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5年9月14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半導體競爭 不再是一個人的武林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賴政府揮屠刀惡鬥,如何與民休養生息?
◆  聯合報黑白集/黨證發威的弦外之音
◆  經濟日報社論/半導體競爭 不再是一個人的武林








經濟日報社論/半導體競爭 不再是一個人的武林


2025-09-14 03:07  經濟日報/ 社論
半導體競爭,不再是一個人的武林。圖/AI生成


美國政府針對半導體與其衍生產品的232調查,尚未公布結果,川普政府對半導體產業政策卻再次使出大絕招,以政府的角色入股英特爾,將晶片法案提供的89億美元補助轉換為股權,取得英特爾近10%持股。這份協議包含一項為期五年的認股權證,如果英特爾對晶圓代工業務的持股降至51%以下,政府可按每股20美元的價格,額外再收購5%股權。之前一度傳出美國也要透過晶片法案補助入股美光、台積電(2330)、三星等企業,不過截至目前為止,美國政府確定要投資的半導體大廠僅為英特爾

英特爾財務長辛斯納表示,川普政府對英特爾的投資,是為了阻止該公司出售其製造部門,雖然相關業務長期虧損,也希望英特爾繼續留住晶圓製造業務。美國政府此一作法,恐將限制英特爾營運自主性彈性,也將美國政府實質上帶入產業運作環境中。

無論美國政府此舉的成敗,觀察過去幾個月來其政策措施,從232國家安全調查開始,到以國家資本入股英特爾,美國政府對於缺乏先進半導體製造技術能力一事,顯然是極度焦慮不安,因此急於透過各種政策手段解決。所以,美國一方面以戰逼和,透過關稅政策逼迫具有先進半導體製造能力的國際大廠(如台積電、三星等)在美國擴增先進製程產能;另一方面,又透過改良版晶片法案入股英特爾,讓英特爾難以如過去的 AMD 一般,分割出售晶圓製造部門,轉型為 IC 設計的商業模式,為的也是留住先進半導體製造能力

至今,美國政府對於半導體政策態度可謂圖窮匕現,為的就是要能掌握先進半導體製造技術,並要在美國國內生產。因此,無論是透過何種政策工具,可預測川普政府都會在其任期內,不斷地對包含我國在內的相關國家與業者施加壓力。觀察其個性,恐怕是不達目的絕不會罷休。

不過全球具備半導體生產製造能力政策企圖的國家,並不止美國。日本同樣也已經以國家之力,成立了 Rapidus,投入先進半導體技術研發生產,日前也宣稱成功試產2奈米晶片。中國也不會因美國的管制就放棄先進製造技術產能的投入,而歐盟也同樣設定了積極半導體自主化政策目標(民國一一九年(2030年)達20%的全球市占率)。因此,當美國政府以如此明確態度積極措施推動半導體產業時,相信中、歐、日等國,也都會積極觀察檢視美國此舉的影響,以為後續產業政策調整因應參考

由此可見,未來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強度必定大為提高,業者除了在市場上面臨同業的競爭外,還會有來自他國政府的非市場手段干預。雖然明知政府的干預會降低市場效率,也會影響民主國家向來強調公平競爭原則(這也是過去歐美等國家大肆批評中國政府、甚至是亞洲國家之處),但在美國政府率先轉向採取積極干預產業政策之下,未來半導體業者所面臨的競爭對手,將不再只有同業,而是可能出現具設定遊戲規則能力甚至主導遊戲進行國家政府

因此,未來半導體產業的競爭本質完全改變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將被扭曲成為裁判兼球員競賽。短期內台積電的領先優勢當然無可置疑,也不容易被取代,我國業者也會繼續是各國競相爭取的對象。但長期來說,半導體業的競爭也可能不會再是台積電一個人的武林,因為比武大會主辦方可能會在比試進行突然改變規則,甚至加入到對手的陣營中。未來半導體產業的競爭者將以多種面貌型態呈現,我國產業界、政策規劃單位,不應輕忽此一變局,建議宜儘早研商因應之道。













聯合報黑白集/黨證發威的弦外之音


2025-09-14 01:10  聯合報/ 黑白集
民進黨議員陳怡君(左)貪汙案,高等法院撤銷士林地院羈押決定,寫下高院自為裁定交保首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被控貪汙案,台北地院裁定七千萬元交保,北檢抗告,台灣高等法院裁定發回北院更裁;好巧不巧,同一天高院也寫下自為裁定首例撤銷民進黨北市議員陳怡君貪汙案士林地院羈押決定,交保確定。

