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缺新浪進逼…台灣老得徹底
.聯合筆記/中國新零售 看二馬廝鬥
.馬英九怒告北檢 賠夫人又折兵
.哲人雖已遠 今日有典型
.工作簡單 低薪就應該?
.解決水庫淤砂 地方合作取代掣肘
.溫柔校長與牧牛少年的奇遇
聯合筆記/中國新零售 看二馬廝鬥
踏入中共十九大後的「強國元年」,官場暗鬥消聲,商場明爭顯形。 因應中國房地產不再成為支柱,各方不再去搶地搶錢,反而圍繞經濟轉型,開闢出一個「新零售」新戰場,由烏鎮飯局冷言相譏,已經演化為近日開鑼的二馬之戰。
所有明爭暗鬥之變,都來自轉型二字。看今天的中國大陸,最突出的轉型是轉出了消費二字。如果以中國經濟學家的眼光來看,則主要是出現了兩個重要變化。
一變是中國人心態發生了變化,由儲錢到死變得該花就花,國民儲蓄增長速度已從七年前的廿九%下降到現在的五.八%,這導致消費增速上升。第二變是中國人願消費了,導致消費取代投資,成為拉動經濟的頭馬,今年實際消費增速八%,雖然低於前兩年,但實際消費占GDP比重前三季度仍占五十三%。
消費成拉動經濟的主力軍,但中國消費對GDP的貢獻,與發達國家比還差得很遠,甚至未夠全球平均水平,於是當局認定消費領域值得拓展,經濟界就推出「新消費」主張。「新消費」的思路到了商界,就冒出了個「新零售」概念。
前些天商場大佬們還在爭發明權的「新零售」,還沒理論高度的概念整合提煉,對「新零售」有人以為就是「無人超市」,「刷臉」付款之類的新鮮,但粗淺看去,「新零售」就是傳統零售和新手段的搭配,線上與線下的結合,線上有供應鏈和實體門店,線下有大數據和新傳輸。
「新零售」說來話長,但關鍵不在其可能成為經濟新增長點,而在其可能闢出更大市場。按題為《2017-2022年中國零售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今年新零售商店交易規模將達三百八十九.四億元人民幣,到二○二二年將至一.八兆元人民幣,複合增長率逾倍。
以萬億元人民幣計的市場,當然要跑馬圈地,首先出場的二馬即刻明鬥。馬雲一馬當先,去年十月以來,阿里巴巴的「新零售」股權投資金額已達五百億港元,涉及三江購物等十多個項目。
布局半年後,低調的騰訊馬化騰近日出手。馬化騰除了發公開信高調推「智慧零售」,騰訊還將推出「去中心化」智慧零售解決方案。近日更直接入股一間永輝超市,開始爭奪實體零售業。戰闈拉開,好戲自會連場。
違建+鐵皮屋 來自地獄的火爐
盧守謙 ∕ 吳鳳科大消防系助理教授 / 聯合報
不久前中和才傳出違建出租套房大火九死,而今又發生桃園蘆竹違建鐵皮屋廠房火災,此種違建又加上鐵皮屋,形成危險性極高的結構環境。
以建築法規而言,違章建築出現防火避難設施上嚴重問題,無論是結構防火、室內裝修、防火門等防火設施,及逃生安全通道等避難設施,因未送政府主管部門審查,不是未設就是過載使用;而在消防法規上,如未受當地消防單位列管檢查,更別奢談屋主會主動花錢設置消防相關安全設備。
鐵皮屋的特色為質輕裝配快、施工周期短,且經濟便宜,大量使用於中小型工廠興建,及頂樓或廚房加蓋行為;在空間利用及光線取得上,往往採加大加高設計,形成空間跨度大,缺少實體分隔,處理上沒有任何之防火區劃;且在加強空間使用,設置了二樓夾層,其地板是舖著鐵板,多供人員休息或住宿,併合廠房使用。又牆壁鐵皮為防鏽考量,皆有烤漆處理,甚至為夏日暑熱,可能鐵皮又覆著厚泡棉層之易燃材質。
鐵皮屋所具有上述獨特建築使用型態,一旦火災時將形成特殊火爐現象。在廠房無防火區劃,使用可燃之原物料成品,火勢即會隨意往多方向蔓延,預燃相乘效應,輕質可燃物分解加速。
