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6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房價與房租走勢分道揚鑣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黑白集/卓榮泰開始還「卡債」
◆  聯合報社論/支持核三重啟,促賴政府能源政策補破網
◆  經濟日報社論/房價與房租走勢分道揚鑣









經濟日報社論/房價與房租走勢分道揚鑣


2025-08-16 00:58  經濟日報/ 社論
全台租金卻連續二年漲幅超過2%。聯合報系資料照


國內房價明顯價跌量縮,第二季六都預售屋及成屋的房價皆較上季下跌,且上半年房屋成交棟數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但全台租金卻連續二年漲幅超過2%這符合過去台灣房屋市場的軌跡:租金易漲難跌,和房價走勢關聯性不大,而房價上漲率則和房屋成交量間高度相關

台灣房價隨景氣循環而出現漲、跌互見的走勢。從民國八十年至九十年(1991年至2001年)發生網路泡沫危機期間台灣房價呈緩跌趨勢。從民國九十一年(2002年)之後,房價大多上漲,且於民國九十三-九十六年(2004-2007年)、民國九十九-一○二年(2010-2013年),及民國一一-一一一年(2021-2022年)三段期間,每年漲幅皆超過8%。不過,在下列兩段期間,台灣房價曾下跌:民國九十七年至九十七年(2008年第四季至2009年第二季),以及民國一四至一五年(2015年第二季至2016年第四季)。

租金則呈現易漲難跌的走勢。在民國七十九年(1990年)台灣房價到達波段高點時,租金年漲幅曾達7%。接著房價反轉向下,而租金漲幅漸趨減緩。到了民國九十年(2001年)出現網路泡沫危機時,租金走勢反轉向下,而一直到民國九十五年(2006年),租金才又開始上漲。到了民國九十八年(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租金曾下跌0.5%。之後每年租金上漲率接近1%,且直到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7月,租金年漲幅才超過2%。

因此,無論國內房價上漲或下跌,租金大多上漲。只有在網路泡沫全球金融危機這兩段期間,國內租金房價才同步下滑。

決定房價租金的機制不同,故兩者走勢的關聯性不大。就房價而言,會受到央行的貨幣政策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以及政府的房地產相關租稅政策影響而就租金而言,則取決於房東與房客間的協商

租約通常會載明承租期間。而當租約到期時,房東對較老實的房客多維持同樣租金來續約,且只有累積通膨數年後,才會一次上調租金3%、5%。由於民國九十二年(2003年)迄今,央行因國內低通膨而採重貼現率政策,故近來房租上漲率和重貼現率走勢一致。至於最近兩年租金漲幅超過2%,則是因政府於兩年前放寬租金補貼申請資格當房客因申請租金補貼,而暴露資訊給政府時,則房東有誘因調高房租以移轉稅負

回到房價問題。根據「政大永慶即時房價指數」,國內房價在去年第三季達到歷史頂點。就今年第二季和該季相比,房價平均下跌4.2%,其中以台中市跌幅5.5%最多,而台北市跌幅3.6%最少。過去房屋市場的資料顯示,房屋成交量、價間高度相關且卅萬棟是個重要臨界點。在民國九十三至九十六年(2004至2007年)間,成交棟數介於41萬至45萬,而房價上漲介於8.6%至14.1%。在民國一○四至一七年(2015至2018年)間,成交棟數皆低於卅萬,房價漲幅則介於-3.2%至1.6%,其中民國一四至一五年(2015及2016年)成交棟數分別為29.3萬及24.5萬,而房價則分別下跌2.4%及3.2%。去年全台房屋成交35.1萬棟,而以上半年交易量較去年同期減少26.4%推估,則今年全台房屋成交量會下降至25.8萬棟。

去年九月央行的第七波打房措施導致民眾申請房貸時間拉長、成功機率降低,以及金額減少。再加上今年下半年因匯率、關稅因素,造成經濟成長率可能僅有1%,房價下跌趨勢儼然成形。當多數買方預期未來房價下跌,而多數賣方持有房屋成本遠低於歷史高價時,則雙方無立即成交誘因,遂導致近來房屋成交量快速萎縮。

過去五年全台平均房價上漲51.1%,其中台北市上漲31.2%、新北市上漲38.6%為最低,而新竹縣市上漲95.2%為最高相對的,過去五年我國平均每人所得增加35.9%由於雙北房價漲幅和居民所得漲幅一致,因此,預期未來國內房價向下修正期間,雙北之外的區域跌幅會較重。另一方面,若未來沒有出現類似網路泡沫全球金融危機衝擊事件,則國內房價即使下跌,房租仍會上漲。













