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8日 星期四

【專家之眼】兩次台灣地位未定論 美國今非昔比(廿七)

◆  【專家之眼】兩次台灣地位未定論 美國今非昔比(廿七)
◆  【專家之眼】學生的時間,不該只為課表服務

◆  【專家之眼】親愛的,一個不小心,我就把俄羅斯整垮了(廿四)
◆  【專家之眼】川普盟友被刺激化美國的左右對立










【專家之眼】兩次台灣地位未定論 美國今非昔比


2025-09-18 07:00  聯合報/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就在9月3日中共閱兵後,美國在台協會與國務院近日重申「台灣地位未定論」。圖為美國國務院。(新華社)


就在9月3日中共閱兵後,美國在台協會國務院近日重申「台灣地位未定論」。從媒體披露文字看來前者指中國刻意曲解二戰時期文件,「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及「舊金山和約」等文件均未決定台灣最終政治地位後者則是立即附和發表類似觀點。這件事對中共影響未知,倒是先讓人檢視美國真正立場引起台內部騷動。一來一往之間,美國政府作法是否聰明,頗堪玩味。

首先美國對於台灣地位的立場多次反覆。例如民國卅九年(1950年)1月5日,美國總統杜魯門曾公開表示:為實踐《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公告》,台灣移交給蔣中正四年以來,美國及其它盟國均接受中國在台灣行使權力;但國務卿艾奇遜同月聲明美國太平洋防線不包括朝鮮半島和台灣,引起敵對勢力侵略野心,當年6月25日韓戰爆發,美國為防止中共占領台灣,杜魯門於27日隨即派遣第七艦隊協防台灣,同時聲明表示:台灣未來的地位必須等到太平洋地區恢復安全、對日本的和平條約訂立、或經聯合國審議後才能決定。此被普遍視為台灣地位未定論之起源,以正當化美國軍力的存在

換句話說,當年台灣地位未定論之所以提出,是因為美國政府要為武力介入台海衝突做好準備。

然而,前後比較之下,現在美國政府捍衛自身利益,顯然格局氣勢都弱了許多。姑且不論本月中共閱兵推出的新武器被解讀成什麼,美國政治新聞網已傳出,國防部幕僚在8月底給部長赫塞斯的最新版「國防戰略」草案,將應對美國國內西半球區域任務重要性,擺在對抗中、俄等對手之上。意思就是暗示美國將保衛自身安全利益眼光僅放在家門口,已不復有當年杜魯門政府的戰略思考了。

既然沒有武力做後盾,重提台灣地位未定論的意義為何就搞不太懂了,因為對國際現狀沒有影響力。中共方面除了認為有鼓勵台獨意味外,也有認為是為向台出售武器製造藉口。但如果從川普愛先抬價再談判角度思考,此時重提未定論,也不能排除與即將舉行的川習會有關?

其次,綠營反應則是一貫立場,以為只要中華民國不存在了,台灣共和國就可以破土誕生。現階段還只是把重點放在肯定稱讚美國的說法。一位匿名放話的國安人士稱,美方此舉只是說明從國際法上沒有國家可以決定台灣的地位。從現代國家理論來看,國家主權就是屬於國民全體,沒有人可以替代台灣人決定他們的主權誰屬;台灣的政治地位、主權當然也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自以為」,甚至認為可以自行決定台灣地位。

然而,美方此次提到的內容,還在於否定三大文件法律效果,按照獨派論述,連帶看似否定了中華民國對台的主權。比較民國卅九年(1950年)前後提出未定論的時局,過去談話時,美國還承認中華民國,因此有學者主張,中華民國也有對「無主地」的「先占」效果,杜魯門說接受中國在台灣行使權力還可以說得通。

