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1日 星期四

陳力俊/川普正在扼殺美國的創新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陳力俊/川普正在扼殺美國的創新
◆  嚴震生/比亞老矣,尚能選總統?
◆  闕志克/台積電應幫台灣平息核安爭議
◆  廖元豪/總統放下身段 政治僵局才能解套











陳力俊/川普正在扼殺美國的創新


2025-07-31 00:00  聯合報/ 陳力俊(作者為中研院院士、清大特聘研究講座教授)


美國總統川普二度就任以來,發布超過百項行政命令,流彈四射,造成不少震撼高等教育科學研究方面,打擊對象包括菁英大學科學研究單位,範圍之廣,力度之大,讓人咋舌

川普兩次當選,均以「讓美國再度強大」(MAGA)為主要競選口號。Great 常被翻譯為偉大,但川普的訴求與偉大距離甚遠,主要是讓美國繼續獨霸。另一方面,川普自以為美國仍強大到可以霸凌全世界,所以 MAGA 所謂的「再度強大」實際上是自我矛盾

目前美國仍是世上最強大的國家,但讓其長期強大的兩個主因是傲視世界菁英大學教育科學研究。由於美國自由派是川普的大敵川普一向認為美國菁英大學是「民主黨自由派的溫床」,大權在握後挾怨報復,雖喪失總統高度,尚可理解但他將大刀揮向科學研究,則是匪夷所思

美國學者 David Victor 五月於《外交事務》以「川普正在扼殺美國的創新」為題撰文,認為美國創新制度的成功歷來仰賴三大支柱一是政府長期資助基礎科研大學研究二是吸引全球優秀人才;三是進入開放的大市場。如今,這三項優勢正在受挫。聯邦資金遭削減,移民政策使人才流失,對外貿易政策導致市場萎縮。這不僅削弱創新,也動搖美國經濟國力根基

他指出:「在過去八十年中,美國最具變革性創新幾乎在每個行業都依賴政府資助,因為政府是最有耐心最可靠的行為者,願意為公共利益承擔風險政府大幅削減聯邦研究機構,嚴重影響各領域的研究進展。一些美國研究型大學發現,他們的聯邦研究資金因與研究無關的原因而成為目標。首屈一指的哈佛大學被政府凍結削減了超過廿億美元,並限制招收外國學生

資助枯竭時,追求創新的人才也會枯竭。不確定未來資金的大學和政府實驗室被迫裁員,大部分負擔都落在了年輕科學家身上。失去一代科學家的災難可能正籠罩著美國的創新體系

敵視外國人才移民政策正危及美國在全球科技競爭中的優勢美國長期依賴國際學生外籍研究人員,尤其是中國留學生,在科技領域貢獻尤其顯著然而,反華氛圍邊境政策不確定性,正使中國家庭學生赴美深造日益卻步

成功創新體系的第三個關鍵組成部分是擁有大市場。大市場為創新提供了愈來愈多的機會,通過體驗使產品變得更好,再透過利潤加強研發川普政府外貿政策動盪嚇阻創新投資在推動「美國製造」與關稅保護主義下,太陽能風能電動車綠能產業面臨供應鏈中斷成本上升,引發投資者對美國市場的疑慮,造成大量清潔能源專案延宕甚至流產

當美國扼殺創新體系時,中國卻堅持到底北京自兩千年以來,已將其研發總支出擴大了廿倍。不久後,中國的總研發支出可能會首次超過美國。根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最新工程領域排名,世界前十的大學有八個在中國,其他兩個在新加坡

David Victor 在文章中感慨:「要捍衛美國全球領導地位並不容易,而川普精心設計確保中國在全球經濟競爭獲勝計畫」 。







黃齊元/美中合作雙贏 美台零和遊戲

◆  黃齊元/美中合作雙贏 美台零和遊戲










黃齊元/美中合作雙贏 美台零和遊戲


2025-07-31 00:06  聯合報/ 黃齊元(作者為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


最近黃仁勳在訪問北京時宣布,美國已批准 H20 晶片重新銷往中國大陸。這是輝達的巨大勝利,也代表川普政策一大髮夾彎,原因之一是稀土受制於中國

黃仁勳稱讚大陸市場非常有吸引力,輝達願與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深化合作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表示,讓中國公司繼續使用美國技術,符合美國利益,可以讓中國業者對美國科技「上癮」。這是一種「奶嘴策略」,美國若封殺中國,只會讓華為更快變成強大競爭對手

最近兩位知名經濟學家警告,美國正面臨一波巨大的「中國震撼」,中國將在人工智慧、機器人、核能、量子運算、生物科技和太陽能崛起;若川普仍執意用關稅大棒,這波中國震撼將再度重創美國經濟。然而川普並不笨,只要對美國有利,他懂得適度讓步台灣有這樣的智慧嗎?

黃仁勳強調,中美可以找到競爭合作共存方式,全球供應鏈不可能徹底脫鉤。假如連美國政府和最成功企業都有這樣的認知,台灣全面抵制中國,只會讓台商經營環境更加險峻。美台合作短期看似雙贏,長期台灣注定吃虧,因為「美國製造」的最高端產品都來自台灣

稍早黃仁勳訪台時,有人誤以為他押寶台灣,是為了協助川普對抗中國,想法過於天真。可憐的台灣被川普予取予求,除了台積電赴美投資、AI 供應鏈外移外,仍面臨半導體晶片關稅可能。由於台灣近期對美出口大增,面臨高關稅伺候,必須以其他開放條件對美讓步,談判立場非常艱困。

台灣的關稅究竟是多少?不容樂觀,美國政府已表達會回到四月初稅率,即卅二%,但仍有談判空間。以日本為例,原為廿五%,大幅讓步後降至十五%台灣是否能降低關稅,就要看用什麼條件能滿足美方要求。

台灣不太可能像越南、印尼和菲律賓提出零關稅,但越南仍被課廿%關稅,印尼和菲律賓則為十九%,說明廿%是川普底線,且須以零關稅開放市場作為條件台灣占美國便宜太多,川普絕不會輕易放過。

川普沒有什麼理念,他做的就是利用實力全力壓迫對手,爭取談判優勢他把台灣吃得死死的,對中國卻沒輒;只有黃仁勳看清楚這個局,三邊獲利

台灣剩下的牌不多,包括採購飛機、增加軍購、投資能源等。但川普最想要的是投資美國,台積電赴美投資只是第一階段,未來必須再加碼;至於 AI 伺服器大廠各自獨立,無法湊出較大投資金額。在這種情況下,台灣恐很難令川普滿意,因此最後關稅金額可能在廿%至廿五%之間,關鍵在於對美投資金額

對於川普而言,台灣是凱子,還偷了美國的技術,他要通通要回來,而且錢由台灣出。這類似日本投資美國,但利潤九十%屬於美國,川普建議台灣投資軟銀在美的 AI 園區。這是現代版的庚子賠款,然而面對川普的大勒索,政府的精力卻全放在大罷免上

一八九五年,清廷與日本簽署「馬關條約」,恥辱地割讓台灣;一百三十年後的今天,台美恐又將簽訂「達美條約」,台灣對美大幅開放市場,並加碼投資美國,協助川普達成「又大又美」的目標。

台灣不能把少數企業獲利視為台灣的勝利,照顧弱勢產業是政府不容推卸的責任。川普把台灣當成棋子,如果我們不認清現實改變策略棋局終點將是零和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