聯合報黑白集/卓榮泰開始還「卡債」


2025-08-16 01:28  聯合報/ 黑白集
行政院會上言語交鋒後,閣揆卓榮泰(左二)和台中市長盧秀燕(右一)14日下午在台中與工具機廠商座談。 記者黃仲裕/攝影


盧秀燕北上出席行政院會,為地方預算遭刪減發聲;未料,頻遭閣揆卓榮泰制止,斥她「別來創造聲量」。有趣的是,當天下午卓揆赴台中參加機械業者座談,進場時在台階一個踉蹌,倒是身旁的盧秀燕伸手扶了他一把。

上下午兩個場景對照,撇開政黨色彩職位高低不談,從做人的宅心看,誰厚誰薄已一目了然。政治上,不會有永遠的權貴,也不會永遠誰是順風;再怎麼趾高氣昂,總有要奉還時刻

目前行政院面臨一堆要處理的預算法案,大多數是先前卓榮泰一手卡住的,如今他得一一清償。例如中央總預算遭國會刪砍,行政院立馬巧手「轉嫁」,轉身去刪減地方的社福、教育、基建等六百多億補助大罷免失利後,這些全得悉數補回。盧秀燕在院會爭取的就是這筆錢,卓榮泰還不讓她發言,氣度禮貌有夠差。

卓榮泰的「卡債」不止這些。先前他以違憲為由,拒絕「普發萬元現金」;卡到現在,仍不得不編列預算發放。但他又編得不甘不願,原本應該十月底發完,卻說非要拖七個月才能完成。那就拖吧!拖到民怨深重,看看卡債加利息會不會變輕鬆?

回想先前各部會因預算被刪一片哭窮的景象,外交部說沒錢印護照、監院繳不出電費等慘狀,如今均已不藥而癒。是誰卡了他們,不正是卓榮泰嗎?











聯合報社論/支持核三重啟,促賴政府能源政策補破網


2025-08-16 01:23  聯合報/ 社論
民眾黨舉辦「公投大車掃」記者會,呼籲民眾8月23日出來參與核三公投,投下同意票。 記者葉信菉/攝影


第二輪大罷免八二三即將登場,當天另有民眾黨發起的「核三重啟公投」,希望核三在確認無安全疑慮後繼續運轉。未料,賴清德近日在民進黨中常會突兀表態,要求黨內對核三公投一致投下反對票,並聲稱核電「不是公投所能解決」,似在預告政府無意尊重公投結果。事實上,核三重啟公投不僅是針對核三而發,而在藉此促使賴政府對錯誤能源政策展開反思,給民進黨一個調整轉向機會

蔡政府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開始推動能源轉型,要以廿%的綠能取代核能,另以五十%的天然氣與卅%的燃煤發電,重塑台灣新的發電配比,實現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非核家園」目標。但這項能源轉型計畫,除實現了核能歸零,其他訴求幾全數跳票。諸如綠能迄今占比僅達一成二,距離兩成目標極遠;減碳不如預期,中部地區深受空汙之害蔡英文承諾電價不會大漲也未實現,更別說她任內出現四次全國性無預警大停電

那八年,能源政策成為蔡英文執政成績中最受質疑的一塊。她為了鞏固反核基本盤,無視台灣減碳、能源安全與電價穩定的多面向需求,執意推動激進非核路線,以實現民進黨神主牌的「非核家園」。最受訾議的是,為了發展綠電,與民進黨友好的企業及外資靠著風電和太陽能而財源滾滾,台灣許多山林、埤塘和農田卻遭到破壞,胡亂開發成光電場,官商勾結弊案頻傳。與此同時,台電的虧損大幅增長,多次調高電價仍無濟於事,須靠政府預算撥補

由於綠能弊案層出不窮,加上國土環境光電場濫設遭到破壞,人民對政府推動非核是出於私利或是為了公益,逐漸產生巨大懷疑尤其,近年國際社會逐漸將核能視為「綠能」,認為是減少碳排放穩定基載良好能源;在這樣的趨勢下,民進黨政府的反核便顯得過時而僵固。美國官方和智庫也質疑,賴政府要加強台灣韌性,但非核政策卻讓台灣更脆弱。