但現在沒有承認了,台灣卻仍是無主之地。綠營外交部稱「國際社會理念相近的夥伴眼睛是雪亮的」,他代表哪國發言呢?匿名國安人士用教科書定義稱國家主權屬於國民全體。但台灣這塊土地上的國民,又是哪國國民呢?綠營以為只要打倒中華民國就好,卻忽略緊接下來的問題是,美國在民進黨主席宣傳絕不疑美的前提下,再次表達了台灣地位未定、暗示台灣為無主之地,民進黨現在是執政黨,要不要也附和美國一下,趕緊成立新而獨立的國家代表台灣,以便獲取美外交承認呢?這時候,台灣人民眼睛才真是雪亮的。假獨派過去躲在中華民國框架下,現在該是要出來見真章的時刻了。














【專家之眼】學生的時間,不該只為課表服務


2025-09-18 06:27  聯合報/ 張瑞雄/台北商業大學前校長
最近「國高中延後上課至上午10時、下午4時下課」的萬人連署,再次喚醒社會對學生作息與健康權的關注。本報資料照片


在晨光未亮的街頭,無數青少年拎著書包匆匆奔向校園,這早已成為台灣教育風景的一部分。最近「國高中延後上課至上午10時、下午4時下課」的萬人連署再次喚醒社會對學生作息健康權的關注,引發一場從睡眠生理時鐘升學體制激烈辯論。支持與反對者皆有其立場,值得深思的是,台灣教育是否已被制度本身困住,沒有為學生真正的福祉著想

提案背後的焦點,表面上是學生的睡眠問題,實則是教育結構對青少年身心發展的忽視。根據醫學界觀察,青少年正值生理時鐘變動期,普遍偏向「晚睡晚起」的體質強制早起只會導致注意力渙散、情緒不穩。有醫師指出,若學生能睡滿8小時,有助於改善學習效率心理健康,而不是強行把清晨7點當作最佳起跑點

教育現場的校長與老師們卻普遍對提案表示保留,他們指出,課綱的密集設計,要求每周35堂課,若單靠延後上課來解決睡眠問題,等於在原本緊繃時數上壓縮更多內容教學品質可能因此下降。更有人認為「與其改時間,不如改制度」,因為睡眠不足成因並不單一,補習文化、3C成癮升學壓力早已是學生作息失衡主因時間只是結果的表象

家長與社會輿論更是意見分歧,一方面有家長主張「學生不是機器」,長期熬夜加上考試教育,讓孩子身心俱疲,不如將上課時間延後,騰出喘息空間。另一方面,則有家長擔心延後上課將無法配合家庭作息,孩子可能在家耗掉更多時間於滑手機或睡懶覺,未必有助於自律與成長。更有反對者警告,若學習時數減少,對資源不足的學生而言,只會加劇教育落差

值得注意的是,此提案所指的「移除非必要課程」也讓教學現場困惑。什麼是「非必要」?班會、周會、美術、音樂,這些培養民主素養審美能力課程,是否就該被犧牲?當課綱中強調「核心素養」,但政策卻逼著學校回頭填鴨,那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揠苗助長」。

當然也不是所有反對聲音都缺乏建設性,不少校長建議,可借鏡歐美與日本作法,將上課時間微幅延後至8:30或9點,並刪減部分下午課程,留給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社團活動空間。這樣的方式在兼顧學生作息學校運作下,也許更具可行性彈性

整體而言,這場關於「延後上課」的爭論並非簡單的二元對立,而是整個教育制度是否願意重新以「人」為本位來思考的試煉。《教育基本法》明確指出教育應協助個人追求自我實現,若學生長期睡眠不足升學焦慮中掙扎,那我們到底實現了什麼?是教出一張張分數漂亮的成績單,還是一群失去學習興趣生活韌性年輕人

制度的僵化,來自於不解真正的教育對象是人,學生並不是為了配合課綱而存在,教育也不是為了制度而設計。若政策與改革從未真正理解學生的需求,那即使再多的提案與連署,也只會停留在表象熱潮

