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9日 星期四

方祖涵/運動電影的神話與真實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方祖涵/運動電影的神話與真實
◆  辛翠玲/大國博弈下 阿根廷的避險之道
◆  林中斌/川普團隊 抗中靠邊
◆  蘇益仁/由兵推到和平推 文化人的苦心呼籲









方祖涵/運動電影的神話與真實


2025-10-09 00:00  聯合報/ 方祖涵(運動文學作家)


影帝勞勃.瑞福在睡夢中離開人世,享壽八十九歲。上了年紀的人,可能都會有自己喜歡的勞勃.瑞福電影,如果是運動迷,那部電影應該一定會是《天生好手》。

《天生好手》改編伯納德・馬拉默德在民國四十一年(一九五二年)出版的同名小說。這部小說融合神話寓言現實主義講述擁有過人才華一再錯失機會打者羅伊・霍布斯小說創作背景經濟大蕭條的三○年代,當整個國家陷入經濟困境時,棒球成了少數仍能凝聚人心的活動,當工廠倒閉銀行破產,人們仍能花幾分錢買票進場,看著一記全壘打飛越外野牆,短暫忘卻現實沉重

人們渴望奇蹟,卻同時被絕望淹沒。《天生好手》小說裡霍布斯最終在黑幕操弄收賄打假球,留下只是夢境幻滅。馬拉默德並未給予霍布斯一個浪漫結局,反而用墮落失敗作為尾聲,讓讀者面對失衡大環境裡,每個人都可能脆弱無助現實

然而,當這部小說在民國七十三年(一九八四年)被改編成電影時,導演卻把霍布斯改造螢幕英雄。在電影裡,俊朗的勞勃.瑞福雖然陷入陰謀誘惑,但最後帶傷拒絕黑幕,在血流不止情況擊出傳奇全壘打。燈光炸裂,觀眾歡呼,棒球被神化成奇蹟。小說寓言式批判,到了電影裡變成夢幻童話。儘管完全背離原著,對一般觀眾而言,《天生好手》卻成為最經典棒球電影之一

其實說到勞勃.瑞福在運動電影史真正地位,還得回到他親手催生的《飛魂谷》。這部民國五十八年(一九六九年)上映的作品,不同於好萊塢習慣熱血勵志,更接近冷靜紀錄片孤獨的比賽旅程、華麗卻殘酷的阿爾卑斯山,全片實景拍攝於瑞士、奧地利、法國,沒有任何人工特效。攝影機綁在滑雪選手身上,讓觀眾幾乎能感受呼嘯而過風聲

更關鍵的是,它無意間奠定日後運動電影敘事弧線:天才登場/初嘗成功/遭遇挫敗/最後一搏。這套模式在之後被無數作品複製,最著名的例子便是《洛基》。但《飛魂谷》沒有熱血口號,沒有英雄式演講,劇中另一主角是甫在今年初離世影帝金.哈克曼,他所飾演的教練,只留下一句冷淡的「你可以贏」,如此克制的處理,比現代運動片喧鬧更真實,也更殘酷。

如果說《天生好手》提供了觀眾一場絢爛幻覺,那麼《飛魂谷》則提供了觀眾一面冷冽鏡子兩者的差異,也象徵體育電影長久以來兩種路線:是要給觀眾希望浪漫,還是揭示殘酷孤獨?勞勃.瑞福同時占據這兩個位置,一個是金色夢境,一個是冰雪現實。他既是美國夢化身,也是現實記錄者,正如他是好萊塢大片票房保證,卻也親手創辦日舞影展推廣小型獨立製片

那些夢想金光雪道寒風,將永存觀眾回憶;而勞勃.瑞福的名字,將與他作品裡的神話真實一同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