近幾年,飽受停跳電所苦的民間社會,以及需要大量用電的企業界,陸續對能源政策提出反思;但民進黨對「反核神主牌」卻死抱不放。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以核養綠」公投通過,就代表了民眾對「非核」政策轉彎的期待;但蔡政府僅形式上修改了《電業法》,執行上仍續推非核家園。更惡劣的是,次年蔡政府將公投改為「兩年舉辦一次」,這使得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的「重啟核四」公投投票率未能達標。這除了核四本身爭議較大,蔡政府將公投限縮為「鳥籠公投」,更是主因。

技術面看,核三重啟的技術難度不高,核廢料也非無解。日本在福島核災後,已允許多座核電廠在四十年的運轉期屆滿後,可再延長廿年。美國方面,部分核電廠甚至考慮延役到八十年,以因應 AI 高用電量產業需求下周的核三公投,基本上也是民眾對民進黨能源政策的一次信任投票,看看賴政府究竟有沒有能力修正自己的錯誤

人們不難看出賴總統在施政上的手足無措,他日前率先表態要對核三公投投下反對票,更暴露了他的焦慮。他本來可以保持自己的政治高度,讓民眾自主選擇,然後聽從人民的意向行事。但賴清德選擇提前表態,無非是想藉此削弱民眾公投意願,以構築自己政策安全感。但大家別忘了,他此舉只是在維護民進黨的招牌利益,而不是在維護台灣的安全與未來。

正因如此,民眾下周更應積極前往投票,不只是為了核三要不要重啟,更為了賴清德從他「黨意至上」的硬殼裡走出來。







【專家之眼】內外情勢交迫 政府威信崩盤(廿三)

◆  【專家之眼】內外情勢交迫 政府威信崩盤(廿三)
 
◆  【專家之眼】GPT-5爭議與AI發展的臨界點
◆  【專家之眼】從鄭麗君談判記者會看台積電外再丟的籌碼
◆  【專家之眼】動態調整或互相制衡:當前美中俄關係分析
◆  【專家之眼】《零日攻擊》能增加823多少同意票?
◆  【專家之眼】普發一萬元,你真的可以拿回錢嗎?(十八)







【專家之眼】內外情勢交迫 政府威信崩盤


2025-08-16 06:01  聯合報/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近期賴清德政府政治行情嚴重慘跌,讓其聲望與個人形象因此重傷。圖為兼任民進黨主席的總統賴清德主持中常會。圖/民進黨提供


近期賴清德政府政治行情嚴重慘跌,不僅國內面對公民團體名義,暗中發動大罷免政治風潮,招致社會唾棄嚴重挫敗,面對颱風天然災變侵襲,中央與地方綠色執政團隊行政體系嚴重失能,賴清德親自勘察災情時,應對言辭產生嚴重失誤,更讓其聲望個人形象因此重傷。

對外則是因為對美關稅貿易談判作業過程,根本不重視社會溝通,因此引發企業民眾強烈訾議;最後美方逕行宣布對我出口美國商品課徵關稅稅率,隨即爆出所增加稅率與原有稅率仍然必須疊加計算,更讓原先指責談判團隊黑箱作業聲浪難以遏止,執政高層行政團隊面對社會對立受到激化瀕臨失控

此時華府政壇浮現直指當前綠營執政高層對美外交嚴重失誤公開評論,國內媒體紛紛跟進,轉述其中內容與負面評議觀點,掀起國內政治圈嚴厲批評浪潮;同時日本三大主流媒體《讀賣新聞》、《產經新聞》與《朝日新聞》從7月底開始,相繼發表社論或是專論,對於台灣內政議題與執政黨策略造成朝野對立毫不保留提出負面批判。

但此時屋漏偏逢連夜雨,韓國政壇重量級政治人物更以嚴厲言辭批評我國行政院高級政務官員在日前原定拜會前夕突然取消行程,儼然有意將此種失禮失態事件,存心上綱到外事交流招致羞辱層次,迫使我駐韓外交代表親自前往致歉,方能勉強風波平息外交紛擾不再擴大。

當然在兩岸議題上,賴清德政府主管官員在此時亦是不甘寂寞,不但繼續在大陸籍配偶入境居留入籍參政加碼跟進大做文章,並且針對中國大陸即將舉辦九三閱兵活動,針對公務員退役將領可能參與其事,並且聲稱違者恐遭剝奪退休俸,甚至嚴重追繳勳獎章,以便藉此施壓期能約束前述對象言行

不過相對上內政部長劉世芳亦在此時亂湊熱鬧,貿然說出「中華民國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謬論,此種立場不但違背現行法理,同時並無法獲得賴清德政府政治高層背書,更惹來在野黨強烈批評。甚至中國大陸國務院台灣辦公室亦針對此等論述,透過重申政策立場對台喊話基調,提出負面評議。最後劉世芳在四處碰壁狀況下,不得不收回前述胡言亂語,再度回到遵循中華民國憲法與維持現狀政策底線

