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9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浮濫追加預算 不能常態化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405713/web/ 

◆  經濟日報社論/浮濫追加預算 不能常態化
◆  聯合報黑白集/詐騙救觀光?
◆  聯合報社論/川普翻轉抗中戰略,賴清德勿拿筆尖戳槍口









經濟日報社論/浮濫追加預算 不能常態化


2025-09-09 02:39  經濟日報/ 社論
浮濫追加預算 不能常態化。路透


行政院日前正式將明(2026)年度總預算案送交立法院審議,但由於行政院還在對今(2025)年度的總預算聲請釋憲中,這種朝野對立氣氛會不會殃及下年度總預算案順利審查,頗令識者憂心。

其中,一個最大的變數是,行政院並未將已經立法院通過有關提高警消退休金的「警察人員人事條例」與志願役每月加給調增三萬元的「軍人待遇條例」所需經費編入明年度預算中。此外,還表示將針對該兩法案提出釋憲救濟

對於一項已經完成法定公布程序法律,行政院竟然可以悍不執行,實在很難看出賴政府有任何朝野和解盤算誠意

其實,類似的狀況才剛剛發生過。去年6月立法院通過「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條例」,明定禁伐補償金從今年起每公頃3萬元提高至6萬元,但行政院在8月底送給立法院審議的總預算案中,卻未將這筆經費納入。隨後整個預算案在立法院遭在野黨退回,引發兩院相互僵持憲政危機。最終,朝野勉強妥協決定編列追加預算補救。立法院日前才趕工會期最後一天,完成了今年度追加預算案的審查,但接下來卻馬上又要面對行政院民國一一五年(2026年)度總預算案重蹈覆轍」的挑釁,試問立法院將如何應對。

行政院應「依法行政」乃最基本憲政道理編列預算正是執行法律重要條件。針對行政院的這二次「故意漏編預算禁伐補償案也許還可勉強以編列時間過於緊迫作為藉口,但軍人加給案則根本是明目張膽違抗執法義務完全表露出賴政府的蠻橫無理

行政院膽敢如此傲慢,全係拜濫用追加預算以及在野黨失察無能之賜。行政院送交立法院審議預算預算案,經立法院審查通過的叫法定預算。依預算法規定,各機關提出追加預算得先已完成法定預算,亦即追加預算如同法定預算延伸。體之未存,皮焉何附,沒有法定預算就無追加預算之產生。

是故,只要在預算案審查通過之,任何因相關情勢變化導致的經費增加,都應設法透過行政立法協商法定預算妥善解決追加預算制定並不是為了補救行政院來不及遺漏編列預算,更不是用以妥協政治爭議掩飾違法亂紀工具去年禁伐補償案朝野協商濫以編列追加預算解決,係立法院集體打混犯下的嚴重錯誤,從而導致賴政府今日更加囂張氣焰

預算法第79條規定,各機關只有在依法律增加業務/事業致增加經費、依法律增設新機關、依有關法律應補列預算者以及所辦事業因重大事故致經費超過法定預算等四種情形才可提出追加預算。從「致增加」、「增設」、「補列」與「超過」等文字,可清楚推知這些情況皆是發生在法定預算執行,因而才有追加預算予以補救之必要。

當初的立法者萬萬沒有料到,今日的行政院竟然如此膽大妄為,以聲請釋憲為藉口,悍然拒絕編列法律明定經費預算。更荒謬的是,行政院長卓榮泰還辯說,若釋憲不過,未來再追溯補齊預算利用不執法來混淆法律實際生效時序,把追加預算當成政爭工具使用,賴政府心中完全沒有財政紀律

法律一經公布實施即生效力,不因行政院聲請釋憲改變,除非憲法法庭做出「暫時處分」,凍結暫停施行該法律。不論是「警察人員人事條例」或「軍人待遇條例」,在行政院編列民國一一五年(2026年)度總預算時,都是確確實實有效法律,行政院必須忠實執行。行政院口口聲聲說釋憲目的是為維護憲政秩序,但自己卻連最基本憲法 ABC 都不遵守。

賴政府動輒釋憲,好像只有它受盡委屈。其實,根據憲法第57條「立法院對於行政院之重要政策不贊同時,得以決議移請行政院變更之」。在野黨立委們站出來「以憲制憲」,聯手做個決議














聯合報黑白集/詐騙救觀光?


