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0日 星期日

經濟/美國升息 台灣應有所作為

.聯合報社論..巴黎協議告訴台灣減碳之迫切
.聯合報黑白集.誰要捐款給富人
.經濟日報社論.美國升息 台灣應有所作為





經濟/美國升息 台灣應有所作為


2015-12-20 02:0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在千呼萬喚之下,美國聯準會主席葉倫終於在台北時間上周四凌晨宣布,把聯邦資金利率調升1碼至0.25%;這是2006年來聯準會第一次升息,也是2008年來首次將零利率往上調升,具有重大的指標意義,因而在國際上廣受矚目。而在同時,我中央銀行也於上周四宣布調整利率政策,方向卻是降低貼放利率半碼,利率走勢與美國背道而馳。究竟聯準會這項政策對國際經濟將會產生什麼影響?對台灣今年已經十分脆弱的經濟又會造成什麼衝擊?台灣又該如何面對及因應?
首先,聯準會是否會調整利率,主要是參考幾個主要的經濟指標,其中,包括經濟成長率、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率。從失業率來看,美國今年以來,失業率一路下降,已由年初的5.7%,下降到10月的5.0%,這表示美國就業市場已經大幅回升。另一方面,美國經濟成長率表現不錯,但是由第1季的3.8%,略降到第2季的2.7%,經濟反彈的動力其實有一些疲弱。至於美國的通貨膨脹率,還未達到目標值2%的水準,所以大多數的經濟學者和市場研究者之前都預期,聯準會將調升利率,但是力道應該極為有限。也就是說,這次聯準會調升利率及範圍,已在大多數人的意料之中。
經濟學大師傅利曼曾經說過:「只有沒被預期到的政策才是有效的政策。」也就是說,由於大家都預測到聯準會升息,部分國際上的資金已經先行移回美國,當利率真正調升時,所可能產生的效應已經提前出現,也就是「利空出盡」。這可以從台灣的股市與匯市變化看出一些端倪,在幾個月之前,台灣外匯市場就一直呈現資金外流與新台幣匯率眨值的現象;同時,外資流出也導致股市下滑,這些多少都反映出美元陸續流回美國的事實。
由於聯準會升息的效果已經提前出現,而且,聯準會並沒有「大幅」的調升利率,對台灣的影響十分有限,這也是我央行敢於同日宣布降息的原因。尤其,美國總體經濟表現還不錯,但因整體國際經濟表現仍然衰弱,加上中國大陸經濟情況也不佳,大多數的經濟學者與國際市場分析人員,仍保守看待美國中長期的經濟表現,認為聯準會未來持續調升利率的空間十分有限,且速度不致太快。
既然聯準會調升利率的效應已在台灣提前出現,在利空出盡的情況下,我央行宣布反向小幅降息,即使有些令人意外,卻可以充分理解,畢竟台灣的經濟情況與美國大不相同。首先,今年以來,台灣經濟大幅滑落,主計總處估計今年經濟成長率只有1.06%,國內多個經濟機構甚至認為連保一都有困難。在國內經濟表現如此疲弱之下,利率不但毫無調升空間,央行降息半碼更不失為當前可行之策。
其次,造成台灣今年景氣不佳的最主要問題,在於出口大幅衰退,因此,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也由去年10月的30.45兌1美元,貶值到現在約33兌1美元。觀察10月的外銷訂單,仍然呈現負成長,表示未來兩個月的出口仍不樂觀,新台幣匯率應該持續走貶,才是正確的方向;美國升息而我央行降息,在利差的變化之下,正好能促成新台幣進一步貶值,以維持出口價格競爭力,進而恢復台灣的出口動能。
總而言之,這次聯準會調升利率,主要反映的是美國經濟現況,而且未來調升動作將持續但緩慢;反觀台灣的總體經濟情況,真的是非常不理想,所以我們支持央行調降利率以提振經濟的決定。進一步來說,除了利率這項政策工具,由於出口持續下滑,新台幣兌美元匯率應該要保持更大的波動彈性,雙管齊下,方足以因應未來日益嚴峻的經濟情勢。

聯合/誰要捐款給富人


2015-12-20 02:0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天氣冷颼颼,選情冷吱吱。藍營內亂不斷,讓支持者涼了半截;綠營一副權力在握的傲慢姿態,同樣讓選民心寒。民進黨的小豬捐款,回收不如預期,反映了這樣的心情。
藍軍內亂讓人倒胃口,這是路人皆知的事;但綠營傲慢導致民眾冷感,恐怕是民進黨還未看清的事。只因對手爛,蔡英文就想一直躺著選,未免太不把人民放在眼裡。
民進黨最近聲聲催促,呼喚支持者把小豬養肥了牽回娘家,上繳給小英。蔡英文全國總部日昨更以一萬八千隻小豬排成台灣地圖,象徵「公平正義撲滿台灣,護送蔡英文進總統府」。問題是,蔡英文「炒地」的效應正在發作,小豬真的甘願回娘家嗎?
蔡英文炒地風波,至少提醒了選民三件事:其一,小英出身資產階級家庭,兩代皆擁地致富,民進黨卻無情地攻擊貧寒出身的王如玄,這是雙重標準。其二,小英卅來歲即有能力大手筆買賣內湖、松山等菁華地帶土地,她拒絕公布其詳,卻又高唱「土地正義」,豈非說一套、做一套?其三,如此家大業大的富豪候選人,真的需要靠市井小民捐款來籌募經費嗎?
二○一二大選,蔡英文總部發出二十萬隻小豬撲滿,回收十四萬隻,締造了「小豬佳話」,也帶來兩億元的進帳。這次大選,民進黨加碼送出卅萬隻小豬,但回收成效不佳,只好降低目標為十萬隻。以新竹縣為例,總共送出八千隻小豬撲滿,迄今僅回收三百隻,叫好不叫座。再如台南市送出一千多隻,僅回收四百多隻,這恐怕也與賴清德拒赴議會的驕傲令民眾反感有關。
蔡英文選情看好,民眾的熱情反而降低,因為他們知道不要相信傲慢的人。再說,誰要捐錢給富人?