司法上演「同天同院不同庭,羈押交保兩樣情」戲碼已夠懸疑,更弔詭的是兩案的主角,陳怡君領有民進黨黨證,柯文哲卻是執政者眼中大釘,陳的律師還援引「更嚴重的柯文哲都能交保」請求比照,更讓人看不透這齣法庭戲,難怪立即引發「黨證發威」質疑。

深入剖析高院刑二庭的裁定雖給了北檢翻盤希望,讓柯面臨再遭羈押可能,卻僅要求北院詳加界定證人範圍說明何以認為柯不會串滅證顯然北院補足准柯交保理由,應比自打臉改裁定羈押更容易

相對的,高院刑八庭直接表態「檢方須提出勾串具體事實,法院並無為檢方保全和補強證據的義務」,從根本切斷檢方以勾串為由羈押的可能,並隱隱與民眾黨修法主張契合

檢辯院為羈押與否高來高去,民眾滿臉問號之餘,不免發出最樸素質疑:是否有黨證才能獲司法送暖,沒黨證就得承擔檢方押人取供的冷酷?至此不妨靜下心來聽聽,高院看似讓黨證發威的同時,又彈出什麼弦外之音?或將因此喚起更多民眾對羈押改革共鳴













聯合報社論/賴政府揮屠刀惡鬥,如何與民休養生息?


2025-09-14 00:58  聯合報/ 社論
賴清德總統針對財劃法議題,稱「屠刀不在民進黨手上」,指責藍營縣市長有地方包圍中央的心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為解決中央統籌分配稅款與地方補助款問題,非綠執政十五縣市首長齊聚呼籲中央「放下屠刀」。總統賴清德反擊稱,「屠刀不在民進黨手上」,指責藍營縣市長有地方包圍中央的心態,加上國會在野黨過半,拒絕政院提醒和覆議,才鑄成大錯;行政院長卓榮泰也反駁說,屠刀就在覆議書。賴總統才說要休養生息刀光劍影又起;卓榮泰昨邀廿二縣市首長會商之前,政治口水已化成屠刀,揮向藍白兩黨和藍營縣市。賴政府似想掀起另一波政治惡鬥,繼續與多數民意為敵

藍白去年底主導財劃法修法,在激戰亂鬥中發生分配公式分母數疏漏,導致有近三五○億元統籌分配款無法分配,以及連江、雲林等縣的分配款不增反減補助大失血情況。不過立法疏漏不難解決,立院開議後,很快就可以補正。在諸多地方補助款問題上,修法補漏反而是最好解決的。

比較嚴重的是,賴政府以財劃法修法和藍白刪減中央總預算為由,大刪地方一般性補助款,縮減社福、教育和捷運等計畫型補助款。中央對地方補助來自統籌分配稅款一般性補助專案性補助三大項;如此一來,一般性補助形同名存實亡,專案性補助也大幅緊縮,加上財劃法修法疏漏,對部分縣市財政便造成嚴重打擊。

非綠執政縣市即是在「難為無米之炊」的無奈下,被迫串聯要求中央放下屠刀,別再刁難地方政府。發起人台中市長盧秀燕更呼籲賴政府,「不要忘記中央政府的稅收,來自各縣市民眾」,認為中央集權、集錢,又藉地方補助款杯葛地方政府施政,極不道德。台北市長蔣萬安也說,中央不剋扣,地方就不會包圍中央。

這些呼籲,對賴政府有如馬耳東風。卓榮泰說,「如果當時有接受行政院的覆議,這些問題應該當時就可解決」。事實是,如果覆議案通過,修法歸零,問題又回到原點,中央繼續控制財源箝制地方。至於賴清德說「屠刀不在民進黨手上」,同樣是不想面對問題,只是想藉由這個問題製造更多問題

回顧財劃法修法本意,就是要讓統籌分配稅款一方面充實地方財政,一方面也能建立制度化透明化機制,這也是過去民進黨、甚至賴清德還是立委與台南市長時的主張。但換了位子就換腦袋,賴政府對修法反對到底,堅持「現有的版本就是最好的版本」,行政院和立院民進黨團都不提對案。如此執政失職,有何資格責怪在野黨修法疏漏

賴政府雖稱「早就提醒有問題」,但政治鬥爭多於協商溝通,何時見過理性討論?等到修法完成,賴政府應對手段,一是提出覆議案,二是發動大罷免;三是刪減地方補助款賴政府所稱「早就提醒」,只是為政治操作後見之明

其實,財劃法修法乃至其他的地方補助,都不必走到如今的地步。無論誰執政,中央與地方都曾因補助款而爭吵不休。既然政黨可能輪替,將統籌分配款制度化,應是朝野共同樂見;至於公平分配一般性專案性補助款,更是包括綠營執政縣市在內的所有地方政府願望。緊緊抓住修法瑕疵的小辮子,大做政治鬥爭文章,賴政府心中還有百姓福祉嗎?