2025-09-09 01:02  聯合報/ 黑白集
刑事局日前偵破越南移工組成的車手、收簿手集團,圖為警方壓制畫面。 記者廖炳棋/翻攝


沒了陸客,台灣觀光進入長冬東南亞旅客每年來台超過二百萬人次,已成我外籍觀光客主力。但近兩年來自東南亞詐騙集團「車手」激增,包括性工作者趁機在台短期兼差,在在使觀光變調染黑、染黃。

「外籍車手」問題有多嚴重?警政署統計,前年抓到的詐騙集團車手僅八十九人為外國籍,去年暴增為七五三人,今年前三季更增加到逾千人。與前年比,增幅達十二倍。被捕嫌犯,多為持觀光簽證來台的東南亞籍

藉觀光名義「招募外援」的犯罪組織,並不限於詐團,進入性產業者更不計其數,形成另類黃色產業觀光打工」。國人對於他國犯罪集團台灣人「騙」到國外從事詐騙性交易,無不深惡痛絕;豈料,台灣犯罪者也在扮演類似角色。

在這個「外籍暗黑產業鏈」中,民進黨政府「功不可沒」。蔡政府時代全力推動「新南向政策」,為彌補陸客空缺,給予東南亞民眾觀光免簽、不限次數進出,甚至提供補助。來台不設防的結果,非法產業鏈自然不斷茁壯。

賴政府至今仍在宣傳新南向「帶動觀光」成效,說去年來台觀光客前十名,有五個是東南亞國家。絕大多數觀光客當然都是守法的,但當方便之門變得毫無限制犯罪成本極低,就在為非法開方便之門。台灣靠「詐騙救觀光」,臭名也將傳遍世界

















聯合報社論/川普翻轉抗中戰略,賴清德勿拿筆尖戳槍口


2025-09-09 00:58  聯合報/ 社論
中共九三閱兵多款洲際飛彈首度亮相,圖為東風-5C洲際戰略核飛彈駛過天安門廣場。 (中新社)


中共九三閱兵撬動國際權力結構,並牽動世界秩序重整。這場閱兵最主要觀眾-美國總統川普,對此作了直接回應:下令將國防部更名「戰爭部」,重建軍隊恢復對中俄的威懾力。美國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國防戰略NDS報告草案,也翻轉美國軍力長年聚焦抗中作法,以保衛美國本土和西半球為優先。美中戰略競爭的態勢,反映了地緣政治板塊的錯動台灣必受搖撼。賴總統或許很不想看中共閱兵,但他是否看到美中對抗格局區域安全情勢改變

賴清德企圖消滅中華民國抗戰歷史記憶,導致中共以紀念抗戰勝利為名的「九三閱兵」能獨攬抗日話語權,重塑中共歷史地位,對內凝聚支持力量,對外展示國際影響力。強調軍武的九三閱兵,雖讓中共的形象更具爭議,但其政治軍事效應已為大國崛起建立更厚實支撐,區域各國都必須重劃戰略地圖戰爭圖像。尤其,上合組織天津峰會九三閱兵加乘效應,更直接牽動世界權力格局中俄印朝領導人以不同組合亮相,彷彿都在秀給川普看。

因此,川普不只看到一場「美麗典禮」,也彷彿偷聽到中俄朝「密謀抗美」,只是還不能確定印度是否已被中共搶走。無論川普對盛大閱兵感想如何,他下令重建軍隊,則表達最強烈回應然而,川普的國防戰略優先順序,卻從「印太抗中」退回到「美國國土保護」。對照中共閱兵展示陸海空三位一體核武嚇阻遠程投射全球覆蓋打擊能力,拳拳似都打在美國身上。加上台海戰爭區域拒阻優勢美國國防戰略重心向本土移轉,不但有新孤立主義影子,也彷若國防版 TACO(川普總是臨陣退縮)的再現