聯合/巴黎協議告訴台灣減碳之迫切


2015-12-20 02:0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蹉跎多年,取代京都議定書規範全球減碳秩序的「巴黎協議」終於突破萬難而告誕生。這項國際法文字最關鍵的意義,是針對一九九二年里約地球高峰會刪除「全球」字眼轉而強調「各國責任」之決議作出了修正,重新定位遏止地球暖化是「所有地球人的責任」,這是重要的突破。唯有全球轉型為低碳經濟,強調低碳倫理的新地球觀,才能克服暖化的毀滅危機。
歷經十四天不眠不休的紅眼會談,巴黎協議對滿滿四十頁的歧見逐一克服,顯示國際社會對暖化的共同警覺。以往已開發國家輕易推卸減碳責任,是因暖化證據的科學支撐不夠,如今不止世界氣象組織(WMO)發佈的監測數字讓人驚心,多項監看地球變化的數據,也讓人們對暖化有眼前的迫切感。
儘管歧見仍在,但各國逐漸齊一步調往「減碳」之路前進,關鍵在於暖化的事實已有足夠的科學證據支撐;即使是因暖化而獲利的高緯度國家,也不好意思再為一己的利益而昧於事實。這是巴黎協議跨出的一大步,確認低碳是全球存續倫理,超越之前幾個工業革命一味追求生產效能的偏頗。
由於危機意識,讓與會各國代表深刻體認及早啟動全球減碳之路的重要;故而,不必苛責巴黎協議的妥協性太高。事到如今,地球上的國家都認識到暖化危機當前,與其蹉跎等待整好隊伍再出發,不如把握眼前可施力的片刻,先做再說。
正因為如此,巴黎協議的高妥協性,換另一個角度解讀,其實形同棒球比賽的打帶跑、強迫取分戰術。暖化危機業已迫在眉睫,哪還有時間等著所有人著裝整隊,立刻上陣應戰才是最重要。故而巴黎協議的高度妥協色彩,與其解釋為對國際強權的讓步,不如說是尋求「最大公約數」,大家在新的平台尋求交集,同步出發。
新誕生的協議更甚於妥協特徵的,是其理想性;明知困難,但也要昭告世人:什麼才是人類宜居的情境。設定減排目標不超過增溫2℃,這是人人皆知的屏障,約等於二氧化碳濃度四五○PPM;但協議更列上「向1.5℃努力」,這等於三五○PPM的目標,其實是「不可能的目標」,因為今年的地表二氧化碳值已破了四百之表。然巴黎峰會如此揭示,標誌「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至於台灣在新氣候協議的地位,雖然不意外地沒有明確的文字陳述,但巴黎協議出現「非締約方利害關係人參與」的文字,這不必欣喜解讀為國際社會認知台灣參與的事實。事實是,《氣候綱要公約》(UNFCCC)的締約國幾乎等同於聯合國會員國,這意味不管權利如何,國際社會課予台灣的減碳義務不會少掉分毫。
其實,國際對台灣減碳早已納管。峰會期間,德國的環保組織「看守德國」發佈今年全球氣候變遷績效指標排名,台灣在五十八個被評比國家中排名第五十二,列等「非常糟糕」。這雖僅是單一環保組織的評價,但事實上此次峰會有近千個國際環保團體與會,監督任一UNFCCC締約國的減碳實績,當然不可能漏掉全球碳排放量高居第二十四的台灣。
企業界的隱形監督是另外一支重要力量。本次峰會,全球頂尖企業極高階經理人超過一千人與會,他們為了進會場發聲,先在場外密集交換意見,意圖以新世代的節能技術突破,補上巴黎協議冠冕堂皇不可及之處。民間組織和企業界最不齒的,是躲在暗處陽奉陰違的行徑,台灣持續攀升的排碳數據,自無法自圓其說。
對於巴黎協議剔除「損害賠償」的追究文字,以及每年一千億美元的綠色基金將如何攤提,其實不必太過在意。這項協議成功地轉移「已開發國家」的暖化責任為所有地球人的責任,都能讓協議發揮更大力量。至於碳市場、碳交易不列入協議文字,則意味「所有地球人」皆認知暖化事實並起而行,強調的是意識的覺醒與行為的自主管理。
法國東道主在巴黎峰會的催生角色扮演得稱職,這對法國是加分,但與會各國在自家利益考量下,未必因此而高舉道德旗幟,仍須積極監督追蹤。人們應該正視的是,暖化是有科學證據的事實,即使仍在玩國際政治遊戲的人,亦不能不承認這一事實。
台灣減碳早已上路,此刻,實績之外,更該讓國際社會瞭解台灣減碳的具體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