大罷免大失敗後,賴清德為收拾民心,喊出「休養生息」和「四個優先」口號地方補助款無所謂對藍綠有利或不利,若能建立制度化規範,即是雙贏。賴政府要打造朝野和解氣氛,更可以此為出發點,朝野共謀對策。賴政府只以膝反射政治口水回應,不但重啟朝野戰端,更是逼地方走上包圍中央道路









馬凱/全球化減1 台灣何趨何從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馬凱/全球化減1 台灣何趨何從
◆  薛承泰/寄語新任衛福部石部長
◆  廖元豪/從律師節反思法律專業
◆  王文華/AI也會「想太多」
◆  陳力俊/川普正在顛覆世界經濟秩序
◆  施振榮/AI啟動教育產業典範轉移新契機
◆  洪蘭/如何避免「望文生義」?









馬凱/全球化減1 台灣何趨何從


2025-09-14 00:00  聯合報/ 馬凱(作者為經濟評論者)


自從川普高舉「讓美國再度偉大」的招牌回歸白宮後,全世界就擾攘不寧。「解放日」對世界各國祭出對等關稅殺手鐧,更導致促成全球經濟卅年繁榮盛世全球化轟然斷裂。每個國家都手忙腳亂面對從未想像過經濟亂局,急匆匆地開放市場、降低乃至撤消對美關稅,並且以各種方式向美國獻媚討好、稱臣納貢。

以日本為首,慨然允諾獻出五千億美元鉅資,而川普更大剌剌地宣稱,這筆錢由美國隨意支配,而且九成利潤要歸美國。韓國也跟進獻出三,五○○億美元,以爭取百分之十五的對等關稅。手腳遲鈍台灣尚未提出朝貢條件,就被課以百分之廿高於日、韓的對等關稅,而且無法享受日本不疊加原有關稅的待遇。

於是全球化就在素來主導全球貿易的美國老大哥手中驟然崩解。各國莫不為全球化碎裂憂心忡忡台灣尤其如此,因台灣數十年來一直仰賴出口立國,從經濟起飛到目前維持經濟正常運作,莫不如是。狹小國內市場早已不足以支撐二,三○○萬人衣食營生

晴天霹靂似的偏高關稅,已經讓經濟走上衰退之途,百分之八十七的產業都苦不堪言;猶不止此,台灣作為生命線的半導體及資通產業,正等待川普號稱百分之一百的關稅巨斧何日落下;同時,美國二三二貿易條款所涉及的台灣產業更多,其更為偏高的關稅目前也仍在未定之天。台灣已不能緊抱美國大腿,放眼四顧,又該何趨何從?

更可怕的是,近來由於對岸阻撓台灣未能加入任何一個區域協定,也幾乎未與任一重要的貿易對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在全球貿易巨海上求存,我們就像一隻四顧無援孤鳥。因此一旦失去美國這個主要出口對象台灣看不到一絲曙光。

然而,這似乎尚未到窮途末路。美國上訴法院已宣告川普強徵對等關稅違法,可能無以為繼。日前正等待最高法院最後裁決。全球似乎也燃起了一線希望。但川普卻老神在在,自認還有許多手段可以突圍而出。

即使如此,我們也必須認清一個事實:那就是儘管美國自絕於全球化全球化並不因此破滅。因為身受對等關稅凌辱的各個國家,除了開放市場降低關稅之外,莫不努力開拓美國之外的全球各國市場;甚至摒棄過往嫌隙,與原本並不十分友好的國家改善關係。我們的近鄰日本、韓國與中國即其一例。

換言之,全球化並未崩解,甚至並未毀壞,只是由「全球化減1」所取代。也就是在美國的關稅壁壘之外,各個國家更緊密地連成一氣,進行比過去更積極的自由貿易。由於美國的進口總額只占全球百分之十三;拋開美國,另外百分之八十七進口額會更進一步擴大,除了盡可能吸收被刁難的不到百分之十的金額之外,將讓全球貿易進入另一個輝煌的新時代。

孤鳥台灣,失去依賴的臂膀,又將如何自存?只有一條路,奮力投入這股「全球化減1」的新浪潮中,求取更好的出路眼前最大障礙正是賴政府的「親美仇中」政策;親美既無出路,何不試著放棄「仇中」的神主牌