中國人說「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時候,李顯龍感到這種決心是顯而易見的,這將推動他們向前邁進,克服任何可能出現的困難。
李顯龍對中國的觀察和瞭解,顯然相當細膩深入,比如最後有關中國人的決心這一點,華為在美國及西方輾壓式打壓下的王者歸來,正是這種罕見的素質表現。
中國正處於日出東方的階段應無疑義,但為何說西方或 G7 將處於日落階段了呢?這只要從經濟發展學的供給與需求兩個角度作些觀察分析就明白了。
20世紀的美國雄霸天下,供給面靠的是第二次及第三次工業革命,加上來自於全球的人才紅利;需求面則是其積極鼓吹推動的全球化,如今時移世易,供給面的優勢已面對來自中國的強勁挑戰,還要加上國家治理能力的弱化;需求面則為了對付中國,不惜反全球化、去全球化,還要到處征戰,大概率或將追隨19世紀的英國,步向日落。
日出,日落,此即21世紀全球經濟板塊位移的大勢,難以扭轉,更不可逆。
聯合報黑白集/外交豈能當兒戲!
2024-11-11 00:0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外交部政務次長吳志中。聯合報系資料照
美國大選,美媒報導外交部政次吳志中表示台灣非常擔心,外交部急澄清關心非憂心;公視報導稱川普為重刑犯,文化部長李遠指這件事很嚴重,新聞急下架。台灣處境特殊,對外沒有犯錯空間。但賴政府駐外人事接連引發爭議,無視外交專業的布局,要應對美選後變動劇烈的世局,簡直是把外交當成兒戲。
外交部的荒唐派令,其實要從蔡政府說起。駐日代表謝長廷被譏是「助日代表」;駐德代表謝志偉屢對國內政情高亢表態,對僑界性騷案件卻無力善後;駐泰前代表莊碩漢則因性騷而遭監院彈劾;至於「口譯哥」趙怡翔擔任駐美代表處政治組長,更引發爭議。
賴政府外交人事爭議,不遑多讓。最近派任的駐泰公使董思齊,蔡政府曾派為駐韓副代表,因口譯哥效應而撤回。董思齊曾任林佳龍創辦的台灣智庫國際事務部主任,對國際事務不能說沒有專長。但他專研韓國,卻派往泰國,會不會太奇怪?
賴政府驚人的外交布局不止如此,上月任命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團長劉玄詠為駐奧地利代表,號稱是台灣音樂大使。賴政府難道已棄守對奧外交?駐法代表郝培芝在巴黎國慶酒會上低頭看稿念法文的表現,也被專業外交官形容為「災難」現場。
川普強勢回歸,各國戒慎恐懼,我國外交布局卻不見專業考量,賴政府似乎不把外交當一回事。
聯合報社論/財劃法哪個版本最好?卓院長打臉賴總統
2024-11-11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討論「財政收支劃分法」相關修正草案,國民黨立委張智倫和民進黨立委郭國文發生肢體衝突。記者屈彥辰/攝影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審查《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草案,在朝野衝突中將法案送出委員會。民進黨指控審查過程過於草率,若干條文也未獲共識;國民黨則指責民進黨過去推動修法,現在阻礙修法,只想集權又集錢。而高雄市長陳其邁希望等行政院提出版本,統合中央與地方意見,再一起討論;但行政院卻表示「現在的版本就是最好的版本」,堅持不提對案。財劃法修法,已成朝野下一波攻防焦點。
財劃法修法背景,起自精省後政府財政大權大幅向中央傾斜,從精省前的「中央六成、地方四成」,變成如今的「中央七成五、地方二成五」。地方政府則已從精省時的「二直轄市廿三縣市」,變成如今的「六直轄市十六縣市」。在中央掌握主要稅收情況下,地方政府不斷告窮,只能仰賴中央「垂青」,每年在統籌分配稅款和專案補助上與中央拉鋸。因政黨考量形成的分配不公,亦時有所聞。
因此自民國八十八年財劃法因精省大修後,修法提案便絡繹不絕。總計從八十九年到去年為止,立法院各黨團各立委對財劃法修法提案多達八十件,其中國民黨三十六件,民進黨也有三十件;親民黨、台聯、無盟、新黨、時力、民眾黨等,也都各自提案,沒有任何政黨缺席。扁政府時期也曾在九十一年、九十六年和九十七年三度提案;馬政府亦曾在民國九十九年、一○一年兩度提案修法。
在這諸多提案中,時任立委的總統賴清德參與提案、連署共有四次,副總統蕭美琴則多達十一次,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也有八次。民國九十年,賴清德甚至曾連署時任立委的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所提修法草案。即使在蔡政府、賴政府時期,民進黨立委也有十二次提案;賴清德從台南市長到行政院長都曾喊話修財劃法,更說「現行財劃法不公不義」。如果現行財劃法是「最好的版本」,何以朝野包括民進黨立委,會有這麼多的修法提案?
廿五年來,財劃法修法之議「唯二」缺席的,就是蔡政府和賴政府。背後原因當然不是「現在的版本是最好的版本」,而是「換了位子就換了腦袋」,現行版本是能將中央權力極大化、挾龐大資源控制地方政府的版本。
因此,財劃法應該修法,可說是除了蔡、賴政府以外的「朝野共識」。此次修法草案送出委員會是否有程序瑕疵,固然見仁見智,但若說「完全沒有討論」,則是自欺欺人。先不論此次朝野早就在立院有過激烈攻防,難道過去廿多年跨黨派、跨中央與地方的論辯、提案,都不算討論?至於財委會送出的修法版本,當然不見得是「最好的版本」,但法案還要協商,可再討論補正。而行政院和民進黨立院黨團都未提修法對案,只是為反對而反對,自無資格評論什麼最好或最壞的版本。
財劃法影響的是中央與地方財務與權責劃分、直轄市與一般縣市的資源分配,甚至是個別不同的縣市區域考量,很難以一般的政治性法案概括,各種爭論亦非藍綠白之別。各自提出修法版本或建議,然後對於歧異點折衝協調,謀求多贏,才是解決之道。
追根究柢,賴政府堅拒修法,仍是對於多數民意毫無尊重,仍想大權獨攬,把立法院當橡皮圖章。不提對案消極抵制、杯葛拖延修法,或者用「影響國防決心」、「削弱中央可支配預算、排擠其他預算」抹黑提案者,都是為「保權、保錢」。用「現在版本就是最好版本」來搪塞,卓院長打臉的,是過去的賴立委、賴市長、賴院長,和現在的賴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