過去幾個月以來,不論是疑美論棄台論或是疑賴論聲浪,都紛紛在國內政壇華府政治圈浮現要是說綠營政治高層與賴清德政府執政團隊,對於內外情勢交迫渾然不知,恐怕是沒人相信國安體系失能,甚或是主管國際情報判斷全球輿情情報機關失職狀況會有如此嚴重。甚至國內民意調查數字,亦多次揭露出賴政府鎮不住場陣腳鬆動無情事實

但是為何面對情勢惡化,政府威信崩盤,對外策略失誤,發言表態屢屢招致社會恥笑嘲弄甚至可說明顯陷入塔西佗陷阱Tacitus Trap)亦不為過為何賴政府會如此嚴重喪失公信力,誠然不免是因為受到外部因素影響,美國川普政府接掌政權後,對美外交確實是遭遇逆境,台灣在華府亦無法像以往那樣吃得開,從而影響到賴清德所篤信運用「抗中保台基本戰略,藉由拉攏美日獲得支持,再轉為內銷可用政治資本宣傳本錢施展空間

就目前看來,整個政府執政高層不論國家安全體系抑或是行政團隊,基本上並未依據最新戰略態勢發展客觀條件策訂應對方案並且透過統一思想協調政府不同部會機構統合各方資源並且加以落實吾人看到賴清德主政後,政府體系運轉並不順暢,政策反覆搖擺發言矛盾衝突,顯然是在面對狀況必須有所應對時,基本上都是各自為政

賴政府能否振衰起敝?端賴能否統合整個執政團隊,任何交響樂團都要靠指揮引領,才能演奏出和諧完美樂章國家領導者缺乏領導能力,但又剛愎自用不聽從各方建言,就只能怪選民當初看走眼囉









洪蘭/父愛母愛有沒有科學證據?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洪蘭/父愛母愛有沒有科學證據?
◆  林中斌/奇異的中國經濟
◆  盛治仁/AI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  廖達琪/民眾黨能逃脫「寡頭鐵律」嗎
◆  廖元豪/勿陷大法官於不義
◆  葉匡時/「我恨故我在」









洪蘭/父愛母愛有沒有科學證據


2025-08-16 00:00  聯合報/ 洪蘭 (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暨中央大學講座教授)


有讀者來信問:我從小就被告知母愛是天性,虎毒不食子,為什麼現在每天又有這麼多親生父母虐殺孩子的新聞呢?

這是個好的問題,母愛天性究竟有沒有科學的證據?查了一下,才知道原來我們一直深信不疑的說法其實並不是天性,它得要和孩子肌膚接觸,大腦裡產生催產素這個荷爾蒙之後,母性才會顯現出來,如果沒有這些接觸,沒有產生催產素母性行為便不會展現出來。

這個接觸很重要,研究發現第一次生產的母鼠必須要先聞到牠寶寶的味道,才會展現出母性行為,如果把母鼠的嗅腦切除,牠就不會替幼鼠築窩,也不會去餵奶。如果讓沒有懷孕過的雌鼠照顧幼鼠十天,牠的大腦就會產生催產素,這個荷爾蒙出現,就會使這隻老鼠開始築窩、躺下來哺乳(雖然無乳汁),讓幼鼠趴在牠身上;而原本不會照顧幼鼠的公鼠,只要在實驗室中跟幼鼠相處足夠時間之後,也會像雌鼠一樣的去舔舐、照顧牠們。也就是說,公鼠在照顧跟牠沒有血緣關係的幼鼠後,也會因催產素分泌出現育兒的行為母性行為是老鼠的基本特質,是所有老鼠都有,不是只有母鼠才有

大腦中,母愛養育行為的中心在下視丘內前視區MPOA),這裡有跟生殖相關所有荷爾蒙受體,它接受從嬰兒來的各種感官數據,是嬰兒訊息集散地MPOA 基因的展現受到母鼠梳理舔舐幼鼠行為的影響,梳理和舔舐會大大減低幼鼠的壓力反應,也促進母鼠哺乳,使母子生理系統更為同步。

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老鼠的 MPOA 區細胞會製造出甘丙肽這個神經胜肽。如果用基因剔除法,去除這些基因或破壞 MPOA 區製造甘丙肽的細胞,母鼠就會不理幼鼠的需求,以前會做的撫育行為都會消失。

