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3日 星期三

【專家之眼】從鄭麗君談判記者會看台積電外再丟的籌碼(廿)

◆  【專家之眼】從鄭麗君談判記者會看台積電外再丟的籌碼(廿)

◆  【專家之眼】動態調整或互相制衡:當前美中俄關係分析
◆  【專家之眼】《零日攻擊》能增加823多少同意票?
◆  【專家之眼】普發一萬元,你真的可以拿回錢嗎?(十八)









【專家之眼】從鄭麗君談判記者會看台積電外再丟的籌碼



2025-08-13 07:56  聯合報/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在記者會領軍解釋台美談判過程。記者邱德祥/攝影


看前部屬轉述對手稱她「很難纏」的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在記者會領軍解釋台美談判過程,只見她在暗示對手如何難纏,至於她為國家產業爭取了什麼?未能領會。而從記者會提到我國防預算將達 GDP 3%,卻未在談判過程進一步討論說法,這恐怕是繼台積電赴美後,第二個被賴政府丟失的大籌碼。

記者會裡,鄭表示美國現在的談判是「非傳統經貿談判」,過去曠日廢時如今卻被高度壓縮,必須在極短時間內進行內部協商她自二月至今已開了300場會議;進入談判後,又歷經四輪實體談判十次視訊。而未能達成協議是因時間因素。但令人不解的是,今年四月賴總統才證實,台灣列在美國第一批談判名單裡面。我們談判時間已比其他國家寬裕許多,為何拖到現在還談不下來?

鄭沒把原因攬在自己身上。她提到,每次赴美談判都有新變化美方期待和相關議題逐漸擴增,要求也會升高。鄭的說法暗示美方才是難纏對手,因為每次上場都有不同考題,而美國對雙邊貿易有這麼多意見,可知日後還有找麻煩機會。

那美方考題有那些呢?鄭提到自四月啟動談判以來,已針對貿易便捷化經濟安全擴大採購投資展開討論「必考題」是美規車准入、農產品標準、輸入許可制度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則指出有關對等關稅對於產業衝擊影響,包括蘭花、農漁產品、工具機、手工具產業等,這些項目五花八門,都是國人關心的重要焦點,遺憾的是,記者會內容仍講得含糊。

但就已知事項來說,過高關稅是美國榨取外國資金手段並非目的,美方最重視的台對美投資金額尚未議定,這恐怕是賴政府未來談判爭取對等關稅調降、磋商232條款,以及關稅不採疊加稅率方式計算的底氣而這些投資金額誰出呢相對於日本以國營銀行保險公司投資,鄭說政府近期會邀請高科技產業業者進一步溝通,盼未來企業在擴大赴美投資集結力量

由政府或企業投資各有原因,人民應該好奇賴政府為何如此選擇?又是以什麼角色找高科技廠商談這個議題?有沒有掏空台灣疑慮?之所以會這樣講,容後說明;而生意人將本求利,廠商答應配合政府,人民納稅錢要不要補貼現在已經很賺錢的產業?又如果未來投資出問題,賴政府能幫忙捍衛企業利益

至於剛才提到掏空台灣疑慮,再看鄭說到美國希望成為全球 AI 中心,台灣高科技產業能提供的互補性強,希望談判除了降低關稅稅率,也建構雙邊戰略性合作,開啟台灣產業經濟國際布局云云。然而,美國現在要的是製造業回流再度偉大,絕不是剝削美國人、賺美國錢回流母國的外國資本,否則目前所為豈不是白忙一場鄭所謂的台灣產業經濟國際布局,恐怕沒有台灣。這就是剛才所說掏空疑慮。賴政府若非一廂情願,就是沒把實際情況講清楚。

此外,鄭提到美台貿易九成逆差來自半導體等電子零組件,涉及美國貿易擴張法232條款調查,美方還在持續發展中,因此需要有更多時間討論供應鏈合作。這意思除了台積電之前被宣布關稅豁免,可能避開部分影響外,其他都還在等美國掀牌,這應該是未來美方施壓我投資金額籌碼

最後該指出的是,鄭表示,賴總統已在今年二月宣示國防預算將達 GDP 3%因此談判過程中並無進一步討論美台貿易計算方式過去一直不放入軍購,這對台灣來講並不公平現在美國跟台灣精算貿易逆差帳,還是不計入高額國防預算。此事就連政府國防智庫學者過去也曾說過,只要涉及軍事科技軍事產品銷售,未來可成為跟美方談判時的一個籌碼,儘量平衡台美之間的貿易逆差