再者,火載量與火災猛烈度,皆相對較一般建築物大,燃料堆積相鄰擴展延燒,大容積屋內也侷限住溫度漸高之燃燒生成物,高溫高熱促進燃料快速分解,致命火災閃燃現象提早出現,在消防隊還沒介入時就已發生,也擴大了消防搶救資源。
況且,夾層地板為鐵板,材質不但無法阻隔熱,又使火災熱煙流囤積,放出熱量大量集積。又因上方開口部面積比例,鐵皮空間內輻射高溫,易使承重構件之鋼材強度急劇下降。當局部構件失去支撐後,連帶使整個結構因扭曲牽拉,致空間跨度構造因承載過重,加速了屋頂鋼骨產生全面塌陷,是救災人員的夢魘。
因此,在本次桃園工業廠房之鐵皮屋,一樓供作倉儲物料使用,二樓供作員工住宿空間,在貨物火勢向上蔓延,形成立體燃燒深層火災現象。又違建之耐火等級低,加上高輻射能之鐵皮屋構造,形成特殊火爐現象,致命性環境產生多起人命之死亡事件。
欠缺新浪進逼…台灣老得徹底
彭懷真 ∕ 東海社工系副教授 台中市/聯合報
昨天聯合報三版的標題很聳動—面對經濟奇蹟崩潰的時候到了,重點之一是「企業一直老年化」。台灣人老了,這大家都知道。台灣徹底老了,卻被忽視。
台灣的房子老了,台北與台南市住宅平均超過卅年,全國平均廿八.九年。台灣的街道老了,少有現代化的設備及功能。企業老了,近年少有新的中小企業設立,更欠缺業績耀眼的知名公司。學校老了,少有新興又辦學績效出色的學府。政府建築,老了。從總統府到行政院到縣市政府到鄉鎮市公所,到處都是老房子。民眾置身其中,彷彿進入時光隧道,完全不像AI當道時代。
老,不見得不好。但當老房子、老街道、老公園、老企業、老學校、老政府…全湊在一起,一定不好。
「長江後浪推前浪」,問題是後浪如果不夠強勁,前浪就一直在,但前浪的勁道已經弱了。例如房屋,對比去年和二○一一年的差距,五年之間,房屋平均屋齡上升超過四年,台北市甚至達到四.五七年。直接原因就是新屋太少,無法改變房屋老化的現實。
中小企業新設廠家有限,政府到處蓋工業區,卻少有新廠商進駐。製造業的工廠新增太少,黑手變頭家是愈來愈罕見,能持續經營者更少。過去靠中小企業快速轉動,靠黑手兼頭家日夜打拚,靠親友網絡迅速應變,靠年輕員工渴望白手起家的信念,如今這些條件都已漸漸失去。
其實,台灣周圍各國都是又凶又猛的新浪,中國大陸不必再說了,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等政府有意進攻的市場,都比台灣要積極,又豈是安於現狀的台灣年輕人、拖沓遲緩的台灣政府所能抵擋的呢?
「台灣經濟奇蹟崩潰」早就發生,經濟成長率百分之八至十的奇蹟,在李登輝執政後就未曾出現。更令人擔心的是台灣經濟如溫水煮青蛙,毫無自覺,根本跳不起來。經濟若有力,帶動政治、社會、教育各種力量,隨著經濟乏力,其他體系也難有奇蹟。
馬英九怒告北檢 賠夫人又折兵
高源流 ∕ 資深媒體工作者 澎縣馬公/聯合報
馬英九當了兩任總統,被綠營政客和媒體批罵,也不是三兩天的事,他實在沒有必要,因為有周刊報導檢方掌控了他的錄音證據,就氣得連走三個審級的檢察署,控告北檢檢察長等人洩密。畢竟,這對馬英九來說,沒什麼好處。
說起來這是經驗的關係。馬英九長期在政府部門工作,從研考會,當經國先生秘書,再當法務部長,然後又做了台北市長,一路再當兩任總統。他對公務員怎麼幹,公務機關首長怎麼和媒體互動,媒體記者是怎麼採訪到新聞,只知道個大概,而且這個大概,也僅止於從公務首長或機關的角度而已。他並不了解記者採訪報導檢調新聞的真正狀況。
不僅是馬英九,就連民進黨那一票專門揭弊的立法委員,也搞不明白,所以他們在記者報導阿扁等涉及民進黨人的弊案時,也經常批檢察官或調查局在放話,要求他們注意偵查不公開。
