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5年10月11日 星期六

周行一/「橘逾淮為枳」的一學期16周制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周行一/「橘逾淮為枳」的一學期16周制
◆  洪蘭/愛護聽覺 因它要伴你一生
◆  方祖涵/運動電影的神話與真實
◆  辛翠玲/大國博弈下 阿根廷的避險之道
◆  林中斌/川普團隊 抗中靠邊
◆  蘇益仁/由兵推到和平推 文化人的苦心呼籲











周行一/「橘逾淮為枳」的一學期十六周制


2025-10-11 00:00  聯合報/ 周行一(行珩全人均衡系統創辦人)


媒體報導,由於許多大學已實施一學期十六周制,有的學校今年寒假的實際放假天數長達六十五天,創下歷年放假天數最長紀錄。大學一學期上課十六周是一個好制度,因為在這個科技與社會變遷急速時代,大學生需要做許多自主學習這類學習內容多數不是大學有能力為學生量身訂做的。台灣調降上課周數其實是跟歐美大學看齊的結果,他們的上課周數通常為十四至十六周、暑假十二至十六周、寒假二至四周台灣把上課周數從十八周縮短為十六周,但是讓寒假天數延長了,而暑假維持八周左右,是一種「橘逾淮成枳」的現象,沒有達到將上課周數縮短效果

歐美大學的暑假長,是為了給學生足夠時間自我學習傳統形式實習寒假短主要是為了給學生過聖誕節與家人團聚制度設計精神為,學生在校上課時專心好好上課,而且有足夠時間暑假在校外自我學習,許多學校甚至有學期間學生必須待在校園的規定,目的就是要學生心無旁騖認真吸收學校傳授知識,等到暑假自我學習時才能學以致用

台灣的學校過去十幾年來也建立了幫助學生將學校所學運用自我學習上面的觀念,各校風起雲湧幫學生爭取實習機會,卻出現了讓人擔憂的現象、反而傷害學習效果。愈來愈多學生,尤其是研究生,除了暑假實習學期當中大量實習,造成在學期中的學習有本末倒置現象,學生在課業上花的時間大量減少無法應付老師對學生嚴格要求;由於「實習是好事」,學生可以理直氣壯地無法兼顧。因為企業接受學生實習也會支付薪水、並且指派員工協助實習生,可想而見,最可能被犧牲的是學校課業,而教師這種氛圍下也被迫降低學術要求

學生在校沒有學到足夠的知識、在企業實習無法學以致用達到應有實習效果,企業亦未得到原本學生可以提供專業貢獻,形成學校未達到教育目的、學生沒有得到該有的學習企業賠了夫人又折兵三輸現況。除此之外,一些企業因招工不易,也有將學生變成廉價勞力來源現象,讓上述問題雪上加霜。

台灣的大學需要做的是(可能必須在教育部的推動下),將寒假時間縮短,足夠讓學生與家人共聚春節;延長暑假的時間,協助學生做好自我學習,同時鼓勵教師嚴格培育學生,讓學生在學期中專心認真學習在暑假中足夠時間學以致用或者追求其它自我學習形式(例如海外學習修習新知識等)。

除了形式上我們已經有了歐美教育制度之外,在實質上參酌別人制度設計邏輯,讓台灣大學生能因學期上課周數縮短達到該有制度設計效果自我學習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應儘快將一學期上課十六周的制度搭配寒暑假時間調整,避免「橘逾淮為枳」,未得其利,反受其害。







劉大年/水漲船高的CPTPP

◆  劉大年/水漲船高的CPTPP
◆  徐遵慈/關稅與勞動人權雙風暴來襲
◆  黃齊元/灰犀牛風險升高 台灣應警惕











劉大年/水漲船高的CPTPP


2025-10-11 00:00  聯合報/ 劉大年(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民國一○六年(二○一七年)川普第一任內,美國政府以「美國優先」為核心,宣布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當時被視為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的一大挫敗,後續也將無以為繼

而後發展出乎意料TPP 原有成員努力將 TPP 重組,並在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形式敗部復活。涵蓋十一國的 CPTPP,仍然保留絕大部分 TPP 內容,算是一個高標準的自由貿易協定(FTA)。

CPTPP 雖然是一大型 FTA,但由於美國的缺席而失色不少。不過,川普第一任推動「美國優先」、保護色彩濃厚的貿易政策,拜登政府也無大改變CPTPP 被視為一個穩定且可以降低貿易保護衝擊平台,成為許多國家優先申請加入FTA重要性反而增加

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英國正式加入 CPTPP CPTPP 不再局限在亞太,呈現跨區域的特質,是 CPTPP 地位提升的另一重要關鍵。另外,截至目前為止,包括台灣等七國已經正式提出申請,表示有興趣的國家也持續增加,且範圍遍及全球。CPTPP 成為目前最具擴充能力且最全方位FTA

特別是川普今年再度上任後,美國關稅政策由制裁中國大陸轉為針對全球,並動輒成為貿易報復工具。此種不分敵友單邊手段,不但直接打擊多邊貿易體制,也加速各國轉向「區域化」與「小多邊化」,以分散出口風險維持供應鏈穩定,並建立替代性規則CPTPP 即成為一個極佳選項

CPTPP 外溢效應也展現在與其他大型區域組織的連結;例如過去沒有與 CPTPP 互動的歐盟東協,也展開了與 CPTPP 對話尋求合作接軌未來這些大型區域組織可以整合到何種程度仍難確定,卻顯示 CPTPP 的「制度磁吸力」正在快速增強

美國退出 TPP、走入保護主義,反而催生了 CPTPP 。從 TPP敗部復活,到 CPTPP 不斷擴張,再到歐盟及東協與CPTPP 積極對接CPTPP 已經成為當前全球經貿秩序重組不可忽視關鍵力量。未來即使無法取代世界貿易組織(WTO),亦可能成為推動全球貿易自由化重要支柱

台灣若無法加入重要性持續提升的 CPTPP ,面臨的排擠效應將會加劇。台灣已於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正式提出申請,整體條件遠優於其他申請國;然而由於對岸阻撓,始終無法成立工作小組,取得談判入場資格。今年在澳大利亞舉行的執委會台灣又要再次扣關

事實上,美國逐漸淡出多邊架構,中國大陸趁勢擴展全球影響力兩岸關係又未見改善,使得台灣爭取加入 CPTPP 的挑戰更加嚴峻;如何在政治紛擾尋求突破,是台灣必須面對的重大考驗。

另外,基於完成全面性 FTA 曠日廢時,無法即時降低衝擊、推動特定議題合作,建構敏感性較低的小型經貿協定遂成為國際經貿的另一主流。對於擁有雄厚製造實力及完善經貿機制的台灣,應把握時機積極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