公鼠身上的母性行為也在 MPOA,如果破壞牠的 MPOA,也會使公鼠的照顧行為消失。但是如果把雌激素或其他可以活化這些神經元藥物注射 MPOA 去,就可以加速公鼠和母鼠照顧行為出現

因為公鼠和母鼠大腦都有甘丙肽神經元,表示母性不是雌性才有,雄性一樣可以照顧孩子,兩性都有照顧孩子的能力演化上來說,這是合理的:所有物種都有生存的壓力,在原始社會裡,照顧幼小子女能力很重要,不只是對媽媽有用,對整個族群都有利,所以大腦發展出相同的男女教養照顧幼兒 MPOA 神經迴路,奶爸很正常,養孩子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

因為母愛不是天性,嬰兒沒有自衛的能力,所以演化讓動物小的時候都長的很可愛,圓圓的頭,大大的眼睛,以激發大腦中,對正向報酬起反應腹內側前額葉皮質活化,不忍心去傷害,嬰兒才得以長大。

孩子的身心要能健康的成長,需要父母的愛,寫安徒生童話的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曾經非常沉痛的說,八十%的少年犯來自冷漠破碎家庭家庭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支柱,不知道執政者對現在敗壞社會風氣,能不能拿出一點辦法來?至少可以讓那些有外遇醜聞官員下台以正視聽吧?







劉大年/向美爭取低關稅 也要做好因應

◆  劉大年/向美爭取低關稅 也要做好因應
◆  黃齊元/川普強取豪奪 直指護國神山
◆  丁予嘉/穩定幣將顛覆金融體系









劉大年/向美爭取低關稅 也要做好因應


2025-08-15 23:43  聯合報/ 劉大年(作者為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川普總統上任後,推動關稅政策不遺餘力。關稅不僅要縮減貿易逆差振興美國製造,更被做為外交談判工具目前主要是採取「對等關稅」及「國安關稅」雙軌並行的模式。「對等關稅」可以算是對美國貿易逆差國懲罰性關稅;「國安關稅」則是根據民國五十一年(一九六二年)的美國「貿易擴張法」第二三二條,若經由調查認定進口產品危及國家安全,授權總統直接課徵關稅,也可稱為「二三二關稅」,同樣具有懲罰性質

連同美國其他的懲罰性關稅,例如反傾銷稅、三○一關稅,必須納入美國現有的最惠國關稅,即所謂的「疊加」原則。目前除中國大陸以外,美國大致已完成與主要國家的對等關稅談判。美國透過高關稅威脅,迫使對方以市場開放加碼投資增加採購換取降稅。在短期內完成原本冗長貿易談判,川普政府也不斷以此為亮點,視為使美國重返公平貿易地位重大成就

但是各國在對等關稅談判下的投資採購承諾普遍缺乏法律約束履行監管機制。例如歐盟與日本分別承諾,對美國增加六千億美元、五千五百億美元投資,但並未有明確時程表。美國也表示若未來對手無法履行投資承諾,將採取貿易報復措施,可能引發更大的貿易摩擦,因而增加經貿不確定性

「二三二關稅」將是未來美國關稅政策重點。二三二關稅包括台灣輸美核心的半導體產業,以及關鍵礦物、藥品、商用飛機、無人機系統、車輛及其零組件,及鋼、鋁、銅與相關製品為主。美國目前已對車輛及其零組件課徵百分之廿五的關稅,對鋼、鋁、銅及相關製品則加徵百分之五十的關稅。川普的策略是先完成對等關稅談判,待陸續公布二三二關稅之後,各國必須與美國展開第二波談判

在美國高關稅的陰影下,今年一至七月,台灣對美國出口仍創下歷史新高,達到九七五億美元,約占總出口百分之廿八點七,已經超過對中國大陸(含香港)出口的九三五億美元;美國已取代中國大陸成為台灣最大出口市場,而且預估未來美國市場的重要性還會增加,所以對美關稅談判的結果,攸關台灣出口及經濟成長台灣未來應繼續爭取較目前百分之廿為低、且不疊加的對等關稅,但困難度高。對等關稅主要涵蓋傳統產業,台灣必須做好因應美國高關稅環境準備

其次,預估未來美國二三二的稅率也不會低,其中以台灣對美國出口的主力-半導體最為關鍵。美國必然會要求台灣投資及加碼採購以換取低稅率。台灣必須頂住美國高壓、守護技術核心,確保在供應鏈的主導地位。最後,無論最終談判結果為何,台灣對美國全面降稅開放市場已不可避免,如何降低對內需導向產業衝擊,也不能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