川普在其首任總統任內,也曾發表國防戰略報告。從民國一○七到一一四年(二○一八到二○二五),中共都被視為主要戰略競爭者,美國必須阻止中共的冒進;但如今川普的國防戰略重心從印太轉向本土,任務重新調整,資源分配風險承擔也有不同要求。美國仍然強調嚇阻,責任卻丟給盟邦共同承擔;美國仍要拒止中國,日韓澳都被迫表態擔責;美國還會協助台灣,但台灣須先自己扮成刺猬;台灣安全非常關鍵,但無關美國生存核心利益

中共以多邊外交對抗美國單邊霸權,以大閱兵挑戰不平衡的美中權力關係;川普要重建美國威懾力量,連國防部都改回「戰爭部」。但中共地緣擴張,打破軍事平衡,讓美國優先考慮本土防衛,更顯得理所當然。唯美國對印太安全承諾收縮,削弱了嚇阻的可信度,讓疑美論更加盛行,而台灣自我防衛的成本、壓力和風險都將大幅提高。

賴清德對抗日勝利冷漠以對,甚至把抗戰勝利改成「終戰」,對不起三千五百萬抗戰傷亡軍民。面對九三大閱兵,川普想著重建美國軍隊,賴清德卻先褻瀆國軍忠勇軍魂。賴清德雖對中共閱兵冷嘲熱諷,但賴政府把頭埋進沙堆裡,台灣就能免於中共軍事擴張與美中權力結構擠壓的衝擊嗎?大罷免大失敗後還不死心的賴清德,面對的兩岸與國際情勢變化,是無感還是無知

賴清德冷眼看習近平大閱兵,只悻悻然說「台灣不拿槍桿子紀念和平」。民眾看了九三閱兵場面,則更想告訴賴清德:要和平,不能拿筆尖去戳槍口。賴清德揚言要「用實力達到真和平」,但民眾想問的是,兩岸軍力巨大落差台灣搞軍備競賽能達到和平嗎?台獨金孫和他的國安童子軍必須體認,強化國防與兩岸溝通交流並進,才是最佳防衛策略!






【專家之眼】九三閱兵後中共對台政策的變與不變(十八)

◆  【專家之眼】九三閱兵後中共對台政策的變與不變(十八)
◆  【專家之眼】美網決賽絕代雙驕大戰 阿卡示範怎麼打敗辛皇

◆  【專家之眼】已經吃乾抹淨,還裝可憐?TISA租稅優惠(十七)












【專家之眼】九三閱兵後中共對台政策的變與不變


2025-09-09 07:31  聯合報/ 湯紹成/亞太綜合研究院院長
北京9月3日舉行閱兵後,共軍即出動25架次軍機與多艘軍艦,展開對台的「聯合戰備警巡」。圖為高超音速飛彈方隊接受檢閱。(中新社)


民國一一四年(2025年)9月3日,北京舉行「九三閱兵」三天後,共軍即出動25架次軍機與多艘軍艦,展開對台的「聯合戰備警巡」。此動作顯示中共將閱兵象徵力量迅速轉化為對台的實際軍事壓力,並向國際釋放威懾信號,也引發一些國際反應

由於閱兵由北部中部戰區主導,東部南部戰區仍維持充足戰備,足以對台發起聯合巡航或在南海同步動作,反映解放軍跨戰區調度能力的成熟。此次警巡凸顯解放軍正由,重回民國一一四年(2025年)以來多次此類行動,包括年初的「年度首發聯合戰備警巡」等。這些行動逐漸常態化,使台灣幾乎全年承受軍事挑釁與壓力。

區域層面上,頻繁的戰備警巡不僅對台灣形成直接威懾,也向美日及印太盟友示警,意圖將「台灣問題」定位為中國內政。然而,這種行為往往激化國際關注,促使美國及盟友透過軍事與外交方式表態,避免北京壟斷台海敘事。

事件發生後,台灣國防部立即啟動情報監偵,並出動戰機、艦艇與岸置飛彈系統應對,展現快速反應能力。然僅靠軍事防禦難以化解長期心理壓力,因此台灣更須強化社會韌性,避免民眾對常態化威脅過度麻木。同時,透過外交與國際戰略溝通,鞏固外部支持,以在心理外交層面建立雙重防線。