新聞記者報導檢調偵查中的個案,消息是怎麼來的,只有曾經採訪過檢調路線的記者,比較了解。一般狀況,檢調偵查中的案情,記者的來源多元,包括調查員、律師、被告、舉發人、證人、某些相關人、檢察機關內的各個不同階層人員,以及記者靠不好說的方法弄來的。
檢察官這一線,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且,多屬於記者自其他管道取得消息後,做最後查證,和套話用的。當然,也有一些狀況,是檢察官或者調查局官員故意透露的。不過,要讓他們故意放話,而且連續放話,有些必要條件。以馬英九的前總統身分,官夠大,指標性夠強,也確實合乎要件之一。
但以一個跑過檢調新聞的記者角度,看周刊報導的台北地檢署偵辦馬英九涉及三中案內容,這報導並沒有什麼脫序或特別之處。檢方查扣上百片錄音光碟,其中一片錄到馬英九主持中視股權交易會議的內容,調查局的辦案人員、曾被傳喚或調查過的人,或多或少都知道,沒有人敢說,檢察官是唯一知悉的洩密管道。
在這種事實還搞不清楚的狀況下,馬英九把它當回事,親自到三個層級的檢察機關指人家洩密,還要聲請迴避,肯定無法告倒檢察官。但馬英九這麼一折騰,反而會讓人家以為,他怕這一錄音光碟的內容曝光,所以設法要讓檢察官閉口。
社會反馬英九的人很多,氣和質疑馬英九的人也不少。若因此而形成這一錄音光碟一定是對馬英九不利,是定馬英九的重大罪證,所以馬才跳起來的印象,這對馬英九完全沒什麼好處。
或許有人認為,馬英九提告之後,北檢的檢察官就會知所警惕,不敢再洩密。錯了,這是不懂檢調新聞跑法的一廂情願想法。我擔心,假設真是檢調洩密,馬英九這麼一告,反而讓洩密小渠道,變大溪河,對他來說那就更麻煩了。
哲人雖已遠 今日有典型
南湖璉 ∕ 作家(台北市) / 聯合報
文天祥〈正氣歌〉名句:「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其意在有心人皆可私淑前賢典範,並非認為當世無人可學。不過,此句卻常被解釋為:古今對比,今日可學者較少。我們固不否認古時賢哲的崇高典範,但就人生積極意義來說,更應該肯認自己所處當世的價值!故前揭文句應可稍作修改:「哲人雖已遠,今日有典型。」
近日有兩位知名學者因病辭世,先是前大法官吳庚教授,昨日則是詩人余光中教授。不同領域的兩位賢哲先後辭世,固令學界、業界及學子悼嘆不捨。然而,透過新聞報導及網友整理、回顧,我們發現:當今之時,就在台灣斯土,仍有如此瑰寶的學者前輩,可以為年輕人學習的典範、榜樣。作為人民,我們固然對於台灣現況可能有種種的建言想法,但不可否認的是,有許多值得肯定的人事物,就在當下,等著我們去把握時間,認真見聞、學習及欣賞。
若能從現在起,認真思考自己敬仰的「典型」何在,立定決心效法,台灣低迷的士氣要重新提振,仍是相當有望的。即使經濟不景氣或產業結構調整,青年普遍面臨低薪、失業率高或低度就業情況,但我們相信,改變現狀,不能只透過法令與政策的推行,必須從精神高度的提升,建立一種「柔軟而強韌」的生命態度,青年才能走出困境。
這樣的生命態度,既要透過讀書與學習,往往更需要實實在在的「典範」。典範不只在夙昔,哲人雖已遠,今日有典型,更在我們平時是否能靜下心來,用心尋覓而已。
工作簡單 低薪就應該?
陳洛美 ∕ 大學生(台北市) / 聯合報
「工作簡單就別抱怨收入低」,真的是這樣嗎?因為工作簡單,就得甘願過低薪生活?
低薪一直是台灣的困境,我認為這樣的氛圍部分來自許多人的自我貶低,覺得工作簡單,就不值得拿那麼多薪水;但若用公司利益來看一切,員工的生活品質好像一點都不重要。事實不該如此,若繼續保持這種思考方式,資方只會更加毫不顧忌地給出低廉的薪水。
我同意簡單的工作誰都可以做,替代性高的工作,薪水相對低,但是難道人民連最基本的生活都不該被保障嗎?