所謂難纏談判高手為何不據理力爭,或者將之當成談判籌碼畢竟有許多國防武器是美方硬塞給我們的結果賴就這樣宣布、鄭也對此不加討論這恐怕是繼台積電赴美後,我們第二個輕易流失大籌碼到底鄭的談判功力表現在哪裡?人民很希望政府指點一下








廖達琪/民眾黨能逃脫「寡頭鐵律」嗎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廖達琪/民眾黨能逃脫「寡頭鐵律」嗎
◆  廖元豪/勿陷大法官於不義
◆  葉匡時/「我恨故我在」








廖達琪/民眾黨能逃脫「寡頭鐵律」嗎


2025-08-13 00:00  聯合報/ 廖達琪(作者為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榮譽教授)


民眾黨近日舉行全代會,會中未經討論,由黨主席黃國昌表明信守承諾,黨代表鼓掌通過維持不分區立委的兩年條款。這個制度設計,立意充滿理想,頗類似德國綠黨在民國六十九年(一九八○年)代所創的輪替原則,但真能貫徹嗎?

細究不分區立委任期一半輪替理念,不外是去菁英化去中心化反職業政客壟斷,以能擴大參與、落實草根民主,也是對傳統建制化政黨反撲。因為能長久存活政黨結構都難免官僚化領導階層高高在上,決策則令人感覺係「黑箱」,被美其名為「主」的人「民」,常成為周邊陪襯投票部隊。這種被杭亭頓稱為制度化政黨,在學理上是應然,不必然是壞事;但在民主國家實務上,卻是「尚黑」的存在,不時要受到想貫徹民主理念新興政黨挑戰

德國社民黨崛起之初(一八九○年左右),即是針對當時的保守黨相關勢力做對比抗爭,去中心化民主參與也是其組成的核心元素,但不過廿年左右,其起初的積極參與者 Robert Michels,即撰成「政黨社會學」一書,書中提出「寡頭鐵律」。他認為任何以民主為出發點的組織,為了吸收更多成員、擴大規模、進行有力競爭,最後都會形成由少數領導菁英掌握權力決策的寡頭現象;因為組織運作需要專業知識管理經驗,廣大成員實難長期直接參與組織,日常發生的大小決策事項,即使參與,各方、各項所付成本,實不堪負荷,也弱化組織競爭力,於是專業領導層不可避免壟斷權力

民主政黨難免走上寡頭統治悲觀論調,雖在學界有一定分量,但在實際民主社會不見得受歡迎,畢竟「歷史教訓就是人類不聽歷史教訓德國社民黨以挑戰不夠民主的菁英政黨起家,自身卻成為寡頭鐵律範例

在它之後,挑戰者仍是不絕,綠黨就是其一,更進化提出不分區國會議員任期一半輪替的內規,但其實踐困難重重。民國七十二年(一九八三年)首次嘗試聯邦議會落實,初訂兩年,但遭到幾位議員抗拒,民國七十五年(八六年)再改四年,即任期屆滿,不連續提名,但仍難推動!民國八十年(九一年)起正式取消綠黨組織乃向結構化專業化發展,曾兩次與他黨組聯合政府,目前擁有八十五席,為聯邦議會中的第四大

挑戰寡頭鐵律民主政黨,當然不僅在德國出現,尤其社群網站出現後,可線上同步參與時空限制大幅降低,落實民主夢想多處迸發!其中值得一提的為海盜黨,因為他們受綠黨啟發頗多,雖起源於瑞典,但在德國發展較旺,主張政府透明化、直接民主強化、強調數位權利隱私保障;在臉書等線上平台,讓黨員直接參與政策討論及投票,黨綱也採開放式,接受黨員隨時提案、表決、增刪修訂等;他們在地方議會有些斬獲,但記取綠黨教訓,未設有輪替制度

民眾黨其實在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初試啼聲,參與國會選舉,就設有兩年條款;當時不分區的五位,據解均拒絕辭職,任滿才卸任,但無一人獲得後續提名為不分區,有類綠黨民國七十五年(一九八六年)的修正。目前雖通過不分區立委明年都卸任,卻留一個但書:如果柯文哲說…,這樣的決策模式,已頗有寡頭意味,再加上黃主席也是一人說算數,民眾黨好像不用想方設法逃離寡頭鐵律,似乎也不用這麼堅持不分區的二年輪替制;但還是等柯怎麼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