與其只問「能不能10點上課」,不如反問「台灣的教育是否還記得為了誰而存在」?或許真正值得社會共識的,不是一個時間點,而是一個價值觀,讓教育回到人的本質上,讓學生的時間不再只是為了服務課表,而是用來發現自己活出自己。這才是一個社會真正對下一代尊重承諾







張延廷/國防工業升級勿淪為政治口號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張延廷/國防工業升級勿淪為政治口號
◆  廖達琪/罷免權需要廢除嗎?
◆  李清志/藝術家矢延憲司的作品軸線
◆  闕志克/中國在AI晶片戰的反攻號角
◆  蘇益仁/從美CDC事件談疫苗的信任挑戰











張延廷/國防工業升級勿淪為政治口號


2025-09-18 00:00  聯合報/ 張延廷(清大教授、空軍前中將副司令)


兩年一屆「台北國防航太展」今日登場,在無人機與人工智慧產業當紅且大行其道下,扶持國防工業自主仍屬這項國際展覽的主旨,但仔細分析所謂「國機國造」的意義,在國家戰略層級是要藉由航空太空高科技發展,來帶動其他民生工業,發揮「火車頭」的效應,同時增強國人國防支持

觀察台灣從卅年前研發 IDF 開始的目的,原本是要預防美國與中共建交之時遵守「八一七公報」停止向台灣出售先進戰鬥機和其他空用武裝,才會傾全國一時之力突破各種障礙研發,卻和世界航空工業產品批量生產兼顧外銷市場基本定義根本背道而馳。這在當年算是不得不的政策,而如今國際環境早已今非昔比,純粹防禦性戰鬥機已不再被歸納成戰略軍武航太市場現貨比比皆是,軍備廠商甚至還能以客製化專門研改性能以符合特定客戶需要,何須再花費巨額預算只為維持一個不切實際概念?多年來,所謂「國機國造」的口號已淪為意識形態作祟藉口,只養肥一堆附隨財團下游承包商,虎視眈眈欲爭取國防軍備預算,對國家全面航空工業能量提升卻十分有限。

民國六十九年(一九八○年)代的「航發中心」研製 AT-3 高教機,是以龐大的 F-5E/F 系列主力機隊預設目標,因此以相似的座艙布局操控性能基礎,讓學員能迅速熟悉高級飛行程序要領,使學員部隊換訓能順利進行,快速完成戰備。再以「勇鷹」高教機為例,國防部為了滿足「國機國造」的藉口,在速成研製前提之下導致其機身設計構型概念幾乎沿襲 IDF 雙座機而成,在動力系統簡化航電系統未能升級到與現役 F-16V 同一規格的標準,結果就是研製了一架根本不符合當前全世界對高級教練機「先導飛訓」的要求,不僅對未來飛行學員銜接 F-16V 訓練形成窒礙,也讓台灣軍用航空工業長年發展成果世界趨勢產生偏離,這實在不是任何國家精密工業發展正途,足以顯見現任政府國防航空工業發展政策紊亂陌生

今年國防展適逢 F-16V 交機前夕,增強空權力量宣傳動機頗讓人期待,殊不知這架早在馬政府第一任期就開始向美爭取的機型,至今已淪為美國軍援第三世界國家二流軍備部分北約國家受限預算金額才退而改購 F-16V,例如歐洲的羅馬尼亞斯洛伐克,其他各國的軍購都已爭取購置 F-35 系列。日前,新加坡也已在美國接收第一架 F-35A,準備為其第五十二批量構型的 F-16C/D 換代。美國空軍長年駐防日本青森縣三澤基地的 F-16C/D 也將全面換裝 F-35A;反觀我國從前年就試圖向美國爭取可垂直起降 F-35B,以滿足日益吃緊台海空權對抗,一方面也想藉此整合美國台海周邊空中軍備部署