在中共警巡後,加拿大與澳洲先後派出巡防艦飛彈驅逐艦通過台灣海峽。雖未明言「挺台」,但以「航行自由」為核心,展現對台海安全的關切,並主張台灣海峽屬國際水域,中國無權將其「內海化」。尤其美國長期推動的「自由航行行動」(FONOPs)是此戰略的基礎,加、澳的參與正與美、英、日等行動形成呼應。兩國同屬「五眼聯盟」,加拿大更是北約成員,其軍艦現身台海,象徵民主陣營在戰略上協同一致。對台灣而言,這是一種間接支持,雖非軍事承諾,卻有助維持現狀限制中國灰色地帶操作

九三閱兵後的首次戰備警巡,帶有多重意涵。首先,閱兵的政治象徵迅速轉化為軍事行動,對台與國際形成連續威懾。再者,展現解放軍跨戰區調度與「隨時能戰」的能力,並透過軍機繞台與軍艦壓迫,試圖削弱台灣社會信心。而加拿大與澳洲艦艇通過台海,亦凸顯國際不接受中國片面改變現狀。

「九三閱兵」不只是歷史敘事,更是北京對台政策軍事施壓延伸。從閱兵展示武器,到隨後的戰備警巡,再到友台國家透過「航行自由」表態,這些互動構成台海局勢新節點。未來類似行動勢必更加頻繁與常態化,對台灣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深化國際合作強化自身戰略定位重要契機













【專家之眼】美網決賽絕代雙驕大戰 阿卡示範怎麼打敗辛皇


2025-09-09 07:07  聯合報/ 劉新圓/樂齡學習中心兼任講師
美國網球公開賽男單衛冕者辛納(左)將再次與阿爾卡拉斯(右),圖為兩人今年法國網球公開賽決賽後擁抱。(美聯社)


法網溫網後,今年美網男單決賽又是網壇兩位男單新霸主辛納阿爾卡拉斯至尊對決。義大利的辛納若贏球,將是費德勒之後,超過十年的第一位美網衛冕者,而西班牙的阿卡若奪下金冠,將重回球王寶座。

這對「絕代雙驕」各自包辦了去年網球四大滿貫的其中兩場,分別是辛納的澳、美網硬地,以及阿卡法網紅土溫網草地。兩人在今年前半衛冕澳網法網,似有成為硬地和「自然場地」之王的態勢。然而,辛納法網差一點就拿下冠軍,隨即在溫網決賽復仇成功,證明他的打法一樣能適應自然場地。至於阿卡的第一座大滿貫金杯是在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的美網獲得,可見他的硬地實力也不遑多讓。

辛納雖然細胳膊細腿,但他擊球又快又準,像機關槍一樣連番發射,令對手難以招架。而且狀態穩定,喜怒不形於色,也不大吼大叫,被戲稱為機器人。今年唯二擊敗辛納,卻在這次十六強連續三盤1比6被他痛宰的巴伯里克,甚至形容他就像 AI。猶記得八強賽辛納還沒上場,教練卡西爾就先跑去看另一組即將於四強碰頭的對手比賽,根本就信心滿滿篤定會過關。每次鏡頭帶到這位戴著眼鏡的教練,犀利的眼神和莫測高深的表情,總覺得與辛球風雷同,令人不寒而慄。很多人都在研究,要怎麼破解這種密不透風的打法。

然而另一方面,阿卡也來勢洶洶,一盤未失來到決賽,甚至只被破過兩個發球局,狀態好得可怕。迥異辛納細膩球風,他屬於奔放炫技表演型,屢屢打出不可思議驚險好球,令人嘆為觀止。前球王梅德韋傑夫說,阿卡在任何位置都打得出致勝球,這大概就是他最傲人武器之一吧?