看到青年低薪的相關報導,第一個想到的是哥哥辛苦洗馬桶的背影,或許吧,身為身心障礙者的他,能找到工作就是幸運的事,如照上面的說法,他的確是做著最簡單的工作,但是他還能做更複雜的工作嗎?領著低薪,在他離職後恐怕也僅能支撐幾年溫飽。
或許這屬特例,政府也有在努力身心障人士保障,也謝謝願意雇用他們的愛心公司,但我想強調的是,這樣低的薪資,不管是做多簡單的工作,都是不夠的。
公司利益固然重要,不只是帶動經濟成長或提升台灣競爭力;但身為國家最重要的人民,最基本生存權利,是應該被保障的。若能解決低薪問題,我們這些面臨畢業的學子們,在踏入社會的那一刻,也比較不會那麼惶恐害怕。
溫柔校長與牧牛少年的奇遇
張國輝 ∕ 社會工作(台中市) / 聯合報
讀昨日郭瓊瑩「珍惜文化景觀,人與水牛與草原的共生」一文,筆者頗有同感。
筆者是農家子弟,小時候村莊與東海大學比鄰。四十年前多數農戶都有養牛,在我讀小學四年級時家中也養了一頭黃牛,除在附近山坡放牧外,就是割草餵食,我的童伴最愛去東海大學裡面割草,但警衛看到我們都會前來驅趕。
有一天,正當我們在玩割草遊戲時,警衛出現了;就在他要驅趕我們時,校長也出現了,立刻制止警衛的行為。校長向警衛說,就讓這些孩子割草吧,他們不割我們還要花錢請人割,何況這群孩子都是我們鄰村的,以後就請不要再趕他們了。
由於吳德耀校長的親善,連帶影響農戶行為,我們的村莊只有一條牛車路與東海大學的柏油路銜接。農產品採收後就靠這條路與外面世界相接。以往牛車過東大校園時,牛糞常留在校園的柏油路上;經過那次兒童與大學校長的奇遇後,牽牛車的農民在牛車上都備有畚箕,一旦牛大便就把道路掃乾淨。
我相信陽明山的水牛都是有主人的,而且不會只有一家,牠既是陽明山的文化景觀,牛主人應在遊客最多的日子排班,去關心牛群,以免嚇到對牛性不了解的遊客,在相互了解下,文化景觀會更有特色和意義。
解決水庫淤砂 地方合作取代掣肘
張炎銘 ∕ 退休水利人員(台中市) / 聯合報
報載,石門水庫淤砂三分之一,清淤讓人頭大。北水局認為水力排砂最有效,但新北市府擔心「以鄰為壑」。其實,全台水庫都受泥砂所困擾,要解決也絕非易事,政府機關本應共同努力解決,而不是以各種理由掣肘。
石門水庫是桃園供水命脈。早期年平均淤積約四百萬立方公尺,經過集水區治理,淤積量有減少,但強烈颱風豪雨才是水庫致命傷。賀伯颱風就淤積約八百七十萬方、蘇力颱風帶來超過九百萬方、艾利颱風甚至高達二千八百萬方,以北水局傳統清淤能力,從民國六十六年每年清淤,到現在也只不過總共清除約一千七百萬立方公尺淤砂。因此不靠水力排砂是不可能減緩水庫淤積。
為了排淤,石門水庫原電廠二號鋼管已犧牲發電改為防淤專用排砂管,但排砂量頂多每年一百萬方,即使施工中的阿姆坪防淤隧道如期如質完工;未來還有大灣坪防淤隧道,而這是防止新泥砂入庫,對比強烈颱風豪雨,可說使盡洪荒之力,也難保水庫不再淤積。
還有現存的一億立方公尺更難處理。無價值的含水泥土,抽取、沉澱、運輸、棄置都是問題。況且沒有水庫,這些高含砂水流也照樣會流經下游,水力排砂只是單純地將泥砂部分回歸自然,怎能說「以鄰為壑」?
早期水庫規畫設計學習美日,尤其是美國墾務局,期待以水庫呆水位以下容量來蓄積泥砂,即便水庫淤積,但過了設計年限,水庫壽終正寢,擇地另建水庫就是。但台灣的自然條件與美國差異何止千里,近年來考慮環保,要興建新水庫已非常困難,現有水庫營管更顯重要,而水庫的防淤、清淤、排淤更是重中之重。石門水庫若因淤積而邁向死亡,不只是桃園地區夢魘,連帶影響北部區域供水穩定。希望新北市府能與北水局合作,共謀解決水庫泥砂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