所以,從長遠規畫著眼,國防部實在應全力遊說美國儘快出售 F-35 機隊,減少 F-16V 的後續採購架數,同時凸顯 MH-60R 反潛直升機新型資料鏈路售台重要性,方能鞏固我國下一階段的空權能力,同時維護美國在此既有國際地緣利益,讓更高階國防技術產品真正引領我國國防工業潛在能量





陳國樑/行政院修財劃? 更像是政治鬥爭

◆  陳國樑/行政院修財劃? 更像是政治鬥爭










陳國樑/行政院修財劃? 更像是政治鬥爭


2025-09-18 00:12  聯合報/ 陳國樑(政大財政系教授暨系主任、政大財稅研究中心主任)


新版財劃法之中,各市縣(直轄市及一般縣市)分配比例計算公式的疏漏,猶如一個使力的「支點」。行政院長卓榮泰拿著無法分配三四五億元統籌分配稅款做為「槓桿」,試圖推翻在野黨推動修法的成果,並藉此「洗白」行政院在修法過程中的怠慢不作為這一切,應該受到公共審視判斷

回顧過去,財劃法規範中央應統籌分配給地方政府款項,並明確規定地方之間分配方式;法律雖訂有原則性規範,例如分配給一直轄市的款項,應考量其營利事業營業額財政能力等因素,但具體分配辦法仍是由財政部訂定報行政院核定換言之,舊版財劃法劃定了應給地方政府的「餅」有多大,卻未敘明如何切分這塊「餅」

新版財劃法收回了中央對「餅」的分配權,直接將「分餅」規定寫入了法條。但偏偏正是這項重大變革,條文的設計出現漏洞,造成部分款項無法順利分配窘境

新版法律普通統籌稅款劃分為幾個部分,其中最大的一部分分配給本島十九市縣,另有一部分則專門留給離島三縣;因此根據各項指標(如營業額、土地面積等)計算各地方政府應得之分配比例時,本當對於本島十九市縣與離島三縣採用不同分母進行計算對於本島各市縣,應以本島十九市縣指標數據總和為分母來算而對於離島各縣,則應以離島三縣指標數據總和為分母來算

然而,新版財劃法法條文字上,卻將所有直轄市與縣市的數據總和當作統一分母,導致無論本島十九市縣還是離島三縣的款項,都無法完全分配。簡言之,這就像應該兩人分餅,但在計算各自可得份額時,卻是以三人分餅來算,結果當然無法把餅分完。

那麼,問題應如何解決?暫且不論此漏洞對財政秩序地方施政民生衝擊;單就法理而言,怎能執意推行一個明顯錯誤制度錯誤既已昭然若揭,卻仍要硬著頭皮「實踐錯誤」,這不僅荒謬,更是對公共治理莫大諷刺

雖然是明顯立法疏漏,且行政機關並無自行修改法律條文權限;但當法條出現顯而易見錯誤(例如文字誤植措辭不當),在修正完成前,行政機關仍應秉持維護法律體系一致性原則回歸立法本意進行解釋。就此,行政院大可改以正確分母計算各地方政府的統籌稅款分配,並以暫時性命令規定加以確認,以作地方政府預算編籌審查依據;同時與立法機關合作,盡速完成錯誤條文的修正。

但據觀察,行政院似乎並不打算採取任何暫時性措施。行政院一邊大肆指控藍白兩黨「強推惡法」,另一邊則試圖徹底推翻在野黨主導修法成果。拿上談判桌的協商議題,除上述分母錯誤導正外,竟還牽扯城鄉差距事權移轉以及補助辦法調整,儼然是要將新版財劃法「砍掉重練」,欲除之而後快。

若果真如此,財劃法修正回到原點;本屆立委就任以來,在野聯盟三、四個會期在財劃修法上的努力,恐全部付諸流水。

試問,由在野黨主導立法院,怎能容許行政院的如意算盤得逞一場政治惡鬥完美風暴張力已經拉滿。行政院的「起手式」,與其說是解決目前制度問題,更像是在法案覆議失敗釋憲受阻後,祭出政治鬥爭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