決賽開始辛納先發球,阿卡馬上積極搶攻,第一局你來我往地就超過五分鐘,打得難分難解。兩人完全沒有任何慢熱式試探,也未見降速的切削,而是疾風驟雨比快比狠,逮著機會立刻攻擊,招招往死裡打,看得人血脈賁張,睡意全消。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辛納開局就被破,而接下來阿卡卻輕鬆保發,平均每個發球局花的時間大約只有對手的一半。更驚人的是,除了第二盤阿卡狀態稍為下滑,被破了唯一一局而失了此役唯一的一盤之外,其他大體上是阿卡壓著辛納打,第三盤甚至只讓對手拿了一局,並沒有原先預想五五波

整場比賽,阿卡彷彿在示範怎麼打敗辛皇似的簡單地說,就是以快制快。辛打得快,卡也快打,並拉大角度,把辛引到後場,再上網壓制,偶爾搭配精準的短球,讓對手很難預測,甚至迫使攻擊犀利辛納罕見地頻頻採取守勢節奏被阿卡帶著走。

頒獎典禮上,阿卡說,他花在看辛納比賽的時間,比家人還多,引起哄堂大笑。足見天分奇高如他,也下了苦功,很可能模擬了千百回,出手猶如反射動作般流暢,完成甜蜜復仇

有人說,球王就是箭靶,人人都想擊敗他。如今阿卡重回球王寶座,成了新的箭靶。只是,像今年美網如此絕佳的狀態,又有誰能破解呢?










施振榮/AI啟動教育產業典範轉移新契機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施振榮/AI啟動教育產業典範轉移新契機
◆  洪蘭/如何避免「望文生義」?










施振榮/AI 啟動教育產業典範轉移新契機


2025-09-09 00:00  聯合報/ 施振榮(作者為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


古時的教育體制下,最理想教育方式是能夠因材施教,例如私塾,由於學生人數相對有限,老師可以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給予差異化教導。但在工業化之後,在現行教育制度下,學生進入學校學習知識,接受相對標準化教材知識灌輸

不過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學習學習知識的來源開始不限於學校傳授知識,新一代的學生可說是數位原住民,他們更多的知識學習可能是來自網路,包括來自 Google、YouTube、GPT 分享的知識,成為未來學習知識新模式。

甚至許多年輕學生利用 OpenAI 大模型來做作業,AI 做出來的作業表現可能還比一些同學親自做的表現更為出色,徹底顛覆傳統定義下的教育知識學習模式

科技也讓知識學習變得更有效,甚至可由學生自己掌握學習知識主動權,這就是未來學習知識新模式

傳統教學模式來說,學習效率絕對沒有辦法跟 AI 來做競爭。因此,對老師來說,未來老師的角色如何借重這些新科技,如何利用 AI 分身輔助教學,將是一門課題,讓 AI 分身變成老師助教

尤其老師個人的時間有限,無法兼顧到每位學生的個別學習需求,如果能利用 AI 建立老師思維分身,讓學生與老師的 AI 分身進行對話扮演原本老師「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在各種不同應用情境下,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這個老師的 AI 分身,就像是運動選手教練扮演陪伴學習角色,可以帶領學生從一點走到另一點,會陪著學生一步步學習。

尤其面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目標都不相同,透過科技可以大量客製化,依每個學生不同的聰明才智與興趣,以及不同的學習進度與目標,藉由 AI 實現因材施教理想

如此,教育就從過去標準化轉變成可以為每個學生提供客製化施教,因此我說,未來 AI 帶動教育產業典範轉移,我也期待不管是老師或是整個培訓產業從業人員,都可以掌握到這個契機

對於 AI,我的看法是,AI 海量知識智能,而且很聰明。不過,AI 並沒有智慧,人腦才是活的,透過經驗累積可以產生智慧,但 AI 很好應用工具,也可以幫我們處理很多問題,當然也可以應用教育領域第一線現場,讓學生與 AI 對話學習

未來人人都可以善用 AI 這個新工具,讓工作學習比較有效率AI 也可以呈現事情各種不同面向觀點,讓我們的思考更全面減少可能產生思維盲點,進而減少決策失誤

以我個人學習 AI 的經驗,如今已在 GPT 建立一個「Stan 哥的王道思維分身-AI 阿丹」,可以讓一般人與具有王道思維AI 進行對話,或在組織培訓中讓 AI 成為王道領導學講師助教提升學習效率。未來還將建立王道變革王道會計學等等不同主題的 AI 分身,透過 AI Agent,讓各種不同應用的 AI 分身無所不在。

AI 未來將啟動教育產業典範轉移,我們要及早善用 AI 科技借重 AI 智能,當我們的學習工具以人為本,在典範轉移過程,讓 AI 也扮演一個重要垂直分工角色最終還是由人來做最後整合的角色,為社會創造新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